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DI、市场分割与国际贸易——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2016-04-14 03:43聂爱云陆长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交易成本国际贸易

聂爱云 陆长平

(1.江西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9;2.江西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OFDI、市场分割与国际贸易——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聂爱云1陆长平2

(1.江西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9;2.江西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摘要:稳定和提升我国进出口贸易成为金融危机后的焦点问题。本文研究了OFDI和市场分割推动国际贸易的机制与效应,研究发现:OFDI具有显著的贸易带动效应,市场分割促进了国际贸易,并且市场分割与OFDI对国际贸易的促增效应具有替代性。OFDI的贸易效应主要通过其对本土企业的逆向技术溢出、带动母公司设备输出以及便利化母国企业出口等方面实现,而市场分割则通过扭曲本地市场的交易成本间接地促进了国际贸易,市场分割的贸易效应是以牺牲本地市场的规模经济为代价的,减少市场分割将提升OFDI的贸易带动效应。

关键词:OFDI;市场分割;国际贸易;技术溢出;交易成本

一、引言

自2000年中国政府明确提出“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OFDI)迅猛发展,中国OFDI在2000年后规模扩张趋势明显,2008年后更是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根据安永最新发布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展望2015》,2011~2014年,在全球直接投资流量年缩水8%的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势上扬,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6%。2014年中国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6128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达1160亿美元,同比增长15.5%,连续第三年居世界第三位。

如此大规模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促进还是替代了母国的出口贸易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1]。研究者基于国别视角对OFDI导致的贸易效应展开了探索性研究[2][3],少数学者关注到省级层面OFDI与国际贸易的关系[4]。但是尚没有文献关注到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特殊现象(市场分割)与OFDI贸易效应的关系。改革开放后,中国各地区始终存在着较为普遍的市场分割现象,市场分割增加了本地市场的交易成本导致无法发挥本地规模经济优势,进而导致扭曲性的国际贸易行为[5]。我们自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市场分割与OFDI的贸易效应之间是什么关系?在新常态下,中国应该如何保持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良性互动?本文将着力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索性解答。

理论上,OFDI的贸易效应取决于对外投资类型(垂直型还是水平型)与OFDI企业投资动机(技术寻求、市场寻求还是资源获取等)[1]。根据商务部统计,我国OFDI主要分为技术研发、当地生产和销售、商贸服务以及资源开发四大类。技术研发类OFDI通过“逆向技术溢出”提升了母公司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进而会提升母公司的产品出口竞争力,促进国际贸易。当地生产和销售型OFDI的贸易效应则是不确定的,如果该企业在东道国生产终端产品,则对出口形成替代,如果生产的是中间投入品则可能会带动母国零配件的出口,促进贸易[1]。商贸服务类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则降低了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成本,扩大了本土企业的出口规模,有利于提升贸易效应[1]。最后,资源开发类OFDI为中国近十年来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类型,中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获取油气、矿产等资源,这类投资带动了我国本土企业的生产设备、技术甚至劳务的出口贸易。

另一方面,市场分割提高了本地市场的进入成本,如果国内市场分割严重将导致国外市场的进入成本低于本地市场的进入成本,那么此时会出现企业实施国际贸易以获取海外市场的现象,因此严重的市场分割会导致该地区更高的国际贸易水平[5]。

进一步而言,母国制度质量将会决定OFDI的行业分布与类型,市场分割容易导致本地企业过早地实施国际化战略,进而容易弱化OFDI的反向溢出效应与母国的经济联系,最终形成对OFDI贸易效应的削弱。分割还可能导致生产率低的企业过早地实施出口,即在经验证据上通常观察到的“出口-生产率悖论”[6]。而且,普遍存在的市场分割可能导致“制度逃逸型”OFDI[7],加上中国特殊的所有制约束,会对“市场分割弱化OFDI的贸易效应”产生叠加效应。

综上,OFDI会通过“逆向技术溢出”、带动母国生产设备出口以及提升母国公司出口能力等方式促进国际贸易。市场分割通过扭曲本地市场的交易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提升本地国际贸易水平,但是,市场分割同时会扭曲OFDI类型及其贸易效应,进而弱化OFDI贸易效应。因此,减少市场分割将更加有利于OFDI贸易效应的发挥,即市场分割与OFDI对国际贸易的提升效应存在一定的替代性。基于此,我们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说:OFDI会促进本地区国际贸易,市场分割也会提升本地区国际贸易水平,而且,市场分割与OFDI对国际贸易的促进效应具有替代性。

