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引航特色办学
——惠安第五中学科技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16-04-17 00:13:36孙国鸿惠安第五中学福建惠安362100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办学特色创新教育

孙国鸿(惠安第五中学,福建惠安362100)



科教引航特色办学
——惠安第五中学科技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孙国鸿
(惠安第五中学,福建惠安362100)

摘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教育的需要,地处城乡结合部的惠安第五中学,以“科教引航,艺体见长”为办学特色,同时将科技创新教育作为特色办学的突破口,开展了科技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总结出一条科教引航的特色办学之路,从而丰富学校办学内涵,提高学校的办学品质,使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创新教育;科教引航;办学特色

惠安第五中学位于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古镇,至今已有58年办学历程。然而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在当前优质教育资源仍相对集中在城市的教育背景下,优质生源大量流失,学校遇到了发展瓶颈。然而,恰恰是创新教育唱响时代主题给学校办学思路带来启发。学校提出“科教引航,艺体见长”的办学特色,将科技创新教育作为突破口,自2005年以来,学生在县(区)、市、省乃至国家级历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质。

一、围绕办学理念,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教育

学校围绕“让每个学生成功”的办学理念,并通过科技创新教育以实践落地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科技教育应突出素养

科技教育如果仅从科技制作层面上开展教育活动,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科技教育重在于科学素养的提升,除技能操作教育外,还有如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方法的探索、科学精神的培养、团队互助的开展等系列教育,以避免科技教育开展中的假大空现象。

2.科技教育应面向全体

科技教育不是个别人的专利,教育不能只是一枝独秀的展示,而应是花团锦簇的繁荣。学校要面对的应该是全体学生,科技创新尖子生固然重要,而整体科学素养的提高更是学校教育的任务,这也是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举措。

3.科技教育应展现个性

这里的“个性”指的是学生的特长和自我创新的精神,科技创新教育应该体现学生主体,更应体现学生主导、教师辅导的教育模式,这也是新课程教育改革的需要。

二、坚持办学宗旨,构建科技创新教育模式

学校提出的办学宗旨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根据这一宗旨学校在构建科技创新教育模式时,从生源的实际状况、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生对成功的渴望需要出发,围绕这一中心来进行规划。

1.坚持全面渗透,切实推进科技创新教育

科技教育是中学教育义不容辞的任务,学校把科技教育纳入整体教学计划,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探索意识、教会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纳入课程体系,坚持科技教育的全面渗透。

在基础型课程中,以教研组为单位充分挖掘教材中科技教育知识,同时积极整合校外科技教育。在各学科中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增加科学史、科技成果、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等教育内容。如理科类科目重视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实验,搞小发明、小制作。

在研究型课程中,提出以科技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选题,作为方向性的引导,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对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有了初步的认识,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并初步掌握简单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生综合素质也整体得到提高,学校科技教育也上一个层次,取得一定的成效。如以资源与环保为探索重点的研究性学习论文《对城镇家庭用水的现状的调查与思考》获得福建省高中研究性学习案例大赛一获奖。

2.坚持以生为本,构建科技创新教育氛围

(1)走出去,请进来。我校充分利用与华侨大学、泉州师院相比邻的地缘优势,与名校结缘与名师结对,积极争取大学教授、专家提供科研技术帮助,以提高我校科技创新项目的技术含量,并邀请专家教授来校开设专题讲座,拓宽了师生的眼界,确保科技创新活动健康持续发展。

(2)搭平台,展成果。将每年12月份定为科技创新活动月,举办科技文化艺术节,使之成为全体师生展示创新的舞台,有征文写作、演讲辩论、科学漫画、实践研究、手工制作、发明创造等,同学们充分展示着自己的才华,活动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精彩纷呈的活动活跃了学校科技教育的氛围。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参加区、市、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和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一步一个台阶,同学们打下的坚实的基础,成了他们获取成功的保障,他们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得累累硕果。如环保活动兴趣小组的实践活动课题“善待红树林,保护洛阳江”参加第2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优秀科技实践活动”类一等奖;“洛阳江红树林病虫害调查及防治研究”代表福建省参加全国第28届科技创新大赛获“优秀科技实践活动”类二等奖;机器人兴趣小组参加福建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获得二、三等奖等。

