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转改”对检察新闻的意义

2016-04-16 16:14■张
法治新闻传播 2016年4期
关键词:走转改文风检察工作

■张 立



“走转改”对检察新闻的意义

■张立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简称“走转改”)活动号召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锻造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倡导清新朴实、生动鲜活、言简意赅的文风。这项活动自2011年8月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以来,对新闻工作产生了很大影响,有效扼制了新闻界的浮飘之风,涌现出一批“接地气,有生气”的精品力作。

检察新闻作为新闻大家庭中的一员,同样受益于“走转改”活动。而且从检察新闻的特质、检察新闻宣传工作要解决的矛盾来讲,“走转改”对改进检察新闻报道、推动检察新闻的繁荣发展,意义尤为重要。可以说,“走转改”对于检察新闻不是一时的要求,而是一项须始终坚持的工作原则。

一、基层一线是检察新闻的源头活水,走基层是检察新闻工作的本质要求。

检察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与检察工作相联系的事实的报道。具体地说,就是以检察工作为轴心,覆盖与检察工作相联系的其他法制题材及其所涉及的社会问题,向社会全方位、多层次地传播与检察有关的法制信息。①从这个定义来看,检察新闻与检察机关的工作密切相关。

检察工作大量任务在基层,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我国80%以上的检察院在基层,80%以上的检察人员在基层,80%以上的检察工作任务在基层。事实是新闻的本原,以检察工作和检察人员为主要报道对象的检察新闻,唯有眼光聚焦基层,让编辑记者深入到基层现场,才能开挖出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

作为检察新闻主阵地,检察日报重视对基层的报道,注重以独到的专业眼光开掘基层新闻亮点;专门开设了《基层采风》特刊,为基层新闻报道提供充足版面。

在“走转改”活动开展之后,检察日报社分别于2012年9月和2016年5月,组织了“走黄河·说法治·话成就”和“走长江·说检察·看发展”两次大型系列采访报道活动,派出记者采访黄河、长江沿途的基层检察院上百家,发回报道百余篇。一些地处黄河、长江源头的基层检察院,因为检察日报社记者的到来而首次迎来了新闻媒体的采访。若不是“走黄河”“走长江”的记者来临,他们坚守在高原“缺氧不缺精神”的感人事迹,也许永远没有机会通过媒体展示出来。

两大河流沿岸上百家基层检察院,由于位于不同经济发展地带,其工作各有侧重和特点,记者呈现的报道,也是内容各异。比如,在黄河源头第一院玛多县检察院,当地地广人稀、民风淳朴,检察院的工作主要是服务中心工作和法治宣传;而在愚公移山故事的发祥地河南省济源市检察院,则把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做出特色、打出品牌。又如,在长江源头第一院治多县检察院,着重突出干警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青海精神”;而在安徽省当涂县检察院,则重点强调了发展信息化技术,实现科技强检。一篇篇鲜活报道,正是因为记者深入到了基层写就,可谓下基层捉到了“活鱼”。

二、检察新闻的政治性专业性与通俗性可读性之间的矛盾,需要通过改文风来解决。

作为法治新闻的一个品种,检察新闻本身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专业性。一方面,检察新闻是检察宣传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日报更是检察机关的新闻宣传主阵地,讲政治、讲党性,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检察新闻的根本出发点。另一方面,专业性是检察新闻的又一显著特征,这是因为检察工作是检察新闻的主要报道对象,检察工作都是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展开,新闻报道也势必涉及严格的法律程序、法言法语。既讲政治又讲专业,检察新闻比起民生新闻、社会新闻,先天给人“高冷”的印象,所以必须放下身段,力求做到通俗性与可读性,拉近与普通读者的距离。

检察日报自创刊以来,就提出了“就检察说社会,就社会说检察”的编辑方针,后来又形成了“讲故事,说新闻”的报道风格,目的就是跳出检察说检察,让检察新闻变得生动、鲜活,这与“走转改”活动倡导“短、新、实、活”的文风要求是一致的。

“走转改”活动要求新闻工作者应当善于从群众语言中获取智慧、受到启发,不断创新语言表达方式,少些说教式、远离八股腔、避免假大空,努力形成说实话、说新话、说短话的报道风格。②检察日报切实按照“走转改”的要求,在编辑工作中解放思想、解放表达,制作标题多用实题,重要会议消息、领导活动消息等注重从贴近群众读者的角度来进行编改,不仅要体现会议精神和领导活动,还要体现观点性、思想性、新闻性。

就在“走转改”活动开展当月,即2011年8月24日,检察日报一版开设“基层·现场”栏目,专门刊发记者深入基层检察机关和检察工作一线采写的现场新闻报道。这个栏目的文章每篇不过几百字,多是记者通过直击式采访写就的,文内多用直接引语,引用的是基层群众和基层检察官的话语,原汁原味,富有生活气息。文章多有场景描写,现场感强,能够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个栏目自开设以来沿用至今,几乎每周都会在检察日报一版上出现,为打造“短、新、实、活”的文风持续发力。

三、检察新闻事业需要一支作风过硬的新闻队伍,转作风有利于提升编辑记者的素质。

刘云山同志指出,“走转改”启示我们:做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③检察新闻固然有一部分是盯着最高人民检察院,报道最高检的工作部署、院领导的活动,但是如果认为检察新闻记者只为领导服务,那就大错特错了。跑会议、跑新闻发布会、写领导讲话,只能是检察新闻记者工作的一部分,绝对不是全部。检察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更多是在基层,只有走出去、沉下去、融进去,才能体会到检察新闻工作者的根基所在、价值所在。检察日报社许多记者通过下基层深化了对自身职责的认识。

“走转改”活动中,检察日报社年轻记者王地深入河南开封、周口市西华县多个乡村走访,亲眼目睹农村困难群众贫困的生活,深切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在细致采访的同时主动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检察日报年轻记者徐日丹参加了中央政法委组织的“走基层、见证社会管理创新”采访活动,通过采访,她认识到,作为一名新闻人,有责任作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深入基层,为群众鼓与呼,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帮助他们实现正当需求。

类似事例还有很多。这些事例说明“走转改”活动对转变记者工作作风、提升记者的综合素养发挥了催化和促进作用。

检察日报的创刊催生了检察新闻的诞生和发展。今年是检察日报创刊25周年,检察新闻发展需要从“走转改”中汲取动力、获取能量。记者永远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转作风改文风的追求无止境,检察新闻会有更广阔、更美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系检察日报社新闻研究室主任编辑)

注释:

①万春主编:《检察新闻十三讲》,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第9页。

②刘云山:《把新闻写在大地上写在人民心坎上》,《脚踏着祖国的大地——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纪实》,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页。

③同上。

猜你喜欢
走转改文风检察工作
努力实现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新跨越
普枞公路的文风和文脉
全媒联动融入、强化责任担当,把脱贫扶贫作为“走转改”重要抓手
故事细节语言
以文化建设引领检察工作创新发展
对电视新闻节目“改文风”的几点思考
检察文化与检察工作协调发展规律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对基层检察工作与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改文风:要从创新“说话”方式开始
改进文风贵在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