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2016-06-16 15:32黄诗怡
企业导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办学特色教学质量高职院校

黄诗怡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新形势下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每所高职院校都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分析认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受到办学定位、师资力量、专业建设、生源质量等诸多因素影响,应当从明确定位、确立特色、优化办学机制、强化专业建设等方面着手,全方位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教学质量

一、影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

(一)指导思想不明确,定位不准。这是制约和影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办学指导思想并不十分明确和端正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乏对高职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所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以及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二是某些学校仅仅把举办高职教育作为权宜之计,把主办高职作跳板。三是认为办高职教育要比办其他高等教育容易,而忽视对高职教育的内容、手段、规律、模式、特点以及专业设置、教材、教学目标等的深入研究,对教学基本条件的重视不够。

(二)师资队伍不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1)教师教育观念上存在偏差。其主要表现是:认识到了高职教育与其它高等教育的共同之处,但对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及特殊规律认识不足,习惯用过去的普通教育的思维定式去思考高职教育。(2)缺乏“双师型”教师。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即成为“双师型”教师。而高职院校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他们的教学思想观念和教学方式、方法与市场差距很大,与高职院校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不符,难以完全胜任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

(三)教学改革滞后,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相对陈旧。(1)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落后。一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并无明显改变,跟不上社会的进步,这其中既有师资整体素质的原因,有教学设施的原因,也有教育观念的原因。(2)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相对陈旧。一些学校的课程体系没有摆脱“学科型“教育的影响,并未从根本上打破原来的结构,“三段式”仍占主要地位;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创新能力、职业素质、人文知识等各部分的比例、结构不尽合理。

(四)高职生源的数量、质量不容乐观。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有两类:一是通过普通高考招收的高中生,二是五年一贯制初中生,由于职业教育自身体制不完善等原因,使社会和家长产生了一些偏见,认为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是一种“劣质”教育,无法与普通教育相比,因此影响了考生的报考率和报到率。

(五)教学基础设施薄弱。目前承办高职教育的学校主要有三类:成人高校转制的职业技术学院、普通专科学校、普通中专学校合并升格的学院。其中,普通专科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相对优越,而其它类型的学院在转制后由于没有足够的投入,仍然存在为求生存而超规模办学的现象,在教学基本设施,如校舍、实验设备、图书等方面存在较大缺口。

(六)高职教材建设落后。高职教材建设这几年虽有长足的进步,但高职院校所用教材其内容和结构不适应教学改革的需求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一)增设独立的高职招生考试,提高生源质量。为保证高职教育独特培养目标的实现,至少应当在省级层面尝试为高职教育另设独立的统一考试,这种考试应当不同于现在的所谓“单招”,而是应当把测试的重点放在对考生身体健康水平、观察判断力、反应能力、手脑协调能力上,而在文化知识能力上也应与普通高考有所区别。在省级层面把高职招生考试作为一种独立考试固定下来,其好处有三:其一,有助于打破目前社会上对高职教育的错误理解,还高职一个正确的社会定位。其二:有助于不拘一格选拔人材。目前的高考方式选拔的学生,对考生的理论能力测试有余而对考生的动手能力测试明显不够,与高职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也是不相称的,不利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其三:可以减少高职教育资源的浪费。由于目前的录取方式上存在的弊端,将一部份不适合在技术应用领域培养的学生也搜罗进来,造成了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另设独立考试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这种浪费。

