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11例临床病理观察

2016-04-18 05:40裴笑月胡波吕玲孙海姣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6年12期
关键词:重排组织细胞膜炎

裴笑月 胡波 吕玲 孙海姣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11例临床病理观察

裴笑月 胡波 吕玲 孙海姣

作者单位:116021 辽宁 大连,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病理科

目的 探讨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临床资料完善的11例SPTCL,分析其临床特点、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及治疗与预后。结果 11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1;平均年龄46岁;首发症状均为皮下结节伴发热及乳酸脱氢酶升高;伴有噬血细胞综合征4例、肝脾肿大6例、全身紫癜1例;中位生存时间7个月。结论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是一型少见的皮肤外周T细胞淋巴瘤,诊断需要依赖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基因重排等检测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淋巴瘤;脂膜炎样;皮肤;T细胞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是一种罕见的皮肤原发性肿瘤,也称之为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在病理上易误诊为慢性脂膜炎。本病无性别差异,发病年龄常见于青壮年,平均年龄34岁[1]。典型临床表现为皮下无症状的结节、肿块或斑块,常见发生部位为四肢和躯干;大约有28%的患者会出现噬血细胞综合征,这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把SPTCL分为两型,即αβT细胞型及γδT细胞型[3]。2005年新版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分类中重新定义了SPTCL,认为仅指起源于αβT细胞,而起源于γδT细胞的病例归类于皮肤原发性γδT细胞淋巴瘤[4]。现收集临床资料完善的11例SPTCL,并结合新分类诊断及文献复习以探讨本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加深对本病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本组11例患者中,男6例、女5例,男女比例为1.2∶1;发病年龄19~90岁,平均46岁。所有患者诊断均按2005年新版WHO-EORTC诊断标准,即符合肿瘤细胞在皮下脂肪组织内浸润生长,无向表皮现象;淋巴样肿瘤细胞多围绕脂肪细胞排列,形成花边样外观;表达T细胞抗原CD3或CD8,B细胞抗原CD20阴性;克隆性的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首发症状均为皮下结节,分布四肢、躯干占91%,仅有1例发生于头颈部;结节特点为无症状、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可伴有皮肤溃疡及红斑。11例均伴发热及乳酸脱氢酶升高,并伴有噬血细胞综合征4例、肝脾肿大6例、全身紫癜并伴紫癜皮下结节及咯血1例。

2.2 病理特征 11例病例均表现为肿瘤细胞在皮下脂肪组织内浸润生长,无向表皮现象。瘤细胞由各种大小的非典型淋巴样细胞构成,呈多形性、胞核不规则、染色质深、胞浆丰富等特点。淋巴样细胞多围绕脂肪细胞排列,形成花边样外观(图1)。核分裂像及核碎裂常见(图2)。可见组织细胞浸润,并吞噬核碎片及红细胞,形成所谓的“豆袋细胞”。有7例可见脂肪坏死。

图1 肿瘤细胞在皮下脂肪组织内浸润生长

图2 肿瘤细胞可见很多核分裂像和核碎裂

2.3 免疫表型及分子生物学 11例病例中,CD3阳性率为81.8%(9/11),CD8阳性率为72.7%(8/11)。11例病例中,有10例进行了T细胞亚群的检测,结果证实αβT细胞起源8例,γδT细胞起源2例;5例检测到TCR基因重排现象。

2.4 治疗与预后 全部病例均采用CHOP/COP方案化疗,效果欠佳。1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4例,总有效率为63.6%。目前6人存活,5人死于不同系统并发症;中位生存时间7个月。

3 讨论

SPTCL是一种细胞毒性的T细胞淋巴瘤,最先由Gonzalez等[5]于1991年描述,占非霍奇金淋巴瘤比例<1%[6]。由于本病在病理学上表现为肿瘤细胞脂膜炎样浸润皮下组织及部分病例在临床上表现为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特点,以往常被误诊为吞噬性组织细胞性脂膜炎、组织细胞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病或髓样组织细胞网状增生病等。因此,直到近期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基因重排的深入研究才被独立分类出来。

SPTCL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四肢及躯干的皮下脂肪组织内出现单个或多个灰红色或紫色无症状结节、斑块和肿块,结节大小不等[7]。皮肤溃疡不常见,有时可见紫癜。最常见的系统性症状是发热,也可出现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等症状,称之为噬血细胞综合征,其产生机制可能是肿瘤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激活巨嗜细胞所致,是疾病预后不良因素之一。

SPTCL典型的组织学表现为各种大小的非典型淋巴细胞选择性侵犯皮下组织,可蔓延浸润脂肪小叶间隔,其上的真皮和表皮常不受累。肿瘤细胞可以是具有圆形核和不明显核仁的小细胞,也可以是核深染的转化大细胞,细胞边界不清。诊断的特征之一就是肿瘤细胞沿单个脂肪细胞排列,形成花环状结构。常有明显的肿瘤坏死和核碎裂,在脂肪坏死周围可见反应性组织细胞,与瘤细胞相混合。组织细胞吞噬坏死脂肪组织可形成泡沫样细胞,吞噬红细胞、核碎裂可形成特征性的“豆袋细胞”。虽可见血管浸润,但血管破坏不常见。本组全部病例组织学检查符合上述特征。

