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经心步步为赢
——浅谈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2016-04-17 04:23陈天治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步步说明文篇文章

陈天治

(莆田第二十五中学,福建莆田351146)

步步经心步步为赢
——浅谈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陈天治

(莆田第二十五中学,福建莆田351146)

说明文的枯燥无味,注定了学生读说明文兴致索然。但是,说明文又是中考必考题目,师生都必须耐下心来阅读并理解说明文。路找对了,说明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就不是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只要教师能让学生树立文体意识,在日常教学中通过精心的教学,化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而学生又能主动细心的研究说明文的写作特点,那么假以时日,学生是可以很快抓住一篇说明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很好的考场发挥。

文体意识;生动讲解;多读抓重点;说明方法反推

说明文的考查,已经成为福建各地中考的必有之题。虽然试题中出现的都是一些简易的说明文,但从考后各种分析数据来看,学生的得分率不尽如人意。不要说中考,就说平常的当堂测试来说,很多学生的完成情况也很不理想。从结果来看,学生普遍无法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答题时,信马由缰,不管是不是关键信息,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提高学生说明文阅读水平,应该在日常教学中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慢慢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的能力。

一、培育文体意识

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有文体的意识,让他们明白有三种基本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并明白三种文体的区别。记叙文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情的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目的是以情感人;议论文以论述道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为主要内容,目的是以理服人;而说明文以介绍科学知识,解说事物为主要内容,目的是以知授人。明白了三种文体的基本特点,有助于学生对手上的材料进行归类,然后有的放矢的对材料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分析,学生训练有素后,做起来就轻车熟路了。知道某篇文章是说明文,学生头脑中就不会该说打比方的时候,却说是比喻的修辞手法。该说举例子的时候,却说这是事例论证。

二、精心构思,生动讲解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刚开始肯定是很低下的,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摸索,并在摸索当中少走许多的弯路。教师深入浅出的生动讲解,可以极大的缩短学生的自我摸索时间,达到比较高的学习效率。于漪认为:点拨,开窍,把学生教得聪明起来,是语文教学育人的又一重要内容。[1]像阿西莫夫的短文《被压扁的沙子》,过去在上这篇文章的时候,笔者让学生先读,读完再问:本文说什么?很多学生一脸茫然,答非所问者比比皆是:“这篇文章是写如何压扁沙子。”“这篇文章写火山爆发。”“这篇文章写外星人。”如此浅显的文章,学生却觉艰涩难懂。可见说明文对学生有很大的杀伤力。后来笔者反思了这节课的失败之处,认为是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尚不成熟,教师的讲解又不能生动形象,导致学生无法领悟,若再教,那么学生需要教师在讲解时加入感性的东西,来帮助他们确定思考方向。后来,再教这一课,笔者首先告诉学生:本文的作者是在研究恐龙灭门惨案的罪魁祸首。这话马上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接着告诉学生:现场有两名嫌疑人,它们的名字分别是“撞击”和“火山”。然后告诉他们:现场留有犯罪证据“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最后请他们:共同研究到底是哪个犯罪嫌疑人留下了这犯罪证据。有了这别出心裁环环相扣的四个提问,学生的“办案”热情马上高涨起来,个个摩拳擦掌,都想当名侦探柯南了,都认为自己是福尔摩斯了,都想把凶犯找出来,以便绳之以法。因为步骤得当,方向明确,学生就愿意反复阅读原文,并主动和同学交流自己的“办案心得”,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明白了作者的写作要点,学生也就很快的找出本文作者所认为的凶手是“撞击”。

