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基本路径的思考

2016-04-15 08:08苏前辉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外语大学英语人文

苏前辉

(云南财经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云南昆明 650221)

关于“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基本路径的思考

苏前辉

(云南财经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云南昆明 650221)

多年来,重技能、轻人文的大学英语教育,在时下英语教育社会化的冲击下,步履维艰,危机四伏。不进行系统性的教改,“大学英语”肯定没有出路,而教改本身是一项集人文思想、文化自觉、课程设置、教学思路以及评价体制重构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基本路径

随着英语教育办学渠道的日益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会说英语,而且水平也越来越高,给高校英语教育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有学者认为,高校英语教学一条较好的出路是,在完善英语专业教育以外的“大学英语”教育的基础上,实现英语与不同学科间的复合。然而,就目前的“大学英语”教育领域而言,不作为与乱作为并行,跟在专业英语之后尘亦步亦趋者有之、任意确定课程和教材者有之、炒作概念者有之、盲目跟风者有之……怎一个“乱”字了得!由“乱”而“治”,“大学英语”教学亟待一场深刻的改革,而改革本身应该是一项集文化自觉、人文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思路以及评价机制重构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1.以文化的自觉和自决为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依托

论及“大学英语”教育改革,首先必须解决这样一个哲学命题:“从何而来?将往何处?”换句话说就是:改什么?如何改?

中国外语学科的设置,肇始于清华学堂设立外语专修科的晚清时期,出于学习西洋的现实需求,国家的教育政策将外语定性为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学科。上世纪50年代,我国照搬苏联的教育模式,外语向俄语一边倒。今天,虽然我国的教育制度已经离开了苏联教育模式,但事实上仍然未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与先进国家的教育制度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周有光2010)。

中国的外语教育,其主体是中国人,这就是它的民族性;它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就是它的时代性。民族性强调中国人要具有明晰的自我意识,时代性要求我们顺应时代潮流。当前,我国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是“文化虚无,崇洋媚外”,人们“浮慕西化而不知西方文化的底蕴,憎恨传统而不解中国传统为何物”(余英时2011),根本原因在于文化主体意识的严重缺失,而对目的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又极其肤浅,仅仅强调语言表层的交际功能。由于背离了思想文化内涵的本位,外语学科没有能够发挥思想传递和整合的功能。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落入既无自我又无他者、虽有语言但无内容、虽有交际但无内涵的尴尬境地。因此,在涉及意识形态、语言文化等国际性学术活动中,我国外语院系的师生出现了集体性失语或唯西方观点是从的局面。试想,如果教学的主导和主体都迷失了自己的文化身份和主体意识,文化的自觉和自决何从谈起?

中国外语教育的当务之急是话语体系的确立,而这种话语体系的建立需要以文化自觉为出发点,需要借助这种自觉的意识和力量。中国的外语教育是中国的,而非其他。这就是说,中国的外语教育必须立足自我,建立自主的教育理论及实践体系,而非追寻他人的思维或做法亦步亦趋,食洋不化。这里不反对学习和借鉴,但全盘照搬,生搬硬套,毕竟不是正途。外语教育是国家语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要针对世界上先进国家的文化进行研究、了解和学习,为我所用。这就需要以充分的文化主体意识为基础,结合语言的教学了解和借鉴目的语国家的优秀文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

文化自觉根本地是为了文化自信的建立,体现在英语学科上就是要对“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和实施加以完善。语言的属性是交际的工具,同时它又是文化和思想的载体,通常语言与文化无法剥离。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所承担的使命是双重的,既要“把中国和中国的文化沟通到世界上去”,又要“把世界和世界的文化沟通到中国来”(钱乘旦2009),在此基础上,探索人类共同价值的实现。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从一开始就承担起了传播文明、整合文化的使命,这种传播既有向外(推介自身文明)的指向,也有向内(引进他者文明)的指向。当然,这一目标的实现首先有赖于我国先进教育制度的确立和英语教育政策的完善,以及学科的建构、课程的设置和具体的实施上。

2.以人文思想的培育为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内涵

教育具有决定的力量,它不但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也改变世界的面貌。作为一个国家整体教育的航标灯,大学教育直接导向人才的基本定型与人们的社会角色,因此它代表一个民族的灵魂。大学教育的根本追求是学生的“精神成人,专业成才”,使学生成为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热烈的科学精神的建设人才。所谓“精神成人,专业成才”,就是要使受教育者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有仁者的情怀,有美好的理想,有宽广的视野,有博大的胸襟,有高尚的情操和精湛的专业技艺。

