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2016-04-13 23:57李淑静陆新全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李淑静,陆新全

(1.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山西 阳泉 045001;2.阳泉供电公司,山西 阳泉 045000)



新建本科院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李淑静1,陆新全2

(1.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山西阳泉045001;2.阳泉供电公司,山西阳泉045000)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困扰全社会的难题,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众创”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构建适合其办学定位和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是提高自身“生命力”的有效措施,也是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的途径与方法。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必然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重要突破口。

[关键词]大学生;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是指基于技术、产品、品牌、服务、商业模式、管理、组织等方面的某一点或某几点创新而进行的创业活动。创新是创新创业的特质,创业是创新创业的目标。创新创业是基于创新基础上的一种创业活动,并非单纯地实施创新,也并非单纯地开展创业。创新强调的是行为开展的开拓性与原创性,而创业强调的是通过实际行动获取利益的特定行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基本素质的新型人才。其中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包括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和开创型个性。这不仅涉及目前的在校大学生,而且面向已经离校的大学生甚至全社会,针对不同的创业相关主体,分层次分阶段进行的创新创业思维培养锻炼和创新创业技能提高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实用型教育的一种。南开大学校长龚克指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将创新创业活动“课程化”,而是在培养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意识,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举措。因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众创”时代,构建适应新常态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目前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施的重中之重。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自身的角度

1.大学生自觉创新创业意识低。自觉创新创业意识是指个体自觉自愿地执行或追求创新创业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体现为对创新创业有行为热情、感兴趣、有责任心和职责意识等。根据有关数据,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为10%左右,创业成功率不足5%,而全世界平均水平为20%。虽然许多大学生或许还有自主创业的想法,但由于缺乏相关经历,成功率无法预测,失败损失难以承担等,很多大学生放弃了创业行为的开展[1]。

2.创新创业资金筹措整合困难。目前在校大学生生活开销来源主要依靠家庭,自己没有经济来源,这就使得创新创业启动资金的筹措比较困难。虽然有部分大学生依靠同学拼凑,或者合伙融资等方式取得创业启动资金,但大部分资金来源困难,可筹资金额度低。曾有调查显示,很大一部分学生无法实施创新创业行为最大的障碍之一是缺乏启动资金。

3.家庭父母陈旧思想的禁锢。虽然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许多学生家长受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生毕业包分配的传统思想影响。他们总认为大学生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轻松稳定的职业是比较理想的追求,这样孩子不用吃苦受累,因而他们不鼓励甚至禁止自己的孩子自主创业。事实上,作为家长应该解放思想,顺应新常态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鼓励孩子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注重培养和锻炼孩子的创新创业思维和意识,在适当机遇下,从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帮助孩子迈出自主创新创业的第一步[2]。

4.耐受创新创业失败打击能力差。现代大学生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在优越的生活环境和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很少经历挫折,因此他们大多数缺少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精神品质,耐受创新创业失败打击能力差。再者,大学生的创业启动资金大部分都是向亲戚或同学借来的,面对高风险的创新创业行为,他们担心失败,害怕一无所得,甚至因此负债累累,连累家庭和亲朋好友。作为高校和社会,应该对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需求进行正确引导,为他们的发展创建宽容失败的创业环境和帮扶机制,解除大学生创新创业失败的后顾之忧。

(二)高校培养者的角度

1.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观念普遍淡薄。目前,我国的大学生自觉创新创业意识比发达国家普遍落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元化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传统的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作为人才培养者的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方面,缺少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尽管有部分重点高校已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各项举措和要求,建立了创新创业科技园、论坛和创业沙龙,开展创新创业相关创意比赛等,但大学生的受众覆盖面和受益面很小。对于新建的本科院校,它们的着力点还在于如何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如何提高本科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等等。

2.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培训落后。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提高大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目前很多新建本科院校,还没有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有的仅在就业指导课程中涉及小部分相关理论内容,或者在参与一些创业竞赛时给予临时性的培训指导,但是这些多以传授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和创业技巧为主,没有形成统一的课程规划和评价体系,同时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观念的引导和培养[3]。

3.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平台欠缺。在这最令大学生心动和冲动的年代,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大学生已经涌向创新创业的大潮中。显然,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诱因。但面对新形势,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平台的缺乏是阻碍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向前推进的主要根源之一。虽然有些实力雄厚的名牌高校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扶持大学生筹措启动基金,开辟校内实践基地,联合企业聘请导师,推行“传、帮、带”教育理念,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开辟创新创业教育阵地。但是这种影响力很难在新建的本科院校奏效,它们要认清形势,把握实力,结合自身的实际,把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平台的搭建视为一项长远规划来实施。

4.创新创业教育考核管理制度缺乏。目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潮流的引领下,各地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情高涨,但是效果大相径庭,主要原因是缺乏合理规范的考核管理制度。我们知道任何一种体制的建立,如果没有相适应的考核管理制度,基本上是纸上谈兵,容易形式化。因而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要构建适合自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长远体制,其考核管理制度也要随之而生,发挥其特有的约束规范和考核激励作用,如果只注重开展教育,而没有量化的考核机制,其结果可想而知。

三、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对策

(一)树立学业为创新创业服务的教育理念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社会经济新常态,培养大学生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生力军已经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因此作为现代人才培养的大学应当主动承担教育的社会责任,改变教育观念,树立学业为创新创业服务的教育理念,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杜绝毕业就失业现象的出现。重庆大学党委书记欧可平在“众创”时代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上提出:“大学创新创业的关键在转变观念,大胆实践,营造氛围。”[4]我们不得不承认许多新建的本科院校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如何扩大自己的招生规模、提高师资水平、提升本科生培养能力上,对于新的教育观念还没有把它作为学校长远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付诸努力。在这种背景下,树立学业为创业服务的教育理念是这类院校唯一的选择,也是响应国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否则培养的大学生跟不上社会节奏,不仅使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得不到保障,久而久之学校的办学吸引力也慢慢消失殆尽,终究面临改制或者被合并的结局。

