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大庆市三所高校为例

2016-04-14 15:51王鹤岩李红梅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道德法治道德素质大学生

王鹤岩,陈 瑶,李红梅

(东北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大庆市三所高校为例

王鹤岩,陈瑶,李红梅

(东北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摘要: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且一度成为新闻媒体大肆宣扬的热点。大学生道德素质遗失现象已经逐渐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环境因素与个人素质是影响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主要因素。前者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环境对人的成长是必要的,但是个人修养是内在的主要因素。良好的公民道德素养是国家文明的具体体现,因此大学生道德素质滑坡不但影响大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而且会影响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素质;道德法治

( JGXM-NEPU201406)。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下,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面临着巨大挑战。他们肩负着发展祖国,振兴民族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使命,其道德素质的现状密切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其道德素质的提升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影响。基于此开展针对黑龙江省大庆市在校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情况的调查研究,旨在了解该地区在校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情况,并对当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遇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一、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分析

通过对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和大庆师范学院三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的问卷和访谈调查,随机抽取了三类样本,第一类是理工类样本200份,这类样本主要是以一表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为实际调查个案;第二类是农林类样本200份,这类样本是以二表本科生为调查个案;第三类是师范类样本100份,这类样本是以三表本科学生为调查对象。以下文中所列数据都是严格在这三类样本基础上获得的,数据真实可靠。

此项调查从五个方面来界定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即对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自我界定(是否有理想、目标,如何看待未来发展);对学习的自我认知(专业学习的态度、考试方式、是否看重成绩);对学习生活状态的满意度(生存条件、人际关系,);家庭及学校环境的影响;面对学习和生活压力的心理状况(消极的情绪、自暴自弃等)。通过一个月的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对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的特点和概况有了比较明确的了解,并得出以下结论:

1.有明确的个人价值导向

占33%的大学生有独立和明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明白如何做决定和解决问题、判断是非;占50%的大学生对自己要求很低,看待事情处于迷茫状态,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处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需要老师和家长的鞭策才能前进,依赖性较强,做事情没有独立自主性;而27%的大学生处于模棱两可的状态,对自己的人生及他人的行为漠不关心,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侥幸心理。

2.道德观的判定比较模糊

占57%的大学生认为道德界限不明确,好坏只是拥有不同价值观的人的自我导向,缺乏客观和理性的分析。

3.趋众性心理较强

占92%的大学生在外出旅游途中,会在各名胜古迹上留下“某某到此一游”字样,不考虑这种行为是否违背道德,是否损害公共建筑,只想到这里有人写,我也可以写,借此表达兴奋情绪,具有盲目性和冲动性心理。

4.注重个人价值实现的自身感受

86%的大学生非常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但是对于实现方式的认识却各不相同。只有34%的学生认为要以个人的真实能力来实现个人价值,而56%的学生认为实现个人价值可以借助其他科学或非科学手段。他们认为这种行为大家基本上都这么做,你不做就是你傻,所以并不认为是违背道德的行为。而其他学生则是无所谓,对个人价值的实现可以争取的就争取,不可以实现就不勉强,对于某些非正当手段的使用持中立态度。

5.不太注重个人的人际关系

占47%的大学生不重视团体活动,不参加院里和社团的各项活动,只局限于个人活动的空间,处于闭门造车的状态,这样造成了很多学生不能互相理解,不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所以,大多数学生都以自我为中心,个人利益高于他人利益,甚至有以非法手段获得利益的现象发生,甚至危害他人生命安全。

6.家庭教育中的道德培养较弱

占35%的学生对于家庭生活避之不谈,并且有负面影响。据所获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对子女的教育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能够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同时父母的关心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也至关重要。教育专家认为,长期与孩子两地分居是造成孩子道德缺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7.重视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但道德实践较弱

占67%的学生反映学校很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会专门开设思想教育课程,能够起到实际的教育作用。但从长期看来,理论教育与实践和学习生活并没有结合,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理论和实践相分离。有时学生在判断事情可为性的时候,并不以道德标准为依据,而是自我分析事情对他人的可为性,比如说丢垃圾、水龙头没关紧等,只会主观臆断,在思想中行动而不是实际操作。

8.物质条件较好

占88%的大学生对于校园生活的物质性花费还算满意,家庭条件也可以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保障。

