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冬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这是2011年版课标在第三学段对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提出的要求。这句话中有两个重要的关键词:第一个词是“简单”。“简单”指向的是一般性的非连续性文本,而不是第四学段所说的“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这两个字很重要,它提醒我们在学生接触非连续性文本的起始阶段,无论是阅读还是考试的文本都不能太复杂,都不能让学生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
第二个关键词是“找出”。这个词与第四学段“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中的“领会”有着明显的区别。“领会”建立在对事物深入思考与悉心体悟的基础之上,很多时候需要复杂的计算、缜密的推理及较多的生活经验——很显然,这不应该是对小学生的要求。所以,课标在第三学段用了“找出”这个词。“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让小学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和考试更多地指向信息的获取和整合,这是符合教学规律的。
如果把非连续性文本比作一辆车的话,那么“简单”和“找出”就是公路上的“限高”和“限重”标志,是试题设计时必须遵守的“规则”。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认识到,任何非连续性文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还必须打破学科内部以及学科和学科之间的界限,努力把它们融合贯通成一个整体。
杜威认为,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儿童完全不能把在校外获得的经验完整地、自由地在校内利用;同时,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又不能应用在学校学习的东西。而非连续性文本恰恰可以把学校习得和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我们在设计试题的时候要充分发挥这一特点。请看这道题:
阅读“海苔”外包装上的部分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生产日期 2015年12月31日保质期 12个月配料表 紫菜、香菇汁、白砂糖、食盐、生姜、麦芽糊精、酱油等食用方法 开封后直接进食贮存方法 避免高温、潮湿及阳光直射
1.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林林认为海苔必须加热后才可以食用。 ()
于爸爸告诉林林海苔放在什么地方都可以。 ()
③今天是2016年9月25日,这包海苔仍然可以食用。()
2.林林的爷爷是糖尿病人(医生建议控制食用白砂糖及含糖食品),林林见爷爷吃完了一袋海苔,又连忙递上一袋。爷爷看了看外包装上的资料,可能会对林林说什么?
生活中,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说明书、广告,运用这些素材设计的试题对于学生来说是考试也是生活,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试题学生可以真切地体会到,阅读是有用的,是重要的,生活处处是语文。
这是我为五年级期末测试设计的一道题:
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据说是先砌好地面的一层,然后堆起一个和这一层同样高的土坡,人们就顺着倾斜的土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这样一层层砌上去,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
——选自《埃及的金字塔》
1.古埃及人没有起重机,是如何把无数巨大的石块垒起来的呢?根据这段话的描述,画一个简单的示意图。
2.根据你画的示意图说说“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这句话的表达是否准确,为什么?
教材中,连续性文本占据着绝对的比例。我之所以设计这样的试题,目的是引领教师和学生在平时的教学和阅读中有意识地进行文本互换,充分发挥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使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更加直观和清晰。就这道试题而言,当学生准确画出堆砌金字塔的示意图后就会发现,砌最后一层金字塔时,石块是从倒数第二层的斜坡上拉上去的,最后一层建好后,就不用再堆土坡了,所以,土坡应该比金字塔矮一些,而不是课文所说的“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
在平时的教学中,两种文本之间互换的机会很多:教学说明文时,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画表格等方法,清楚地了解事物的特点和说明方法;教学游记时,可以指导学生画出游览线路,标出景点特点,以进一步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方法;教学人物传记,可以采用画图表等方法,概括人物的主要经历……文本之间的互换可以让阅读变得轻松有趣,极大地提升阅读的效率和效益。
翻开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可以发现在设计习作教学内容时,编者常常有意识地将非连续性文本和习作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表现出真实的习作能力。在设计试题时,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做法。来看看这道题:
看图作文:
1.把六幅图连起来看,想一想,讲了一件什么事?写一篇作文;2.联系生活实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展开想象;3.题目自拟,注意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书写工整。
完成这类习作有两个要点:第一要把“看得见”的要素,也就是图画(或文字)按顺序介绍清楚;第二要把“看不见”的内容,如语言、心理活动等写生动。此类试题不仅可以全面考查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能力,而且可以规避习作考试中“新瓶装旧酒”的可能,应该是习作命题比较好的选择。
除了与习作试题结合外,提供情景写贺卡、写留言条、写请假条等非连续文本也是很好的考查内容。
非连续性文本虽然在教材中所占篇幅不多,但在社会、美术、科学、数学等学科中却比比皆是。设计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的非连续性文本试题,目的就在于打破学科界限,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同时也通过理解和表达的训练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请看这道题:
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麻雀,同鼠类一样,眷恋人类的住宅。它们又多又贪,它们尽干蠢事;它们的聒噪令人心烦,它们的欢跃给人添乱;它们一文不值,它们的羽毛一无所用,它们的肉不好吃。因此,它们到处被驱赶,人们甚至不惜花很高昂的代价将它们轰走。
【材料二】凤冈县城管局公开向社会有偿引进200只麻雀,以缓解县城绿化屡受虫害的困境。城管局负责人称,循环往复的灭虫和绿地重植,让人疲于应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因此决定引进麻雀这个“天然的害虫杀手”。
【材料三】漫画:《但令四海常丰稔,不嫌人间鼠雀多》
1.三则材料中,作者对麻雀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各出于什么原因?
2.你最赞赏那种态度,为什么?
这道题中的三则材料分别来自布封的散文、《品德与社会》教材以及丰子恺的漫画。三则材料体现的是人类对麻雀的三种不同态度,或者说是对生命的不同理解。这样的组合,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不仅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巨大的冲击,而且也会让学生感受到组合阅读的神奇效果,从而对这种阅读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