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案
□傅结龙(特级教师)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组。
【教学目标】
1.热爱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习作素材,乐于把自己难忘的“第一次”写下来,与同学们分享。
2.能不拘形式地把“第一次”的经历写清楚,写具体。
3.能真真切切地写好自己的感受,写出经历“第一次”之后获得的启示,做到感情真实。
【教学重点、难点】
1.能突出“第一次”,并将“难忘”的地方写具体。
2.能写好“第一次”获得的启示,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回顾成长历程中的“第一次”,想一想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是什么。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引出话题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当旗手,第一次网上购物,第一次走上领奖台……说到“第一次”,老师相信同学们的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许多的“第一次”,谁来说说?
学生用概括性的语言说自己的“第一次”。
师:是啊,“第一次”这是一个多么值得回味的字眼!正是因为有“第一次”,才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第一次”,常常让我们感到自豪,感到自己能行,并从中汲取力量,开始了更多的“第一次”,今天这次习作就让我们一起来写写自己难忘的“第一次”吧!
【设计意图:习作教学中,学生一旦对习作产生兴趣,他们就会以最佳的心态,积极的态度参与到习作训练中。为此,该环节的教学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谈话激趣、语言激励等手段引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习作欲望,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习作训练之中。】
二、唤醒生活,相互交流,拓宽思路
师:明确了这次习作的话题,现在请同学们静下心来,独立思考:在过去的学习生活中,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都有哪些,完成下表,然后比较一下,在这些“第一次”中哪个“第一次”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或感受最为深刻。
第一次××事情的主要内容给自己带来的启示
学生独自思考,完成表格,比较选择出自己印象或感受最为深刻的“第一次”,而后小组交流。师巡回指导。
小组选派代表交流自己所要写的“第一次”。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的选材作相应归纳(如按事情的类别,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进行归类),拓展学生思路,引导学生从他人的选材中受到启发,再次对自己选择的“第一次”作出思考,有必要还可进行二次选材。
【设计意图:该环节的教学先是让学生回忆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触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接着让学生在比较中确定习作对象,然后与学习伙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重新思考确定习作内容。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展开思路,为学生的自由表达奠定基础。】
三、勾画轮廓,搭建框架,尝试练说
1.师:选准了自己要写的“第一次”,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回忆一下“第一次”的经历以及“第一次”给自己带来的启示,想想要把事情的经过及启示说清楚,可以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想好后自己试着说一说。
2.学生自行思考、练说,然后分小组交流自己的习作内容,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
3.在学生个体充分练说,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指定学生代表口述习作。教师重点在以下两方面作相应的点拨:
一要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围绕自己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思说清楚“第一次”的经历,让别人听了能产生如历其事的感受;
二要引导学生多向自己提几个问题,如自己的第一次成功了,原因是什么;自己的第一次失败了,原因又是什么,等等。引导学生说清楚启示,做到感情真实。
【设计意图:说是写的基础。该环节教学先是学生个体思考、练说,接着小组交流,而后代表发言,这样让学生充分地说,有利于学生做到“我口说我心”,为写出富有个性的习作做好必要的铺垫。】
四、读写迁移,自主拟写,真情表达
1.阅读提示,明确要求。学生阅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训练重点:一要写清楚“第一次”的经历;二要写出“第一次”让自己获得的启示。
2.回顾课文,学习表达。学生回读本组课文,结合习作训练重点,说说怎样写清楚“第一次”的经历,又该如何写出“第一次”让自己获得的启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针对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重点指导:
一是可以《顶碗少年》一课为例,引导学生回读细节描写片段(如少年表演时的动作、神情,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采用拟人手法对“碗”的描写等),体会抓住细节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二可联系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如《桃花心木》《手指》在文末或文中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悟,以直接表白的方法,给人以启示。《匆匆》《顶碗少年》则将说明的道理蕴含在文章之中,使人从中受到启迪,明白启示的表达方式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自行确定。
