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历史情境教学

2016-04-13 18:36:31邓章顺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29期
关键词:创设历史情境

⌾邓章顺

谈初中历史情境教学

⌾邓章顺

初中历史课的一些基本概念、历史结论、历史规律和特征都比较抽象,与中学生的年龄、心理有一定的距离,单靠教师的讲述、解释,学生难以理解,难以记忆。所以教师要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最好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索历史问题的空间,活跃了课堂教学。

初中历史;情境教学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大量的观察事实及心理学研究发现,凡是对某一学科有浓厚兴趣和满怀热情的学生,该门功课的成绩较好,反之则相对较差。而新课改的主题之一是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兴趣的诱导又何谈学习的主动性呢?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以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依据,尽力发掘历史教材中激趣、引趣的素材,运用新颖多变、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快摆脱传统教学中学生厌恶历史学科的状态。

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来对初中历史新课改的实践,以岳麓版教材为例,分析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几种方法。

一、情境教学的目标原则分析

现在的历史课程中,学习历史的核心是方法和过程。现代的学生思想活跃、善于交流、语言沟通和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强。那么,就得根据现状来探索一种适合现代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历史情境教学就是一种符合现代学生学习的方法,它能使同学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发现历史问题,同时能更好的解决历史问题。因此,要积极推行历史情境教学这种教育模式,学习好历史的前提和根本是更好的把握历史情境教学目标和原则。

1.情境教学的目标 历史情境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对学习历史产生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思想。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好的认知,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一种新型教育手段。思维是情境教学的核心思想,创造和设计情境教学,能更好的使同学自身身心得到发展,使同学的认知和情感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更好的协调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从而解决了多年来重认知轻情感的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能使同学更好的体验的学习的快乐,通过参与使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情境教学开创了历史教学的新模式,增强了课堂的实效性。所以,情境教学对教学的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铺平了实际教学的道路,最后,使同学们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提高能够的学习兴趣,同时,成绩也会有较大的进步和提高。

2.情境教学的原则分析 积极思维是情境教学的设计原则,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思维。课堂的氛围是体现教师和学生关系的基础,在情境教学过程中,任何一种因素都将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不能被忽略的。所以,教师在进行历史情境教学时,必须积极的进行优化预设,才会得到一定的效果,教学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而变化,因此,教学情境要有一定的真实性。情境教学最本质的特征就是真实性,同时,真实性也是情境教学的中心思想。例如,上到刘胡兰英勇就义时,老师可以生动的描述当时的历史情节,然后让同学扮演其中的角色,感受一下当时的历史情境,感受下刘胡兰的伟大和侠胆,使同学更容易而且更深刻的记住刘胡兰。同时,也能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操。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情境教学的平台

教学实践证明,我们的学校教育,单纯强调依靠学生的智力因素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持续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课堂教学还必须依赖学生高度的注意力、浓厚的兴趣、正确的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了积极的课堂氛围,促进了教学活动的提高。我们要改变传统授课的权威式讲学,引导学生学习,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而不是灌输者。教师与学生在构建知识过程中需要双方的互动、补充,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要用爱心去开启他们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充分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自我能力的机会。学生感受到教师情感的辐射,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在愉快的反馈交流中进入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教师要营造了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自由,能够全身心投入,提高学习效率。

三、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长期以来,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历史课上教给学生的内容往往是枯燥、抽象、教条的,这就不能不令学生“犯晕”。这就难免会使人形成“总觉得那尚已作古皆成尘土了,一大堆朝代名、人名、地名、制度等都已与己无关了”的印象,换言之,历史课脱离学生的生活世界,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改变以往仅仅以历史上的大人物为主的做法,注意摘取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与他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生活化的历史事例加经说明,对那些著名历史人物的介绍,要尽量通过一些平凡事来还原其有血有肉的生动个性,特别要关注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贯通,真正做到“通古知今”,这样我们的历史教学才有可能使学生感到历史是“活生生”的,感受到历史不断向他们传送来的“生命的气息”,激发学生学好历史的愿望,例如:比较评价哥伦布和郑和,谁是最伟大航海家?老师营造民主氛围,指导学生比较、讨论、交流,并给予适当点拨、讲解,这可以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满足并发展学生对两个历史人物及其活动的深入了解和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并得出不同结论的方法,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磁撞出一些新鲜而奇妙的思想火花。

四、设置问题,创设有效情境

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他们往往只顾及图片或视频的乐趣,看热闹,看完之后脑子里却一片空白,不仅提不出问题,连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回答不出。而在下次学习中学生习惯于寻找他们认为有趣的内容看,而对于历史学科真谛的探索变得越来越肤浅。因此,多媒体只是创设历史情境的手段,它可以在同样的情境资料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真正重要的是教师怎样寻找教材与教辅资料的切合点,创设一个真正有效的问题情境。真正有效的历史情境即便是简单的文字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课例《闭关锁国》,在导入本课时只用一张黑白图片和对图片的文字解释:1793年,英国为了建立与中国的通商关系,派马戛尔尼访华。乾隆帝十分高兴地接见了马戛尔尼,但是乾隆仅把他当做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双膝下跪之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地答应。他的条件是:将来中国派使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王行跪拜礼,或是中国派员向他所带来的英王的画像行跪拜答礼。最终他以单膝下跪的形式朝见了乾隆帝。乾隆帝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至于英国所提出的通商要求,乾隆帝的回答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从而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之后笔者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乾隆帝如此傲慢?统治者的傲慢态度给中国的命运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争抢着回答问题,看得出他们很感兴趣,自然而然地导入本课第一个框题:闭关锁国。

总之,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依据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抓住了历史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生动的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历史,在情感与意境的组合情境中,达到情感与审美体验。情境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史兴趣,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为中学历史教学注入了活力。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

刘金玲.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考试周刊. 2013(99).

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头陂中学 344900)

猜你喜欢
创设历史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