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及其矫治

2016-04-16 14:59彭继裕
福州党校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矫治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

彭继裕

(广西大学 政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及其矫治

彭继裕

(广西大学 政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摘要: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倦怠矫治应该从三个层面入手。在个人层面,要正确的自我认识和科学的心理调节、树立正确的“三观”、设定合理的目标和降低个人不合理的期望;在组织层面,要完善组织制度、加强领导的能力和组织内部有效沟通的建设、建立完善的心理疏导机制;在社会层面,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客观公正地评价基层公务员、强化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的功效。

关键词: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矫治

近年来,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倦怠已经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基层公务员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贯彻者和实施者,是联系民众与政府的桥梁和纽带。”[1]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到自身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还影响到整个政府部门的工作绩效。本文试图从个人、组织、社会三方面分析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原因,从而探求矫治该问题的路径。

一、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及表现分析

(一)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现状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是指基层公务员长期以来受到工作压力而不能及时缓解的一种症状,主要表现在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工作效率和个人成就感不足等方面。近些年来,我国基层公务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职业倦怠的情况。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郑建君学者在2013年光明日报发表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79.89%的基层公务员或多或少存在有轻度工作倦怠的现象,而表现出重度工作倦怠的基层公务员比例为6.40%。”[2]

(二)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表现

基层公务员长期处于高压的状态下工作,其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内心焦虑、不安以及恐惧等方面的压力。为此,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主要是表现在生理上的情绪耗竭和健康问题凸显、态度上的对事的厌倦和对人的冷漠、行为上的工作懒散和效率低下、内心上的个人成就感难以满足等方面。

1.生理上:情绪耗竭和健康问题凸显

好的情绪能够将工作中的负面因素转换为积极因素,从而减少工作过程中面临的阻力;不良的工作情绪使得个体经常抱有一种消极的态度去对待上级交代的任务,对于工作抱有一种畏惧、焦虑的心态以致情绪低落。国家基层公务员队伍中的人员由于情绪低落而在工作的过程中逐步呈现压力上升、责任感下降的不良趋势。此外,基层公务员在工作中长期面临着沉重压力和低情绪化的工作常态容易让人出现身心健康方面的问题,主要是表现在身体上的疲惫、失眠和心理上的压抑、缺乏斗志和激情等综合症状。

2.态度上:对事的厌倦和对人的冷漠

基层公务员对事的厌倦是指他们对于自身的工作缺乏兴趣,没有积极性。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感到烦躁、麻木,有时候觉得自身像机器人一样,对于身边的工作也感到没有任何的意义。职业倦怠的基层公务员会对身边的事物和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它会让基层公务员对于日常生活的人际交往失去信心。对人的冷漠则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在我国的“官场文化”中,人际关系显得更为复杂。

3.行为上:工作懒散和效率低下

部分基层公务员在上班时间打牌、聊天、打游戏、炒股等,对于工作的事情则不问不顾。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内,部分基层公务员没有及时处理好民众的事务而是一拖再拖使得基层民众的矛盾、纠纷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基层公务员作为直接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人民公仆,他们懒散的作风会受到社会群众的上诉和斥责,使得民众对于政府失去信心。由于群众的投诉、批评影响到了基层公务员的工作情绪和积极性,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被抛之脑后,最终导致单位的工作绩效低下,甚至声誉受损。

4.内心上:个人成就感难以满足

一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来自于个人工作的成就感。基层公务员自身的价值则需要在基层工作过程中不断获得个人成就感的满足。实际上,大部分基层公务员难以获得成就感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在基层公务员群体中,由于他们所接受的是最繁琐的工作任务、工作的成果是难以用明确的量化指标来体现的,当自身辛苦的工作难以被量化之时,基层公务员的内心难免出现失落、无奈的情绪。另一方面,由于基层的环境、人力、物力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个人无法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而受到责罚,这使得个人自我效能感降低。此外,日复一日地完成基层中的繁琐工作,这容易让基层公务员产生一种厌倦的工作情绪,让他们觉得自身的工作缺乏一定的创造性和价值性。

二、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倦怠主要是受到个人、组织、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以下从个人、组织、社会三方面分析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原因,从而探求矫治该问题的路径。

