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实施

2016-04-16 22:29:54李惠婷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简约教学有效实施历史课堂

李惠婷

(德化第一中学,福建德化362500)



简约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实施

李惠婷

(德化第一中学,福建德化362500)

摘要:高中历史知识庞大繁杂,在教学在必须化繁为简,进行简约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求对知识内容、知识结构、整体框架、教学环节等做精简化的处理和把握。当然,简约教学在具体实施中也要注意避免一些误区,防止简而不精。

关键词:简约教学;历史课堂;有效实施

高中历史教材知识庞大繁杂,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学习压力,如果教学拖沓冗长,势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继而引起对历史学习的厌倦。反之如能精确把握教材内容,化繁为简,提炼精华,精当表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增强学习记忆,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就近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谈谈践行简约化教学的做法与反思。

一、简约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实施方法

(一)知识内容的“点”化处理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知识内容繁多,记忆难度大、任务重。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利于学生牢固掌握,教师必须尽量做到教学内容的简练。当然,要做到教学内容的简练,前提是要求教师认真地钻研、解读教材,能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体把握,在深入解读教材上下工夫,在浅出教学内容上做文章。从而准确把握教材,艺术地处理教材,提炼出精华。[1]通俗而言,就是能从教材中提取关键信息,把课本中的长篇大论浓缩为几个词句,化繁为简,便于记忆。例如,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的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课中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时,内容多,理论性强,学生不易记忆。笔者把总路线的内容浓缩概括为四个字“一化三改”,即工业化建设和三大改造同时进行。这样学生只要记住这四个字就能记住总路线的内容了,既简单又容易理解记忆,避免了死记硬背,大大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二)知识结构的“线”性处理

心理学家曾研究表明,学生在一堂45分钟的课堂里,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会超过半个小时,而且其中还会有反复,呈现出波浪型的曲线。最佳时段是在课堂上的前五分钟和下课前五分钟。因此,要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该堂课的内容,最好是在课堂上的前几分钟就归纳梳理本节的知识线索和结构,明确教学目标,简洁明了地概括本课的重难点知识,力争在第一时间内让学生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帮助学生迅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这要求教师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编排,使知识结构和线索更加系统简洁,更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历史必修Ⅱ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这一课中,笔者在上课时便向学生呈现精心设计的本课知识结构:一、小农经济开始解体,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二、近代工业的兴起(1.洋务企业兴起2.民族工业出现)。这样的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大大简化,结构线索一目了然。

(三)整体框架的“面”上处理

教师在教学上如果能把一本书由厚教到薄,那么说明真正掌握了精髓,把握了真谛。新课程改革后,高中历史教材虽然有多个版本,但无一例外都是分为三个必修模块,即人类政治文明史、经济发展史、思想文化史。因此每本教材都只是围绕一个主题和一条线索展开的。具体到每个单元,也都有每个单元的核心内容。教师如能在每个单元学习前帮助学生简要地构建一下知识框架和体系,即提纲挈领的作用,那么学生的学习思维将得到很大的提高,效果也必然大大增强。

比如岳麓版历史教材必修Ⅱ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教材上的单元导语部分长达半页纸,将近五六百个文字,笔者先让学生大致浏览了一下,然后简明扼要地把它归纳为两句话“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两个内容,一是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创新和改革;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调整”。言简意赅,简明扼要,每个学生都能听得懂,记得牢,理解深刻。

(四)教学环节设置简约

新课程改革后,很多课堂都出现了两个误区:一是把课堂设计成若干个过度精细的环节,环节一个接着一个,课堂看起来很“完整”“热闹”。二是过度备课,课堂上力求面面俱到,补充大量的笔记和知识。笔者认为,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更应该紧扣主题,简单明了,线索清晰,剔除那些花哨的多余环节。如在上选修教材《克伦威尔与英国革命》这课时,对英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克伦威尔这个历史人物的掌握,笔者在整课过程中就设计了5个问题:1.你认为可以把克伦威尔分成几个阶段?2.为什么有人反对把他的雕像竖立在英国议会大厦前?3.雕像为什么最终会被竖立起来?4.克伦威尔的眼神为什么要回避查理一世的棺木?5.他是一个怎样的人?通过这5个问题把课堂贯穿起来,简约明了,环环相扣,既让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又有点拨和提升,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达到很好的效果。课堂教学中应该从不断添加各种因素的做“加法”转变为删繁就简地做“减法”,去除多余的环节、臃肿的内容,从而形成简约高效的课堂。[3]

(五)教学辅助手段应用简约

新课改后,多媒体信息技术成为高中历史课堂中最普遍使用的教学辅助手段,它可以把历史地图、历史图片、影像资料等融为一体,因此受到广大历史老师的青睐。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新奇,盲目地追求现代化媒体手段,在教学中大量引用不必要的历史图片、历史故事等,造成了课堂教学内容繁多冗杂,使教学偏离了重点,造成了学生“眼花缭乱”的感觉,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来说,课件在一堂高中历史课中的应用越简洁越好,尽量体现重点化、要点化,每一张PPT的内容、字数也应有严格的控制,避免字体太小,信息量太大,颜色图案过于鲜艳丰富,这样才能避免喧兵夺主,突出教学内容,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在课堂上留足时间让他们进行学习思考探究。

二、简约化课堂教学的误区

在实践简约化课堂教学中要真正理解“简约”的内涵,防止形式化。简约并不是简单,也不是少讲、不讲、更不是随意放纵。有一些教师打着简约教学的旗号,一节课只讲一二十分钟,放任学生自由,对重要的历史概念、知识内容缺乏重视,没有进行详细深入地分析,或着讲解不到位、不全面,导致教学上出现了另一种误区。学生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轻松学习,但并没有正真掌握和运用知识。如必修Ⅱ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这课中,教师在讲解新课前就应对“经济结构”“近代工业”等重要历史概念做必要的解释。由此可见,简化教学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挑战。教师应该充分备课才能懂得取舍,确定重点,提练精华。教师还应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优化自己的教学“简约”能力。

总之,简约是对冗繁课堂的“清洗”,是对教材学习本质的回归。高中历史课堂中,应该把握简约教学的策略和实质,避免教学上的误区,从而促进简约教学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龚玉玲.构建简约化的高中历史课堂[J].天津教育,2014(4).

[2]潘健.简约化教学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4).

[3]饶红武.课堂教学不妨从精细化回归到简约化[EB/OL].人教网,[2011-06-24].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84(2016)03-0083-02

收稿日期:2015 - 11 - 25

作者简介:李惠婷(1978-),女,福建德化人,德化第一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简约教学有效实施历史课堂
小学数学简约教学的途径研究
简论高中“心理健康”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回归历史课的真谛
教师·下(2016年10期)2016-12-03 09:33:48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使德育开花结果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9:59:04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试卷讲解有效实施的冷思考和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34:57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简约教学探究
考试周刊(2016年30期)2016-05-28 09: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