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平
农村优质生源遭“切割”谁之过?
刘和平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在做客人民网“两会@你”栏目时表示,现在很多城市名校争相拿出优厚的教师待遇和良好的办学条件,吸走农村地区不少优秀老师和学生。我们要出台政策,防治防止城市名校掠夺农村学校的生源,尤其是优质生源,避免城市学校成为农村生源尤其是优质生源的“切割机”。(3月7日人民网)
目前的农村教育正在陷入尴尬境地,一方面是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出台更多利好政策;另一方面是农村生源纷纷舍近求远去城市上学,农村学校学生人数不断减少。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的一席话,可谓将农村教育发展的现状和盘托出。面对周代表提出的问题,人们不禁要问:农村生源屡屡被城市名校“切割”、抢夺,谁该担责?
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差距明显,城市学校借助优越的条件,一方面用优厚待遇到处挖师资,另一方面用诸多奖励举措抢夺生源,很多农村学校的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自然被吸走。
几十年前,教育决策出现偏差,将创办重点学校作为教育发展的目标。彼时,重点学校不仅可以获得更多教育投入,还可以名正言顺地将尖子生揽入其中。而能够进入教育行政部门重点学校名单的都是当时办学条件较好的城市学校,这些重点学校拥有招生优先权,获得快速扩张的好机会,拉开了与众多农村学校的距离。
假如过去没有那么重视重点学校,假如这些年的属地招生政策能够落实到位,名校不再将精力花费在抢夺优质生源上,那么,农村优质生源就不会遭受城市学校“切割”。
农村生源遭“切割”的怪象也不能全怪城市名校与教育行政部门。因为在主观意图中,名校没有想通过自己的做大做强挤兑一般学校尤其是一直落后于自己的农村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更不希望看到“一家欢乐众人愁”的畸形发展。假若农村教育在改革的洪流中,不是简单地照搬城市发展模式,不是紧跟城市教育步伐亦步亦趋,而是有着明确的自我发展方向,能够充分利用农村独有的自然、人文等资源,形成独特个性,也能够吸引孩子就近入学。
诚如周代表所言,当下农村教育脱离办学困境,避免优质生源被“切割”,“首先要有合理定位”,农村教育根在农村,本质应姓“农”而非被动攀附姓“城”。农村生源频频遭受城市学校“切割”导致农村学校生源越来越少,农村教育缺乏生机活力,最关键的问题是,目前没有合理制定适宜农村学校的发展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