本文可能的贡献在于:(1)基于中国大规模OFDI与各地区普遍存在市场分割的特征事实,对OFDI、市场分割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研究视角;(2)本文还从市场分割提高本地交易成本和扭曲OFDI类型的角度,考察了市场分割弱化OFDI贸易效应的机制,有利于深化对地区国际贸易发生机制的理解;(3)首次基于省级面板数据,从市场分割与OFDI的双重视角对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进行探索性分析,拓展了已有视角,对优化国际贸易政策、提升贸易质量具有重要启示,对于新常态下更好地形成对外投资与对外贸易互动发展、有效稳定增长动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余下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回顾OFDI、市场分割与国际贸易的相关文献;第三部分是模型与数据描述;第四部分是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第五部分是全文结论和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OFDI的贸易效应

OFDI是促进还是替代了出口?早期的局部均衡模型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对贸易是替代的。Buckley和Casson研究发现,出口虽然不需要承担外国生产的固定成本,但面临贸易壁垒、运输成本等;OFDI虽然降低了运输成本、贸易壁垒,但承担了在国外生产的固定成本,因此,国外市场规模足够大时会选择OFDI,OFDI形成了对出口的替代[8]。然而,实证文献的研究结果发现,OFDI与出口的关系是不确定的,部分国家表现为促进效应,另外一部分则表现为替代效应[9]。Fontagne和Pajot利用法国的数据研究发现,无论在国家层面还是行业层面,法国OFDI都和出口是互补关系[10]。Swenson利用美国行业数据发现,日本对美投资增加了日本对美国的中间产品出口,而减少了最终产品出口[11]。Blonigen认为,之所以产生促进或者替代效应的关键在于OFDI在东道国生产的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如果生产最终产品则替代出口,反之则促进出口,如果既有中间产品又有最终产品,那么OFDI与本国贸易的关系是不确定的[9]。

关于中国OFDI的贸易效应,已有研究主要从跨国层面对此进行研究。项本武发现OFDI与出口、进口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长期OFDI对贸易的拉动作用较大,短期中OFDI对贸易的抑制作用不显著[12]。张春萍利用1996~2010年中国与18个国家的OFDI和进出口数据研究发现,中国OFDI具有显著的进出口创造效应,并且在资源丰裕国家表现最强[2]。陈俊聪和黄繁华研究了我国OFDI的出口规模扩张效应与出口技术进步效应,结果发现,OFDI已成为我国制成品出口技术进步的加速器,但是OFDI并未促进出口[4]。基于贸易引力模型分析框架,胡兵和乔晶采用2003~2010年中国与62个国家(地区)的双边数据实证检验了OFDI的贸易效应。他们的研究表明,中国OFDI总体上对出口贸易形成替代效应[13]。王胜等运用2003~2011年面板数据研究发现OFDI的贸易效应存在显著的国别差异,对资源丰裕类国家的OFDI会增加进出口贸易量,对新经济体及不含资源丰裕类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OFDI会减少出口贸易量,但对进口贸易量影响不显著[3]。Lu等研究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差异的影响因素,发现地区与行业差异是国际化经营差异化的重要诱因[14]。

(二)市场分割与国际贸易

自Young的研究以来,研究者关注到较长时期以来中国一直普遍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与市场分割[15][16]。市场分割导致国外市场的进入成本低于本地市场的进入成本,增加了企业在国内进行贸易的交易成本,因此国内市场分割导致不同生产技术的企业均首选进入国际市场[5]。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企业出口偏向的典型特征。市场分割导致国内企业无法充分享受本土市场的规模经济效应,转而求助于国际贸易[17]。而且,地方政府在利用来自于国际贸易的规模经济效应时,放弃了国内市场的规模经济效应[17],因此容易观察到中国各地区国际贸易高增长与严重市场分割并存现象。张杰等从企业的微观视角研究了市场分割与企业出口的关系,他们发现市场分割确实激励了本土企业选择更多出口,而且市场分割程度不同地区的不同企业出口取向各异;市场分割程度越高,本土企业生产率越低、创新能力越差的企业选择出口,而外资企业不受市场分割的影响,这表明外资企业利用了中国本土市场的规模经济[18]。