2001年,WHO将SPTCL分为两型:即αβT细胞型及γδT细胞型。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及对该类疾病认识程度的提高,现认为这是两种不同的疾病。SPTCL起源于αβ细胞,具有细胞毒性T细胞表型,常标达CD3、CD8、颗粒酶B、穿孔素和TIA-1,而CD4和CD56通常阴性。TCR-β基因重排阳性,无IgH基因重排,不存在EB病毒序列[8]。而起源于γδT细胞则归类于皮肤原发性γδT细胞淋巴瘤。

SPTCL主要与皮肤原发性γδT细胞淋巴瘤、吞噬性组织胞脂膜炎和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相鉴别。皮肤原发性γδT细胞淋巴瘤(CGD-TCL):临床常表现为体表的皮肤斑片或斑块,组织学上存在三种受累形态:亲表皮、真皮和皮下。肿瘤细胞通常为中等或大细胞,有粗糙、团块状染色质。常见凋亡和坏死,常有血管侵犯。预后差,死亡率高。免疫表型通常为CD3、CD56、TCRδ-1(+),CD4、CD8(-),以资鉴别。吞噬细胞性组织细胞性脂膜炎:是一种免疫调控异常的系列性疾病,常有吞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皮肤表现。组织学特点为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病变主要分布在脂肪小叶。虽然也可以形成所谓的“豆袋细胞”,但巨细胞和肉芽肿并不常见。浸润的T淋巴细胞并无异型性,包含CD4阳性和CD8阳性细胞,而SPTCL是以CD8阳性细胞为主,表达细胞毒蛋白,TCR基因重排也是有用的鉴别标志。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组织学上与SPTCL有多处重叠处,但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会有明显的血管中心性和血管破坏,并常伴广泛的坏死和亲表皮性。免疫组化表达CD2和CD56,原位杂交EBER阳性,这点往往是与SPTCL的主要鉴别点[9]。

SPTCL临床上常表现惰性行为,5年总体生存率为82%。目前,治疗上多采用联合化疗的方法,以CHOP/COP联合化疗为主,但大部分效果欠佳。近年来,有人提出用干细胞移植技术来治疗SPTCL,而且Mukai等[10]也报道采用PBSCT治疗本病有很好的疗效,说明干细胞移植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本病很少播散到淋巴结和其他器官,即便发生也出现在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为噬血综合征,可使病情急剧恶化,甚至死亡。如果淋巴瘤治疗奏效,噬血综合征也会相应缓解[11]。

综上所述,SPTCL并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诊断需结合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基因重排来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1] 胡治丽,任芳,杨瑞,等.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4,7(6):417-422.

[2] 朱学骏,孙建方.皮肤病理学:与临床的联系[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1415-1417.

[3] Jaffe ES, Harris NL, Stein H, et al.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 Tumou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s[M]. Lyon: IARC Press, 2001: 195-197.

[4] Willemze R, Jaffe ES, Burg G, et al. WHO-EORTC classification for cutaneous lymphomas[J]. Blood, 2005, 105(10): 3768-3785.

[5] Gonzalez CL, Medeiros LJ, Braziel RM, et al. T-cell lymphoma in-volving subcutaneous tissue. A dinicopathologic entity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hemophagocytic syndrome[J]. Am J Sury Pathol, 1991, 15(1): 17-27.

[6] Swerdlow SH, Campo E, Harris NL, et al.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s[M]. 4th ed. Lyon, IARC Press, 2008: 294-295.

[7] Willemze R, Jansen PM, Cerroni L, et al. Subcutaneous panniculitis-like T-cell lymphoma: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and prognostic factors: an EORTC Cutaneous Lymphoma Group Study of 83 cases[J]. Blood, 2008, 111(2): 838-845.

[8] 李学农,丁彦青,朱梅刚,等.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分析及基因诊断[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1,17(2):113-116.

[9] 舒向芳,徐庆华,李新军.胸壁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3,29(10):1137-1139.

[10] Mukai HY, Okoshi Y, Shimizu S, et al.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a patient with subcutaneous panniculitis-like T-cell lymphoma with high-dose chemotherapy and total body irradiation[J]. Eur J Haematol, 2003, 70(6): 413-416.

[11] Willemze R, Jansen PM, Cerroni L. et a1. Subcutaneous panniculitis-like T-cell lymphoma: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and prognostic factom: an EORTC Cutaneous Lymphoma Group Study of 83 cases[J]. Blood, 2008, 111(2): 838-845.

R733

A

1672-7185(2016)12-0071-03

10.3969/j.issn.1672-7185.2016.12.030

2016-08-23)

猜你喜欢
重排组织细胞膜炎
颈肩痛,小心颈肩肌筋膜炎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环己酮肟重排反应酸肟比联锁方案评析
重排滤波器的实现结构*
Ig/TCR基因重排在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模式特点
花青素对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细胞GST-π表达的影响
毫刃针治疗背肌筋膜炎30例疗效观察
基于像素重排比对的灰度图彩色化算法研究
阻力针法联合针刺后溪穴治疗颈肌筋膜炎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