二、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滑坡的原因

在调查中了解到当代大学生在自身道德素质上是有一定认知的,但在行为品质与道德认知水平上显示出不协调状态。虽然他们认为可以继承发扬传统美德,能够正视实际品德的建立,更认同传统美德,但是在追求同等关系时,对自我价值能否实现、对自我行为品质评价上有明显的对立性。当代大学生的行为品质有明显的社会性,注重现实趋于功利的一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但同时也说明他们能够快速的适应社会,有一定的自我独立意识并表现出自立自强的90后、00后在这方面有明显优势。影响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滑坡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现今优越的社会和学校生活条件下,他们往往只注重事情成败,忽略了对过程的认真思考,也忽略了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意义;二是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缺乏正确理念的指导(即个人价值、人际交往、家庭教育等方面影响大学生道德素质)。

1.缺乏人文教育对道德素质的引导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文化传播和经济因素对其理论学习、方向选择、生活模式、知识构成和学习状态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以往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培养成绩优秀的学生是老师和学校的目标,在教育的不同阶段,学生都会在老师的监督指导下进行学习,学生习惯了这样的模式,形成定性思维。当今大学生身处社会性改革之中,承受着新旧规则的夹击,导致一系列问题发生。在学校各处会经常见到与学生行为不相匹配的情景,例如上课睡觉,玩手机;吃饭扔一半,买了一堆又一堆衣物;在墙壁上或是桌椅上涂抹刻画;考试打小抄、伪造个人简历,同学交往过于谄媚,趋炎附势等恶劣行为。从中可以看出其道德品质不高、责任心丧失,自私攀比心理不断作祟,造成很多学生价值导向缺失,引发不可挽回的后果。其根本原因是缺乏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

2.家庭教育中道德素质的培养缺失和弱化

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构成道德素质的重要部分,而家庭教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家庭在特定的知识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必然对孩子产生深刻影响。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每个家庭也随之变化。父母对世界的观念,对未来事业的规划,对以后生活的畅想都会一点一滴的影响到孩子未来的生活和发展。若父母过于追求金钱,追求生活享受,不拘于平淡生活,就会造就孩子的性格与价值取向趋于不利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迫于巨大生活压力,很多父母为了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在努力打拼的同时忽视了对子女道德素质的培养。孩子缺失家庭教育,并受校园外的恶性事件影响,以致个别学生出现心理崩溃现象。诸如“马加爵”事件以及“复旦大学投毒”事件,令每一个大学生、青少年、家长和教育机关都深深自责与思考,若不是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视他人生命如草芥,将他人的友好视为理所应当,不懂得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浅显道理,也不会发生这样的惨剧。

3.法律规范对道德约束力的局限性

道德与法律是对人们生活和工作行为的双重约束,但在实践中二者却是分离的。道德规范是基于人的内心、风俗习惯和社会舆论来调节行为,不带有强制性;法律规范是依靠国家强制力来调节人们的行为,要求人人必须遵守,带有强制性。由于道德和法律产生的原因和意义不同,在现实生活中,法律制度的公允性以及道德规范的公平性在一定情境下并不都能做到相辅相成。一方面,当道德与法律共同作用时,道德上不允许的,法律上并没有相应的惩罚,以至违反道德的惩罚过轻,并且没有相应的法律进行惩治,这是致使很多德行问题陆续发生的首要原因。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极其淡薄,只是在表面上了解法律是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手段,对法律规范没有深刻认知,因此在道德修养上有得过且过和随大流的想法,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动力不足。

三、提高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建议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社会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中心的时代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诠释社会的主流价值,来印证社会主义道德的丰富内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加强大学生的道德素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加强人文教育和法治教育,重视家庭教育。

1.加强人文教育中的道德培养

21世纪是以科学教育为主导的时代,科学育人是现今社会的理念。但是科学育人应该秉持人文教育和道德教育,在科学教育中继承和发扬传统的道德文化。

(1)强化大学教师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不仅是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而且要强化大学教师的责任意识,以及学生对自己负责的意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实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2)明确大学的主要功能是育人,这是大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教育培养的真正意义,获得一种人文情怀,学会运用思想来指导自身行为,明白“学会正确地做事比做正确的事”[1]更重要,最终达到大学生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统一 。

