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就是倾诉
——谈作文的读者意识

2016-04-14 14:34施锦东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书面语言真情自然段

施锦东

作文就是倾诉
——谈作文的读者意识

施锦东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口头语言是口语的交流,而书面语言是文字的交流。作文,其实就是用书面文字与人促膝谈心。前人用书面佳作与我们进行超越时空的交流;而我们也用写作,与曾谋面或未曾谋面的人进行交流。因此,文章写的每一个句子,就是你说的每一句话;文中表达的心声,就是你真情的再现。作文就是你情感的倾诉。

口头语言,口说无凭;书面语言,白纸黑字。口头语言随性;书面语言谨慎。口头语言,前面有一个真实的人;书面语言,前面有一个虚拟的人。口头语言双向互动;书面语言单向倾诉。口头语言辅之动作表情,若矫揉造作,一触即知;书面语言单向倾诉,若隐匿真情,可扰人视野。

在习作中,由于作文前面是个虚拟的人,往往写作时忘却了“人”的存在,虚化为“目中无人”,变成自言自语,无“牛”弹琴,无病呻吟。由于“目中无人”,往往变成“为写作而写作的任务”,“倾诉渲泄”的乐趣渐变成“绞尽脑汁”的苦趣。作文对于“目中无人”的学生来讲,苦趣多于乐趣。

其实,作文的本质就是倾诉,就是对某人诉说自己对人、事、物的独到的思考。而倾诉要有欲望,要有对象,要有重点。

一、要有倾诉的欲望

倾诉的欲望,就是写作的冲动。写作的冲动来自个人的思考。有了想法,才会不吐不快、吐之而后快。鲁迅先生之所以写作《拿来主义》,是因为有许多人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司马光之所以撰写《训俭示康》,是因为当时社会风气奢糜,不利于子孙的未来成长……几乎所有的作者,都有写作的原始冲动。

习作假如无写作冲动、无思而作,必会“为赋新词强说愁”,或虚情假意假作文,或痛苦不堪凑字数。如此作文害人害己。学生痛苦,老师忍着性子看“伪作”、“劣作”,也痛苦!试想,鲁迅、司马光等,如果没有倾诉的欲望,还会有流传千古的佳作吗?

中学生习作,往往随笔、周记写作不错,而考试作文就写得不行。究其原因,前者是“我要写、我想写”,而后者是“要我写,必须写”。少有或没有倾诉的欲望,怎能期待产生佳作呢?

“欲望”何来?来自对人、事、物的体验,来自思想的积淀。即使没有亲身经历某事,没有亲见某人,只要耳听八方之言,吸纳多方意见,积聚酝酿自我之见,自有渲泄之欲、发言之冲动。

二、要有倾诉的对象

“倾诉的对象”就是你虚拟的说话对象。作文就是倾诉,而倾诉必有对象。韩愈写《师说》,就是针对“群聚而笑的士大夫”与“拜师好学的后生”而写的。批评士大夫师道之不复,表彰青年人的求师乐学。鲁迅写《拿来主义》,就是针对茫然不知所措者说,勿做“孱头、昏蛋、废物”,要做拿来主义者。学生习作时,首先要虚拟好倾诉的对象。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作对象清晰了,必然会明白写作的目的。议论文的写作与散文不同,散文可以模糊倾诉的对象,只要展示自我眼中所见、心中所想即可,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汪曾祺的《胡同文化》等;而议论文不仅是证明自我的观点,更是辨清方向,辩驳道理。只有了然了倾诉对象,“为时、为事”而作的目的才会清晰明朗。“倾诉对象与写作目的”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当然,倾诉对象可以是一群人,如“拿来主义者”;也可以是某一个人,如司马光。可以是虚幻的,不具体指某群某人;也可以是实在的,就是某群某人。但不管是一群还是一个,真实的还是虚幻的,其特征都是清晰的。唯有这样,才能避免无病呻吟或胡言乱语。学生作文之所以论述不能聚焦,就是因为心中无明确的“虚拟的对象”,只为证明自我的观点而去证明。

三、要有倾诉的重点

有了“倾诉的欲望与对象”后,就要考虑“倾诉的重点”了,即“我想和你说什么话”。

文中哪些是我们写作的重点或难点,哪些该详写或略写?写作的依据应该是听者的需求。即听者心中“最困惑的问题、最想听到的方法”就是我们写作的重点,就得详细地写。如果我们啰里啰嗦写了一个“地球人都知道”的道理,或泛泛而谈某种大道理,换位思考一下,你会爱听吗?