有关市场分割与OFDI及其贸易效应的研究,大量文献论及制度环境(市场分割)对OFDI的影响。随着制度对贸易、增长影响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开始关注东道国制度环境对外资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19][20]。东道国制度环境的优劣决定了FDI在东道国的经济绩效,制度质量越高,FDI的正向效应更大[20]。另一方面,研究者从母国制度环境入手研究了制度对OFDI的影响。Witt和Lewin提出了“制度逃逸论”,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制度约束迫使国内企业在发展阶段的早期就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以逃离本国制度约束[7]。外资所在母国制度环境越差,企业在母国生产经营的风险也就越大。因此,企业可能存在通过国际化来逃避国内制度制约的动机。裴长洪和郑文则考虑了母国整体特征对企业走出去投资的重要性,指出母国的收入水平、产业发展水平是OFDI的基石,因母国发展条件不同造就了不同的行业优势、区位优势和规模优势以及其他特定优势,这些优势对本土企业进行OFDI具有重要意义[21]。

区别于以往国别层面的研究,本文从省际层面研究OFDI的贸易效应,并引入中国长期存在的市场分割这一独特因素,对OFDI、市场分割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有利于深化对省际国际贸易发生机制的理解,对于促进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双向互动具有启发意义。

三、模型设定与数据描述

(一)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为了检验中国各地区OFDI、市场分割对地区国际贸易的影响,我们以中国各省(市)作为研究对象,将各省进出口总量作为衡量OFDI贸易效应的指标。对于分省的市场分割指标,我们使用“价格法”对市场分割进行测度[17]。因此,本文选取中国28个省(市)区(由于数据缺失,西藏和海南除外,四川和重庆数据合并)2003~2010年的面板数据,参照黄玖立和李坤望的做法[22],我们采用式(1)进行实证检验。

OPit=β0+β1Lofdiit+β2Segmallit+β3Lofdiit*Segmallit+β4Fdi_gdpit+

β5Govc_gdpit+β6Lngdpit+β7Instrit+αi+γt+ξit

(1)

其中,OPit为被解释变量,表示地区i在t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量。αi和γt分别用来控制地区效应和时间效应。Lofdiit是核心解释变量之一,模型中我们分别使用各省对外投资流量和存量指标的对数来表示,以便于考察OFDI对本地贸易的短期效应和长期累积效应,同时进行稳健性检验。其中,OFDI流量指标Lofdi为地区i在第t年对外投资流量额,OFDI存量指标Lofdic为地区i在第t年对外投资存量额。此处,所有数据都根据相应的价格指数调整为实际值。Segmallit为核心解释变量之一,具体而言,Segmallit为市场分割指数。对于中国各省(市)区市场分割指数构建方法和涵义,具体可参见陆铭和陈钊的文章[17]。理论假说表明,市场分割与OFDI对地区国际贸易的提升作用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效应。鉴于此,我们在回归中引入市场分割与OFDI的交互项,若市场分割与OFDI确实是相互替代的,则交互项估计系数为负[22]。其他控制变量分别为:Fdi_gdpit为地区FDI占GDP的比重,Govc_gdpit为政府消费占GDP的比重,Lngdpit为地区GDP对数值,Instrit为各地区第二产业比重。

(二)变量及数据描述

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相关的分省数据来自各年度《中国统计年鉴》、《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各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等。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

模型中各主要变量对应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同时,我们考察了各解释变量与主要解释变量的相关度,皮尔逊相关系数矩阵表明它们之间不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尤其是控制变量与Lofdi、Segmall等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不会对实证结果造成影响。散点图显示市场分割与国际贸易呈现正向关系,地区OFDI与国际贸易也呈同步递增趋势。

四、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考虑到中国各地区存在的制度与经济发展差异以及改革过程的阶段性,参照聂爱云和陆长平的方法[23],采用省际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在所有回归中均控制了时间效应和地区效应(分别为回归模型中的γt和αi)。面板数据结构中不可观测的个体异质性可能与模型的解释变量相关,从而导致估计系数有偏或不一致[24](P352-356),出于稳健性的考虑,我们应当采用固定效应而不是随机效应模型设定以控制地区效应的影响。

表2和表3报告了回归方程(1)的估计结果。为了考察模型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我们计算了各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并考察了方差膨胀因子(VIF),发现VIF均小于5,最大为3.15,最小为1.02,VIF均值为2.18,说明各解释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并不严重。

表2 OFDI、市场分割与国际贸易(OFDI流量)

