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飞舟
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对我们教师的知识、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不参加专业培训,不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就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现实的情况是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参加培训困难重重,因此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但学分制的实行,有效地调动了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为教师参加培训提供了动力,从而改变了要我学为我要学,呈现了教师主动寻求专业发展的良好局面。但要在五年一个周期中,对湖南省邵东县(以下简称“我县”)近8000名中小学教师开展360学分卓有成效的培训,对于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来讲,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不但硬件设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软件也需要极大的提升。只有从根本上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优质的培训,加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我县教师的基本素质,实现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在全县建立一支优秀的培训者团队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育强县的必由之路。
一、建立“以一线名师为引领,培训机构教师为纽带,专 家教授为指导”的培训者团队
湖南省邵东县教师进修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开展的各种远程培训、集中培训和校本研训,在制订培训方案前,我们组织教师和管理人员认真学习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并对培训对象进行需求调研,有针对性地确定了培训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并制订了初步的培训实施方案,然后再组织培训专家、学者进行充分指导和研讨,最后确定实施培训方案。为了保证培训效果,一方面,在选择教师时我们确保任课教师50%以上由一线名师或教研员担任。因为他们常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熟悉教学环境,了解教师需求,可以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从而使培训更“接地气”,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很受参训教师的欢迎。另一方面,我们组织了任课教师认真学习、研讨实施方案,明确了培训的目标、内容、任务、措施和方法,加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了优化培训者队伍,我们通过学校推荐和自我报名等方式,遴选了一批优秀的一线教师或教研员参与全县教师培训工作,有力地推动教师培训的开展。如近几年“国培计划”聘请了县教科所副所长的赵恩衍、程金夫等担任辅导教师;在中小学教师全员岗培面授培训中,聘请了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一完小的杨玉红、汤曙红,两市镇三完小的王伟、两市镇四完小的蒋湘锋、流光岭中学王小平和县教科所刘祥发主任等县内名优教师分别担任任课教师。特别是今年的“国培计划”,由县教师进修学校、县城中小学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组成了145人的“国培”团队,他们首先参加了各高校或培训机构主办的理论培训,然后又参加了各省级基地学校主办的影子培训,这种做法,受到了团队成员的欢迎。专家团队回县后又接着参加了“国培计划”“送培到县”“送教下乡”活动,学员们参训后反映培训内容更接近他们的实际了,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受到了启发,深感这样的培训很有意义。
为了提高培训档次,开拓教师的视野,我们也聘请湖南省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校作讲座,或指导中小学教师的校本研训,如聘请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的李再湘副主任、陶佑钦科长等分别作专题报告或进行指导。2013年以来还聘请了邵阳市脑科医院的教授龚高钦做了专题教师心理健康讲座;近年来,多次邀请湖南省小学特级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衡南县谭华勇先生来校讲学。这样的专家讲座针对某一问题,条分缕析,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践操作,让参训教师受益匪浅。
我们开展这样的探索,就是为了让培训更切合教师培训的实际,而不是像空中楼阁;让培训接“地气”,而不全是“仙气”。我们既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要使培训内容具有前瞻性。
二、建立择优聘任、能进能出、专兼结合的培训者队伍
我们建立了一支“以一线名师为引领,培训机构教师为纽带,专家教授为指导”的培训者队伍,如何强化这一队伍的管理,达到常抓常新、不断优化的目的?首先,我们建立了教师准入制度。每一位任课教师都要通过学校推荐或自我报名,经过培训机构进行资格审查和考核,只有在全县范围内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名师才可以进入培训者团队。其次,严格培训过程管理。要求任课教师至少要在培训开始前一周做好上课准备,提前三天将电子课件发送到培训处,培训处审核合格后才可以上课。一旦发现备课不合要求,则必须要求老师先修改后上课。每一位任课教师上课时,培训处领导和班主任都随堂听课。上课后,我们学校发放调查问卷,组织参训教师评价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方式、方法等,得出一个评价的建议和等级,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让任课教师及时了解自己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以不断优化教师培训及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最后,为了不断优化培训者队伍,我们对任课教师实行动态管理,即建立了奖优罚劣、有进有出的管理机制,有效地推动了教师培训专家团队的建设,为全县教师培训提供了优秀的培训者团队,并为培训工作的实效性提供了一道保障。