例如2015年的一个模拟题:

请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说坚持做同一件事,坚持了十年就能成功,坚持了二十年就能创造奇迹。而事实上,绝大部分人同一件事做了一辈子,依旧平凡无奇。

这道题摆出了一种社会现象,同时也道出了“绝大部分人”的共同困惑。人们总是说坚持就能成功,甚至出现奇迹,但是我同一件事做了一辈子,依旧一事无成,作为倾听者,很希望你能帮我解答这个问题。

如果你说:“坚持了有可能成功,但不坚持肯定不成功。”你似乎解答了我心中的困惑,但你讲了一个“地球人都知道”的大道理,不能说服我。不痛不痒的话,几乎等于白说。

如果你说:“坚持+信心+专一+机遇+基础+外物……=成功,坚持只是成功的一个要素,成功还取决于很多其它因素。”你的话能解开我心中久困的“结”——同一件事做了一辈子,依旧一事无成。我知道“原因”了,但我不知道“出路”。那你能不能告诉我,我要不要坚持?

其实我心中最大的困惑是如何走出困境,实现人们心中所谓的“成功或奇迹”。因而,我最想听的话可能是“如何坚持”。如果你说:“坚持不可盲目,要因时而化。”也许真的会让我茅塞顿开、拨云见日。

学生的作文有高下之分。何者为高,何者为低?大凡似是而非、不痛不痒者为下;茅塞顿开、拨云见日者为上。如果学生的作文真的切中肯綮,那么此类作文不得高分也很难。

四、要有倾诉的真情

写作需要真情实感。只要真实,他就有真切体验,就有真情流露。在记叙、描写性文章中,更能体现这一点。因为有体验,细节描写才具体形象;因为有体验,所言所事才更贴近生活;因为有体验,所抒情感才更真实可信。在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针对记叙、描写性文章,“真情实感”是一条重要的评分标尺。

那么,在议论文中有没有“真情实感”这一评分要求呢?答案是没有。其实我个人以为,应该将此列入评分要求。俗话说:“理直气壮。”只有理直,才会气壮。而理直背后其实就有真情的注入。大凡学生对某人、事有了自己的看法,他的文章就会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所写文章,自然特别顺畅,完稿才觉了却一件心事。你说其间没有真情投入吗?如若没有体验与看法,必然滴漏断续,意脉不连。读来晦涩难懂,玩之玄虚莫测。所写文章,自感玄晕,完稿如坠云雾。以其昏昏,何能使人昭昭?

我们以学生的一篇习作为例,简单作个说明。

话说“山寨”时代

(一)正文一:罗列现象

1.我有一个很突出的感觉,我们似乎已进入“山寨”时代。

第1自然段,总说。

2.用的有“山寨”手机、“山寨”电脑、“山寨”软件、“山寨”游戏机,听的有“山寨”音响、“山寨”歌曲、“山寨”百家讲坛,读的有“山寨”《红楼梦》、“山寨”《水浒》,供人娱乐的有“山寨”明星、“山寨”歌会、“山寨”春晚,还有搞怪“山寨”版“神七”、恶作剧“山寨”版“鸟巢”……从“山寨”机到“山寨”春晚,“山寨”一词日渐流行,且已从原来的商品范畴扩展到文化领域,那些略带巧合的雷同、刻意模仿的恶搞,只要内容带有一定娱乐元素,都会被冠以“山寨”之名。

3.更有甚者,一些大学生的论文也开始“山寨”起来。据某校一位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反映,他带的15个学生交的都是“山寨”论文,也就是把网上下载几篇论文的前、中、后部截下来组合在一起,中间连过渡句也没添加,前言不搭后语,就敢署上自己大名凑数。

