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独立人格

2016-04-13 19:40高承晶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35期
关键词:人格阅读教学语文

◎高承晶

试论在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独立人格

◎高承晶

课堂教学力求营造一种自由民主的气氛,鼓励独立自主的思考,不以固定的标准答案衡量学习的成败,关注精神的成长,重视求索真理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独立人格的不断完善。

语文阅读;关注精神;独立人格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用来“传道、授业、解惑”的,“传道”居于首位。所谓“道”就是道义、道德、道理。既涉及宇宙大义,也涉及个人修养,还涉及处世准则。用时下流行的词汇来说就是“人格”。“文以载道”,“道”是靠“文”来承载的。自古以来,语文就承载了太多“教化”的内容和责任,现代语文教育理所当然应该承担起这个“教化”的责任。

有人说,语文教育有三重境界:“人技教育”、“人格教育”和“人生教育”。“人技语文”给学生以“直”,侧重于给学生以生活技能,“人格语文”给学生以“善”,注重将语文养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人生教育”则将学生引向生命之“美”,是引导学生最终把“语文素养”(包括知识、技能、思想、人格、信息等等)与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可见“人格语文”很重要,它关乎学生的人生。

一、课堂教学力求营造一种自由民主的气氛

“萨特的名言‘人命定是自由的’,其中包含着两层意思:(1)人是被无缘无故抛到世界上来的,是空无所有的;(2)人一旦进入尘世,他就享有绝对的自由,就要对所作的一切负责,就是自己行动的主人。”“人即自由”。只有把每个学生理解为享有自由的个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营造自由的民主的课堂气氛,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的存在,自由的感受文本的情感,自由的思考文本所承载的思想,与大师自由的沟通,达到的一种心灵的自由、和谐、净化的境界。学生才真正成为阅读教学中独立的个体,独立人格精神才能在自由的教学场界中得到培养和升华。可以说自由是学生阅读学习的最高境界,也是最起码的起点,阅读教学的过程更是要贯彻自由的原则。正如泰戈尔所说:“我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心灵的自由,这个目标只能通过自由的途径才能达到——尽管自由就像生活本身一样是有危险和责任的。”教师的在课堂上最重要的职责是如何让学生完全打开自己的生命,彻底敞开自己的胸怀,最大限度扩展自己的阅读视野。要让学生达到自由的阅读境界,就离不开对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的营造和保持。民主是自由的另一种表述,他强调老师要明确自己的权限,明确学生应得的权利,该学生去做的事,老师决不越俎代庖。从而在一种平衡中不断推动语文阅读教学的进程,不断使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得到加强,自由飞翔的翅膀也就会越来越健壮。而当他们一旦有了高飞的欲望,就不会再满足于在地上爬行。

二、鼓励独立自主的思考,不以固定的标准答案衡量学习的成败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写道:“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见独立阅读的能力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所力图达到的总目标之一,独立的阅读能力源自于学生独立人格精神的培养。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的确应该切实鼓励学生自主的思考,不应以标准答案来作为衡量学生阅读效果的唯一标准。学生一旦被固定在一元的标准中,便会失去自我的独立性;而只有在多元开放的教学态势中,学生的独立的意识才会逐渐形成。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于按照标准答案,权威评论去规范学生。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学生的学习热情丧失殆尽,学生的阅读思考仅仅限于老师对教参的照本宣科,仅仅限于去背记权威的观点。

因此《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独立创造的主体意识。把独立创造的权力重新还给学生。把本来应该是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还给学生。如此,学生自然便会从习惯于听从老师以及教参的固定的答案或评论逐渐变化为运用自己独立的思考去重新审视权威,寻求突破和创新。我们宁肯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有点稚嫩的观点和表达不太深刻的感受,也总比让学生机械重复别人真理的结论强上百倍。

