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刚 赵露霞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成品油销售企业的快速发展,新建、收购库站项目越来越多,成品油销售企业固定资产总量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固定资产转资管理不规范,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给企业的经营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本文结合成品油销售企业固定资产转资的具体情况,对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关键词:成品油销售;固定资产转资;风险与防范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且价值较高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的形成源头——转资工作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转资是否及时、准确,直接关系到固定资产投入企业生产运行后折旧费用的提取、企业成本核算及经济效益的确定。目前,成品油销售企业往往由于转资管理工作的不规范,造成了企业折旧不完整,利润失真,会计主体信息大部分项目金额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1 固定资产转资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分析
1.1转资不及时,会计损益核算不正确
一个项目从立项到转资,形成固定资产要经过计划、合同、采购、财务资产、概预算、审计、评价等部门的共同管理,每一个工作环节环环相扣,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后续的工作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分析具体原因,主要是责任不明确、沟通不畅、资料传递滞后、信息系统没有深入应用导致了转资不及时,从而影响了会计损益核算的正确性。
责任不明确。转资业务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转资工作所涉及的部门比较多。首先,要由计划部门立项,下达投资计划;然后由建设单位和物资采购部门签订合同、组织工程施工及物资采购;财务部门办理工程进度结算;工程完工后,由施工管理部门对组织相关单位和部门对工程进行验收,并报工程造价中心与审计处审察(计);建设单位填制竣工验收报告、转资单到财务部门进行决算并办理转资手续。收购等项目,还需要由计划、研究、生产运行部门进行项目后评价。但在成品油销售企业固定资产转资具体业务中,各部门的责任不明确,管理流程不规范,转资各环节出现无人监管的现象,很多时候是在实施资产清查或外部审计时才会发起监管。
信息系统没有深入应用。固定资产转资工作上承工程造价结算,下启资产设备后续管理,但转资工作所有信息的传递均依靠手工进行,这在时效性、准确性和承接性方面始终存在缺陷。近年来,随着成品油销售企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管理手段也被广泛使用,财务管理及销售专业線业务管理已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但在实物资产管理方面还处于研究开发阶段,虽然财务管理信息系统(AMIS)有实物资产管理模块,但它主要服务于财务账务资产管理,不能实现对资产设备的有效管理。集团公司已经在ERP系统上研究开发集PS(项目管理模块)、MM(物资管理模块)、AM(资产管理模块)、PM(设备管理模块)平台,以实现对资产、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但由于各种原因各系统之间还没有形成闭环式管理的信息网络系统。
1.2评估不准确,会计成本信息不正确
根据财政部的有关规定,任何涉及国有企业资产权益的购置、出售等交易,都必须进行资产评估。但在成品油销售企业早期整体购入的库、站并没有完全开展资产评估工作,这给后期实物资产的管理和会计成本信息的核算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这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资产评估在我国仅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还不是很完备。资产评估管理中不同部门有不同部门的行政法规,由此形成评估行业多头管理、法度不一、执业标准不统一。由于资产评估在我国起步比较晚,资产评估理论并不是很成熟,相关的培训工作又不到位,造成评估人员执业能力有限。然而,为了在有限的市场范围内,多做业务以增加收入,存在评估师滥用评估假设,弄虚作假,随意选择评估参数,高估或低估资产价值,造成资产评估价值不准确。
内部原因。整体收购的项目,由于收购合同金额体现的是整个项目的资产总价,包含有形、无形资产价格,以及部分溢价。而《固定资产交付清单》一般由工程项目管理部门编制,由于项目设备、材料清单数据量大,要将这些数据逐一核对并对应到单条资产上,实际操作起来很困难,并且在固定资产认定标准上没有统一的认识,对于资产转资管理来说是宜粗不宜细,而业务管理则是宜细不宜粗,最终导致全凭大致的交付清单就主要设备的交付明细及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责任心进行分摊转资。这样就无法实现账上的固定资产价值尽量贴近实物资产,使得会计成本信息不正确。
1.3管理不到位,资产设备账实不相符
资产管理体系不健全。在上面的分析里我们可以看到,完成一个项目固定资产转资工作所涉及到的部门较多,转资工作量及流程比较繁琐,从表面看,固定资产转资工作主要是财务账务处理的过程。其实不然,真正掌握转资相关信息和专业能力的是设计、造价、采购、设备管理等专业。然而,随着成品油销售企业的快速发展,销售业务成为企业最关注的业务,从上至下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销售体系。资产的管理还处于一个起步摸索的阶段,没有形成一整套完善的体系,专业人员欠缺,专业技能欠缺,专业知识欠缺,转资各项工作管理不到位,没有形成一个涵盖所有专业的固定资产转资工作组织体系。