第2-3自然段,种种丑恶现象的罗列,显示作者厚实的观察面与人生阅历。

(二)正文二

4.有人说“山寨”是对权威的挑战,好得很;有人说“山寨”能打破垄断,是改革之光,应当鼓励;有人说“山寨”能降低成本,有利于消费者,可活跃市场云云。这些说法或许有几分道理,但我在想,“山寨”之风为何会在中国大行其道,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却寸步难行?究其深层原因,主要是因为那里法律严格,制度刚性,不会给投机取巧者留多少空子,无论是舆论还是民众,都绝不会鼓励人们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而那些模仿、冒充的行为,稍有不慎就可能受法律惩处。

第4自然段,对所谓的复制好处作剖析,并指出在中国大行其道的原因。

(三)正文三

5.“山寨”现象,其实就是在钻法律的空子,打制度的擦边球,是在破坏大家约定俗成的社会秩序,与假冒伪劣实在也相差不远,不过更“巧妙”、更“聪明”一些罢了。然而,如果这种“聪明”人多了,你也“山寨”,我也“山寨”,商业“山寨”,文化也“山寨”,大家都一股脑来“山寨”,制度势必荡然无存,权威形同儿戏,法律也成了一纸空文,其后果自然可想而知。

6.譬如说,盗版、克隆的“山寨”软件多了,满大街都是,谁还会去买正版的,保护知识产权就成了一句空话,技术创新就成了自欺欺人;仿制、假冒的“山寨”商品多了,把人家的东西拿来,一改头换面就能挣钱,谁还会去殚精竭虑、千方百计创名牌、搞开发?可这样的商家是不会有大出息的,靠仿制,靠拼凑,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屁股后面爬;“山寨”明星如果能轻易出名,大红大紫,那正牌明星又何必苦熬苦拼、铁杵磨针、下大功夫呢?“山寨”论文若泛滥成灾,浪费的是国家有限宝贵资源,败坏的是学术风气,毁掉的是原本可以有所作为的人才。

第5、6自然段,讨论“山寨”的本质根源与严重后果。

(四)正文四

7.奇怪的是,我们许多人都有一种或轻或重的迎合“山寨”心理,即便自己不制造“山寨”产品,也十分欣赏或认同别人的“山寨”产品。从根子上说,这实际上还是法律意识淡薄、契约观念不强的表现。再加上爱占便宜、喜走捷径、虚妄浮躁几种心理交织在一起,人们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成为“山寨”产品问世的“群众基础”,而一个“山寨”产品泛滥成灾的国度,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必然会磕磕碰碰,捉襟见肘。

8.轰动一时的三鹿奶粉全军覆没,实际上就是一次“自我山寨”的过程。原来的优质产品打响牌子后,企业内外的一些利欲之徒就勾结起来,借着三鹿的名牌效应,疯狂制造出一大批低成本、低质量的“山寨”牛奶,最终东窗事发,“山寨”三鹿与正牌三鹿同归于尽,教训沉痛啊!

第7、8自然段,联系实际,讨论当今人们热衷“山寨”的原因与教训。

(五)总结并提出论点

9.一言以蔽之,“山寨”的实质就是仿冒,要高度警惕“山寨”现象的恶性蔓延。

围绕“山寨”话题,学生罗列了种种“山寨”丑象,剖析了“山寨”原因、根源与后果,联系了当今人们热衷“山寨”的丑恶心理,提出了“警惕山寨现象蔓延”的观点。

整篇文章,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说理分析,逻辑谨严。如果没有“理”的支撑,岂能气贯长虹、气象磅礴?如果强词夺理或者无病呻吟,必将期期艾艾、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气息奄奄。

只有理直,才会气壮。我们知道,理直背后就应有真情的注入。而真情何来?来自对事件透彻的认识,来自对事件入木的剖析。

(作者单位:上海市扬子中学)

编辑:李运

责任编辑:金润根

猜你喜欢
书面语言真情自然段
我用真情守护你
秋天
以心换心见真情
加强阅读教学促使幼儿理解图书中的符号探微
将语言的训练落到实处
真情扶贫见实效
交际化语文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
美丽的秋天
真情关爱十六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