(3)拓渠道,激活力。走进社会、走入生活是提升学生科技素养极为重要的渠道。如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开展科技活动,进一步拓宽科技教育渠道,进一步探索科技教育新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科技学习新活力。如利用周末,与社会公益组织的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技活动,组织学生到洛阳中心小学、屿头村等周边地区进行科技传播活动,把保护红树林的有关知识传播给广大群众,起到了传播、辐射、带动作用。学校团委会成立了“红树林小卫士”青年志愿者,多次开展环保宣传活动,使保护洛阳江红树林成为当地人民共同关注的焦点,为保护红树林做出了积极地贡献。学校也被国际湿地组织授予国际湿地学校称号。

3.坚持乡土资源开发,发展特色科技创新项目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它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地处闽南侨乡古镇——洛阳,这里有建于宋朝、闻名中外的全国著名文物保护单位——洛阳桥;省级湿地保护区——泉州湾湿地洛阳江红树林;有历史名人陈金城、陈伯达故居纪念馆;有世界十大民歌《康定情歌》采编者吴文季先生故居纪念馆。区位优势为本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我校充分发挥独特的乡土教育资源,开展实践调查,为科技创新研究积累丰富素材,为师生科技教育开展发挥较大优势。

三、加强机制建设,完善科技创新教育保障

为保证学校科技创新教育能够有序、顺利和可持续发展,学校在组织机构、硬件配置、辅导团队等方面加强机制建设,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教育保障体系。

1.健全组织机构,促进科技创新教育有序发展

学校根据特色办学目标成立了科技教育中心,由校长、分管副校长、教科室主任、科技辅导员组成了学校科技教育中心领导小组,强化对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的领导和规划。

学校明确中心的工作机制和成员职责,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每学年一次举办表彰大会,采用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办法,表彰在科技教育中表现突出的优秀辅导员和优秀教师,表彰在科技教育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积极分子。

2.完善硬件配置,保证科技创新教育顺利发展

通过校友捐赠、上级相关部门专项补助、学校经费投入等多种形式,积极多方筹措基金,确保每年都有专项经费投入科技教育的机制得以落实,不断完善科技教育的硬件设施配置。目前学校配置有三间科技活动操作室、一间机器人工作室、一间科技作品展览室。并以此为平台,在市、区科协的指导帮助下,定期举行科普知识活动周,广泛普及科学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为科技创新大赛作品筛选创造有利条件。

3.加强队伍建设,推进科技创新教育持续发展

学生的创新学习必须依靠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为此,学校逐步形成科技创新教育辅导团队建设机制。

(1)是通过校本培训,校本培训主要是通过科技辅导员指导全体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大赛和机器人大赛为基础,以老带新在教学指导实践中实现师生共成长,并通过实践课题研究来引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成长。

(2)是通过外出学习,学校除每年有计划地选送科技辅导员参加省、市及全国科技指导教师培训外,还积极创造机会,安排指导老师向专家、高校老师学习,并参加高校举行的各种相关专业的培训,不少教师经过培训后迅速成长,在近年来的指导实践中彰显成效,取得了可喜进步。

科技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学校在科技创新教育的不断推进中丰富了办学内涵,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品质,使学校“科教引航”的办学特色得以升华,让学校在新时代背景下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责任编辑:林文瑞)

猜你喜欢
办学特色创新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特色探讨
中央苏区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09:45:53
试析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37:15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00:31:41
创新当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41:48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走内涵发展之路提升学校教育品质
求知导刊(2016年14期)2016-07-11 13:52:19
优化课程教学体系结构,凸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办学特色
考试周刊(2016年52期)2016-07-09 08:15:05
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企业导报(2016年11期)2016-06-16 15: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