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听觉在合唱教学中的意义及培养途径刍议

2016-04-16 16:09李伟
戏剧之家 2016年6期
关键词:合唱教学训练

李伟

【摘 要】本文探讨了音乐听觉的特征、意义等问题,分析了音乐听觉在音乐学专业合唱教学中的培养途径,论述了视唱练耳、整体听觉、音乐想象在合唱教学音乐听觉中的运用等问题。

【关键词】音乐听觉;合唱教学;合唱演唱;训练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060-02

一、音乐听觉在合唱教学中的意义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是听觉的艺术。马克思曾说:“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而言,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①。音乐听觉对于音乐欣赏者意义都是如此重要,那么对于音乐表演者和创作者的重要意义就更不言而喻了。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听觉同样是基本且关键的环节,它在鉴赏、表演、创作等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在音乐鉴赏中,音乐听觉能力将对音乐的理解、感知的程度与层次有直接作用;在音乐表演中,需要借助音乐听觉来随时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演唱(奏)状态;在音乐创作中,创作者需要利用音乐听觉和想象来进行创作和改进。可见,所有与音乐相关的活动几乎都离不开音乐听觉的参与。这种听觉的过程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而是一个对声音主动地接受、分析、判断、处理的过程,进而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一种行为。基于这一角度,我们可以看出音乐听觉的“听”不是一种通常生理意义上的“听”,更多的是它对音响所包含的音乐信息的感知和利用。众所周知,德国著名指挥大师卡拉扬指挥时习惯闭着眼,但队员演奏(唱)中细小的瑕疵都会被他听出并予以更正,这种惊人的本领正是凭借着他卓越的音乐听觉能力。可见,音乐听觉对于从事音乐艺术的人有着重要意义,要唱出悦耳动听的多声部合唱,表演者必须要具有灵敏的听觉,以此获得准确的音高、丰富的音色、清晰的声部、流动的旋律。那么,我们到底如何才能提高我们的专业听觉能力呢?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训练呢?本文将对此做出一些相关探讨。

二、音乐听觉在合唱教学中的培养途径

合唱演唱是需要通过声音来表达作品内涵、描绘作品意境的,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助音乐听觉来完成。在目前实际的合唱教学中,由于传统教学惯性和教学任务繁重的影响,很多教师只注重合唱演唱技能的培养,常常忽视音乐听觉的学习。实践证明,合唱教学如果仅是训练“唱”是不够的,还应该训练“听”的能力。而在“听”的训练中,教师首要任务应该是引导学生如何听,让学生知道如何通过技巧来调节演唱状态。具体而言,要让学生通过听觉理解发声的位置在哪里、喉咙的打开与稳定的状态如何、声部之间平衡的状态是什么样的、主旋律声部和支声部之间如何协调配合等问题。可见,听觉能力培养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只有牢固掌握视唱练耳、和声等基础知识,掌握合唱基本演唱规律,才能切实提高听觉水平。下面本文就合唱教学中如何提高听觉能力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视唱练耳训练是提高合唱教学中听觉能力的基础

视唱练耳是音乐学专业中将音乐理论和音乐实践高度融合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几乎能将音乐中所有的基本要素进行训练。通过视唱练耳中的音乐听觉训练,能够让学生围绕音高对音程、和声、旋律、调式调性等加以理解和把握,围绕音值对节奏、节拍、速度等加以把握和运用,从而获得对合唱中音准、音色、音乐表情等元素的综合性把握。演唱者在演唱合唱作品时,应时刻倾听合唱中的音色与音高、节奏与节拍、力度与速度、旋律与和声、乐句与复调等,这一系列专业素质的提高都需要视唱练耳的教学才能获得。可见,通过该教学可帮助我们拥有敏锐的听觉能力,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识谱能力、听辨能力、分析能力、运用能力、创造能力,进而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并纠正演唱过程中的不足。这对于学生音乐要素的掌握、专业素质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能为多声部合唱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要让视唱练耳教学内容多与经典音乐作品相结合,发挥技术与艺术的融合,让学生尽可能从音乐作品中吸取专业养分,加强对多种音乐风格的了解,提高艺术审美能力,进而使音乐表现也更具艺术表现力,最终把这些技术运用到自己的音乐实践和合唱表演中去,这样才能让塑造的音乐形象变得更加生动和鲜明。

(二)对合唱作品的整体音乐听觉训练是提高听觉能力的核心

从目前音乐学本科专业视唱练耳教学内容看,练耳训练一般是把教学内容条块化,对音乐各要素的综合性集中训练及听觉迁移能力的培养相对缺乏。它主要强调单音、音程、和弦、节奏、旋律等基础性的单项教学,而缺少对音乐曲目整体性听觉训练。然而,合唱作品的听觉恰恰更需要对整体音乐听觉能力,另外,从合唱作品自身看,它一般都是严格按照专业作曲技法创作的一个有机整体,它包含了和声、对位、复调等不同的作曲技法和合唱技巧,在音乐中功能各有不同,但在整体上是相得益彰、浑然一体的。可见,音乐的听觉能力培养必须是从全面掌握合唱作品包含的音乐信息出发,运用结构化、立体化的整体听觉思维,才能准确有效地理解、把握合唱语言。因此我们在合唱教学中要提高合唱听觉能力除了重视视唱练耳的基础训练外,还要加强作品整体音乐听觉训练。

