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生态”的改善刍议

2016-04-17 00:01汤丽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中职生态思维

汤丽华

(周宁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福建周宁355400)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生态”的改善刍议

汤丽华

(周宁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福建周宁355400)

中职语文是一门基础性课程,肩负着为专业课服务的任务,其宗旨在于增强中职院校学生的语文素养,保证未来就业的顺利进行。但现实中的中职语文教学往往观念陈旧,教学疲软,呈无为状态。若想达到理想的教学状态,中职语文教师应当注意课程思维的变革,树立大课程观;在此基础上注意启发,注重实践,重视专业素养的培养,从而全面提升中职生语文素养。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课堂生态

中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肩负着为专业课服务的任务,其宗旨在于增强中职院校学生的语文素养,保证未来就业的顺利进行。其重要性显而易见。但现实中的中职语文教学却往往被边缘化——学生视语文课为可有可无,不仅上课不认真,课后的作业也是马虎应付,草草了事。这种鲜明的反差令人忧虑,长此以往,势必造成中职生低语文素养,从而不仅直接影响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更长远影响中职生进入社会后的工作生活。

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这其中固然有中职生本身重专业课、轻基础课的因素,但更为重要的是许多中职语文教师上课观念陈旧,方法单一,课堂上往往以纲为本,照本宣科,从而浇灭了中职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因此,中职语文教师急需摒弃以纲为本的应试教学的狭隘观念,树立大课程观,改进教学方法。

一、变课堂思维为课程思维

在新课程理念之下,大课程观是必然的选择,它强调了语文课程需要遵守知识基础加能力提升的原则,给每一名中职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此处所说的课程,并非指形而下的课程实体,而是指形而上的课程观念,指的是将新课程理念里面的课程思维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用课程的思维对待每一节课、每一篇文章。[1]若是我们意识到这种选择的必然性和急迫性,也就同时能够意识到每一节课都完全可以成为一门微型课程,也就有动力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知识内容与思维方法,从而向学生展示层次更加丰富、营养更加均衡的课程图景。

我们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为例,按照该词所处的单元教学目标,教师应当使学生体会到作品的语言之优美、意蕴之丰富,用以增强学生基本文化素养和可以无限提升的审美能力。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强调的是使学生了解苏轼词作的风格、了解作者的心情与写作方法。而如果仅仅局限于此,那么这首千古绝唱的教学示范作用将会大打折扣。

我们从具体的学习方法上来讲,新课程理念实质上要求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而优质的课堂教学设计,则是推动学习方式革新的有力武器。从教学内容上讲,对教学资源加以整合,其要义也正在于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对本词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当从整体上带领学生进入到文本阅读的境界,使学生全面领悟本词的人、情、景、事相融的写法,领悟到本词的大气磅礴之势、震人心魄之能,在此基础上,教师还

要加入人本阅读指导,利用词作的表面文字,深挖传统文化的意蕴、发现传统士人的心境,让学生以传统文化和传统士人为师,实现语文能力的进步。在具体教学环节组织上,教师可以采取三个步骤。步骤一是发现文章的丰富多彩;步骤二是发现作者情感的深刻和胸怀的旷达;步骤三是发现古代士人群体的整体文化情感,也就是从文化角度对《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进行从微观到宏观的全面解读。除此以外,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构建有关的知识资源库,使和作者精神、经历相近的名人,如屈原、杜甫等的作品进入到资源库中来,学生能够在其中领略到先秦诗的原始、乐府诗的自然流畅、苏辛词的豪放……让学生在理解古代文人的普遍心态的基础上,感受个人命运同国家命运相联系,从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伟大情怀。[2]

二、变记忆模式为启发模式

“启发”这个词从《论语》里面“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句而来,启发模式是新课程理念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对于教师而言,启发诱导的手段多种多样,比如既可以从既有知识开始着手启发,也可以采取增加同类的办法对比启发;既可以利用指导读书的形式给予学生深入思考的机会,也可以实施直观启发的模式等。而衡量教学任务是否顺利完成,则要看学生接受启发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并非简单灌输知识,而是需要将巧妙的提问、思路的点拨置于重要位置,努力发掘学生潜能。

比如当中职学生接触到《沁园春·雪》这首词作的时候,依照“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句话,教师可以相应提出问题:“这些句子是毛泽东对历史人物的评论,作者的态度是什么样的?是肯定还是否定呢?”借助几番启发,让学生深刻领会到毛泽东借助历史唯物主义思维评价历史人物的客观精神。因此我们说,如果课堂富于启发效果,将不但可以带领学生步入到深入思考的状态,同时还将促进学生心灵之窗的开启,让他们更乐于独立思考,从而达到思维发散的良好效果。

三、变理论思维为实践思维

按照新课程理念的标准:语文教学的创新应当体现于实践应用上,亦即意味着语文教学应当更具生活化和开放化特点。按照美国教育学专家科勒涅斯的观点:语文外延是等同于生活外延的,对于课堂教学来讲,语文教学需要同学生生活实践相接近,教学内容亦应当有引导学生由未知走向已知的先觉性。