转资的不及时,价值信息的不准确所导致的结果是在实物资产管理中,没有转资的资产以固定资产的形式存在,在资产设备管理中已纳入到实物资产管理,但在账务上并没有体现出来,或者是以在建工程的方式体现,在资产清查时就会出现账实不相符的情况。可是,当这部分资产投入生产运行后其实已经为企业创造了效益,但在成本里没有体现出来,这部分资产在成本管理中处于真空状态,资产的价值得不到有效的发挥,资产的安全完整得不到保障。而资产价值信息的不准确直接影响到固定资产折旧金额,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收益,给企业的投资、分配、市场价值乃至整体市场竞争力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资产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2 全面加强转资管理,提高资产创效水平
2.1理顺相关业务,明确管理职责
统一认定标准。由于资产与设备在管理中的认定标准不一致,资产认定宜粗不宜细,过细会加大转资工作量,而设备管理宜细不宜粗,过粗满足不了设备管理要求。目前,实物资产管理系统已通过资产编码实现了资产与设备的对应关系,但是没有形成统一的认定标准,比如:加油站监控系统包含计算机、摄像头等设备,在转资时有时是以一整套设备-监控系统进行转资,在备注里注明具体项,有时又是以单项资产-计算机、摄像头进行转资。这不利于后期资产设备的管理,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便于后期的管理,就必须对固定资产统一认定标准,建议将转资清单中的设备与资产末级分类对应,能直接对应的则认定为单项资产,无法直接对应的再考虑并入到已认定的单项资产内,并进行标注,尽量减少资产总条目。
核定资产价值。统一认定标准后,就需要根据认定标准逐项核定资产价值。对于零星购入的固定资产,其成本包含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安装费、调试费及相关费用,可根据合同条款进行单项资产价值核定。整体收购的项目,因收购合同所体现的是整个项目资产价格,包含有形、无形价格及部分溢价,所以固定资产价值的核定必须根据资产评估报告进行,折旧年限也必须根据实际尚可使用年限进行分期摊销和折旧,不能以全新资产进行转资。在建工程价值的核定是一个逐步累加的过程,价值的核定较为复杂,只能依靠造价人员的专业能力进行,再由财务人员根据规定标准将相关费用分摊到每项资产上完成资产价值的核定。当每项资产的价值核定完,财务便可进行转资处理。
明确管理职责。一个项目的转资业务所包含的工作量和信息量是非常巨大的,并不是一个部门或一个专业就可以独立完成的。在资产交付使用前,资产的主要管理部门是计划和工程部门;交付使用后,资产的主要管理部门是实物资产使用部门和实物资产的管理部门;最终转为固定资产,主要管理部门是审计和财务部门。所以,在整个转资业务过程中,相关部门之间是紧密相联的,这就需要根据各个业务环节特点制定相关制度,明确相关部门职责。作为财务管理部门,其管理职责不能仅限于财务核算,而应该深入参与到全过程管理工作中,及时掌握项目进度,以便准确了解转资需求,从源头上把好关,真正解决账实相符的问题。
2.2 制定工作目标,加强过程控制
由于股份公司对固定资产转资有严格的时间要求,过了规定的时间点就属于转资不及时,而固定资产转资工作的开始是在项目结束之后,主要流程是完工→验收→投运→工程决算→财务决算→转资→建立档案。其基础数据是从设计初期就开始了,历经项目全过程而逐渐累加起来的。但在实际的运行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结算资料送审时间长,审计过程时间长等问题而影响了固定资产结转。所以,为了减轻转资阶段的工作量,确保转资的准确性,在项目启动阶段开始,就要提前着手准备研究固定资产转资方案,尽早明确固定资产转资项相关信息及时间要求,制定工作目标,将转资工作消化到项目全过程管理。
确定工作目标后,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油气及固定资产转资管理办法》的规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经验收合格,办理转资,根据投资档次,于验收合格之日起限期完成转资。限下项目(投资5000万元以下),一个月内完成转资;限上项目(投资5000万元以上),两个月内完成转资;特大型项目转资期限可适当延长,但必须在一个月内预转资。依据此规定,我们可以将相关的要求也列入到与承包商的合同中,同时建立固定资产转资进度考核与激励机制,对每个工作环节做好计划的跟进、落实和监督,以加强固定资产转资过程管控。
3 结语
综上所述,一个项目从立项到转资,每一个工作环节的管理情况,都会影响到转资业务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会给企业会计损益、结算及后期资产设备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风险。所以,企业要规范转资流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职责,制定工作目标,加强过程管控,以确保会计核算信息真实有效,如实反映企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并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提升转资效率与准确性,实现对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从根本上保障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参考文献
[1] 廖洪伟,齐宏宇,吕东,王淑燕.大型炼油化工项目在建工程结转固定资产的实践问题.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财会月刊.2013(8)下:79-81.
[2] 吳雪峰.在建工程转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理论探讨.2011(12):35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