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湖南外贸视角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6-04-17 05:01黄锐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6年5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黄锐

摘 要: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中的关键一环。湖南进出口贸易及其人才需求的调查研究表明,湖南省不同性质的企业对外贸人才需求的层次不相同,外贸人才需求的主力军是中小民营企业,且集中在机电、烟花、陶瓷等进出口重点产业。湘南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以服务地方外贸特色为目标,其《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革、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保障机制改革的经验值得借鉴。

关键词:人才供给侧改革;湖南外贸;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一、引言

当前我国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结构性矛盾凸显,其中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尤为突出,人才培养的结构和质量还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一方面,高校人才培养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另一方面,服务地方经济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不健全。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要求有条件、有意愿的试点高校率先探索应用型发展模式,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真正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湘南学院作为湖南省首批两所转型发展应用技术大学的试点高校之一面临着重要机遇。湖南省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十二五”期间对外贸易年均增速高于全国的平均增速,对外贸专门人才的需求也有较大的增长,如何立足湖南外贸经济特色、服务于地方经济,《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课程教学体系中的关键一环。本文在分析湖南外贸经济特点和外贸人才需求的基础上,以湘南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为例,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保障机制等方面,探讨地方应用型本科大学《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改革路径。

二、湖南省对外贸易运行的特点

“十二五”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湖南省全面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复杂严峻的外贸局面中,“十二五”末(2015年)进出口总额达293.7亿美元,较“十一五”时期末(2010年)的146.8亿美元增长了1倍多。除2015年外,湖南省进出口贸易总额均实现了同比14%以上的增长,湖南省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对外贸易增长速度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对外贸易较为活跃

2011年至2015年,湖南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为189.9亿美元、219.4亿美元、251.6亿美元、310.3亿美元、293.7亿美元,较前一年同比增长分别为29.3%、15.5%、14.7%、23.2%、-4.8%,增长率分别高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6.8、9.3、7.2、19.8、3.4个百分点。2015年,湖南省货物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0.74%,比重相对2014年略有提升,进出口总额全国排名第19位,增幅全国排名第12位。在国际市场需求不振、全国对外贸易增长下行的逆境中,相对东部沿海地区的低迷表现,湖南省对外贸易呈现出较为活跃的趋势,成为湖南省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支撑点。

2.贸易伙伴趋于多元化,香港地区、东盟、美国为主要贸易伙伴

2015年,台港澳地区和亚洲为湖南省主要出口市场,出口额分别为57.4亿美元和53.9亿美元。分国别地区来看,中国香港、美国、新加坡和南非出口分别为53.6亿美元、22.3亿美元、8.3亿美元和6.3亿美元,同比增长8.5%、37.74%、13.7%和57.56%。湖南省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为美国、澳大利亚、台湾、韩国。2015年,受自贸区政策刺激,来自韩国、澳大利亚的进口贸易逆势增长,从美国、澳大利亚、台湾省、韩国分别进口14亿美元、10.4亿美元、8.2亿美元、8.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0.21%、7.39%、34.3%、288.2%。

3.出口商品結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稳步提升

2011年至2015年,湖南省的电器及电子产品、仪器仪表、运输工具、机械设备、金属制品等机电产品出口额分别达到35.7亿美元、50.9美元、57.7亿美元、84亿美元、100亿美元,较前一年同比增长分别为32.1%、42.7%、13.4%、45.7%、20.6%;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出口额的比重由2011年的36%上升到2015年的52.3%。“十二五”期间,湖南省的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生命科学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九类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由2011年的7.9亿美元上升到2015年的36.3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出口额的比重由2011年的8%上升到2015年的18.9%。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已成为湖南省支柱性出口产品,其中机械设备、运输工具、汽车等大型产品设备保持出口优势。此外,湖南省的烟花爆竹、服装、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家用陶瓷器皿、鞋类、箱包、家具等7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由2011年的15.7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33亿美元,但其占总出口比重稳定在16%左右,较“十一五”时期末(2010年)下降了约2个百分点。

4. 以电器及电子产品为主的机电产品进口大幅增长

2015年,湖南省机电产品进口50.6亿美元,较2014年增长22.9%,占总进口额比重49.7%,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进口35.6亿美元,增长65.7%;高新技术产品进口25.6亿美元,较2014年增长69.2%,占全部进口额比重25.1%。2015年,受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影响,湖南省资源类产品进口量增价跌。2015年,湖南省进口铁矿石2101.8万吨,进口额13.4亿美元,数量同比增长4.93%,但进口额下降30.81%;进口原油53.8万吨,进口额2.1亿美元,数量同比下降0.02%,但进口额下降43.27%。

