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军
培育青少年健全人格不能仅靠学校
周卫军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建议,把国学教育纳入课程中,用国学把道德、教育、优秀的民族文化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从小培养新一代人的良好价值观。
确实,不少青少年因人格缺失导致社会、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大痼疾。对此,人们总是想当然地将责任一股脑地推卸给学校,认为主要是因为学校德育缺失才导致青少年性格扭曲,逐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然而,笔者认为,这种将青少年人格缺失的责任推卸给学校的做法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学校不仅从来没有缺失过德育,大部分时候还在独立承担着青少年人格教育的重任。与之相反的却是,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严重缺失,甚至还有许多的反面教育在与学校德育唱对台戏,将青少年置于到底是该信任学校还是信任家庭、社会的两难境地。
为什么会造成学校德育和家庭、社会德育背道而驰的现象?笔者认为,最关键的还是人们对物质欲望的追求远远超越了对自身精神文明的要求。与之相应的是,家长、社会和学校之间的关系也变了味,家长总是担心、抱怨,不仅不相信老师,甚至还当着孩子的面质疑、指责老师,从而在孩子心目中种下了“老师也不是好人”的种子。还有就是学校举办的许多德育活动如学雷锋、献爱心、以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往往会被家长视为形式主义、“瞎折腾”。另外,在校园周边的社会环境中,众商家也总是将学生当成有利可图的“肥肉”,甚至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垃圾食品、劣质文具、网吧、游戏厅等无不都是冲着学生来的。如果学校、老师对此予以干预,反而会成为学生、商家眼中都不讨好的“恶人”。试想,在如此的家庭、社会环境中,光靠学校的德育又如何能培育出学生的健全人格?
所以,笔者认为,要培育青少年的健全人格,还需学校、家庭和社会齐心协力,用精神文明建设凝聚起适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和谐社会氛围。一是要摒弃金钱至上的错误价值观;二是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不再总是利益至上;三是要形成人人争做青少年的良师益友的良好氛围,在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等方面为青少年做楷模、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