(一)个体层面的因素

1.个人的身心素质、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

个人的身体、心理素质和性格特征都对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倦怠产生影响。一般来说,个人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强的基层公务员要比那些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差的能更好地处理好他们的工作。个人的性格特征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比如低自尊的比高自尊的、低自我效能的比高自我效能的员工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症状。个人的兴趣、技能与工作岗位不一致是导致职业倦怠的另一个因素。新的基层公务员都是一些年轻大学生,当他们接受基层工作时才发现自己的能力有限难以完成相关的工作,或者发现自身根本不喜欢这份工作。这也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和挫伤其自尊心,逐步沦为一种厌烦的工作心理。

2.缺乏清醒的自我认识和对自身的期望过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所掌管的事务也越来越多,为此相应的政府部门和机构也逐步增多。这就出现了某种政府机构的工作划分不合理、分工不明确导致一些公务员在执行命令时难以准确定位自身的角色。部分基层公务员在此情况下难以明辨自身的角色,对于自身的期望值过高,认为自己的工作付出和工作回报并没有等同,从而产生消极怠工的工作态度。另外,基层公务员作为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沟通桥梁,对于自身的工作要求较高,工作中追求完美。当其不能完成自身的工作任务时便会对自身产生一种怀疑、甚至失落的情绪从而逐渐导致工作倦怠。

3.错误的服务观念

基层公务员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始终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然而现实生活中有部分基层公务员的意识却与此背道而驰,这主要表现在一些基层公务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淡薄、热情不高,对自己有利的事情都抢着做,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则用一种旁观者的心态去对待,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部分基层公务员对于自身职业的认识并非是致力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而是居于公务员工作岗位的高工资、稳定性、福利好等方面的认识。为此,基层公务员的这种错误的服务理念使其难以在具体的执行工作过程中明确自身的定位、认清工作的方向、工作的结果也是难以得到群众的认可,最后在工作中表现出一种拖拉、懈怠的态度。

(二)组织层面的因素

1.总体制度的缺陷

首先,从晋升制度去考究。“我国行政组织采用的是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在这种金字塔式的组织架构下低级职务多于高级职务,非领导职务多于领导职务。”[3]为此,大部分基层公务员的升职之路显得异常艰难。目前公务员的晋升机制虽然相对于以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仍然存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性。“有些地方政府在用人机制上的腐败不正之风现象频频不止。”[4]当前我国大部分县和乡的公务员都是以科员的身份退休的,这种客观结果打击了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其次,从考核制度去探究。其考核只是一种建立在“德、能、勤、绩、廉”这五个方面基础之上的简单的定性评价并没有针对性,将考核的结果划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等。在实际的基层公务员考核中,这只是一种流于形式的考核。最后,从激励机制去研究。政府部门对于基层公务员考核结果的奖励制度也不明确,对于基层公务员在评定“优秀”之后则采取一种“平均奖励”的奖励办法,奖励缺乏差距难以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使得人的意志慢慢地被磨掉从而陷入一种工作倦怠的状态。

2.管理和沟通不足

研究表明领导者的管理技巧会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造成直接的影响。领导者如果能够为工作者提供援助、稳定工作者的情绪、关注工作者的心理状态、维护工作者的权益,则有助于减少员工的职业倦怠;反之则会加重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近年来,我国政府较重视对基层领导的培训,基层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然而还有一些领导习惯了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位置去发号施令,导致基层领导和基层公务员之间的关系演变成了一种发布命令和执行命令的关系。此外,在基层政府部门内部,公务员与领导之间的沟通是十分匮乏的,存在着一种“沟通即开会,开会即沟通”的局面。基层领导和公务员之间的沟通不顺畅这使得双方之间的人际关系逐步变得疏远,基层公务员在遇到困难之际得不到帮助,权益受到侵犯之时得不到领导的保护,为此这种沟通上的障碍也会对职业倦怠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社会层面的因素

1.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和社会现实利益

“官本位”思想使得人们把当官作为人生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部分基层公务员片面追求升官发财、做大官。这种传统思想会引导基层公务员有一颗野心,但没有责任心、有大志却不懂脚踏实地。他们一心想通过走捷径的方式去实现当大官的理想,一旦在他们晋升的路上受到了阻碍,基层公务员则容易出现一种悲观绝望、失落的情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各方面的保障制度和社会分配制度的完善,国家公务员曾经占有的优势逐步变得不明显。相反,在大城市工作有着各方面利益的诱惑,比如便利的交通设施、丰富的人脉资源等。年轻的基层公务员还想着买车、买房等现实问题。在经历基层和城市的环境对比之后,其发现在基层的工作环境难以满足自身欲求,这使得基层公务员内心产生出一种工作倦怠心理。