三、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阅读教学中着意渗透

阅读教材中有着人格培养的丰富资源。新课标教材更是着意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课文内容本身,作者生平,写作背景都蕴含着丰富的材料,可以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充分研读教材,挖掘其中的人格内涵;要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丰富人格教育的手段。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去了解作者,感受课文,同时进行人格的熏陶。人格语文它拒绝空洞的说教,拒绝架空文本的分析,拒绝支离破碎的解读。它重在让学生去感受、去悟读,让作者,让文本与学生的心灵去交流,去碰撞,感悟作品中蕴含的美丽人品和高尚的人格。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比如泛读,指导诵读、齐读、配乐读,在读的过程中与文本交流,比如提示学生文本中闪耀着人格光辉的文段、句子等等。诵读李白的诗歌,可以体味雄奇瑰丽的想象,俊逸的文风,以及作者不事权贵的傲骨;诵读杜甫的诗歌,我们更能感受到他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有些课文,我们是不需要讲的,我们只需为学生提供资料,创设情境。人格语文需要语文教师有更高超的教学艺术。

四、指导课外阅读,在广泛阅读中学习语文,陶冶人格

没有人否认阅读能影响人生。“课标教材”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课标”还给了学生开列了书单,中考、高考所选的材料广泛众多,而这些都包含了编者的价值取向,都体现了在学语文的同时陶冶人格的宗旨。“读怎样的书”“怎样读书”这是语文老师应该给学生答案的问题。而今信息爆炸,书市鱼龙混杂,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尤其重要。我们要把学生从肤浅的快餐式的阅读中拯救出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语文的同时,培养自身的健康人格,成为一个有“语文气质”的人。著名特级教师董一菲在她的“诗意语文”实践中特别强调阅读,她的学生在高中毕业后总能带着一箱好书走进大学。在阅读中,他们不仅学好了母语,更陶冶了人格。

从类别上,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经典名著,名人传记,时文现刊,新生代作者作品。从时间上,我们可以让学生每周一份报纸,每月一本现刊,每学期(寒暑假)一本名著,并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当然,我们不能强迫,我们要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有广泛的阅读面,有甄别筛选的能力,有较强的语言魅力,我们要能给学生展现一个灿烂的语文世界,吸引学生畅游其中。我们还要根据学生本身的个性特点给他们推荐不同的书,让阅读成为一件轻松的愉悦的事,让阅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另外,我们还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对时下学生喜欢的一些文章样式,一些新生作者要有一种包容的态度,不能一味反对。

五、指导学生写作,在写作中展现人格。言为心声,学生的作文是他们人格最真实的体现,作文教学是人格培养的关键所在。

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懂得人品和文品的关系。苏轼说:文如其人;鲁迅说: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人格”。我们要让学生懂得要写好文章,不仅要有好的语言素养和写作技巧,更要有好的人品。让学生明白,培养自己高尚人格,学会思考生活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先决条件之一。

其次,我们要鼓励学生用真情写作,用作文表现自己的情感,表现自己的生活,也只有真情作文才能打动人心,同时也应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并发表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其他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写随笔,在随笔中发现学生的思想动向,并用回复对学生进行适时引导。但我们应注意保护学生随笔的私密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切忌伤害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直接提供一些关于人格题材内容的命题,引导学生对人格培养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正面思考,如写以“信任”、“责任”、“承诺”等为话题的文章。其实,每年的高考作文命题都是人格教育的好材料,它不但能引导学生对人格的思考,而且能引导学生对社会的思考。

综上所述,新课改的核心是改变我们对于教学对象的认识。我们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根本上是人格的发展。语文教育致力于品格的雕塑和习惯的培养,它也在促进学生人格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格是动在眼前利在千秋的大事,是社会的呼唤,生命的呼唤。“人格语文”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

[1]李相童《中学课堂教学与学生人格培养》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6。

[2]赵国中《课程改革中的人格塑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0.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第十中学 730900)

猜你喜欢
人格阅读教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漫画之页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