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巍于传军(.松原市宁江区第一中学, 吉林 松原 3800;.抚松县教师进修学校, 吉林 白山 34500)
侯建成(丹阳市第五中学, 江苏 镇江 212300)
教海拾贝
尹 巍1于传军2
(1.松原市宁江区第一中学, 吉林 松原 138001;2.抚松县教师进修学校, 吉林 白山 134500)
“大洲和大洋”是七年级上地理中重要的一节课,是后续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授课时适逢9.3阅兵前后,结合这一时事内容设计教学,辅以教师熟练的板图和多样的学生活动设计,出色地完成教学目标,受到听课者的好评。
岛屿、半岛、大陆是大洲形成的基础,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空间分布、相对位置以及洲界线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它们犹如七兄弟,有共性亦有差异,相对独立又互有关联。如何把这些基础知识融为一体,避免生涩的讲解而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9.3阅兵”这一时事地理事件成为解决该问题的突破口。
借用一站到底的设计思路,以时事地理贯穿整个地理课堂。本次阅兵活动共发出请柬51份,参加国家49个,这些国家来自世界六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既包括东半球,也包括西半球,既有南半球也有北半球。所以探究出席“9.3阅兵”观礼的国家成为“大洲和大洋”教学的主线。具体操作如下。
1.提问引入
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那么陆地又是怎样分布的呢?请同学们看黑板。
2.教师板图
教师快速绘制大洲板图。这需要较强的基本功,画好了是本节课的亮点,也是本节课、本学期乃至整个初中地理能够成功组织教学的关键所在。正所谓一图在手,初中地理教学可以得心应手。
3.走近大洲
播放阅兵方队视频。
出示阅兵观礼图,找出没来参加观礼的日本、菲律宾两个国家所在位置。结合板图讲解岛屿定义。
读观礼图,找出大洋洲来参加观礼的四国,比较面积大小,揭示大陆的定义,并且指出比澳大利亚大陆小的陆地都称为岛屿。结合板图认识世界大陆的名称,指出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
看观礼图,找到来观礼的周边国家。介绍半岛定义,并结合板图勾画出世界最大半岛阿拉伯半岛。
重点、难点教学设计:
①让学生结合地图册,在板图上找出七大洲,并比较面积大小。
②给学生1分钟时间背诵、记忆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轮廓、位置。请同学尝试到讲台前指图说明,时间短,肯定有难度。
③创境激趣、口诀记忆。内容是:让亚非(一女生名字)背(北)两个男生(南极洲、南美洲)过太平洋,难(南)极了,沤(欧)在大洋洲!让学生们闭上双眼,端坐椅上,口中念决,进入想象,形象生动,易于长久记忆。亚欧分界线也编制口诀为呜呜(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大高加索山脉)哭(土耳其),哭出两个海(里海、黑海)。
再读观礼图,指出参加观礼的国家有西方国家也有东方国家。从地理位置角度看“欧洲、美洲”的国家可称为西方国家,迁移认知大洲的半球位置。出示叙利亚难民逃生图片,引出海和洋。播放四大洋视频。最后,在音乐声中,教师领着学生“一笔画世界”,结束本课。
侯建成
(丹阳市第五中学, 江苏 镇江 212300)
地理课堂教学要从教材内容和学生思想实际出发,多视角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利用积极、健康的地方环境教育教学资源,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地理学习中来,开展多种地理实践活动,在“追寻”中接受教育,切实提高地理素养,真正得到发展。
追寻“京杭大运河”的“乡愁”味道。京杭大运河“流淌”丹阳大地,为古老的丹阳城市融汇进智慧中华文明史的精神滋养。我和学生一起,走进“京杭大运河”丹阳段的“航道”里,寻找隋氏帝皇的残船遗迹、闻听“练湖水师”的雄壮辉煌、探访古桥弄堂里的遗民乡韵、品味康熙帝“大麦粥”的绵绵乡愁。
追寻“红色丹阳”的“乡愁”味道。丹阳是一座有着悠久红色文化历史的古城:新四军丹北游击队抗击
日寇,彪炳千秋;水晶寺抗日烽火名震华夏;渡江战役丹阳抢滩战,佳话生辉;邓小平、陈毅解放上海,总前指驻足丹阳……笔者把红色历史作为宝贵的地理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走进“红色丹阳”社会实践大课堂,采取“访、问、记、录”和重走先烈路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感受这座红色之城的厚重与魅力,从而更加热爱这片先辈先烈们洒下鲜血的土地,通过“接班人”的传承,将城市记忆留存,将“乡愁”留住。
追寻“丹阳古建筑”的“乡愁”味道。结合苏南乡镇企业发展和新城镇化进程,遵循教育的基本法则和孩子成长规律,让教育回归自然,贴近生活,通过“丹阳古建筑”地理选修课,带领学生遍访丹阳城古桥和丹阳古村落建筑,一起欣赏丹阳古建筑、古桥之美、感悟丹阳千年文化古城美、记录丹阳历史美,并把学生们的“丹阳古建筑”绘画、摄影作品和地理小论文结集成册,图文并茂,诗意盎然。
追寻“稻鸭共育”的新农作模式,体味新农村建设味道。丹阳云阳九房村积极发展新的水稻种植模式,引进“稻鸭共育”新技术,在大大提高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让麻姑鸭与水稻和平共处,采用生态种养殖技术富裕一方百姓,品味新农村建设的中国梦味道,提升地理“乡愁”教育品位。我们正是通过这种“记得住乡愁”的教育,让师生在地理教育中“诗意地栖居”,幸福地践行着伟大中国梦的情怀。
文化遗存留住乡愁的“根”。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主要是由于人们自小受到当地的文化、历史、习俗等诸多元素的浸润。 丹阳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特别是绵延千年运河文化感染了多少代的丹阳人,塑造了吃苦耐劳、勤劳朴质的优秀品格。为了让学生传承这一文脉,继承先民们的宝贵品质,笔者利用地理小论文、地理调查报告教学平台,让学生到丹阳船民家里、丹阳渔政所、丹阳运河管理处、丹阳图书馆、丹阳网站等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参观展览,使学生掌握丹阳运河文化的历史,了解丹阳大麦粥传说的来历,知晓丹阳乡镇名称跟“运河”相关的地名等的由来,为报效祖国、建设家乡作好充足的精神文化底蕴储备。同学们在参观游览中,观赏丹阳运河文化历史遗存和纪念地,了解丹阳历史上以运河为生存根源的古丹阳的生产与生活,触摸到丹阳先民的体温和气息,被他们的勤劳质朴的品质所打动,写出一篇篇想象丰富、情感真挚,反映丹阳浓厚古运河文化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