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研”的思考

2016-04-14 22:18刘世斌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研教育教师

刘世斌

(大连教育学院 初中教师教育中心, 辽宁 大连 116021)



“互联网+教研”的思考

刘世斌*

(大连教育学院 初中教师教育中心, 辽宁 大连 116021)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展“互联网+教研”势在必行,开展“互联网+教研”,应搭建网络教研平台、引导教师参与网络对话、线上线下教研融合等。

互联网;教研;应用;大数据;融合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和大数据对教育的影响,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现实问题。

一、“互联网+教研”体现了信息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计划,强调“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1]自此,“互联网+”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为今后国家各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互联网+”计划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用互联网思维、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创新发展生态。

2015年5月25日,我国教育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在青岛闭幕,大会通过的《青岛宣言》中指出:信息时代,教师要“充当技术支持的创新先锋”,要创新教育理念和模式,加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开发。政府和学校还需要“对教师培养和专业发展进行改革”“为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提供广泛的系统支持,以激励教师创新,并制定让教师分享经验和方法的网络和平台”。[2]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指出要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美国新媒体联盟与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协会新近发布了《2015年地平线报告:K12版》。报告勾勒出影响全球教育领域的教、学以及创造性探究的新技术,从全球视角解读K12领域教育科技如何驱动教育变革,指出了基础教育领域技术应用的6大趋势。这些趋势不仅适用于学生,也适用于教师。趋势之一是向深度学习转变。所谓深度学习是指通过创新的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并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研究的学习都属于深度学习。另一种趋势是将更多地采用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模式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和跨学科的教学机会,会使教师更多受益。随着数字化工具的广泛应用,新近兴起的在线合作学习打破了地域、学校和教室的局限,成为一项新的发展趋势。[3]

中小学教师开展的教研活动正是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和基于研究的学习。长期以来,教师们也一直有开展合作学习的愿望,以进一步适应当前学生问题内容综合化的变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各级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目前我国的教研机构大多是集教学研究、指导、服务、培训和业务管理于一身的专门机构,教研活动已经成为促进在职教师专业发展最基本的、最普遍的研究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互联网+教研”促进教研活动深入开展

“互联网+教研”是指用互联网思维、技术对传统教研进行升级改造,促进互联网与传统教研深度融合。“互联网+教研”作为一种新颖的教研活动方式,正在促进着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

1.搭建“易学好用”的网络教研平台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用户至上的思想,有效开展“互联网+教研”就必须找到广大教师的真实需求,并为教师的需求服务。当今社会,同质化的产品已经十分普遍,普通产品无法满足人们的高品质需求,在众多可供选择的产品中,人们会选择那些更具个性化的、更加符合人们体验和需求的产品,营销商也将客户的体验看成首位要素。“把一个过去很复杂的事变得很简单”的用户体验创新就显得十分有意义。因此,搭建(或选择)“易学好用”的、功能过硬的网络教研平台是开展“互联网+教研”的基础。“易学好用”的突出特点是平台方便、实用,一线教师愿意使用,符合互联网思维,改变了行政手段强行推进的传统做法。

2.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研对话

过去,大多数传播方式都充斥着单向性,如果仅仅单向给教师提供服务消费,教师是没有动力坚持学习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人们在互联网上可以自由发表个人评论,对获取的消息可以在第一时间发表自己的看法,给了受众展示思想与观点的机会。网络对话是建立在承认平等、开放和个性的基础上的,对话的过程是个体间相互影响的过程,它非常有助于教师与教师间的思维碰撞与相互启迪。教研工作者日常调研会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形成课题后发布到网上,引导教师通过网上对话参与讨论。教师的学习有别于学生的学习,它是建立在具备一定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的。面对有价值的话题,教师们愿意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发表观点,在交流、研讨和辩论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教研工作者加以科学引导,一定会收到比单向培训更加明显的成效。对话促进反思,而“理论学习+对经验的反思=成长”是教师提升教育智慧的不二法门。[4]

3.充分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2014年10月,教育部推出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旨在实现人人有资源,课课有案例。2014年,教育部组织全国200万名教师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晒课”,从中评选出2万堂“优课”,这些“优课”就是最为优质的、鲜活的教学资源。2013年8—9月,由华东师范大学牵头,全国近百所知名高中、初中、小学共同发起成立了C20慕课联盟(分高中、初中和小学三个学段)。C20慕课联盟以“孩子身边的教师”与“教师交流的平台”为己任,服务孩子的成长,满足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5]C20慕课联盟汇聚优质学校的力量,已经研发出了相当数量的优质教学资源。一些教学辅导机构和企业正在开发关注教与学的资源,网上有数以万计的APP资源。所有这些资源都可以应用于区域或学校教研活动中,让教师观摩、研究、改进、创新课堂教学,从而使更多的教师借助优质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建立学科微信公众号