大学教育包含人文和科学两个组成部分,而大学的灵魂,或称大学的精神,则主要依靠人文学科来塑造。人文学科通常由文学、哲学、历史、心理学、法学等学科构成,而语言学科则是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从表层看,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这就是它的工具性,但深层来说它又代表一种文化、一种思维,这就是它的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性质。语言的学习只有将这两方面特点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学习。然而,在今天的中国,作为重要语言学科的英语已经由一门思想性学科蜕变为一门纯工具性学科。在整个社会语境下,英语被看成是获取学位、职称证书、出国留学资格、就业资质等等的一块敲门砖,几乎所有学校直接将日常英语教学混同于考级、考证和出国留学培训,甚至将考级证书直接与毕业文凭或学位挂钩,据此考评教师。英语学科本来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如果英语教学过分强调工具性、实用性和功利性,其人文性、思想性和文化性就会被忽略。这种重工具性轻人文性、重外在轻内涵、重物性轻人性、重理性轻知性的思维最终导致的是思想价值的缺失、目标理想的低级、创新精神的不足。我国英语教育和英语学科的未来必须依托人文性的回归,只有以人文精神为内在根据,英语学科才能不再肤浅而功利,其工具性功能也才能够得到更有价值的体现。

英语教育,根本地讲是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展示的是人类最重要、最伟大的理念的交锋,并让你也卷入这样的交锋。伟大的理念培养伟大的人,不管是在哪个领域”(王文华 2014)。英语教育改革的重心在于其人文性的回归,这就要求我们在突出英语学科的人文性的同时发展学生英语技能,将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语言能力的养成结合起来,以实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总而言之,我们的大学教育若不能解决好人文情怀、世界眼光、道德理想、个人操守等问题,就难言健全和健康,更谈不上成就与成功。

3.以教学思路和课程结构的优化为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抓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教育的长期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英语是人文性较强的学科,为落实国家提出的实施素质教育政策,英语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语言技能训练上,而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人文知识渗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思辨能力(刘晓明2013)。用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的话说,英语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在于:第一,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思辨能力;第二,为学生提供比较系统的专业学科训练;第三,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孙有中2012)。 如果说英语教育政策制定是纲,英语教育机构设置、英语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采用就是目。纲举则目张,教学材料以及教学方法的优化就成了这场改革的突破口。

课程和教材建设是英语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成长方向,而它本身又是一项长期的、与时俱进的工作。结合英语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以及先进国家大学的经验(如哈佛大学历来就十分强调本科阶段的博雅教育课程),笔者认为,在一般大学设置语言文化学院,将大学语文和大学英语的教育纳入其中。就大学英语而言,选订的教材必须突出语言的规范性和内容的博雅性(或称“人文性”),由课堂教材与课外扩展读物构成,重在开阔文化视野,学习逻辑思维,培养思辨能力。在大一阶段,开设体现人文思想价值的语言基础课,建立语言的规范意识,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和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思想基础;在大二阶段,开设汉语写作以及“中外人文经典赏析”课程,增进人文素养,培育思辨能力和习惯,建立健全的世界观;在大三阶段开设选修课(必选或任选),开设现代语法、英语史、翻译应用、文学经典、世界文明、学术写作(了解MLA、APA、Chicago等主要学术写作规范,学会利用网络、图书馆寻找学术资源)、语言学(包括英、汉两种语言,通过对比研究发现语言的共性与差异)等课程,在强化人文素养的同时进一步发展语言能力。

与教材和课程建设同样重要的是学生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能力的培养。语言蕴含于思维,思维(尤其是高级思维)需要语言的参与。推理也好,分析、评价也罢,统统都离不开语言的参与。而批判性思维就是一个通过质疑或好奇发现问题,并客观分析、验证、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批判性思维适用于各个领域,是一种可以转换的技能。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但当今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是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致使他们的思维模式固化为“非对即错”、“非此即彼”:一个问题,一个原因,一个结果,一种方法。与文史哲课程相比,英语课程既缺乏思想的深度,也缺乏思想的广度。这就需要英语课程教学在发展学生“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注重培育他们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只有完善了知识结构,提高了思维水平,英语课程才能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课程需要改革以超越对学科知识的简单的认知性掌握,课程必须包含获得在多元文化条件下批判性和创造性分析的技能,以及独立思考、集体工作的技能”(《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草案)。