5. 民营企业进出口较为活跃,成为进出口主力军

2015年,湖南省民营企业进出口179.4亿美元,较2014年增长2.8%,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61.1%。同期,外商投資企业、国有企业外贸发展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进出口总值分别为62.4亿美元、51.9亿美元,分别较2014年下降7.5%、14.5%,分别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21.2%、17.6%。

三、湖南省外贸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目前,湖南省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在未来一段时期需要大量的外贸人才,然而涉外企业人才的缺乏和学生就业难的状况并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充分了解和分析“十三五”时期湖南省对外贸人才的需求状况,笔者对2016年1月1日至4月12日在58同城网长沙站进行外贸岗位网络招聘的126家企业进行了外贸人才需求信息分析。

1.中小民营企业是外贸人才需求的主力军

根据对上述126家企业人才招聘信息统计,湖南省外贸行业经营主体有多种性质、不同规模的工厂、外贸公司同时并存的特点,对外贸行业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样性,中小民营企业是外贸人才需求的主力军。126家被调查的网络外贸人才招聘的企业中,中小民营企业数目众多(115家,占91.2%),但单一企业规模小、部门简单、需要的人员少,平均外贸岗位需求数4.6人,但外贸人才需求总量大,提供529个外贸类岗位,占总需求岗位比例高达86%。国企、外商投资企业数目相对较少(分别为6家和5家,占4.8%和4.0%),但单一企业规模大、内部分工较细、需要的人员多,平均外贸岗位需求为8人,外贸人才需求总量88人,相对民营企业较少。调查显示的人才需求的企业分布与前述“湖南省民营企业进出口日益活跃,已成为湖南外贸的主力军”的情况完全相符。

2.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层次向多元化发展

湖南省国企、外商投资企业需要的人才层次比较高,需求的岗位细分为业务经理、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等,专业化分工较为明确,87%的岗位都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英语通过六级,报关员岗位均要求报关员资格证书。中小民营企业则更强调重全能应用型外贸业务人员的需求(外贸业务经理、业务员458人,占总需求岗位的86.6%),要求业务员能够熟练与客户交流洽商,签订合同,跟单制单,与货代联系装船出货,报检报关,核销退税等,熟悉并胜任整个贸易流程的实践需要,尤其外语口语交际、与客户沟通能力,90%以上的外贸岗位仅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73%的外贸业务员岗位通常要求1至3年行业从业经验或英语通过六级的优秀应届毕业生,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偏好富有活力和工作激情的年轻应届毕业生,可见中小民营企业人才需求更注重能否快速胜任岗位职责要求。

3.外贸人才需求集中在机电、烟花、陶瓷等进出口重点产业

根据对上述126家企业的行业分析,湖南元拓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沃鼎流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长沙天创粉末技术有限公司等76家企业经营的主要进出口产品属于电器及电子产品、仪器仪表、运输工具、机械设备、金属制品等机电产业,占招聘企业总数的60.4%。湖南贝贝烟花有限公司、湖南湘梅花电子陶瓷有限公司等26家企业经营的是烟花、陶瓷等湖南传统优势出口产品,占招聘企业总数的20.6%。长沙嘉美特服饰有限公司、湖南瑞信经贸发展有限公司、湖南同享工艺品有限公司等24家企业经营服装、鞋类、日化等劳动密集型进出口产品,占招聘企业总数的19%。可见,湖南外贸人才需求与湖南省外贸进出口商品结构高度相关。