比如在接触到鲁迅的作品时,有些学生乃至教师会产生一种偏颇的想法:认为这样的名家名作距离生活太过遥远,易于形成抵触心理。实际上这正是教学过程需要注意的:怎样把遥远时空中的作者和作品拉到现实生活中来?怎样使其为语文的实践应用服务?对此,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建立鲁迅著作资料库的机会,并使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课题讨论:鲁迅是不是高不可攀的?为什么现在有鲁迅文章去留的争议?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课外文本,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鲁迅、理解鲁迅作品,近距离欣赏和分析鲁迅及其笔下的情节、人物等,为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奠定基础。比如具体到《拿来主义》这篇文章,我们应该如何做呢?有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值得仿效的。在课堂上,教师提出话题:中国古语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一个人来说是这样,对一个国家来说同样是如此。[3]百余年前的鲁迅,是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的呢?教师利用这一个看似简单的话题,便能在课堂上把整篇文章都串连起来,让学生进行基于哲学思辨的深入思考,有力推动了把理论思维变成实践思维的理念。

而为了让思维变化更具效果,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课堂改造成演讲课、比赛课、综合实践课等。比如在教学一些戏剧剧本的篇章时,即可以使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几个演出小组,借助课间时间排练,并拿到课堂上来表演,从而让原本静态的语言文本动起来,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思维转化方式。

四、变传统呈现为新媒体呈现

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在各类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也以其直观和生动的特点,取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对于中职语文教学来说,其作用同样应当引起注意,以便使之替代传统的教学呈现方式,给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理解难点词语。中职语文教材里面涉及到的陌生词汇,有些利用教师的口述便可以让学生理解,而有些则必须借助形象化的表达方式。比如有一篇名为《离太阳最近的树》的课外阅读文章,

文章主要讲解了红柳这种植物是如何面对恶劣生存环境而不屈生长的,行文时涉及到了“逶迤”“遒劲”一类的词汇,这些词汇抽象性较强,学生虽然粗知其意,但并不能真正掌握,此时教师如果借助多媒体技术,把查阅到的资料直观呈现出来,那么一望无垠的沙丘、红柳遒劲腾越的枝丫就将真实地显现在学生面前,大家由此可以加深对词汇的印象。其次,多媒体技术还有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拓展,语文离不开生活,丰富的多媒体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处在更加宽广的情境中去,使之有自由想象的空间。[4]比如利用互联网信息的宽泛性特点,教师可以将其中与课本教材有关的内容提取出来,用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像在接触《诗经·静女》这首诗时,教师即可以把和《诗经》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课堂中来,还可以采取延伸阅读的办法,简要介绍《诗经》里面的其它篇章,从而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到我国古代这一传统文化瑰宝,拓展其文化视野,而这是其他教学媒介所很难达到的效果,即便可以,在速度和效率上也是远远不及多媒体技术的。

五、变自行发展为与专业发展结合

对于中职语文教学而言,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将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同专业课内容产生联系,这一问题可以说是中职语文教学的核心。为了满足这一要求,首先应当强调语文的实用性,也就是一方面要重视中职学生的口语表达,平时教学时即侧重于礼节上的交际口语、自荐求职口语、专业展示口语等,利用循序渐进的演练,使中职学生可以达到流利朗读、清晰讲述的效果。另一方面要重视中职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在开学初期的教学计划设计时,即要形成针对阅读目标的翔实周密计划,指导中职学生接受教材必读、经典名著、报纸杂志、网络文本等,以增强学生知识视野、提升自我修养。再者还需要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加以关注,请假条、计划书、总结、合同、自我介绍、求职信等文体都应当纳入到语文教学范围中来。在强调语文的实用性基础上,还要具体到中职院校的专业性特点上来。按照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所提出的要求:语文属于基础性课程,是中职学校不同专业学生均要修习的文化课,它对于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文化知识、综合能力等方面的促进作用都是必须要考虑的。具体来讲,讲授中职语文教学内容的时候,一面要考虑到前面提及的基本阅读、写作、口语能力,另一面便要考虑到学生专业学习内容。中职院校教师应当明确中职学生及中职教材的特色,把语文知识同专业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中职学生逐步认识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继而带领学生步入到语文学习的宽阔天地中来。[5]比如对于幼教专业学生来讲,可以适当增加儿童文学的比重;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讲,则要更多接受旅游文学方面的内容;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讲,餐饮文化类的校本教材明显更适合一些;除此以外,像汽车维修、电子电工、数控技术、机械加工等各个专业的学生,都应当在教师的指导下接受相应的语文知识内容。总之,在达到语文和专业相结合的效果以后,中职学生才能同时在语文课堂中学到相关基础知识和相应专业知识,最终促进自身综合职业能力的完善。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有其独特之处,中职语文教学也应当有区别于普通的中小学教学。中职语文教师只有与时俱进,树立大课程观,综合利用课程思维的变革、启发技巧的运用、实践思维的提升以及专业结合的推进等,从而真正走出一条同中职学生、中职语文相适应的特色教学。

[1]朱晓烨.试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职业教育,2014(3).

[2]韩志孝.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5).

[3]王正春.当前苏州地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状况的调查研究[J].职业教育,2013(1).

[4]成俊俊.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6).

[5]邱新华.“生成式”教学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0(6).

G471.2

A

1673-9884(2016)09-0032-03

2016-08-23

汤丽华(1973-),女,福建周宁人,周宁职业中专学校讲师。

猜你喜欢
中职生态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