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洪涛
发现贝壳里的光芒
文/刘洪涛
珍珠老老实实地躺在蚌贝的壳里,它永远只是珍珠,它璀璨的光芒和惊人的价值将无法发挥出来。而把它变成项链,其价值则会成倍的增长。其实,每所学校的资源并不匮乏,只不过它就是躺在蚌贝的壳里的珍珠,需要高瞻远瞩的管理者去合理开发与充分利用,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华楼海尔希望小学始建于1999年10月,现有12个教学班,学生436人,教师36人。教育部总督学柳斌同志检查指导学校欣然题词“群星灿烂,桃李争辉”。教育部体卫艺司廖文科司长、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袁自煌司长及省、市领导先后莅临学校指导工作,对学校的跳跃式发展给予充分肯定。齐鲁电视台、青岛电视台、《光明日报》《现代教育报》《齐鲁晚报》等多家新闻媒体也都对学校的发展进行过专题报道。是一所现代化的农村学校。
这也是一所地地道道的农村学校,学生来自附近10个社区,其生活环境和家庭情况等决定了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之间的无可比拟的差距:一是家长学历情况参差不齐,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占59%,高中及同等学历占34.4%,大学学历仅占6.6%,因家长文化水平偏低,且教育意识欠缺,因此学生很难在课后得到有效的辅导;二是由于学校地处库区,70%家长需外出打工,常年早出晚归,相当多孩子跟老人一起生活,与传统意义上的留守儿童相差无几,缺少关爱的孩子学习跟不上节奏,品德、性格发展缺少关注,普遍表现为:胆怯、不自信;三是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流失是农村学校曾经面临的一大问题。家庭教育环境的薄弱,再加上地理位置、信息渠道、设备配置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相比始终处于弱势地位。面对这种现状,按照常规发展,要想向市区学校一样均衡发展是比登天还难。
农村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教育起点的不公平、教育过程的不公平,直接导致的是教育水平的高低,因此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势在必行。对于学校来说,如何解决孩子生活环境封闭,很多孩子课后无人监管,课余时间接触新鲜事物和课外知识较少这一问题?如何在现有条件下缩小城乡差异甚至找到农村学校的发展优势?如何实现“为孩子的一生幸福着想”的办学理念?如何使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这些问题引起了学校深深的思考,于是一场“打井出水”“决堤引流”的变革在农村学校拉开了帷幕。
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学校在很多方面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在硬件配备上不逊色于城市学校,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配备与城市学校几乎没有差异。在“互联网+”时代,教育要朝向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方向发展,社会要成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如果学校能够抓住这次机遇,就有可能充分利用后发展优势极大扭转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因此,学校决定以教育信息化来变革传统教与学的方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完善学校硬件配备,为共享优质均衡教育奠定基础 几年来,学校不断配备各种教学设备,以满足教学的需求。2002年,学校完成了校园网和卫星网的建设,实现班班通。学校还相继配备了电子白板、录播室、连线课堂等专用室,引入万兆光纤,实现全校无线覆盖,配备7个班的电子书包、1个班笔记本、1个班智能卡,一卡通、三D打印等设备。
完备师资培训体系,为共享优质均衡教育提供保障 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推进教育公平,全面推进学校发展,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作用,这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新技术。因此学校加大培训的力度:走出去,以点带面;请进来,专家引领。一是改变传统的讲座的形式,请专家到课堂现场指导;二是对教师进行分层培训,共同成长,以赛促培,比学赶超;三是依托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信息技能迅速提升,课堂效率有了质的飞跃。
如何拓展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呢?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孟繁华表示,“互联网+教育”将改变教育,但是不会颠覆教育,更不会颠覆学校的现有体制。笔者非常赞同他的观点,利用任何新技术都不能盲目地追逐所谓的“高大上”,要立足自身,冷静的应对各种机遇与挑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好互联网在教育中的作用,才能保证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学校的现状,学校决定进行三个层面变革:一是尝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完成课外作业并和老师进行交流互动,转变教师教学方式,改变课后无人辅导的状况;二是尝试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获取资源的重要手段,课余时间学校开放网络,让学生通过网络多了解、多接触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三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内外无缝链接,教师通过网络及时跟踪了解学生纵向、横向的发展状态,学生通过网络即时向教师寻求支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变革学科教学,在行动中实现均衡教育 信息化的发展对农村中小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巨大,一方面要快速提高自身对教育信息化认识和理解,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另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教学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扼制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忽视学生的主动性与潜能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乡土文化融合,凸显农村教育发展的优势 农村学校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乡土气息浓厚,这是城市学校所不具备的优势。学校以此为契机,开发乡土特色课程研究,实现信息技术与乡土文化的融合,既继承传统文化,又尝试寻找与城市学校不同的特色资源,转劣势为优势,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学校的探索主要是四个方面,即崂山剪纸、崂山葫芦、崂山中药、崂山民俗。
打造智慧校园,在探索中追求优质教育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学校开始尝试依托信息技术打造智慧校园,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面向师生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其主要立意仍然是缩小城乡差距,为农村孩子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
学校现代化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育和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特色,越来越显示出她独特的教育魅力。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新课程改革教师工作培训先进单位、全国数字校园试点学校全国戴尔项目实验学校、山东省档案管理一级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校、山东省模范希望小学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优秀家长学校青岛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青岛市依法治校示范单位青岛市花园式学校、青岛市课外活动示范学校青岛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岛市文明单位青岛市职工代表大会先进星、青岛市雏鹰假日小队青岛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一路前行,一路思索。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依托信息化、带动现代化、锻造特色化,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形成一整套具有本校课程特色的学科教学方法,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向纵深化发展,达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差距,这是学校的努力方向。
虽然起点不公平,但过程要公平,结果更要公平,让每个农村孩子不但要自信、从容、有尊严的成长,更要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是华楼人的教育情节,教育理想。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华楼海尔希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