从合唱教学的实践来看,它是以实际的作品为目标,以合唱作品音乐要素的听觉为支撑,按照宏观整体感知的模式进行训练的,这与专门的视唱练耳课程的听觉教学不一样,不是对音乐单一元素的听觉训练。那么我们到底如何在合唱教学中进行整体音乐听觉训练呢?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加以训练:第一层次,默唱作品。由教师给出作品的主和弦及标准音,要求学生进行默唱,以引导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用内心去感悟音乐的音高、音色、和声、复调等要素以建立感性认识。第二层次,轻唱作品。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利用钢琴用“中弱”的力度去伴奏,合唱用哼唱的感觉去做到“唱中听,听中唱”的有机结合,尤其是突出学生发挥“内心听觉”功能,要求学生对合唱音乐的风格、艺术特点、复调等加以聆听和体会,不能持有浅尝辄止、走马观花的浮躁态度,从而获得对作品的理性认识。第三层次,背唱作品。这一要求是针对需要重点掌握的精品或是合唱演出作品等而言的。这对学生深度理解合唱音乐的内涵和艺术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内心听觉是大有裨益的。有了背唱这个基础,更容易把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情感投入与音乐听觉融会贯通,达到以情带声的演唱境界。可见,合唱教学中的听觉训练不能照搬视唱练耳教学模式,而是需要对音乐听觉能力和相关知识高度总结和浓缩,通过更为简洁有效的方式,建立深入浅出的整体音乐听觉训练模式。这样的听觉训练,才可促使学生自觉地把音乐听觉技能和理论知识相结合,避免走弯路,从而达到通过整体听觉训练促使音乐听觉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音乐想象是提高合唱听觉能力的重要驱动力

合唱音乐形象的塑造依靠的是声音媒介,声音是建立在听觉的前提之上的,而听觉水平的提升要一定程度依赖大脑的想象去感知。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按照合唱指挥和音乐的表现需要做出相应变化,唱出的合唱音响又会反馈给表演者作为调整演唱状态的依据。传统的程式化的合唱教学,忽略了学生音乐想象力的培养而导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了束缚,个性受到限制,听觉潜能没被激发,课堂缺乏生机。在传统合唱教学中,“唱”几乎垄断了课堂前后,而合唱作品本身就具有审美性、思想性和文学性,合唱艺术应是充满想象的。高尔基曾经说过:“艺术是靠想象而存在的”。合唱作品的文本是作者想象的结晶,合唱的表演者和欣赏者更应该发挥想象力的,只有这两者碰撞、交织才能拓展想象的空间,才能提高对合唱中音准、音色、音强要素的听觉能力。可见,我们在教学中应要重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对听觉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这种音乐想象力就是通过合唱总谱去想象和思考音乐中的音乐色彩、音色效果、和声层次等,从而发挥想象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感受力和表现力的重要作用。

另外,从合唱技巧要求看,它是一种演唱者将作者的创作构思和审美要求通过歌唱声音等媒介再现的技巧,如果离开了想象力去片面地追求演唱技巧反而会背离技巧的本意。我们在学习合唱时应先把演唱技巧和声音概念、音乐情感等完成量的积累,然后经过音乐听觉的感知和带动,把相应的歌唱技巧和情感加以运用。譬如瞿希贤的无伴奏合唱《牧歌》,作者利用“借景抒情”和“移情于景”等手法来发挥想象,进而追求天人合一、主客相融的艺术氛围,仿佛跨越时空把人带入了一个蒙古大草原的境界。根据歌词的提示和伴随舒缓的节奏,演唱时正是凭着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去更好地感悟多声部错综复杂的复调听觉层次,才会提高我们的对音色、情感、演唱状态的听觉和理解能力,演唱出蓝天、白云、羊群、珍珠等幸福祥和的画面,从而使演唱达到与作品描绘相吻合的音色和意境,让合唱艺术充满诗情画意和感染力。可见,合唱的音乐听觉感知能力和表现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演者音乐想象的能力。

终上所述,音乐听觉作为一种重要的音乐感知在合唱表演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合唱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意象,更深层次理解合唱音乐的内涵,不断提升合唱艺术的音乐表现力。合唱音乐听觉需要一定的专业基本功和依赖一定的先天条件,但更需要后天系统持久的训练。因此,我们只有尊重合唱艺术教学规律,创新教学模式,大力提高学生音乐听觉能力与音乐感知能力,才会为真正意义上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完成教学目标做出有益的探索。

注释:

①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单行本第87页。

参考文献:

[1]韩瀚.杨鸿年合唱教学的教育理念与实践[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8(03).

[2]霍橡楠.音乐学院不同表演专业学生音乐听觉能力的比较[J].中国音乐,2014(03).

[3]赵苏.论音乐听觉教学中世纪音乐作品的使用(一)[J].中国音乐教育,2015(04).

[4]黄茜.多元与综合——新时期本科院校视唱练耳教学探索[J].黄钟,2012(01).

作者简介:

李 伟(1977-),男,汉族,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合唱与指挥等。

猜你喜欢
合唱教学训练
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路径探究
基于能力培养的合唱教学方法探究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