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归思维在初中科学解题中的应用

2016-04-14 00:50吴志标
考试周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科学教育认知结构

吴志标

摘 要: 化归思想作为重要的科学思想方法,在科学解题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化归思想在科学解题中的几个应用.

关键词: 化归思维 科学教育 认知结构

“问题是科学的心脏”.科学问题的解决是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化归思维是科学中解决问题最基本的手段之一,在解决问题时,不是直接攻击问题,而是对此问题进行变换、转换,直至最终把问题化归为某个(些)已经解决的问题.可以说,几乎所有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化归思维.化归的目的在于将问题由未知向已知转化、由难到易、由繁到简转化,使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了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以几个实例谈谈化归思维在科学解题中的几个应用.

1.极端化方法与特殊化方法

极端化就是通过对极端位置或状态下问题特性的考察,获得有益启示,从中引出一般位置或状态下的性质,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科学中的“极端”情况很多,例如,阿基米德所说的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就是一个杠杆平衡问题的极端例子.

例1:如图1所示电路,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A端滑到B端(均不到端点)电流表的示数(?摇 ?摇)

(A)逐步变大

(B)逐步变小

(C)先变小再变大

(D)先变大再变小

对于一时难以入手的一般问题,一个使用最普遍而又较简单易行的化归途径,乃是把它向特殊的形式转化,这就是特殊化法.

2.一般化方法

与特殊化方法相反,在对一般形式问题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将特殊形式的问题转化为一般形式的问题,这就是一般化法.一般化就是把科学问题中的数量、图形形状和位置关系等给予普遍化、抽象化、规律化.也就是说,通过寻找特殊问题的一般原理,把特殊问题从原有范围扩展到包含该问题的更大范围进行考察,从而能够在更一般、更广阔的领域中使用更灵活的方法寻求化归的途径.例如,在研究酸碱盐等物质间反应时,也可以用一般化法把它们置于一般原理(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来处理.

3.整体化法

所谓整体化方法,就是暂时不注重于系统的某些因素的分析,暂时忽略或模糊系统的某些细节,而是重视元素之间的联系、系统的整体结构,从整体上考察问题的题设、题断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从整体上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向,并作出决策.运用整体化方法化归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3:如图2所示为一上细下粗的容器,上部的横截面积为S,下部的横截面积为2S,内有密度为ρ的液体,容器的底部有高度为h的气泡(液住原来的高度为L),当气泡上升并从细部升出液面时(液面仍在细部),重力做的功为?摇?摇?摇?摇 ?摇?摇.

分析:由物体做功的公式W=F·S可知,要求物体所做功W的大小,必须知道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的大小及物体在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S的大小.该题中不但没有告诉液体的重力,而且无法直接知道液体在重力方向通过的距离,因此无法直接利用公式W=F·S求解.那么我们如何求解此题呢?我们知道功是用来衡量物体能改变多少的量度,物体做了多少功,那么物体也就改变了多少能,反过来如果物体的能是通过做功来改变的,那么物体能改变了多少,也就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即用归化思想将做功问题归化为能量改变问题.

解:如图3所示,假设当容器底部的气泡上升出液面时,把瓶内细部与气泡同体积的液体填入原气泡处,而瓶内其他的液体不流动.这样只要求出这部分液体从瓶的细部填入原气泡处时,这部分液体势能改变的大小就可以了.假设容器底部为液体势能高度的参考点,由题意可知原气泡的体积为2Sh,由细部填入液体的重力为ρS2hg,这部分液体重心高度为L+h-h=L,故在细部时的势能为ρS2hg(L+h-h)=ρS2hgL,填入气泡处后液体重心高度为(1/2)h,即液体势能为ρ2Shg(1/2)h=ρShgh.所以当气泡上升并从细部升出液面时,重力做的功为:

ρS2hgL-ρShgh=2ρShg(L-h/2).

综上所述,利用归化思维将问题换个角度来求解.这不仅是一种求解方法改变,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的突破.这种改变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更要求学生能利用化归的思想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

所以我认为:“中学科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解题训练.”然而,加强解题教学,不是搞题型训练,更不是搞题海战术,而是通过解题和反思活动,在解题基础上总结和归纳解题的方法,并提炼上升到思想的高度.同时,通过解题活动,充分发挥科学思想方法对发现解题途径的定向、联想和转化功能,突出科学思想方法对解题的指导作用.通过解题研究,可以充分意识到化归思维在解题中的意义.在解题过程中,总是将问题由未知向已知转化、由难到易、由繁到简转化,使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了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科学教育认知结构
巧用纠错,提升英语教学实效
负迁移与语文认知结构的“千丝万缕”
构建认知结构培养解题能力
用“科学教育”浇灌祖国的花朵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克服小学化倾向
STEM对我国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一题多解,认清思维树之“根、枝、叶”
托马斯·阿奎那的人类认知结构
中学生体育认知结构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