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碧英
摘 要: 现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具有精纯的思想、深刻的道理、优美的语言的文章。正是这些精华给予学生极大的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这一优势,分析课文中精美的语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作者根据教学体会谈谈如何在语文阅读中渗透思想教育。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思想教育
语文阅读教学中,既要有知识与能力的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实践,更要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理解,体验,感悟,以及思考,熏陶,审美过程中的思想启迪。在语言知识、文学知识、文体知识、文化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在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过程中,要坚持教育性原则,完成思想教育任务。下面结合教学案例,将这个问题逐层阐述如下:
一、思想共鸣
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阅读文本,从不同角度解读人物性格,追求阅读中的思想共鸣,在与文本中呈现的观点的沟通交流中汲取精神力量,在审美的愉悦中完成思想教育任务。
朱自清的回忆性记叙散文《背影》,通过记述八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相别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至爱,抒发了作者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境况下对父亲倍加思念之情。文章朴素无华,语言淳朴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处,却在感情上波澜迭起,父爱子,子爱父的深情,一次又一次地撞击着读者的心扉。这一个“好爸爸”形象,激起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共鸣,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和文中的“我”进行了心灵的直接对话,思想教育任务水到渠成。
崔卫平《你是你的船长——寄语十五岁》,是作者在女儿所在班级举行的一次主题班会上的发言,作者用真切的语言和孩子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课堂教学中,读完课文,作者对子女的期望显而易见:“一个人要有正义感,一个社会要有社会公正。你们要做自己的船长,把握自己生命的航程,希望你们将来成为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这样,中国的未来才有希望!你们自己,你们这一代人才有希望!”这一期望的话语掷地有声,冲击着每一个读者的心灵,指导学生正确的人生方向,帮助家长和教师选择正确的教育目标。
成功的课堂,要追求积极向上的思想共鸣。这种共鸣,有时是润物细无声的感悟,有时是受益匪浅的启发,这就是审美愉悦,就是思想升华。
二、文本背景的挖掘
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各有独特的人生经历,其文章呈现出不同的见解、复杂的思想感情。我们要联系文化背景,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其作品蕴涵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挖掘文本背后的思想内容,完成思想教育任务。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小说《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叙述“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我”在《汉尼巴尔周报》上,撰写竞争对手希金斯投河的讽刺性报道,撰文讽刺一家报纸的编辑,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给一个新来的外乡人的诗增写挖苦的脚注,种种恶作剧使报纸销量大增,使周围的人不能不对年幼的“我”辛辣老练的文笔刮目相看。文章语言诙谐,简洁明快。作者写得轻松得意,其结局也富有戏剧性。本课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1.“我”的所作所为,是损人利己?
2.“我”的所作所为,是小孩子的恶作剧?
3.“我”的所作所为,有讽刺社会的意味?
4.“我”的所作所为,是善于推销自己?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这就是教材的用意。如果没有联系文化背景,则以上种种说法都会显得肤浅。马克·吐温生活时代的美国,是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年代,人与人之间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小说中的“我”的所作所为,正是这种文化的体现。在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社会背景下,“我”的行为方式也是许多商人的行为方式,这是商业竞争极端化的产物。我们要透过文本,挖掘文化背景,了解美国风情,学习竞争精神,批判其自私自利的思想本质,整合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提高道德修养,强调守法意识,完善竞争机制,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教材选编这样的文学作品的深意。如果从文本字句和情节结构上作简单评判,刻意地开展带有批判意识的讨论,就会错过如此丰富的思想内容,难免使解读流于肤浅。
三、坚持教育性原则
中国古籍《列子》中的《愚公移山》,讲述了愚公为了改善生活环境,决心搬移王屋,太行二山,这一举动得到家人的支持,却受到河曲智叟的讥笑。但是,愚公下定决心要移山,他的决心惊动了山神,感动了天帝,于是天帝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着两座山。愚公的理想在神话中实现了。
解读本课的寓意,有几个备受批评的说法,如:
1.从经济效益看,愚公移山不如搬家;
2.从环保角度看,愚公移山不利于环境保护;
3.设想天神帮助愚公移山,涉嫌迷信。
以上三个解读方法,是对愚公移山的肤浅解读,如此解读,作品的浪漫主义精神全失。
其实,在解读时很多作品的时候,人们往往陷入功利主义与庸俗媚俗,那么教师如何指导解读呢?
其一,在课堂上要把握积极的主流价值导向,杜绝无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解读。
《愚公移山》的教育意义是什么?
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看,这是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感情,健全学生人格的教学材料。
《愚公移山》以愚公的精神,表现中华民族及全人类的主流价值,这就是要学习愚公坚韧不拔,顽强奋斗,排除万难的精神,如果片面地以经济效益、环境保护、科学民主等观点否定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有违教育性原则。
其二,在课堂上要合理引导,不可以无原则地附和学生的解读。
上述关于《愚公移山》的解读,经济效益,环境保护,科学民主,固然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话题,但是这种解读没有深入文本,欠缺文化提炼,有肤浅之嫌。
其三,尊重创作的时代背景,尊重作者的世界观,尊重文本现实。
《列子》与近现代的现实主义作品有本质区别。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神话跟迷信不同,它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毛泽东同志对《愚公移山》的解读可谓得其精要,他于1945年6月11日,在中国共产党七次全国代表大致闭幕词时说:“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毛泽东同志尊重《列子》创作的时代背景,尊重古人作者的世界观,深刻理解文本的教育意义,从文本背后挖掘思想内容,利用《愚公移山》,以形象的比喻,对全党全国人民开展了生动有效的思想教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要圆满完成思想教育的任务,应该追求思想共鸣与思想升华,以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启迪人生,有些文章还需要教师从文本背后挖掘文化思想,坚持教育性原则,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趣味,在思想教育过程中,促进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