三、读书百遍,提纲挈领

懂得一些窍门之后,有些简易说明文就可以让学生自行摸索。告诉学生首先要做的是对手上的文章进行反复阅读。说明文不比于记叙文,记叙文的文章会有各种各样的场面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这样的描写使得文章内容具体可感,加上优秀的记叙类文章,总是能做到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学生读完一遍后就很容易内容留下深刻印象,即使印象模糊,也能说出一二。但是,说明文大多比较平实、客观,事理比较抽象,很多学生提不起阅读兴趣。初读也仿佛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让他们中规中矩的多读几遍,哪怕是强迫也好。张志公老先生就特别强调多读:如果读一遍就丢在一边,往往印象模糊,读过之后略微回味,印象就清楚多了深刻多了。[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古话实在是真理,只有在多读中,学生才会一步步由浅入深地感悟文章的内容,知道作者的写作意图。

文章在经过学生的反复咀嚼之后,学生多多少少会对文意留下些许印象,那么要让这样的印象变的深刻,就需要学生进行精读,弄懂每个段落的意思。说明文的段意概括是比较简单的,需要教会学生找到段落关键词或者段落的中心句,而这两样内容,在典范的说明文当中的位置是比较固定的,通常作者会在文段的开头第一句或者前几句就写出来。例如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就非常好的体现出这两方面的特点。本文从第三自然段开始一直到第九自然段,段落开头的第一句话要么是中心句,要么就是点明关键词。像第四自然段的“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和第六自然段的“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这两句话就用关键词给学生明确点明了文段的说明对象:前者是要介绍假山和池沼,后者是要介绍花墙和廊子。前文提到的其余段落中,除第三段在第二句外,每一段都可以用第一句作为文段的中心句。学生掌握了方法,那么这篇文章每一段的说明对象和全文要介绍的主要内容就基本掌握了。由点及面,掌握全文要领也就不在话下了。以上方法也比较适合运用在《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中。

四、抓住方法,反向推导

各个作家的写作方法各有千秋,不一定每一篇都会在固定位置给读者归纳好主要内容。如果无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那么这时我们还可以教学生从说明方法反推回来,来确定一段话的主要内容。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很多: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据、绘图表、摹状貌等。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些方法呢?因为作者使用了说明方法后,能提高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得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阅读者更明白,更清楚作者的意思,更能增强说服力,达到其传授科学知识的目的。所以教师可以叫学生先找出某个段落中的说明方法,然后在思考作者用这种说明方法要达到什么目的,这样也能很快找出或者概括出文段的意思。《生物入侵者》的第四自然段用到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如“11种鸟类”“9种灭绝”“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学生对这样的奇闻异事,都很感兴趣,这样里面的数字就能让人感觉到棕树蛇的危害。于是学生就可以根据数据概括本段的意思为“棕树蛇的危害”,这时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原文有没有表述的句子呢?学生很容易就找出原文的“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这句话,从而明白了这段话的意思。

提高学生说明文的阅读能力,训练的方法当然是很多的,除了以上由点及面的方法外。还可以由面及点,先从大局出发,再深入每一段落。余映潮认为:经过训练的学生在阅读分析方面,也许就会有一些很理性的意识,也许因此找到一点“悟”的途径。[3]教师的训练可以要求学生先理清一篇文章的说明顺序,《大自然的语言》中,作者用“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这些词形成一个严密的逻辑顺序。也可以要求学生先熟悉文章,指出说明文的结构,《中国石拱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第三段的最后一句话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那么学生也就很快明白作者的说明对象,所以第四段到第八段就是分说部分了,最后两段又是总说部分了。

总之,学生的说明文考试的得分能力高低取决于平日里阅读能力的高低,而阅读能力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平日里的由浅入深的训练,只要教师的教学“步步经心”,学生学习步步经心,那么最后学习效果必然是“步步为赢”。

[1]于漪.追求综合效应[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2]张志公.语文教学论集[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5.

[3]余映潮.中学语文教例品评[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石修银)

猜你喜欢
步步说明文篇文章
说明文阅读专练
步步追问来写话
步步惊心
成长200步 步步“进”心——实施“成长200步”工程培育“和乐好少年”
步步娇
如何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
如果你感到迷茫,不妨读一下这篇文章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
空间的维度(从一维多十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