(二)优化积极创新创业环境氛围

创新创业环境是指主体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过程中与之相关的各类因素的总称。本文所研究的创新创业环境主要是广义的环境因素,包括政府颁布的政策法规、学校的规章制度、软件实力、硬件设施、社会经济形势等综合因素。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要依托于良好的环境氛围。这与社会上的商业创业行为有一定的区别。首先,主体是在校大学生;其次,启动资金短缺;再者,创新创业经验缺乏。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开展所处的环境因素是关系其行为成败的重要因素。虽然目前国家在政策法规、资金筹措、场地设施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但是因为执行力度不够,落实不到位,效果不明显。因此,面对新的就业形势,高校应彻底发挥媒介作用,优化积极创新创业环境氛围,切实督促政府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多方位吸引鼓励社会企业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来,发挥其“传、帮、带”作用,真正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校园氛围[5]。

(三)创建创新创业理论学习空间和实践操作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涉及多个活动对象和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活动对象包括高校领导者、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内容涉及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设计,与社会和企业的合作培养方式等。目前,多数高校尚未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部分高校采用的是开展与创新创业相关的挑战竞赛活动等形式,有的虽然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空间和一定的服务技术支持,但是尚未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更不用说将之转化到课堂教学中。诚然,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该从体系构建的顶层设计着手,制定适合本校校情和特色的制度,形成具有专业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规章,以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改革为出发点,增设创新创业理论课程,积极融合社会企业资源,搭建创新创业实践操作平台。通过这些举措,不仅可以满足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补充学习,同时能够促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切实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四)建立有弹性的新型学籍管理制度,打通大学生创新创业壁垒

目前,普通高校的学籍管理制度都是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籍管理规定而制定的。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严治校,优化办学环境,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从这个角度而言,建立适合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开展的新型学籍管理制度,是符合高校的办学定位,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比如,高校一般都实行学分制,对于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学生可以免于课堂考勤,可以利用网络学习或者慕课的方式取得相应课程学分,从而可以灵活安排自己的时间集中用于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或者,在大学生的课程设置中设置灵活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必修学分的范围内可以选修有助于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相关课程,这样既能满足学分制的要求,又能提高创新创业理论水平。再者,可以优化学生的请假离校制度,为有志于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开辟绿色通道。建立新型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这是高校顺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五)组建与时俱进的教师指导队伍[6]

综上,我们了解创新创业体系构建的重要活动对象是教师。目前各高校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从全方位的角度,激励促进大学生融入创新创业大军中,然而忽视了教师培训队伍的组建,有的高校直接将就业指导教师拉进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中,有的高校干脆没有相关的指导老师,这种局面将直接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不能深入而长远地开展下去,进而流于形式。我们知道,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而且作为创新创业的指导教师一般都应该具有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且热爱创新创业教育,主动致力于创新创业服务团队。因此,要使创新创业教育得到长期有效的发展,组建与时俱进的教师指导队伍是当下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作为高校,一方面应该为这部分教师提供大力支持,开辟绿色通道,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积极从社会上吸纳优秀企业家和创业成功典型人才,担任特聘指导教师,提高指导教师服务团队的综合实力,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长足发展奠定基础。

(六)构建全新的创新创业教育考核评价体系

作为培育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高校,应该树立一种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需要构建一种全新的创新创业教育考核评价体系。目前各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受众面和实际影响力参差不齐,这不仅与高校现实办学实力和在社会上形成的影响力有关系,还与目前针对创新创业教育考核评价体系的缺乏有直接的关系。从某种角度而言,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考核评价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不仅要统筹规划合理的创新创业发动率,更要持续追踪考核创新创业开展的成功率,将这两个指标糅合衔接,渗透于整个评价过程中,形成有针对性和目标性的评价机制。有了相对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考核评价体系,能够及时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助于缓解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态势。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目前高校的“生命”教育,是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构建适合其办学定位和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是提高自身“生命力”的强有力措施。针对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必须在转变教育理念、优化环境氛围、创建创新创业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平台、建立新型的学籍管理制度、组建与时俱进的教师指导队伍、构建新型的创新创业教育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做出切实努力,以此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理论水平和实战能力,让大学生真正成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 熊玮,蔡奋韬.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的主体角色关系转换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5,2(下):135-136.

[2] 韩京昌,冯妍,李莹.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J].中国市场,2015(14):65-66.

[3] 雷园园.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科技创业月刊,2015(8):30-32.

[4] 欧可平.大学创新创业的关键在转变观念,大胆实践,营造氛围[J].中国高等教育,2015(13/14):12.

[5] 严建华.营造“学优”而创文化氛围[J].中国高等教育,2015 (15/16):11.

[6] 贺嘉贝.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绩效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2015(10):100-101.

Research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in Newly-established Universities

LI Shujing1,LU Xinquan2

(1.ShanxiInstituteofTechnology,Yangquan045001,China;

2.YangquanPowerSupplyCompany,Yangquan045000,China)

[Abstract]Employment difficulty for college students has been a problem which disturbed the whole society. Therefore, it is a historical mission that the era gives the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the educ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or newly-established universities, to build a long-term mechanism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improve the vitality of their own. It is also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theoretical level 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ill turn out to be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to the enhancement of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achieve high-quality employment.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newly-established universities;educ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system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6)01-0072-04

[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16.01.016

[作者简介]李淑静(1984-),女,河北衡水人,山西工程技术学院采矿工程系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教育管理。

[收稿日期]2015-10-30

猜你喜欢
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产学研相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途径探微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