微信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生活方式,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上海市嘉定区迎园中学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创立了“三百字团”的专栏,专门发表学生的作品。通过这个公众平台,任课教师、学生家长都可以看到学生发表的作品,并能把作品分享到朋友圈。有了这样的平台,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们不仅喜欢读自己身边同学的作品,而且踊跃投稿,学生之间相互积极影响着、激励着。在泛在学习的社会,如果教研人员或优秀教师建立学科微信公众号平台,定期推送学科教师需要的教学资源,可以让教师们随时随地参与学习和研讨,既可有效回避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又能促进教师享受专业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教研活动的成效。

5.定期推出学科网络公开课

教研机构可有计划地推出系列学科网络公开课,保证教师在校在岗就可以观摩到优秀的课例和点评。利用远程互动系统,让更多教师在不同的地域直接参与交流。教研机构应形成开展学科教师同课异构活动的机制,开拓教师的视野,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鼓励更多教师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将教研引向深入。

6.利用大数据开展个性化学习指导

随着信息技术和生产、生活的不断融合,大量数据被创造出来,资料表明,近五年来人类社会产生的数据已经超过以往所产生数据的总和。教育正面临着大数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传统数据分析主要反映的是整体水平,而大数据有能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表现,大数据为个性化教育奠定了基础。数据分析能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成绩等要素,还可以预测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知识掌握程度,向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实现个性化的自适应学习。[6]可汗学院不仅有超过5000的学科视频课程,还能记录学生开展学习的数据,并实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实现“用科技的力量实现人性化的教学”。信息时代,教研活动应从基于经验向基于事实和数据转变,教研人员要善于科学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产生的大数据,并在科学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积极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学业发展。

7.研发利用高效教研培训工具

当前教研培训在组织管理环节普遍存在低效状况,管理软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管理效率。

以某管理软件为例,在发布培训通知环节上,导入学员名单只需10秒钟,再一键群发即可,比利用手机短信群发的传统方式节省至少15分钟;在课前调研环节上,支持手机和电脑填写,即时填写、即时统计,大大提高了统计效率;出勤管理环节,学员用手机扫一扫,轻松完成签到,节省了组织者课后录入与统计的时间;现场效果评估环节,课前生成评估二维码,让学员用手机扫一扫完成效果评估,评估结果自动汇总生成;课后考试环节,支持手机、电脑即时考试即时统计结果,还可以把考试当练习,随时练习巩固知识点。同时,管理软件还能系统管理学习档案,自动生成培训工作绩效报表,这是传统管理无法完成的。

8.线上线下教研融合,促进教师形成教育思想

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指出:“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不是基于行为主义基础之上的教师能力本位的发展,而是基于认知情境理论的实践智慧的发展。”[7]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教学观念和智慧技能的集成,它直接服务于实践,这种知识唯有通过实践才能最终获得。从此意义上讲,教师专业发展就是将共性的教育理论和个性的实践经验相融合,最终形成学科教育思想,这也是教研指导的最终目的。

未来的商业模式将是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线下(实体店)体验,线上(商家网站)购买。通过老顾客介绍给新顾客,商家直接给老顾客广告宣传费……这样的商业模式将会深入人心并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聪明的商家会将线上销售系统外包给第三方公司解决,自己则全力做好产品。“互联网+教研”模式可以从以上商业模式得到启示:线下(亲临实地)指导,线上(系统教研培训内容)学习,共性的问题在网上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方式解决,而个性的问题则需要教研工作者深入职场、现场指导。交互网络研讨平台呈现丰富的教研培训课程,让教师不出校门,就能够与更多的校外同行进行专业交流,教师在交流讨论中进行深度互动的思想碰撞,经过教师个体的不断反思,不断汇聚,不断积淀,逐渐形成教师的教育思想。

教师信息素养的缺乏会限制学生的发展和学习,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将会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积极影响。教师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而不仅仅是会使用数字化工具进行教学。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充分利用社交网络、在线平台、移动工具等平台工具,真正实现“充当技术支持的创新先锋”。

[1] 中国新闻网.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 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5-03-05).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03-05/7103116.shtml

[2] 《青岛宣言》解读:信息时代教育公平的新内涵[EB/OL].(2015-06-16).http://www.jyb.cn/zhuangbei/qita/201506/t20150616_626583.html

[3] L·约翰逊.2015年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技术驱动教育变革[J].人民教育,2015(17):71-73.

[4] 肖川.理解“教育”的关键词[J].基础教育课程,2014(10):1.

[5] 陈玉琨.数字化时代的变革与教育工作者的使命[J].人民教育,2014(21):15-16.

[6] 唐亮.大数据时代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基础教育课程,2014.(8):24-27.

[7] 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的误区及其批判[J].教育发展研究,2003(4):21.

[责任编辑:惠人]

Thoughts on “Internet + Teaching Research”

LIU Shi-bin

(CenterofJuniorHighSchoolTeacherEducation,DalianEducationUniversity,Dalian,116021,Chin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t is imperative to implement “internet + teaching research”. Internet teaching research platform needs to be established, teachers should be guided to join internet dialogues, and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research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ernet; teaching research; application; big data; integration

2016-09-25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初中学段‘互联网+教研’的实践研究”(JG16CB316)

刘世斌(1965- ),男,辽宁大连人,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G463

A

1008-388X(2016)04-0021-03

猜你喜欢
教研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