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叶
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李兴叶
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更多是为了学生们在学习数学时更好地完成学习内容。它就是要让教师发现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个人发展成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关注对象。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结合每个人的学习情况、结件和硬件设施来制定我们数学课的教学计划。
高效教学;实现目标;高中数学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是对高中数学课堂思想的一种巨大提升,是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这不仅仅是现代教育的进步,也是高中数学课堂教育的福音。教育只有真正的重视了学生,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才会提高。才能与新新时代齐头并进,新理念的影响下教师才切实的抓住实际情况来对学生们进行教学。具体怎么选择教学模式还需要更近一步对课堂进行探索。
新课标中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也是对一种教学理念的体现。新课标下真正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做到迟到一节课的教学大纲,按照大纲来步步推进自己的教学任务,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的环节,着重讲解重要知识。目前最流行的教学方法是三维教学目标。但是教室不是每节课,每一分钟都能够做到叫声为教学目标来进行课堂讲解。其实要做到双微教学目标就要,学会仔细推敲,不要像给学生写评语时那样千篇一律的官方发言,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实在内容。总是在设计小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要从细节部分做起。笔者在讲授扇形统计图时,就设计了两个例子:
1.我利用图形扇形统计图星来表示7、8、9年级的学生学骑自行车上学的情况。在打好了扇形统计图的画法和做法的知识点的基础之后,我就提出了问题,比如为什么7年级学生骑自行车的人比较少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国家有规定是未满12岁的学生不能骑自行车上学。这样不仅进行了安全教育,又把国家对少年儿童的关心渗透在教学中。
2.展示空气成分扇形统计图,既让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表示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率的特点,又从氧气所占的比例启发学生要爱护大自然,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的环保意识。
特色的数学课堂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这才是新课标要求的课堂。但怎样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谓众说纷纭。有的教师用一节课只讲几分钟来体现,有的用课堂问答式教学、十分热闹的场景来体现,有的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教法来体现,这都是积极实践新课改的好形式。我觉得数学课堂教学要上出数学的味来,数学课堂的活跃应主要体现在学生思维的活跃上,教学中应力求“神”而不是“形”,教学方法应由教学内容来决定。比如讲授“反证法”一节课,如果教师只讲几分钟,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在教学中,我引用中国古代成语“道旁李苦”的故事,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反证法”的精致。再如讲“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一节课,我在复习了用“在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的比值是定值”的方法测旗杆的长之后,启发学生用类比的方法解决如何测量金字塔的高的问题,在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之后,又迅速拿出一只小口径花瓶,启发学生解决如何测花瓶内径的问题。学生讨论积极,兴趣盎然,当最后让学生探究能用几种方法测量河宽时,学生不仅想到了书上例题中的方法,还将它扩展为一般情况,令人惊奇的是有一名学生给出了我意料之外的解决方法,我体会到师生平等交流、合作探究的教法带来的喜悦。
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而是把学生当作发展中的人来看,引导学生掌握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比如平行线的定义,没有多少探究的价值,还是直接传授的好,但有的知识需要活动。
首先就是要做到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平等教育。眼中能有学生好坏的区分。在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上不要一味地自己进行总结,一定要多听听学生的实际看法。尤其是有些基础不是很稳固的学生的看法。不仅仅是要了解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的情况,还要求学生一定要总结自己的课堂表现情况和发言情况,与其他同学是否有进行合作互补的学习,还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学习的过程和自己的情感。只有学生的这两个观念是正确的,才不会离夯实知识和技能的目标就太遥远。在管理上,不管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是学习有点困难的学生,只要进步都会得到表扬,只要努力就能得到帮助。为了使更多的学生与学习、学校结下感情,得到正面的激励,我们设置了近几十个项目,进行多元评价,让每名学生在校求学的过程就是自身素质不断提升的过程。
每个学生都不一样,思想不一样,造成了他们理解数学知识的千差万别。作业的设置采用一样的方式,就会使基础较差的学生难以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会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丧失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勇气,造成恶性循环的局面。我采用“分层次、做精品”的方式设置作业,阻止学生成绩的分化,效果显著。我考虑到学困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并不一定差的特点,设置一定量的动手作业和实践活动,使一些学生找回学好数学的信心。比如在研究性学习“废旧电池收集”一节课,从设计问卷、完善问卷、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完成实践报告等环节,我始终充当学生的助手,几位成绩不太好的学生组成的小组兴致高、态度认真,完成的实践报告丝毫也不逊色于成绩优秀的学生组成的小组。这种活动也拉近了我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心理距离,提高了他们学数学的兴趣,如马玉同学在其他各门学科成绩偏差的情况下,数学考了90分,被老师们称为“马玉现象”。“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新课程改革给了我们发展自我的平台,只要把握课标精神,我们可以根据校情、学情,制订适合自己个性的教学计划,可以尽情地挥洒。
也许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不仅仅是这些,但是当下最重要的是要跨出第一步,把高中数学课堂和新课标紧紧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让教师有更多的关爱学生的情况,而不仅仅是看着学生的分数来评判学生的优良,因为不是每个学生都是生来就有学习的天分,这更需要教师的关心和正确的引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数学课堂的教育中不走歪路,学习越来越好。
[1]陈雪琴,王步来,高响等.高中数学教育与新课改[J].高中教育,2014,31(4):12-14.
[2]牛材治.高中数学与新课标的整合、激活课堂探究[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4):17-17.
[3]乐嘉欣.谈谈高中数学教学与新课标数学要求的结合[J].软件:中学生教育,2014,(5).
贵州省罗甸县罗甸民族中学 5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