2.社会公众对基层公务员的期望过高

当人民群众的利益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出现矛盾之际,人民群众当然寄希望于基层的公职人员能从人民的立场出发,去维护他们的实际利益。除此之外,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群众也希望基层的公务员能够为自身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人民群众对基层公务员的期待也越来越高,然而人民群众对于基层公职人员的期望并非越高越好,这需要建立在一定合理的基础之上,过高期望会使得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倍感压力和有时候陷入两难的境地从而引发出一种倦怠的心态。

3.社会的监督体系日趋严格

“基层公职人员是代表政府部门为公众谋利益的直接行为人,其行为活动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监督,其中包括的监督主体有政党、国家机关、社会群众、公民个人等等,来自社会四面八方的监督主体无时无刻地不在注视着基层公务员的执政行为。”[5]当其行为危及到人民的权益或者其行为使得人民群众感到不满时,人民群众则有权通过批评、申诉等方式来实现自身对基层公务员的监督。此外,社会舆论也会对基层公务员造成监督。现在网络媒体的发达,它在监督基层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中起着重大作用。在这种严格监督的社会环境之下,基层公务员的身心都会产生疲惫,有时候甚至想逃离工作、最终就变成了一种倦怠的职业心态。

三、解决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的策略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的解决并不是单维度的,可以由个人、组织、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去突破这一困境。

(一)个人层面

1.正确的自我认识和科学的心理调节

基层公务员要对自身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性格特征、能力、兴趣爱好有着清楚的认识。由于每一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每个人要学会选择合适自己的工作岗位,从而有利于发挥自我优势。基层公务员在面对压力时可以通过培养自身的健康心态、作出正确的心理干预。另外,基层公务员还必须要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则是表明个人在面对压力时要采取一种勇敢的态度去面对压力,而不是选择用一种逃避的态度去解决压力。基层公务员要自己学会心理调节,给自我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淡定从容地面对工作。

2.树立正确的“三观”

基层公务员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其中正确的世界观能够引导基层公务员从整个世界的运行发展规律去思考工作中面临的难题。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影响着人类实践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们的行为选择。正确的人生观让基层公务员做好自身的人生职业规划。价值观是人认定事物、辩明是非的一种思维或价值取向。基层公务员应树立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当干部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有了这颗心,就会‘痛并快乐着’,再怎么艰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就不会患得患失。”[6]为此,他们要明白自己工作所肩负的责任,协调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坚定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3.合理地设定目标,降低个人不合理的期望

基层公务员在做任何一件小事情都要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并且为自己设立一个合理的目标,为取得预期的成功奠定基础。客观认识自己是要将自己的期望建立在一个合理的工作计划的基础之上,基层公务员在接受每一项任务时要明确自身的能力、合理估计工作的结果,这就要求基层公务员要避免好高鹜远、好大喜功,降低自身的不合理期望,这样才能把自身工作岗位的事情做好又能实现个人的价值,从而降低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因素的出现。基层公务员在为自身设定合理的目标后也要客观地认识自我,也要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中国人一直倡导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几乎不肯定自身的优点,这样会容易打击人的信心,降低人的工作效率。为此,基层公务员要客观地评价自身的各方面综合能力,不要过高或者过低地评价自身。

(二)组织层面

1.组织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基层公务员晋升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方面,推动基层公务员的合理流动,着重构建基层公务员的流动体系,让基层中需要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公务员到更高级别的单位去学习和交流。另外,对于那些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高级公务员也要鼓励他们到基层去锻炼。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没有机会进行外部交流的基层公务员,也可以推行组织内部的轮岗等做法,让更多的基层公务员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得到锻炼和发展,从而改善其工作乏味、无趣的状态。

基层公务员考核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可以考虑以下几点:首先,要分析好每一项工作的性质,明确每一项工作的任务,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为考核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其次,要合理设置考核的指标,把其量化。根据每一项工作岗位的需要可以合理调整其考核的权重。接着,把考核机制和基层公务员的“升,降”结合。最后考核过程中始终要坚持做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进一步完善需要做到这些:一方面,在激励的过程中要有差别地奖励。这既能让受到激励的员工感受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又能鞭策没有受到激励的基层公务员,以此激发他们工作动力和斗志。另一方面,重视津贴奖励。由于公务员的工资每个月基本是固定的,这就使得基层公务员的工资难以获得大幅提升,增加基层公务员的津贴则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以此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自身的工作和生活当中。

