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晗+常克义
[摘 要]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心理健康”校本课程的意义、实施途径和内容的实践探究,为积极推进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校本课程 有效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00083
对人的健康而言,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高中阶段的国家课程中缺少学生心理教育课程设置,且高中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高考压力等多种因素造成心理问题频发。因此,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不容回避的教育课题,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并得到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一、“心理健康”校本课程的意义
1.弥补国家课程不足,完善高中教育课程体系
虽然高中设置有思想政治课,但由于局限性,缺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课无法替代心理健康教育。我校的“心理健康”校本特色课程补充了高中阶段国家课程中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空白,针对高中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设置教育内容,实施教育活动,从而完善高中教育课程体系。
2.关注个体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学校“心理健康”特色课程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关注学生心理变化的节点,采取静态与动态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心理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及时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心理调控意识和能力。
3.优化学校人文环境,推动家、校、社和谐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会营造出和谐美好、积极向上、团结活泼的校园人文环境,心理健康的学生不论在家、在校还是走向社会都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推动家、校、社和谐发展。
二、“心理健康”校本课程的实施途径
1.将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教育常态化、课程化
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往往会具有一定的共性或普遍性,根据其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科学预设课程计划,拟定合理的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时间,面向全体学生采取集中授课、专题讲座的方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2.将针对个体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规范化、科学化
一是负责通过调查问卷、心语信箱、班主任等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有问题的学生,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与发展。二是负责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计划,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疏导教育,并利用宣泄室、户外活动、联谊会等形式开展心理体验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困扰,排解心理障碍。
3.强化学科教学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性、系统性
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级管理工作中全方位渗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而这种渗透式教育应强化其过程的整体性和内容的系统性,否则很容易形成各自为政、零敲碎打的局面。
三、“心理健康”校本课程的内容
1.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心理调节
安排学生阅读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报纸杂志,浏览网页媒体,如《心理与健康》杂志、《心理》月刊、“阳光心理”网站等,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学校通过橱窗、校园广播、各类讲座和心理辅导培训,宣传和教授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及途径,让学生学会随时掌握、判断自己的心理状况以及进行心理自我调节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有效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2.针对心理问题的主题教育
针对引发高中生心理问题的各种因素和现象,比如考试焦虑、青春逆反、依赖、早恋等,开发相应的教学内容。如,高一女生青春期心理教育,高二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教育,高三学生高考心理辅导等,还可根据学校校外寄宿生多的状况实施校外寄宿生行为与安全教育等,这些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主题教育可以及时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心理压力,排除学生的心理困惑。
3.人际交往与自立能力教育
实践证明,在人际交往中可以使人的个性心理得到优化和提升。为此,传授人际交往知识,培养学生积极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本校“心理健康”特色课程中人际交往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人际交往基本常识,人际交往基本原则,人际交往中几个常见问题的处理技巧等。人际交往是基于人的社会性而言的,但人在社会中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必须的自立能力。自立能力教育的课程内容主要有:树立自信,学会独处,学会自我管理和调整情绪等。
(责任编辑 斯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