4.以健康的教师评价机制为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保障

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政策、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得以确定之后,作为教育和教学主导者和实施者的教师就成了关键。有大楼,还得有大师,是可谓大学。有大楼,也有大师,还需要好的评价机制,在大楼中的大师才能有效地发挥其价值和作用。当下高校存在的流弊有三:1、唯科研论,看你发了几篇核心刊物文章,接了几个重量级课题;2、课堂教学娱乐化,笑声取代思辩,娱乐代替求知,谁能“秀”(show)优谁优秀;3、管理官僚化,以教案论英雄,教学活动成了纸上谈兵,日常的教学工作沦为没完没了的教案编写、课件制作、计划总结撰写等等。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近年来学术造假、论文抄袭、成果剽窃等诸多问题频发,所波及的面上至工程院院士下至大学本科学生。科研该不该做?答案是肯定的!众所周知,大学课堂是学识、理论和思想的高地。科研是教师的内功,是教学的保障。没有由科研积累的学识、理论和思想作为支撑,教学必然苍白而浮空。因此,教师理应潜心学理研究,教研相长。但当下存在的问题出在“片面”二字上,学校为拼“科研”,可以高薪聘“客座教授”、“名誉教授”;教师为了拼“科研”,可以花钱买版面发文章。学校为了名誉地位给教师下硬指标,定高任务,教师的业绩主要以在高级别刊物上发了几篇文章,拿了几大重大课题来衡量。科研项目一旦成了名利双收的营生,无利可图的教学自然就沦为了副业。大学如此,如何造就有理想、能创新的建设人才?

大学,既是学校,理所当然地应该以教学为主业。大学教师的本职在于涵养学术,高深学问,凭其深厚的学识素养,为学生“传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明思想)、“授业”(使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解惑”(为学生答疑解难)。由于教师的学术水平主要反映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必须也只能以教学的业绩为主要依据,而作为教学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核心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思辨能力”(秦秀白2012)。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师知识的深浅,应由资深的专家团队综合评估,不能片面地以学生回响的大小来作评判。以英语基础课(或称“综合课”)为例,教师必须将主要精力放到深入钻研教材和咀嚼文本上,对文中的语言点给予充分的重视,积极启迪学生思考和开拓学生思维空间。

大学是教师与学生探究学问、研究学理的地方而非官场和名利场。好的大学应该形成一种激励氛围,让教师心无旁骛,潜心学问,潜心教学;而非“教而优则仕”,“研而优则仕”,使教师奔竞于名利仕途,废了正业。既然大学以教学为中心,那么大学的管理者就必须按教育规律办事,其中心工作就是服务教学、营造学术氛围、确保师生埋头于学问。如果按官僚主义思维管理教育,堕入形式主义的误区就是必然。一旦各类教学评估、考核、检查成了学校的中心工作,日常的教学工作就必然堕入计划、教案、讲义、课件、总结的文案深渊。

中国英语教育要走上正途,首先必须建立良性的学术氛围和完善的评价机制。只有确保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实际的教育与教学中去,中国高校才有望人才辈出。正如诺姆·乔姆斯基所言,“我们需要做的是扭转这样一个局面,有些东西正在损害着我们教育系统中好的方面,我们想要阻止它。”关注当前我们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全球发展趋势,可以使我们萌发对未来教育发展美好的期待,产生富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解决方案。只有坚持以文化自觉为前提,以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广博的人文情怀作支撑,通过对整个外语教育体系不断的解构和重构,中国的大学英语教育才能走向辉煌。

刘晓明. 2013. 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 外语界(5).

钱乘旦. 2009. 英国现代化的历史启示[A]. 凤凰卫视出版中心编,世纪大讲堂·大国[C],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

秦秀白. 2012. 警惕课堂教学娱乐化[J]. 当代外语研究(7).

孙有中. 2012. “英语口语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高端论坛”圆桌会议纪要 [A]. 载龚燕编,英语口语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研究[C].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王文华. 2014. 为什么越是精英的大学,里面的学生就越爱务虚[J]. 翻译教学与研究(11).

余英时. 2011. 论文化的超越 [A]. 余英时编,论文化的超越[C]. 北京:中信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草案)[OL].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36/200409/712.html.

周有光. 2010. 今日中国的大学与大学教育[J]. 读书(10).

2016-04-12

猜你喜欢
外语大学英语人文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人文绍兴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大山教你学外语
人文社科
大山教你学外语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