2.加强领导能力和组织内部有效沟通建设

为了提高基层公务员的综合能力水平,就要注重基层领导干部的培训学习。定期组织基层领导干部学习党的理论,深入贯彻执行党的政策,让基层公务员时刻记住自身的职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另外,单位部门可以组织他们到先进的企业中去学习管理经验,加强自身领导能力的建设。最后,单位也可以定期选派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到各个地方去交流学习,学习当下最先进的经济、科技、文化方面的知识,让基层领导干部不断地提高自我的综合能力。

基层组织内部创立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有利于基层组织建立一种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基层公务员能在这个平台中获取自身工作所需要的各方面的知识,增强对同事之间的理解。基层公务员在有效的信息交流中获得了理解和尊重、认真完成了自身的工作任务,从而减轻了自己在工作过程中的倦怠心理。

3.建立完善的心理疏导机制

首先,在政府机关的管理活动中可以引进心理健康的测试方法来了解基层公务员的心理健康发展状况、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矫正。其次,在日常的社会培训活动中,也要向基层公务员传授一些关于健康、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让基层公务员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通过理论学习了解自身的身心发展状况。最后,还必须要建立相关的心理咨询部门、开通心理咨询热线,让领导干部聆听基层公务员的心声。

(三)社会层面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抵制官本位思想的入侵。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采取多种方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倡导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增强基层公务员的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等,从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此外,要加强基层公务员自觉抵制各种利益、诱惑的思想教育,从而净化基层公务员的思想。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官本位思想存在的空间。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从而使得个人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自身的职业而不是仅把当官作为人生的职业追求。另外,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而打破官员在体制上获取利益的可能性。

2.对基层公务员的客观合理评价

社会成员对基层公务员的过高期望会让基层公务员在工作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此客观合理的社会评价才能使得基层公务员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另外,社会公众对基层公务员性质的认识是不清晰的。他们认为基层公务员是国家政府机关的人员,为此他们办事必须要高效、为人要八面玲珑、能够解决好人民群众所提出的一切问题。当基层公务员不能够解决好人民群众所提出的问题,他们就会受到社会成员的严厉责难。这就需要社会公众对于基层公务员有一个合理的认识,支持他们的日常工作,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的工作环境。

3.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功效

新闻媒体在各个行业中的舆论导向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正面的舆论导向有助于加强人民群众对基层公务员的了解,有助于构建一种双方互相尊重、包容、信任的局面从而为基层公务员减轻思想负担。新闻媒体除了报道基层公务员的一些负面消息比如:官员的公权私用、贪赃枉法等现象。这必然会影响到公众对于基层公务员的信任、影响他们在民众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从而降低了对政府的信任和关注。基层公务员在面对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带来的巨大压力之时也可以利用新闻媒体的正面舆论宣传为自身创造一个轻松的工作氛围。这就要求新闻媒体报道基层公务员的正面消息,比如:基层公务员的艰苦奋斗、坚守岗位、爱岗敬业的事迹等等,从而加强民众对基层公务员的了解,提高民众对基层公务员的认识,树立基层公务员在民众心中的光辉形象。

参考文献:

[1]李晓霞.转型期基层公务员素质建设研究[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35.

[2]郑建君.身心共举德行兼修[N].光明日报,2013-01-22.

[3]韩秀景.公务员职业化塑造与养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131.

[4]徐放.刍议我国公务员晋升机制体系的建构[J].改革与开放,2012(2).

[5]王健.论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D].内蒙古大学,2013(5).

[6]习近平.办公厅工作要做到“五个坚持”[J].秘书工作,2014(6).

责任编辑:倪芬

中图分类号:D0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072(2016)03-026-05

收稿日期:2016-04-22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裸官”的监管研究》(12XZZ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彭继裕(1992-),男,广东罗定人,广西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矫治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浅谈心理疏导在基层公务员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基层公务员政策执行过程中伦理困境及对策
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加强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监督体系建设刍议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河南省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分析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下颌打开度受限智障儿童矫治的个案研究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