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珍许鹭飞
(1.渤海大学旅游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2.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0)
论科普工作的载体创新
王素珍1许鹭飞2
(1.渤海大学旅游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2.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0)
开展科普工作,离不开科普载体,文章从科普载体的内涵入手,提出了科普设施、科普活动、科普传媒的载体创新途径。
科普载体;科普活动;科普设施;创新
在科学普及过程中离不开科普载体,它能够使抽象事物的内涵具体化,生动化,使其所承载的内容更易于被传递和接受,从而使科普工作更加切实可行、更便于操作。科普载体的选择直接影响科普范围大小、期限长短、科普目标的实现以及科普实际效果的好坏。
科普工作载体是能够承载和传导科普内容和信息,能为科普主体(传授者)所运用、把科普内容传输或呈现给科普客体,且主客体可以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方式。如活动载体、大众传播载体、管理载体、文化载体等。
总体而言,科普工作载体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承载科普知识,并能为科普主体所操作;第二,科普主体与科普客体可借此发生互动,实现科普内容的传递。与此同时,随着科普环境的变化,科普载体的设计与运用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与时俱进。
按照科普传播途径的不同,科普的载体主要有科普基础设施、科普活动、大众传媒(包括新媒体)等[1]。
2.1 创新实物载体,实现科普基础设施共享
实物载体主要是指各种有形的具备科普教育功能的科普基础设施,例如,科普场馆、场地、展品、设备等。《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科普基础设施承载科普教育的功能,是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重要载体,通过利用各类科普基础设施,使公众了解科学技术知识,学习科学方法,树立科学观念和科学精神,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
目前,我国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了长足发展,2013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共有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各类科普场馆1837个[2],其中,科学技术博物馆678个,科技馆380个,青少年科技馆(站)779个。678个科学技术博物馆建筑总面积为 466.19万 m2,展厅面积为232.84万m2;380个科技馆建筑面积为263.14万m2,展厅面积为123.84万m2。2013年全国科普场馆基建支出共计31.9亿元,公共场所科普设施受到政府重视,城市社区科普(技)专用活动室83913个,农村科普(技)活动场地435916个,科普画廊225069个,科普宣传专用车达到2111辆[2]。
但是,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科普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还不能完全满足公众提高科学素养的需求。一方面,科普基础设施总量不足,发展不平衡;另一方面也存在科普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各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大量展品、展项闲置、利用率不高的现象。因此,为了提高科普工作效果,必须提高科普设施的利用率,将各类科普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作为重点内容进行发展和建设,实现科普设施的共享。
2.1.1 整合社会科普设施
鼓励引导企业、团体和非营利组织等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建设各类科普设施,例如,充分利用企业的科普设施,通过建立具体适宜的政策引导机制,鼓励一些企业将生产线和生产过程向公众开放,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扶持和鼓励有条件的科研机构、社会团体、高等院校建立定期向公众开放的制度,向社会开放科技资源,推动共建共享工程;拓展各类职业培训中心、再就业培训中心(基地)等基础设施的科普功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国外优质的科普设施等。
2.1.2 构建动态评估制度
国家应成立专门的评价工作机构,对科普基础设施进行动态评估,强化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评估和监管工作,定期对科普基础设施使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实时评估设施的使用效率,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科普设施开发与共享的工作指导,实现科普设施的开发、集成、转化、整合、维护与开发的平衡发展[3],盘活存量设施尤其是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形成的科普设施,带动其他增量设施投入共享使用。
2.1.3 健全多元筹资渠道
目前,财政拨款是我国科普经费的主要来源,由于政府科普投入有限,造成我国科普基础设施总量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公众的科普需求。因此,要逐步拓宽经费来源渠道,调动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积极参与科普事业,实现多元科普经费投入机制。例如,鼓励企业捐赠或投资科普,对企业用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和资助公益性科普事业资金给予免税或采用科普反哺企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国内外机构和组织及个人设立科普事业发展基金;鼓励非赢利的相关社会团体等组织机构投入科普;通过发行科普彩票,聚集科普资金等多种途径,逐渐形成政府拨款、单位自筹、社会各界广泛投资、捐助的多元化科普资金来源渠道。
2.2 创新传媒载体,实现科普传播多元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日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为此,科普工作必须创新传媒载体,建立多元化的科普传播渠道。
2.2.1 充分发挥现有科普网站的作用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5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到 6.88亿。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公民利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达到 53.4%,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互联网成为科学普及的另一重要媒体。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科普网站2430个[2],比较有名的科普网站主要有: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络科普联盟、中国科普、中国科普之窗、中国公众科技网、中国科普博览等。在利用互联网开展科普工作中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网站知名度不高、网站信息缺乏时效性和原创性、真实性和可信度不高、表现形式单一、各网站版式设置和传播主题类化现象严重等。
为了充分发挥现有科普网站的科普作用,首先,应提高科普网站的知名度。例如,通过加强与传统门户网站的链接合作,使受众在浏览网页时,链接进入科普网站,或者通过在电视等传统媒体上做广告、采用事件营销、网络营销、广告置换等方式提升科普网站的知名度;其次,确保科普内容的科学性、真实性。网络管理部门应对科普信息进行严格审查、筛选,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确定准确无误后,再行发布,严格保证内容的科学性、真实性;再次,注重表现形式的趣味性。在形式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动漫、音频、视频等多种表现方式相融合,将深奥的、抽象的科普知识通过生动的浅显易懂的视听形式表现出来。
