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秋
(即墨市中医医院中医科,山东 即墨 266200)
老年高血压晨峰增高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影响因素
刘永秋
(即墨市中医医院中医科,山东即墨266200)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晨峰增高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80例老年高血压晨峰增高患者,收集其性别、年龄、病程、血压分级、中医证候等相关资料,对其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同时探讨患者血压晨峰现象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肝火亢盛证型、阴虚阳亢证型、痰湿壅盛证型及阴阳两虚证型分别占13.75%、31.25%、28.75%及26.25%;在65~79岁年龄组中,痰湿壅盛证型所占比例最高,为34.62%,≥80岁年龄组,阴虚阳亢证型所占比例最高,为35.71%。四种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其血压晨峰值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其中肝火亢盛证型最高,痰湿壅盛证型次之,其他阴虚阳亢证型及阴阳两虚证依次降低。不同性别患者血压晨峰值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年龄、病程、血压分级患者的血压晨峰值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及病程的延长表现为下降趋势,随血压分级的增大表现为升高趋势。结论依据老年高血压晨峰增高患者中医证候分型采用针对性辨证疗法,控制血压晨峰现象,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高血压;血压晨峰;中医证型
一般情况下,人体血压水平呈现昼夜规律性变化,且已有研究证实,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及器官损害等均与血压的昼夜变化这一规律具有密切联系,尤其与血压晨峰现象相关〔1〕。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可造成多种器官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更易出现血压晨峰现象〔2〕,通过降压治疗对血压晨峰现象进行有效控制和调整可较大程度上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病的危险性〔3〕。本研究判断老年高血压晨峰增高患者中医症型分布并对其血压晨峰现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65~82岁,平均(73.2±4.2)岁;病程8个月~24年,平均(13.2±7.8)年;血压分级:Ⅰ级12例,Ⅱ级27例,Ⅲ级41例;均经医院诊室检查或24 h动态血压检测确诊,血压晨峰≥35 mmHg;排除合并其他心、脑、肾、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全身系统性疾病者及精神疾病者。
1.2资料采集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血压晨峰值、既往病史及基础并发症等;检查指标包括:24 h动态血压、血脂、血糖、血管彩超及超声心动图等;中医证候包括:主、次证候,舌、苔及脉象等。
1.3血压分级及血压晨峰诊断血压分级:Ⅰ级:轻度,140 mmHg≤收缩压(SBP)<159 mmHg,和(或)90 mmHg≤舒张压(DBP)<99 mmHg;Ⅱ级:中度,160 mmHg≤SBP<179 mmHg,和(或)99 mmHg≤DBP<109 mmHg;Ⅲ级:重度,SBP≥180 mmHg和(或)DBP≥110 mmHg。血压晨峰判断:血压晨峰=清晨起床2 h内的平均SBP值-夜间睡眠时的最低SBP值,当结果≥35 mmHg 时记为晨峰血压增高。
1.4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及评分依据患者主诉的症状及舌脉等进行分型:①肝火亢盛证型:主症为头痛、眩晕、急躁易怒,并伴随面红、口干、口苦、便秘、脉弦数等次症;②阴虚阳亢证型:主症为头痛、眩晕、头痛、五心烦热及腰膝酸软等,同时可伴随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等次症;③痰湿壅盛证型:主症为头痛、眩晕、胸闷、呕吐等,同时伴随口淡、心悸、失眠、食欲不振、舌胖苔腻及脉滑等次症;④阴阳两虚证型:主症为头痛、眩晕、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同时可伴有心悸、气短、耳鸣、夜尿频、舌淡苔白及脉沉细弱等次症。依据主症及次症无、轻、中、重度情况,分别进行计分:主症计0、2、4、6分,次症0、1、2、3分。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t、χ2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
2结果
2.1中医证型分布情况65~79岁年龄组中,痰湿壅盛证型所占比例最高,而在≥80岁年龄组中,阴虚阳亢证型所占比例最高。见表1。
表1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n(%)〕
2.2不同中医证型与血压晨峰的关系四种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其血压晨峰值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肝火亢盛证型最高〔(38.79±1.89)mmHg〕,痰湿壅盛证型次之〔(37.90±1.54)mmHg〕,阴虚阳亢证型〔(36.81±1.34)mmHg〕及阴阳两虚证〔(35.09±1.03)mmHg〕依次降低。
2.3血压晨峰的相关影响因素见表2。不同性别患者血压晨峰值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年龄、病程、血压分级血压晨峰值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及病程的延长表现为下降趋势,随血压分级的增大表现为升高趋势。
表2 血压晨峰的相关影响因素±s)
