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

2016-04-14 00:38王淑英
教育家 2016年2期
关键词:先学京津冀课题

文/王淑英



演绎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

文/王淑英

2015年4月30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以此为标志,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始进入了实质性的推进阶段。教育作为一项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样一个国家大的战略当中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京津冀地缘相接,人员相亲,在教育领域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种合作方式也广泛存在,如何抓住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这样一个历史机遇,进一步扩大和完善优质教育体系,办出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也考验着学校所有人的智慧。

创始于1896年的保定师范附属学校是一所百年名校,笔者看来,学校所处京津冀“大教育圈”,独特的地域优势,对学校未来教育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学校成为了京津一体化发展的先锋营,率先实现了与北京教育资源的共享,从教育理念、课程和管理模式等方面,为当地教育格局乃至京津冀“大教育圈”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北大创新人才资源“促对接”

为系统性培养创新人才,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自去年5月以来,本校就与北京大学老教授协会基础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签订合作协议,成为北京大学优秀创新人才培养实验校。此次对接,学校和北大将合作完成“选拔优秀学生的标准及选拔途径与方法研究”的实验课题,优化教学管理,加强课堂文化建设,并按照北京大学综合测评选拔标准,加强校际交流,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旨在探索多样化育人模式,跟踪培养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能的优秀学生,通过一体化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业水平,力争为高校、名校多输送优秀创新人才。

今年,本校又再次与北大深度合作,开展“三型名师”教师团队建设。

一是北大名师:与目前众多的学校不同,本校将北大名师请到学校,在本土的教育教学理念基础上,融入北大名师独特的教育风格与特色。

二是北京名师:北大附中、北京四中名师做课引领。

三是附校名师:管理学者华德士曾说过,“21世纪的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品牌意识是时代的呼唤。大到国家,小到集体,再到个人。对于教师来说,打造个人品牌的过程是教师实现个人成长的过程,也是教师个人价值增值的过程。打造个人的品牌,不仅为教师个人成就事业与可持续性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也为学校的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外部声誉和内部的凝聚、认同。打造好个人品牌不仅能满足个人专业发展的需要,更能推动学校事业的发展。因此,学校注重发现和培养本校的特色教师,走特色强师之路,促使教师成为一个思考者,一个充满激情、充满创造力的当代教师,达到“思而活、活而深、深而透、透则明”的发展境界,促进教师的一师一品自主发展。

微研究微创客“促联合”

学校成立“微研究学院” 鼓励学生进行微课题研究,学生通过体验,提出选题,查询资料和采访调查,向教师和专家请教咨询,并撰写微课题,充分感受到学习探究的乐趣,也培养了高阶思维和探究素质。在创意课题探究中,学生围绕自己的学习、生活,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去思考、去感受,通过自选课题、自定方案,自己设计活动,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独立或合作完成一个小课题的研究。如公园树木种类、天气变化、衣服成分、近视调查等。小课题的探究,融合了数学知识和活动实践,有意义、有关联、有趣味、有挑战,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锻炼机会,学生的知识、能力在解决这些有趣的问题中成长。学校的学生微课题研究活动已成为学校的一道靓丽风景。

打造微创客乐园 如语文学科打造“读国学、传美德、会分享、育心灵”创客乐园。开展国学诵读兴趣活动,根据学生兴趣点,设立经典诵读组、书法组、国画组、文艺组等社团,定时定位开展活动,不仅要做到诵读国学,还要深入了解国学经典的文化内涵,研究国学小课题,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优秀文化浸润学生心田,形成人人爱国学、个个齐参与的创客乐园,争当“国学学子”。

数学学科打造创意转化平台,渗透创客思想,让学生浸润在创意转化的氛围之中,通过探索、操作、展示,进行数学建模及创意共享交流,经历比模仿秀到创意家的过程,打开思维、树立信心。

STEAM学习的崛起 附校的教育就是让所有的学科都互相连接,开展科学(S)、技术(T)、工程(E)、数学(M)、艺术(A)、设计以及人文科学为一体的综合项目主题学习,学生能从中了解各种知识和技能是互相连接和交叉的,实现更好的解决真实问题。与台湾元智大学的科技课程项目,秉承“科学好好玩,好好玩科学”的宗旨,以国家课程五年级科学与《元智科学》课程进行对比实验,探索元智科学科学课堂模式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体验科学活动中实现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开发智力、强健身体。

教育作为一项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在这样一个国家大的战略当中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这样一个历史机遇,进一步扩大和完善优质教育体系,办出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也考验着所有人的智慧。

北京四中线上线下“促转化”

当下学校教育正急迫走进现代化、国际化、品牌化,如何以国际视野审视传统教育,如何将传统文化价值和现代性结合的尝试真正实现传统的创造性转换和国际化发展,学校选择了IB视野下从先学后研主题学习到主题教育,通过与北京四中网络资源共享云平台,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让学生迈开矫健的步伐,睁开发现的眼睛,伸出创造的双手,开动灵活的脑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伴随诗意成为最好的自己,成就幸福人生。这才是真正的幸福的人生教育。

从传统教育向“未来教育”转轨课堂上,将传统的单学科、单形式的学习,转为实现发现产生的过程,基于IB项目六大主题,进行多学科整合,让学生在项目主题学习中展示成果。整合IB理念,促进课程向学生精彩转向,由专家定课程转为学生参与的课程,尽可能给学生留足时间,使课堂成为提升生命,关注成长的热土。

师生再造课程目标:从抓知识点即叶的水平——抓双基干的水平——知识的根,根的水平。引根培根,提升素养、悟感、思维力。师生再造课程内容:从知识本位转到社会本位(内容选择上关心社会需求,内容围绕社会需求而产生,从身边到周边,从家乡到全国,从中国到全球)再到学生本位(学生是课程的主体,课程内容的接受者、开发者、社会经验的创造者)。内容选择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内容选择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想法。

向“先学后研”深度学习方式转变 实现“先学”三境界:一是常规性先学,学出收获,学出问题,建立学习新常规即学习新起点;二是引导性先学,指导学生围绕重难点、收集整理资料,自主学习;三是拓展性先学,通过北京四中资源平台,将自己先学的观点及问题作为课堂学习的资源。

实现“后研”三境界:一是建立新常规自主探究,实现“乐学”;二是引起学生学习意向,尊重学生选择,个性张扬、焕发思辨活力,汲取他人观点为我所用,实现“会学”;三是让学生选择学习方式。以自己的方式手段(听、说、背、唱、演)表现自我、表达自己的行为、表述自己的认知、表演自己的创作,实现“活学”。

单一学习方式向混合式学习方式转化 “先学”中,利用北京四中在线资源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使学生任务自选、个性先学、作业上传,教师进行学情分析、线上反馈,测试评价。“后研”中,教师能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导学,按照学生自己的速度掌握知识,老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关注更需要帮助的学生。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行动决定未来”。在京津冀一体化政策的指引下,京津冀的教育事业一定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师范附属学校)

猜你喜欢
先学京津冀课题
发挥先学先行作用 凝聚青年担当作为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浅谈“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优点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京津冀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