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九华初中 林小霞
活用陶行知德育理念,渗透德育于英语教学
江苏省如皋市九华初中 林小霞
“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渗透,那它就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陶行知的德育思想吸取了中外德育思想的精髓,又将其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英语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语言,是信息的载体。英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认真挖掘,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努力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使每个孩子拥有健康的品格,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陶行知;德育理念;德育渗透;英语教学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进行德育渗透是每位教师,也是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平时的工作中,因为英语教学具有形象性,笔者就比较注重德育知识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1.1 新旧教材的更替,更注重德育的渗透
自2011年以来,笔者所在学校的英语教材由原先的牛津版转变为译林版,尽管单元量与之前相比有所增加,但是更符合教育的学情和目的,更利于教育主旨的体现。例如:在牛津版9A第一单元讲的是关于星座,更多地是讲授对西方星座知识的理解,但译林版牛津《英语》的9A第一单元的内容是Know yourself,在课文内容的安排上强调的是个人的性格特征,比如:modest(谦虚的),patient(耐心的),kind(好心的)等,同时与牛津老教材的星座也有所贯穿。在这种课堂上,教师就有更多的题材来传授给学生,对于德育的渗透也更为深入和广泛。
1.2 教学内容的改善,更利于德育的渗透
在今年的初三课本上,Unit 1 Reading部分的教学内容讲述的是阳光镇在各自不同领域四个很杰出的人,这个内容的设计就很巧妙,借用鲜活的人物特性来给刚开学的学生们心灵上的鼓舞,比如:search for something better or different(寻找更好的或与众不同的东西或事物),be ready to take on the new challenges any time(在任何时候乐于接受任何挑战),work to high standards(高标准的工作),you can’t be too careful(再怎么仔细也不为过)等等。这些课本中的语句简洁但很具有教育意义,通过对人物的描述来激发学生的热情,从而加强对学生德育的渗透,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细微处。
2.1 灵活运用课堂用语,创设和谐德育环境
英语课堂要进行德育渗透,必须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德育环境:真善美、充满爱、尊重与信任。教师的教学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有意识地与学生的生活接近,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从而利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形成自然的情景。
案例:若有的学生因故迟到了,就可以引导学生说:“May I come in? Sorry, I’m late.”当有的学生看漫画书不专心时,大可不必对其怒目而视,反而可用请求的语气问:“May I have a look?”这些情况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如果教师一味地批评教育或者使用强硬的语气只会适得其反。只有借助语言和发自内心的尊重,才能让学生感知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同时才能进一步让学生学会自觉尊重他人。
2.2 深入钻研教材内容,挖掘有效德育因素
一线的英语教师,不难发现新教材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的课文内容自然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这时候就是教师发挥自我才能的机会:要将知识与教学融合、渗透的能力,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语言教学之中,这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又符合英语教学的规律。
案例:译林版教材中德育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现就部分列举加以说明:
只要有心去收集和发现,像这样的德育素材在现有教材中数不胜数,只要教师细心去挖掘教材中那些隐性的、积极的、健康的思想因素,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就会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良好的品德,增强是非观念。
2.3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有机进行德育渗透
要想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教师应注重设计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比如:可组织学生进行英语单词百词竞赛、英语辩论赛、英语故事接龙、课本表演等活动,这样不但能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增强英语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从而做到德育其中。
如在教学My Family一课时,可以参考中央电视台的Family那则广告,让学生体会家的温暖和关怀,同时学会理解家的意义和责任。也可以让学生写类似的英语作文,让学生自觉去体会家给他们带来的温暖。在学习“How much is it?”时,可布置“小卖场”,买卖双方各得其所,言辞里透出礼貌与客气。这种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互助友爱、文明礼貌等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形成。
3.1 以人为本,渗透德育工作要有计划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教材向学生渗透一些简单的英语礼貌用语等,而对于初中学生则应有意识地按教材内容向学生渗透热爱学习、爱护环境、团结同学等一些比较具体化的德育内容。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根据英语学科的具体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把理想、信念、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等各方面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德育渗透。
3.2 以情感之,渗透德育必须要有艺术性
由于面对的是青少年,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它化作一股巨大的动力,使学生把暗示转变为自身需要,不断鞭策自己。教育过程中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德育要激起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在德育中有无穷的力量。
3.3 以理明之,渗透德育必须要有针对性
现在的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见识很广。他们的身心处在迅速成长阶段,他们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喜欢独立思考,对事物有着自己的见解,对教师观点不再是全盘接受,甚至还有逆反的心理。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尊重他们的自主性,要照顾他们的自尊心,尽可能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去考虑问题,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是教育的中心任务,英语教师应在教学中言传身教,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在课堂内外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寓德育于英语教学之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只要我们善于挖掘语言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就能走出一条独特、广阔的英语教学之路。
马鼎鑫. 2014. 高校“知行合一”的德育教育研究[D]. 中北大学.
田宏. 2010. 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德育工作的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7).
张启华. 2013. 陶行知德育思想初探[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