3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之一,尤其好发于老年患者,研究显示〔4〕,我国在超过60岁的老年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病率高达49%,即有近一半的老年人患者高血压,而高血压研究中心相关调查显示,高龄是导致血压晨峰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往往出现剧烈波动,可从相对较低水平迅速升高到较高水平,即为“血压晨峰”,血压晨峰现象易诱发患者心、脑、肺等重要器官的损害,造成心脑血管终末事件的发生〔5,6〕,因此,对于晨峰血压的控制和调节对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我国早在殷商时期就有对高血压的相关记载,记为“疾首”,即指头部疾症〔7〕。周代时期《周礼·天官》中记载:“春时有痛首疾”,其中首疾即指头痛,可归属于中医中的“头痛”、“眩晕”等范畴〔8〕。中医中有关晨峰现象记载为:“人与天地相参”、“五脏各有主时”等疾病随时间变化而出现变化的理论〔9〕。中医针对患者不同病征将其分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及阴阳两虚证四种证型,且依据其不同病机,采用中医辨证疗法对症治疗,肝火亢盛证型者多采用清肝降火,息风止痉法治疗〔10〕,阴虚阳亢证型者多采用滋阴降火,益精填髓法治疗〔11〕,痰湿壅盛证型多采用健脾和胃,化痰除湿法治疗〔12〕,阴阳两虚证型者多采用应益气养阴,调节心脾法治疗〔13〕。因此,明确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对于对症治疗尤为重要。本文提示具有实证或兼有实证症状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较虚证者更易发生血压晨峰现象。虽然随患者年龄的增长及病程的延长其血压晨峰增高现象减少,但该类患者更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因此,一旦患者出现血压晨峰现象,极易造成脑卒中、急性心梗及心绞痛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14,15〕。
4参考文献
1李雪峰.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与经颅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3):40-1.
2Cohen DL,Townsend RR.Is it 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 or extreme nocturnal dipping that accounts for the increased stroke risk in the morning waking hours〔J〕.J Clin Hypertens(Greenwich),2014;16(12):847-8.
3苏菲,李琳,黄力,等.高血压及其合并糖尿病/糖耐量减低动脉硬化评价及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1):25-7.
4Kario K.Morning surge in blood pressure:a phenotype of systemic hemodynamic atherothrombotic syndrome〔J〕.Am J Hypertens,2015;28(1):7-9.
5Sheppard JP,Hodgkinson J,Riley R,etal.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the 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 in clinical practice:a systematic review〔J〕.Am J Hypertens,2015;28(1):30-41.
6陆玉琴,李应东,赵信科,等.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9):1042-4.
7刘芳超,康金锁,黄辰,等.血压晨峰与血糖、血脂的关系初步探讨〔J〕.中国循环杂志,2013;28(8):586-9.
8郝春蕾,冯静波,任平,等.血压晨峰现象的发病机制及治疗〔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374-6.
9胡小亮,路方红,刘振东,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2;27(2):95-8.
10张志琴,张志敏,刘敏,等.降压药物不同时间用药方案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及变异性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4;26(2):221-3.
11曹志坚,陈智能,许茂盛,等.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5):569-71.
12Qin T,Jiang H,Jiao Y,etal.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 correlates with ambulatory pulse pressure but not dipping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grade 1/grade 2 essential hypertension〔J〕.J Int Med Res,2014;42(6):1323-34.
13宋磊,鲁成,王肖龙,等.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急证,2014;23(7):1224-5.
14胡万华,陈克龙,支英豪,等.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3;(4):250-1.
15Uçar H,Gür M,Gözükara MY,etal.Relationship between mean platelet volume and 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 in newly diagnosed hypertensive patients〔J〕.Anatol J Cardiol,2015;15(2):107-12.
〔2014-12-11修回〕
(编辑苑云杰)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6)05-1098-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5.035
第一作者:刘永秋(1969-),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治疗内科疾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