注:[ ]内为p值,*、**、***分别表示10%、5%和1%显著性水平。表3同。

表3 OFDI、市场分割与国际贸易(OFDI存量)

实证结果在总体上印证了我们的理论预期,即:OFDI有利于提升本地国际贸易,而且均能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这说明,随着中国企业大范围走出去投资,该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水平也会提高,OFDI规模扩大有助于促进本地区贸易,这一结论与蒋冠宏和蒋殿春的研究结果一致[1]。本地区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可能会通过带动本地区生产设备、服务贸易以及配套设备等的出口,带动进出口贸易增长,产生贸易效应。从模型1至模型6,在逐个引入控制变量的情况下,OFDI的系数始终显著为正,这说明“OFDI提升地区国际贸易”这一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OFDI确实对地区国际贸易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市场分割也促进了地区国际贸易增长,而且均能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这说明,中国各地区普遍存在的市场分割扭曲了各地区之间的贸易成本,诱发了本土企业选择走出国门进行贸易,这从实证上验证了朱希伟等通过模型推导的结论[5]。从模型1至模型6,在逐个引入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市场分割的系数始终显著为正,这说明“市场分割促进地区国际贸易”这一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进一步地,我们发现在表2和表3的模型2至模型6中,市场分割与OFDI的交互项显著为负(Segofdi和Segofdic均能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这说明地区市场分割与OFDI对地区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确实存在替代性,从而验证了理论预期中提出的“替代假说”。一方面,虽然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区域整合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地方保护主义导致的市场分割呈不断下降趋势,市场分割促进国际贸易的扭曲效应不断减弱。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中国逐渐成为全球走出去实现直接投资的主要国家,OFDI带动贸易的作用越来越凸显。进一步地,地区间较为严重的市场分割弱化了本地区OFDI的贸易带动效应。市场分割在地区之间筑起壁垒、降低该地区企业的生产效率[18],不但抑制了跨国公司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提升,而且降低了走出去企业的反向技术溢出效应,进而形成对跨国公司贸易效应的弱化。同时,市场分割容易形成“制度逃逸型”OFDI,迫使那些生产率水平并未达到走出去门槛的企业过早地走出去投资,这些企业多数只具备从事简单终端产品生产能力,无法形成对母国的反哺以及贸易带动。

图1清晰地展示了东中西部地区市场分割与OFDI在样本期间的走势,两者表现出截然相反的走势特征。随着区域一体化的推进,地区市场分割呈波动下降趋势,而地区OFDI水平则呈稳步上升趋势,2008年金融危机后OFDI上升幅度更大。市场分割与OFDI交替对国际贸易形成了促增效应,其中2006年前前者的影响可能更大,之后则归因于中国地区间不断扩大的OFDI规模。最后,回归中的其他几个控制变量也基本符合理论预期。

图1 OFDI与市场分割动态演进特征

五、结论与政策启示

中国进出口贸易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增长乏力,如何稳定进出口贸易水平、提升贸易质量成为新常态下政府和学界关注的焦点。与贸易疲软相比,中国企业大规模OFDI已成为新常态,大范围OFDI是否具有促进贸易的作用?本文结合中国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市场分割特征,考察了OFDI、市场分割与国际贸易的关系。首先,我们对OFDI、市场分割对地区国际贸易的影响机理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说:OFDI和市场分割均会促进国际贸易,市场分割与OFDI对国际贸易的促进效应具有替代性。接着,采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有效地控制和克服了不可观测的个体异质性问题,对OFDI、市场分割影响国际贸易的具体机制和效应进行了系统性、探索性分析。

我们得到以下几个主要研究结论:大规模OFDI确实显著提高了国际贸易水平,市场分割也显著促进了国际贸易,而且OFDI与市场分割对地区国际贸易的促增效应具有明显的替代性,两者交替促进了国际贸易。OFDI带动地区国际贸易主要来源于其对本土企业的逆向技术溢出、对母公司设备和零配件输出以及便利化本国企业出口等方面,而市场分割则通过扭曲本地市场的交易成本间接地形成了对国际贸易的激励,市场分割产生的贸易效应存在较大成本,不利于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减少市场分割将提升OFDI自身的贸易带动效应。因此,弱化中国地区间“与邻为壑”的地方保护主义导致的市场分割,进一步推进市场化进程,将更加有利于OFDI贸易效应的发挥。