(二)重视科研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推动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了高职院校重教学轻科研的现象,我们认为,教学是高职院校的主要工作,质量是永恒的主题,而科研工作则起着辅助与促进教学的作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加速器”。我院在总结自身发展道路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科研为载体,以科技服务为手段全面推进科研与教学同步发展”的方针,目的就是促使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三农”服务,推动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90年代以来,我院先后有10多项研究成果和新品种应用于农业生产。其中,我院植科系肖君泽副教授主持的“外源DNA导入水稻育种研究”和“韩国小豆引种实验与应用研究”两个课题研究,成功地选育了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长晚籼1号”和高蛋白水稻新品种“长早籼9号”两个新品种,在我省长沙、益阳、株洲等10多个县市推广面积达150多万亩,为我省水稻品种改良做出了重大贡献,2003年,肖君泽教授被农业部授予“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动科系主任欧阳叙向博士主持的“湖南山区发展绵羊的调查研究”成果应用于邵阳市,产生了2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其“生产山羊肥羔的配套技术”于今年应用于长沙天心区大托镇新港村。诸如此类科研成果的取得,一方面提升了我院的知名度,另一方面锻炼提高了我院教师的业务水平,每取得一个成果,就有一大批教学科研骨干脱颖而出,直接提高了我院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要创建一流高职院校,必须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加强骨干教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办学特色的核心一环,在这方面我们采取了“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走出去”一是指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任职,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我院先后有9位教师担任了省内外各类农业企业、专业户的技术顾问,为企业减少损失、提高利润率做出了贡献。二是多形式,多途径开展科技扶贫、科技下乡活动,直接服务于生产第一线,90年代以来,先后有13位骨干教师到农村开展扶贫工作,在为“三农”服务的过程中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引进来”一是利用校企联合办学的有利条件,由企业派出技术人员到学校培训教师,介绍企业使用的设备及其操作方法,先后有数控加工、模具设计、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园林园艺、畜牧兽医等专家来我院授课30多次。二是直接到企业生产一线去调入师资,近几年来,每年都要从企业中去选调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业务能力强的工程师、技师充实我院的师资队伍。

(四)树立科学的人才质量观。人才的质量要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其核心还是提高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技能素质、身心素质。特别是把创新精神和技术应用能力、合作能力、创业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国际生活中的竞争力作为质量要求,破除片面强调理论考试成绩,“一张试卷定高下”的不合理做法。强调过程考核、综合考查,全面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

(五)以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教改的核心是专业建设,要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采取校企结合等方式拓展新专业,使职院能很快融入市场经济主战场。其次,根据行业和企业对高职人才培养方向与规格的要求,扩展专业的内涵和外延,使培养的学生能尽快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其三,有计划的确定重点建设专业,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倾斜,让它们成为教改的“试验田”,全面探索教育教改的新方法,达到以点带面,全面提高的目的。

(六)考评分开,促进质量评价社会化。教考分离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的高职教学,沿袭的是学生学,教师考,与社会、企业脱节的教学管理模式,即使是有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学院,也基本上是自己出题考自己学生的老套套,虽然有时是其它单位来考,但由于与自己的单位利益有关系,毕业的学生又不是自己用,大多数就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于是就出现了学生拿着“证”却不会做“事”的怪现象。要打破这样的怪圈,就必须明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被社会承认和接受的“质量”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必须摆脱完全由学校自我评价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传统观念,树立由社会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新观念。要建立一定的“市场准入”标准,由国家指定的行业协会来统一考试鉴定,由“劳动力市场”对学生的技能做出评价。

(七)政府主导、行业参与、学校主体,积极营造高职院校和谐发展的外部环境。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单靠高职院校的一己之力是心有余而力不逮的,只有通过政府的力量,协调和组织行业、企业、社会的资源,共同努力,为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创造和谐的外部氛围。政府主要应当在政策引领、规则制定、保证教育公平以及财政投入等方面发挥作用,其次,应当将办学自主权真正下放到学校手中,让市场在配置教育资源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关系上,学院通过为行业企业服务,获得行业企业的支持,改善办学条件,根据行业企业标准,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企业通过主动参与学院人才培养,获得高素质人才和智力支持,降低生产与管理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升社会形象;行业通过支持学院办学,获得提升行业发展水平必需的人才与智力支撑,促进行业实现科学发展。在行、校、企合作中,形成政府、行业、学校、企业的互利共赢机制。通过校企合作,学院根据企业对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设计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为企业培养、培训人才,参与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等。企业为学院提供人才需求信息、行业发展动态、人才规格要求、兼职教师、就业岗位、与学院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全方位参与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形成校企双方人才互动、资源互动、信息互动的多维互动机制。通过校企合作,学院根据企业对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设计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为企业培养、培训人才,参与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等。企业为学院提供人才需求信息、行业发展动态、人才规格要求、兼职教师、就业岗位、与学院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全方位参与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形成校企双方人才互动、资源互动、信息互动的多维互动机制。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各方面力量联动,共同营造高职院校和谐发展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 赵琳.质量是高职发展的生命线 《中国教育报》2004年5月13日第3版

[2] 张炳南.对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1)

猜你喜欢
办学特色教学质量高职院校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特色探讨
中央苏区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走内涵发展之路提升学校教育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