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地理高考试题引发的思考——从地理视角分析北宋定都开封的条件

2016-04-14 03:03方月霞常州市第一中学江苏常州213001
地理教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汴河都城渭河

金 春 方月霞(常州市第一中学, 江苏 常州 213001)



一道地理高考试题引发的思考——从地理视角分析北宋定都开封的条件

金 春 方月霞
(常州市第一中学, 江苏 常州 213001)

题目

(2015年江苏地理高考试题)图1为《清明上河图》(图略),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读图回答1~2题。

1.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A.文化底蕴深厚 B.商业繁荣发达

C.人口高度集聚 D.水陆交通便利

2.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A.行政功能为主 B.军事功能为主

C.文化功能为主 D.经济功能为主

参考答案:1.D 2.A

评析与思考

这是2015年江苏高考地理试题的开篇题,立意很好,借助于一幅《清明上河图》,兼收文学、美学之效,且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图中真实反映了北宋中后叶时期东京(今开封市)商业的繁华、汴河水运的便利与消费型城市生活的闲适,答案也没有悬念。东京城的形成,最早见诸于史书,可能是春秋战国时的魏都大梁,作为诸侯国的都城,其最早的城市功能也主要只能是以行政功能为主了。秦始皇一统六国时,水淹大梁,城破,魏国灭亡。 开封,作为中国有较大影响的王朝的都城,仅见于北宋一朝,至今沦落为河南省十多个地市级城市中的普通一员。其兴也勃,其衰也忽,笔者试从地理视角看北宋定都开封的原因与不足。究其所得,最主要的不外乎以下三方面。

一、区域经济发展后来者居上,要求都城离开环境容量相对较小的渭河谷地,寻求更为广阔的经济空间

秦汉时期,渭河谷地不仅是陕西省的“白菜心”,也是当时中央政权的“白菜心”,“关中之地(即渭河谷地)——人众什三,然量其财富,什居其六”,为当时全国经济重心所在。秦始皇据此一统六国,汉高祖刘邦也据此定鼎中原。在当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尚未得到较充分开发,渭河谷地具有定都的雄厚物质基础;但北方经历三国两晋南北朝长期战乱,而江南相对安定,经过长期开发,经济力量悄然崛起;隋唐统一后,中央机构日趋膨胀,长安人口逾百万,关中“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窘困现象时有发生,故当时实行双都城制,即西都长安、东都洛阳;中唐以后朝廷到东都就食现象已屡见不鲜,从当时全国经济版图宏观来看,经济重心逐渐偏离关中,向东南转移趋势明显;安史之乱之后,这种状况进一步加剧,加之藩镇割据,唐代中叶以后中央政府物资供应、财政赋税已完全仰仗东南漕运,劳于转输,当时有“斗钱运斗米,斗米值斗钱”的说法。在此经济背景下,离开环境容量较小的渭河谷地,综合考虑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环境人口容量更大、地域幅员更为广阔、水陆交通更为便捷等区位条件,都城东迁已是大势所趋;至五代乱世,终于东出潼关,并且一去再也未返关中。

二、便利的漕运,使得都城在34.5°N轴线(咸阳—西安—洛阳—开封所处纬度轴线)附近,开封成为最佳驻足点

令人费解的是中国前三千年的都城大致分布在34.5°N轴线附近,即咸阳—西安—洛阳—开封所处纬度轴线附近,这一纬线大致也是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不能简单地说是巧合。从地形地势上看,西高东低,洛阳恰恰处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附近,西侧的西安自然处于第二级阶梯,而东侧的开封处于第三级阶梯之上。黄河在流经世界黄土最大分布区——黄土高原后,其含沙量极高,且径流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显著,自唐、宋后逐渐丧失了水运通航价值与能力。开封位于黄河下游的平原地区,自唐代晚期已成为工商业繁荣、经济已相当发达的水陆要汇,到北宋时期已成为“四方所凑,天下之枢”拥有百万人口的消费型大都市,正如《清明上河图》所绘,汴河对北宋东京城具有生命线的意义。正因漕运便捷,在34.5°N轴线附近,开封较西安与洛阳更易于仰仗东南,成为都城的最佳驻足点。汴河原名通济渠,是隋代人工开凿的运河工程中最重要的一段,北宋平定南唐后,要将当时粮食主产地江淮地区的粮食和物资北调,作为一条水路长途交通干道的汴河,就成为了重要的漕运路线。虽然是人工运河,但其与自然河道、自然地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清明上河图》所绘汴河的自由曲线形态就是这么形成的,为保障水运畅达,北宋时期自然进行了多次疏浚、加固等工作。

三、东北游牧民族的崛起,边防重点东移,都城东迁也是势之必然

都城作为一个政权的政治重心,自然也是国防的重点,先秦至唐,边患始终来自于西北游牧民族,边防的重点自然在西北,为适应当时国防需要,定都长安(今西安市),便于就近指挥;自唐末五代,契丹、女真等游牧民族先后兴起于东北,边防的重点东移,都城东迁也是形势所趋。

究其不足,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1.黄河水患,终始是高悬在其头顶的一把利剑

经历千百年开发,加之战乱影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到北宋时已是相当严重,黄河含沙量极高,黄河流出黄土高原,河床淤积严重,形成地上河,对于滨临黄河的北宋都城东京而言,黄河水患,已宛然成为高悬其头顶的一把利剑;自1128年黄河夺汴、淮河入海至今,开封屡淹屡建,出现“城撂城现象”,豫东、江淮大片区域成为黄泛区后,经济地位迅速下降,逐渐被江南地区所超越。

2.地处平原腹地,无地利防卫屏障

较之于西安,开封地处开阔的平原之上,无地利之凭藉,对其防守相当不利,尤其是在丧失包含北方长城防线及其以南的燕云十六州的形势下,这种防守上的弱点就非常突出。开封城“常有戎马在郊之忧”,北宋最终亡于后起于北方游牧民族之手,不能不说与其都城选择有一定的关系。

3.随着交通运输线路与方式的变化,开封再也难显昔日的地位与繁华

收复故土、还于旧都,是南宋整整一个朝代的心愿与梦想;黄河夺淮、汴河淤塞,加之黄河泛滥与屡次兵燹之灾,开封城趋于衰落;到了元代作为沟通南北联系的京杭大运河开凿运行,较之隋唐大运河,其已远离开封;到了近代,随着陇海、京广两大铁路线的建成、省会选址的变更,郑州市后来居上,开封再也难于恢复昔日领冠全国的地位与繁华。

猜你喜欢
汴河都城渭河
“形式”之都与“移动”之都:辽代都城解读的一种尝试
论汉初都城择变过程中的空间认知
基于汴河水系的北宋东京滨水商业初探
退耕还林工程对渭河洪峰流量的影响
汴河故道,深埋地下的辉煌
从汴河兴衰看开封的城市发展起伏
近年来六朝都城考古的主要收获
渭河故道恢复湿地生态的引水方案创新
北宋都城新郑门遗址与开封“城摞城”
1996—2009年渭河干流氮素污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