具体而言,我们提出以下几条政策建议:(1)响应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建立并完善各地区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不断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有效疏通OFDI对本地区的进出口贸易促进渠道,提升OFDI的贸易效应,形成对外投资与对外贸易比翼齐飞的双向开放态势,推动中国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与投资大国的战略转变。(2)必须进一步消除各种隐性补贴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导致的市场分割,扭转中国本土企业扭曲性的出口贸易行为,积极引导和鼓励中国本土企业由一味追逐出口适度转向内需[18]。通过彻底消除市场分割这个制度障碍,促使中国本土企业更好地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的规模经济,推动中国经济真正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3)本文的研究表明,以提高区域一体化为着力点的国内改革是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质量、实现对外开放与国内经贸发展良性互动的前提。进一步减少市场分割有利于提升OFDI的贸易效应,同时减少扭曲性的出口贸易、提高贸易质量,近期重点则可从构建区域一体化协调机制入手,借鉴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成熟经验进一步减少行政干预与地方保护,建立长效区域协调机制,降低地区之间与地区内部的交易成本,推动中国次区域内实现更大的规模经济。

参考文献:

[1] 蒋冠宏,蒋殿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J].经济研究,2014,(5):160—173.

[2] 张春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6):74—85.

[3] 王胜,田涛,谢润德.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4,(10):80—87.

[4] 陈俊聪,黄繁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3,(3):58—65.

[5] 朱希伟,金祥荣,罗德明.国内市场分割与中国的出口贸易扩张[J].经济研究,2005,(12):68—76.

[6] 李春顶.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研究综述[J].世界经济,2015,(5):148—175.

[7] Witt,M.A., Lewin,A.Y.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s Escape Response to Home Country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7, 38(4):579—594.

[8] Buckley,P. J., Casson,M. The Optimal Timing of a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 Economic Journal, 1981,91(361): 75—87.

[9] Blonigen,B. A. A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on FDI Determinants[J].Atlantic Economic Journal, 2005, 33(4): 383—403.

[10] Fontagne,L., Pajot,M. Relationships between Trade and FDI Flows within Two Panels of US and French Industries[C]//Lipsey,R.E., Mucchielli, J.L.Multinational Firms and Impacts on Employment, Trade, and Technolog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2002: 43—83.

[11] Swenson,D.L. Foreign Investment and the Mediation of Trade Flows[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4, 12(4): 609—629.

[12] 项本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协整分析[J].财贸经济,2009,(4):77—82.

[13] 胡兵,乔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系统GMM方法[J].经济管理,2013,(4):11—19.

[14] Lu, J., Liu, X., Filatotchev, I., Wright, M. The Impact of Domestic Diversification and Top Management Teams on the International Diversification of Chinese Firms[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2014, 23(2): 455—467.

[15] Young,A. The Razor's Edge: Distortions and Incremental Refor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Z]. NBER Working Paper, 2000.

[16] Poncet, S. Measuring Chines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3, 14(1): 1—21.

[17] 陆铭、陈钊.分割市场的经济增长——为什么经济开放可能加剧地方保护?[J].经济研究,2009,(3):42—52.

[18] 张杰,张培丽,黄泰岩.市场分割推动了中国企业出口吗?[J].经济研究,2010,(8):29—41.

[19] Alguacil,M., Cuadros,A., Orts, V. Inward FDI and Growth: The Role of Macroeconomic and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J].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2011, (33):481—496.

[20] 聂爱云,陆长平.制度质量与FDI的产业增长效应——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4,(4):80—86.

[21] 裴长洪,郑文.国家特定优势:国际投资理论的补充解释[J].经济研究,2011,(11):21—35.

[22] 黄玖立,李坤望.出口开放、地区市场规模和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6,(6):27—38.

[23] 聂爱云,陆长平.制度约束、外商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2,(2):136—145.

[24] Wooldridge,J. M.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Cross Section and Panel Data[M]. London: MIT Press, 2010.

(责任编辑:易会文)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230(2016)02-0115-07

作者简介:聂爱云(1978— ),女,江西新干人,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地区制度质量与FDI的经济效应研究”(14YJC790090)

收稿日期:2015-12-21

陆长平(1965— ),男,江西宜丰人,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交易成本国际贸易
莱克勤(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莱克勒(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莱克勒(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交易成本” 需要重新定义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交易成本对西藏青稞种植农户纵向协作选择行为的影响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