2.2.2 加大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科普传播力度
据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利用电视获取科技信息的公民比例为 93.4%,由此可见,作为传统的大众媒体,我国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最常用渠道仍然是电视,而且,传统媒体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淀,与新型媒体相比具有良好的口碑、权威性和可信度。因此,必须加大传统媒体的科普传播力度。
近年来在利用传统媒体开展科普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各类科普图书、杂志、报纸、音像制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上升,2013年全国共出版科普图书8423种,出版总册数为0.89亿册;出版科普期刊1036种,出版总册数1.17亿册[2]。与科学相关的电视频道、科普栏目和节目逐渐增多,例如,中央电视科教频道、浙江教育科技频道、安徽电视台科教频道、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新疆卫视的《农牧新天地》、辽宁卫视的《黑土地》、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等,除了专门的科普节目外,以行业专题、历史文化、地理风景等为题材的纪录片,例如《大国崛起》、《舌尖上的中国》、《故宫》等也为科学传播做出了贡献。科技部发布的2013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显示,广播电台播出科普(技)节目总时长为18.11万个小时[2]。
然而,目前国内科普电视节目在选题策划[4]、呈现形式、推广模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与不足,造成科普节目的收视率偏低,影响了科普传播的效果。例如,在选题策划方面更多的是根据经验,缺少调查研究,缺乏准确的受众定位;在呈现形式上主要以主持人解说加上画面配音的传统形式,缺少受众的直接参与互动;在推广方式上,只有少数电视台采用了新媒体推广方式,大多数电视台未实现科普节目的二次传播。
针对目前科普显示节目的现状,首先,应进行受众分析,针对不同的目标受众,在科学调研其科普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节目的策划、设计和播出;其次,在表现形式上要注重趣味性、故事性、娱乐性、科学性的结合;最后,在推广方式上,加快与新媒体的融合,积极探索新媒体科学传播的新渠道,运用微博、微信、社交网络、论坛等开展科学传播,让科学知识在网上流行。
2.3 创新活动载体,实现科普活动经常化
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重大问题开展经常性的科普活动,针对农民、青少年和城镇居民不同的参与主体,科普活动的侧重点应有所区别。
2.3.1 科普惠农在农村
农村科普活动必须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发展这一主线,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教育培训、示范为重点,开展以科普宣传、科技示范、科技培训为主要手段的各种科普活动,不断培养农民的科技创新意识,增强农民获取和应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
首先,做好科普宣传活动。
借助科普活动月、科技(普)活动周、科普活动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利用科普画廊、橱窗、黑板报、站-栏-员、科普资料、网站、电视、广播、展览等科普宣传阵地,向广大农民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宣传生产、生活方面的科学知识,营造崇尚科学,破除封建迷信,追求知识,科技致富,文明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
其次,开展科技示范活动。
强化科普示范基地、科技示范园、科普示范村、科技示范户建设,积极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活动,发挥其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农民吸收新技术的能力,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再次,抓好科技培训活动。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方针,采取课堂培训、电化教育、技术讲座、技术咨询、科技赶场等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使科普成为农业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种惠农手段。
2.3.2 科技教育在学校
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活动,目的是让青少年靠近科学、让科学走进青少年,在青少年和科学之间搭桥,增加青少年接受科普教育的机会,启迪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浓厚兴趣,培养科技创新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结合青少年的特点,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例如,开展科技创新大赛活动;组织观看科技电影;开展社团活动;邀请专家做科普报告;组织科普旅游、科普参观、科普夏令营等活动。
2.3.3 科普益民在城区
城区科普活动的开展要紧紧围绕提高城区居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建设现代化城市的目标,结合居民的生活、学习、娱乐等需要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群众性的、适时、适用的科普活动。
开展城区科普活动,必须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一是科普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二是每次科普活动应有明确目的,注重实践,讲求时效,避免形式主义。
三是采用居民喜闻乐见、生动有趣的形式,提高居民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
四是科普活动的组织方式必须符合居民的接受习惯和审美情趣。
五是科普活动应坚持与社区各项社会管理紧密结合,实现良性互助[5]。
[1] 任福君.中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报告 2012-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33.
[2] 贾婧.2013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发布[N].科技日报,2014-12-15.
[3] 李朝晖,任福军.我国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科普研究,2011(6):20.
[4] 谢广岭,周荣庭,朱婧婷.信息化背景下电视科普栏目创新途径研究[J].科普研究,2015(1):59.
[5] 陆巽生.对城区科普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协论坛,2000(3):9.
On the carrier innovation of popular science work
To carry out scientific work,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carrier of science, the article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arri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t forward the popular science facilities, popular science activities, the carrier of popular science media innovation way.
Science popularization carrier; popular science activity; popular science facility; innovation
G312
Α
1008-1151(2016)06-0122-03
2016-05-10
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课题(2016lslkpktzi-01)。
王素珍,渤海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