(3)提倡人文学科的教学由“非问题性教学”走向“问题性教学”。使学生在面临实际问题时知道如何从“知识药房”里开出解决问题的“思想处方”,知识只是材料而不是配方,换句话说,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将遇到的问题一一解决,提高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4)大学生虽然在道德素质上存在一定不足,但他们所表现出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以及自我创新意识,比以往时代的学生具有显著不同。学校应该就90后、00后学生的活跃思想开展符合其特性的系列教育活动,发挥其优异的道德品质,创造新时期的道德理念标准,使其能够扬长补短,树立自信自强的信念。

2.重视家庭的道德培养

家庭教育是塑造和规范良好道德行为的殿堂。家庭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伦理以及保护其心理健康等方面尤为关键,也是为他们成才道路上确立正确道德导向的第一步。

(1)父母的榜样力量。经过大量实验,社会学习理论家班杜拉和沃尔特-米施尔指出,人类可以通过学习认知和获得各种行为,其中,榜样对学习者产生极大的影响力。他们认为人的道德行为与其他社会行为的学习是相同的,都可以通过观察、学习、反复练习以及惩处的方式来获取。在家庭中,父母向孩子提供何种道德形象,直接影响其道德发展的方向甚至结果。

(2)重视思想道德。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思想道德起着导向和动力作用,并成为其今后走向社会成就事业的重要保证和精神支撑。而家庭道德教育则是大学生良好道德养成和保持的指南针,对于家长的话子女一般言听计从,这就是所谓的权威影响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身的道德行为会对子女道德观的形成起决定作用。在家庭道德教育中家长起着模范作用,在家长的言传身教下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才能为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政治道德起到保驾护航作用。

(3)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过程中必备的心理品质。人的心理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受家庭因素和社会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未成年人受到的影响比较大。但这种影响随着教育的提升及周边环境的转化呈递减趋势,会无限趋近于零点,尤其是独生子女。不管怎么说,家庭道德教育对大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当代的大学生都有两面性,既有天清气朗的阳光面,也有乌云密布的阴暗面——做事冲动、感情用事、承受不起挫折打击、无法忍受吃苦受罪等。这是时代给予他们的一种“特质”,但特质并不等同于特权。作为新生力量的大学生,想要成为有用之才,就必须克制自身的不良“特质”。家庭道德教育就像一块基石,为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提供保证和支持,如树立诚实守信的道德节操,形成健康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力,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诚实守信的道德情操等。良好的家庭道德环境和积极引导,有助于消减大学生在离开校园后、迈入社会时形成的不安和压力等消极情感,增加自信心和意志力。

3.加强道德法治教育

道德法治教育就是从人们的良知出发,把道德观念和法律观念熔铸于日常生活中,规范行为,进而遏制非道德行为。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加强法治教育。“法者,天下之准绳也”(东周·春秋《文子》)。当今社会急需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的相互结合,法治强化他律,德治强化自律,二者相辅相成提升道德自觉意识和法治观念,促使人们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和法律选择。大学生是未来的社会建设主体,加强对他们的道德法治教育,有助于法治社会的建设,有助于提升社会精神文明水平。因此,加强大学生道德法治教育的关键在于推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有关诚信问题的立法,建立相关的政策法规来规范诚信评价、诚信信息查询和诚信奖励等一系列行为,逐步形成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获利、违反社会道德规范受惩的社会环境。与此同时,还要建立道德行为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社会对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社会成员的风险防范和代价补偿机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2]因此,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关注生活质量,也要有精神追求,要通过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使自己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参考文献]

[1] 张祥云.人文学科·人文学者·人文精神——论大学人文精神的内在困难与可能[J].江苏高教,1999(2):78-82,77.

[2]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12(22):3-25.

[责任编辑:陆静]

A Survey of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Moral Quality

WANG He-yan, CHEN Yao, LI Hong-mei

(Marxist Institute,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Daqing, Heilongjiang China ,163318)

(英文摘要略)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063(2016)01-0152-04

收稿日期:2015-10-10

基金项目:黑龙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与实践”(JG2014010638);东北石油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生科技伦理与学术道德规范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王鹤岩(1971-),女,黑龙江通河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DOI 10.13356/j.cnki.jdnu.2095-0063.2016.01.032

猜你喜欢
道德法治道德素质大学生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浅析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与责任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助推道德法治课程建设
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何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加强道德法治教育 做品学兼优文明人
大学生之歌
绘声绘色,童声飞扬—绘本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中学生道德素质
《弟子规》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