3.学生自主习作。提醒学生怎么想就怎么写,怎么说就怎么写,再次强调注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4.师巡回指导,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设计意图:习作教学要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为此在学生悟得表达方法,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的时候,教师就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倾吐、去表达。】
五、修改交流,因材施教,共同提高
1.在学生完成初稿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针对习作内容(如是否把“第一次”的经历、启示写清楚)、语言表达(如是否说真话、吐真情)等方面先自行修改习作,而后同学间互改互评,努力把习作写得更好些。
2.在学生修改习作的过程中,老师的指导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修改指导在顾及全体学生的同时,可有所侧重地偏向对中下等生的指导;二是教师要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参与到各小组的讨论修改中,对各组中争论较多的话题要认真倾听,同时要因文因人而异,适时进行点拨,满足学生的即时求援需要。
3.欣赏成功习作,总结谈话。一要紧扣本次习作训练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选择成功的例子在班级中交流;二可选择一些带有特殊意义的例子(如选材符合本次习作要求,但表达缺漏较多的习作),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讲评,即通过同一学生修改前后的两篇习作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4.让学生参照教师和同学们的修改意见,结合自己原有的体会进行二次习作。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自我修改、相互修改、展示赏读的形式,为学生创造自我评价、自我展示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发现习作的不足,并及时进行修改,提高习作水平。】
B案
□吴惠琼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分享彼此成长的故事,记录生活中难忘的瞬间。
2.指导学生把内容说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选材构思,提高习作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整体会构思,细节写具体,感悟表真情。
【教学流程】
一、回顾精彩片段,激发习作欲望
1.片段欣赏:一位英俊少年出场了。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最后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观众都惊呆了。
——选自《顶碗少年》
2.教师引导:这是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片段。对于这个少年来说,也许这是他永远难忘的一次演出。而对于我们读者而言,读了这段描写,从写法的角度,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说)
3.教师小结:文章要写得具体,要能打动人,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要注意细节描写。在具体习作中,如何说好、写好细节,这节课我们将进行一次演练,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设计意图:读是写的基础,阅读为写作铺路,这是高段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该环节的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精彩片段,先入为主地引出“关注细节”,设置挑战性情境,既为落实单元习作“把过程写具体”这一要求做好铺垫,又为激发习作欲望奠定情感基础。】
二、明确习作导航,展开话题讨论
1.出示要求:以《难忘的“第一次”》为题写一篇习作;在交流基础上,筛选一件自己难以忘记、有所启发的事情;习作过程中注意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写出从中获得的启示或感悟。
2.师谈话引入:人生总会有许多“第一次”,翻开我们成长的书本,一页又一页,记载着我们童年的点点滴滴——第一次迈出蹒跚的步伐、第一次背着书包上学校、第一次独自一人出远门……不同的第一次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但无论怎样都是那样的令我们难以忘记。
3.展开交流:在你经历过的第一次中,你印象最深的“第一次”是哪一个?为什么它让你忘不了?选择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和你同桌试着说一说。可围绕以下两点来讲:(1)说事情——注意说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2)说感悟——融入自己的感受,讲清楚从中得到的启示。
4.评价互动:指名交流,结合评价。听一听是否将事件过程讲清楚了?评一评是否融入了自己的感受,是否表达出自己的感悟?想一想有哪些好的、值得学习的地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个环节的教学旨在唤起学生对以往生活的回忆,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交流习作内容,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三、绘制思维导图,展示交流分享
1.师谈话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应该对写什么有了一定的思考,那么,这次习作该怎么写呢?别着急,习作思维导图来帮助你!
