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红
从设置问题入手,构建互动式中学语文课堂
⌾陈晓红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新课改的目标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实现新课改的目标就要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可以从设置问题入手,将中学语文课堂构建成互动式的课堂。本文主要分析了从设置问题的方面来分析如何构建互动式的中学语文课堂。
设置问题;互动式课堂;中学语文
在新课改浪潮的推动下,中学语文课堂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真正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改革只是形式上的改革,实质上并没有达到相应的目的。在课改中要真正的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手段来进行辅助,比如借助设置问题的形式,通过层层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不断的进行思考,从而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完成课堂的目标。通过设置问题来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将课堂更加的互动,从而活跃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
学生要准确的把握语文课堂学习的进度以及语文课堂要开展的内容,因此做好课前预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做好课前预习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配合,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课前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来进一步的了解课文的意思以及中心思想,从而也可以做进一步深入的思考。比如在做《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课前预习时,教师可以适当的设置一些问题比如:“本文中除了讲述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件事情还有没有更加深层次的表达呢?”“花儿也可以指代什么?”“那么作者通过花儿落了是想启发我们什么呢?”等等。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置一步步的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前预习,从而能够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也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深层思想的把握。在课堂中根据课前问题可以进行讨论从而促进互动课堂的开展。
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不能盲目的进行提问,首先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和中心思想来设置问题,其次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生的内心思想,最重要的是设置问题的时候要有科学性和目的性。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要想到为什么提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以什么形式呈现出来,这样才能保证提出的问题能够被学生接受,从而来促进课堂的教学。同时在提出问题之后也要考虑到在课堂上怎么引出这些问题,从而来实现提问题的目的,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互动式的课堂。
在课堂上进行问题的设置的话首先是要围绕课文来的,不能说盲目的进行问题的提问,提问题要找准准确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如果说问题和课本的切入不紧密的话,最终对于问题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后却对课文的内容和中心思想的理解没有任何的帮助,这就会造成浪费课堂时间。因此在课堂上提问的问题要和课文内容和表达的中线进行紧密的结合,找到问题与课文的重合处和切入点,从而来设置问题提问。比如在《伤仲永》课文的问题设置的时候要紧扣“伤”这个字。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就要以此结论为前提,不能说问题没有中心点,这就会失去意义,对教学也没有任何价值。所以在《伤仲永》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这样的问题,比如“仲永小时候在才能上有什么样的表现?”“后来发生了哪些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市什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的设置,学生会将关注点转入到课文中,并且仔细的进行阅读和理解,从而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同时也能更好的联系生活,实现教学目标。
《学记》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设计问题要有一定的坡度,循序渐进。有心理学家把问题解答过程成为“解答距”,即解答的过程、距离。按解答距的深浅、长短,设问可分四个级别:①微解答距,属初级阶段,学生只要参照立体例文,就可解答。②短解答距,属中级阶段,所提问无现成例子参照,不能照本宣科,只是例题的变化、翻新。③长解答距,是高级阶段,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④新解答距,是最高阶段的发展,属创造阶段,所提问题要求学生采用独特方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以上四个层次,要有一定的坡度,使学生拾级而上,领略探究的乐趣。钱梦龙老师教《愚公移山》时,就设计了四个层次性很强的问题:①这篇寓言共写了几个人?②这件事做起来难吗?③愚公究竟笨不笨?④有人说:“最后天神帮愚公移走了大山,说明愚公到底是无能的,你们同意这种观点吗?”
四个问题孤立看不怎么巧妙,但相互联系起来就不同了,第一个问题从“人物”入手,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既落实了具体字词,又为后面的分析理出了头绪。第二个问题从人到事,是第一个问题的延续,把学生引到“移山任务越艰巨,就越能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的认识上,重点分析了不同人对移山的不同态度,为分析愚公精神做铺垫。第三个问题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深刻发掘愚公精神的教学重点。第四问强化前面的收获。四个问题环环相扣,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思想教育等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既从宏观上把握教材,又从微观上突破重点。
为了深入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实现初中语文互动式课堂形式,可以采用设置问题的形式来实现。但是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把握好设置问题的一些原则,正确的进行问题的设置,才能更好地提升课堂的互动性,并且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对课文思想的理解。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以课文内容和思想为出发点,为教学目标为最终目的,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探究,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语文教学中,采取正确的问题教学法策略,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1]戴永寿.中学语文教学的原理与艺术[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6.
[2]巴班斯基、波塔什尼克著,利兰译.教学过程最优化问答[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3]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福建晋江紫峰中学 36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