“金杯银杯,不如口碑”,教师培训工作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参训教师的口碑上,体现在基地校的口碑上。培训实行任课教师末位淘汰制,可以打破“铁饭碗”意识,激发任课教师争先创优的积极性,能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效地推动任课教师自主发展。因为每一个任课教师要想把课上好,就不得不去钻研、去学习,向书本学、向专家学、向同伴学,也向学员学。只有这样,才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任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得我们的任课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自我修养、促进自我发展。
三、加强培训者之间的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教师培训专家团队建设中,团队内部建设是融合剂,可以充分发挥团队的优越性,体现出团队的力量。我们在实践中鼓励任课教师相互沟通交流,共同备课,相互帮助,相互促进。
每一个培训项目在实施前,我们会召集所有任课教师开一个研讨会,对培训项目的目的、计划和要求作出明确的说明,然后组织全体任课教师讨论。针对项目中存在的困难和疑虑,我们全体任课教师共同研究,充分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寻找一条科学合理的解决途径。
在上课过程中,我们鼓励任课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共同切磋。在学校内部成立了理科、文科和综合三个学科组,对每一个学科组的教师提出每一学期至少听课50节的要求。这样的措施,有效地推动了全校教师参与评课、议课。同时也要求任课教师相互沟通、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
为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我们多次组织培训者团队外出参观、学习和培训,如分两批共组织了12位教师到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参加了由全国教师进修学校品牌联盟组织的“教师管理者、培训师培训”。老师们从中了解了项目管理方法、培训课程的优化设置及培训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等先进的教师培训理念和方法。参观了湖南省的汉寿县、永新县、长沙市芙蓉区等地的教师培训基地,收获很大。同时,也聘请了省内外专家到我县讲学或指导工作,这对我县培训者的专业成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四、加强功能定位,实现资源整合
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涉及政策环境、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办学思想等许多方面。当前,加强区域内教师教育资源整合是其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按照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原则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积极促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教科研、仪电站等相关部门的资源整合与合作,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理顺管理体制,形成合力。努力构建新型的现代教师培训机构。”2004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大力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积极整合县级教师培训、教研、电教等相关部门资源,优化教师培训资源配置。”
功能定位的变化需要整合教师教育资源。就县级区域内的培训机构(主要是教师进修学校)和教研机构而言,曾经的分设分离主要是因为各自曾经有不同的任务和使命。什么是培训?培训是通过培养和训练,使受培者发生预期的发展变化。培训的目标在于受培者的发展变化,在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些工作内容与工作形式促进了教师素质提高,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教学实际的关注不足。教研部门主要组织进行教材、教法研究和教学常规的管理。什么是教研?笔者认为,平常的教研是以教学中的问题为对象,以获得对问题的解决为目标,它的主要目的在于求得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解决。也就是说,与培训机构主要指向“教师素质提高”不同,教研部门则侧重于教育教学的“问题解决”。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呼唤研训一体。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是教师培训机构和教研机构共同面临的十分急迫的重要任务,新课程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具有复杂性、多样性、长期性特点,而这些问题又具有及时解决、现场解决的要求,因此,新课程的问题最终需要教师自己解决和在实践中解决。解决这些问题,要适应和发展新课程,中小学教师又必须有新的专业发展。可以说,解决问题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度统一,今天,新课程的推进迫切需要培训结构和教研机构的资源整合。否则,现有分离结构产生了许多矛盾,也带来了资源分散,如人员编制、房屋图书、电教设备,有几个单位就需要几套,导致了重复添置和资源浪费。
当前,我们已经建立了“以一线名师为引领,培训机构教师为纽带,专家教授为指导”的培训专家团队,完成了学分制背景下县级教师培训者团队建设的初步探索,万里长征走出了坚实的第一步。这一步,必将为全县教师培训工作带来福音。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全县教师培训工作必将呈现出一个万紫千红的更加可喜的局面。
(作者单位:湖南省邵东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