2.引导示范:如何绘制思维导图?一是找到一个中心句(或中心词),作为构图展开的核心,如“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参加比赛让我获得前进的动力”等;二是找到事情所包含的几个方面或是几个关键词,作为习作展开的分支,如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三是继续扩展分支,如准备采用怎样的方法表达自己所获得的启示、感悟和想法,具体描绘哪个细节等。教师边指导边结合学生发言进行示范(以“第一次钓鱼”为例):
3.指导绘制: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师巡回指导修改。
4.展示分享:结合思维导图,说一说这篇文章打算怎么写。师生评议。
5.教你一招:为了进一步充实同学们的作文,老师在拟题及结构的安排上给大家带来一些素材,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借鉴,写出更精彩的作文。
(1)题目可以变一变。
直接拟题,如《难忘的第一次》;
类推拟题,如《第一次学骑车》;
提炼拟题,如《我成功了》《体验成功》《遗憾》等。
(2)方法建议选一选。
关于开头:
直接回忆,如:生活中有很多第一次,最令我难忘的要数自己读一年级登台表演的情景,每次想起那件事,我的脸上便会露出灿烂的笑容。
交代起因,如:星期六早上,妈妈正在厨房准备早餐,我走过去对妈妈说:“让我来试试。”
抒情回忆,如:生活中有很多第一次,它们构成了多姿多彩画卷。记忆中最难忘的一次,它犹如天上闪烁的星星,我看到了最亮的那一颗;犹如街上诱人的冰糖葫芦,我吃到了最甜的那一串;犹如大海上的朵朵浪花,我捧起了最清亮的那一朵。
关于结尾:
总结全文法,在文章结尾写出自己的感悟或启迪;
照应开头法,抒发情感,与开头呼应,呈现完整结构。
(3)结构理一理。
对照自己的思维导图及供选的素材(方法),再次理清、充实自己的作文构思导图,为写作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内容具体,感情丰富。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达。”这是课标对第三学段习作教学的要求。该环节的教学借助思维导图的绘制、生生之间的分享交流、教师适时提供帮助,引导学生会构思巧布局,选方法用语言,旨在突破“怎么写”这个难点。】
四、习作快乐起航,放胆写出新意
1.教师小结: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有满足,也有遗憾……每一个“第一次”都值得珍惜,值得回味,现在请拿起你手中的笔,根据刚才的所思所构,用文字记录下你那精彩的“第一次”,注意抓住细节描写,把事情写具体,在写出新意的同时要注意做到说真话,吐真情!
2.学生写作,老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学生确定好习作“写什么”,知道习作“怎么写”的情况下,教师再次谈话激发表达欲望,提出习作努力方向,而后便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习作,这样安排有利于在习作教学中落实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A、B案对比评析
□肖俊宇(特级教师)
同课异构,可谓是殊途同归,最终旨在提高学生的习作素养。就傅结龙老师与吴惠琼老师的教学设计看,相同的是,两位老师都注重兴趣的激发,意在让学生乐于表达;都注重读写的融合,注重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体现了读中孕写,以写促读,实现读与写的双向流通;都注重习作要点的把握,着眼于“第一次”的经过、感受、启示;都注重引导习作要表达真
切感受,要有真情实感。
然而两位老师的设计却又各有特色,各有侧重,各有追求。
如何把习作思路外化、固化?傅老师采用的是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把事件名称、具体内容、获得的启示外化于表,从而让学生根据所提示的要点进行叙述、交流,学生自然思路明晰,易于上手。而吴老师则采用形象的思维导图,让学生的思维立体化、可视化。这样通过形象的导图,展示文章的基本思路,可谓“眉清目秀”,一目了然。
读写如何融合,何时进行融合?两位老师各有自己的招数。傅老师将融合的时机安排在激发兴趣、展开思路、学生练说之后,安排在学生落笔之前。此时的融合,使学生动笔时有个规范、清晰的“文章式样形象”,能使先前的说更加完善、归整。傅老师的安排意在先放后收。而吴老师则安排在习作指导之初。先用课文的“式样形象”引导学生,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展开思路,然后再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支撑下放飞思维,有创意表达。这一安排意在先收后放。
习作离不开结构布局,结构布局是有方法策略的。傅老师引导布局的思路是,紧紧抓住第一次的见闻、感受、启示来布局谋篇,着力的是文章的内容,体现了“从内容入手”的教学理念,学生着墨集中而明确。而吴老师则关注习作题目的拟定,体现多元自主拟题的课标理念;关注习作开头多种方法的引领,关注习作结尾策略的灵活;非常重视习作方法的习得,使学生能够习得一些习作的基本道道,把握习作的方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