四、基于服务湖南外贸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实践-以湘南学院为例

针对湖南省对外贸易和人才需求的特点,为破解湖南省人才供需结构型矛盾推进的湖南省外贸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湘南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学校的应用技术大学转型试点高校建设为契机,重点对《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保障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改革的目标是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建立服务湖南外贸经济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1.改革教学内容体系,主动对接湖南外贸人才需求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非常强的核心专业课,其内容体系直接关系到该专业学生熟悉外贸流程、通晓国际惯例、掌握各外贸环节的操作技能等应用能力的培养。湘南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针对湖南省外贸发展实际,大力探索《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内容改革。一是立足湖南主要国际贸易市场分布,着力强化英语听说读写。湖南省前十位的贸易伙伴除日、韩、德3国外,有7个国家和地区均以英语为官方语言(与日、韩、德3国的国际商务谈判亦可使用英语),为此,湘南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重点强化了英语开发信、商务谈判口语、英语进出口合同、英语信用证、英文版国际电子商务平台等章节内容的学习与训练。二是对接湖南进出口商品结构及其行业人才需求,补充商品学知识。不同行业的商品,在开展国际贸易时具有其特殊性,湖南省出口贸易及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电器及电子产品、仪器仪表、运输工具、机械设备、金属制品、烟花、陶瓷等行业。因此,我们将湖南主要进出口商品的知识融入到《国际贸易实务》的交易前准备、磋商与合同订立、信用证业务、租船订舱等实训教学过程中,例如以工程机械、仪器仪表、烟花、家用陶瓷等产品的贸易为例,介绍产品规格质量、数量、包装、价格等外贸合同条款,缩短了学生未来熟悉产品的过程和时间,有利于学生在将来更快适应湖南的外贸岗位,提高就业竞争力。三是邀请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外贸经理及专家,给学生传授经验,专门介绍从事具体、特定产品贸易的业务活动过程与规律,提高课程理论联系湖南外贸实际的能力。

2.推进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

为使教学内容有效的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技能,湘南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一是全面推行数字资源教学法,提高课堂讲授的生动性。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外贸论坛、多媒体新闻、省商务局、长沙海关、外汇管理局等实时案例、图表、数据,有效的提高了知识的趣味性,提升了课堂质量和效果。二是实施本地化案例实践教学法,提高课内实训的针对性。有意识的更多选取湖南省外贸案例为背景,综合运用角色扮演法、项目模块法、情景模拟法、小组案例讨论法等实践教学方法。三是引入模拟软件教学法,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利用学校国际贸易实训室的思沃外贸实习模拟软件、电子商务模拟软件,学生可以全角色模拟进口商、出口商、进口地银行、出口地银行、生产商操作进出口业务的全部环节,掌握从进出口市场调研、成本与报价核算、商务谈判、合同书写与订立、安排发货、报关、报验、结算、收货等基本程序和技巧。

3.构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保障机制,主动适应转型发展新要求

應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湘南学院服务地方经济、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做强经管学科、促进产教融合机制体制,有力的保障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一是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由在外贸企业有多年从业经验的教师担任《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电子商务》、《外贸函电》等实务类课程的主讲老师,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的4名专业课主讲教师中,2名教师具备贸易经济方向中级经济师资格,2名教师分别受学校委派到两家外贸企业挂职锻炼一年,目前均被学校认定双师型教师,具有从业经历,有力的保障了授课的实战性与应用性。二是建立了兼职导师制。邀请省内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外贸经理及专家,为学生提供行业最新动态的信息和经验指导,为专业培养方案调整出谋划策。三是实施学生“走出去”战略。与企事业单位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行业一线,实地了解外贸行业动态。例如,湘南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已多次有计划的安排学生到长沙海关驻郴办事处、国际物流园、铁路口岸、郴州出口加工区、高斯贝尔有限公司等单位参观见习。四是建立毕业生联络机制。与往届毕业生建立联络机制是持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对接人才需求的重要渠道。湘南学院经管学院建立了良好的毕业生联络反馈机制,已多次邀请2007级、2008级、2009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优秀毕业生回母校进行经验分享讲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在校学生专业课学习的积极性和针对性。

五、结语

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生源来自本地区的比例较高,因此面向本地区从事外贸相关工作的就业意向通常也较高。为了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更符合地方外贸人才需求,推进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其服务地方经济能力,适应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需要,本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教学,必须立足地方外贸特色,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保障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路径,主动适应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要求。

【湘南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校发[2016]18号)阶段性成果;湖南省教改课题“基于提升本科层次经管类专业课内实践教学效果的本地化案例库建设研究”(湘教通[2012]401号)】

参考文献

[1] 徐俊.面向山西区域经济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探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3):71-72.

[2] 孟海樱.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3(23):103-105.

[3] 刘俊霞.“应用技术型大学”背景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转型思路探索—以 西安翻译学院为例[J].陕西教

育:高教,2015(7):42-43.

[4] 孙桂兰.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9-10.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民办独立高校课程群建设中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国际贸易实务人才培养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基于PBL模式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经验
信息化条件下国际贸易实务研究
浅谈中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依托“融合式”校企联动推进高职外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