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贯培
高中美术特长生培养探析
⌾谢贯培
《新课标》的颁布,为高中美术特长生教学指明了清晰的道路,更带来了生机。高中美术特长生的培养,就应该注重美术本体的价值和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整体美术素养,为日后进入高等学府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美术;特长生;培养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美术特长生的培养也面临着挑战和压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美术特色班教学不仅要体现美术教育的基础性和整体性,更要体现其现实性、现代性、前卫性。作为高中美术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建立不同的美术评价标准,在教学中以培养美术特长生的美术素养为基础,兼顾智育、德育,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将以新课改为大环境背景,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高中美术特长生的培养策略。
1.亦师亦友 《新课标》指出:美术特长生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题,运用独特的教学方法,予以感染学生,并关心爱护学生,与学生交心,形成一种民主、平等、轻松的教学氛围。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严格执行教学内容,传授知识技能;在课后,应该放下教师的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阂,方便学生与教师进行更多的课后交流。
我在课后经常与班上的学生一起选购画具,一起在操场跑步、打篮球,一起外出选择写生场景。这样的过程拉近笔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便于师生之间在生活、专业技能等方面的交流。
2.尊重学生 以往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师传授,学生接受。这样的教学既枯燥,更有很大的局限性。在传统的课堂里,教师的观点是绝对正确的,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授课教授专业技能是否过硬。教学理念的改变,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观点,尊重他们的想法。教师要敢于“认错”,大胆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质疑,更要鼓励学生的创作思路,因为学生的任何想法、思路,都是属于他们自己对于专业技能的集中体现。当然,学生的想法不正确,教师也应该予以指正。
3.重视非专业素质教育 非专业素质,即体育、德育、智育等美育之外的素质教育。虽然美术特长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重点是美术专业知识技能,但是也不能忽视其他方面的素质培养。坚持全面发展,也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必经之路。体育,为学生打造坚强的体魄,是不间断学习的前提;智育,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高考成功的保障;德育,更是决定了学生日后能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注意力长期集中在美术专业方面,会形成学习疲劳,也会形成思维固化。笔者所在的美术特长班,都非常注意学生的非专业素质教育。在文化课方面,要求本班学生以重点班学生的分数严格要求自己,使文化课分数基本能够达到普通二本线的标准。这样做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高考,更是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一个知识渊博、情感丰富,具有健全人格的综合性美术人才。
鉴于上文阐述的美术特长生教学的弊端,我们应从学生出发,根据新课改的精神,把美术课程分为欣赏与评价、造型表现、设计与应用、综合与探索四个部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群体的差异,巧妙的处理这些教学内容,并进行知识穿插,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进行教学方法创新。
1.学以致用,注重创造 明末清初,我国古代哲学家就提出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到了清末,众多改革家掀起了“学以致用”的思潮。可见,学以致用是经久不衰的,是时代的标志。而在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在美术实践活动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
我在实际教学中,与校方积极沟通,让美术特长生参与到学校活动的策划、广告宣传当中去。比如每年的校运动会,笔者都会申请让美术特长生参与运动会的策划,包括开幕式表演、入场仪式等等。再比如每周学校宣传栏的内容更新,美术特长生都会参与其中,规划内容的布局和背景绘图等等。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充分利用了学校的教学资源,也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创造力。而且,在美术实践中,由于实践作品是即展即用的,所以学生也能感受到自身的压力和动力,这对于激发自身潜力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2.因材施教,培养特长 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源自己中国古代教育先驱孔子,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学生进入美术特长班的学习,并不意味着将来都会成为画家。学生个体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美术功底强,有的学生毛笔字功底深厚,有的学生善于设计,教师不能要求学生都像自己一样成为画家,这是违反教学规律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在美术专业的各方面表现,重点培养学生擅长的技能。
我所带的美术特长生,也存在水平层次不齐的现象,这也是很正常的。但是,笔者在教学中,会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习惯,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擅长之处,对其进行重点培养。因为美术是个大专业,其中也分为绘画、设计、摄影、雕塑等等多个门类,越早进行重点培养,越能发掘学生的专业潜力,也可以为日后进入大学进行更专业的学习做好准备。当然,要注意的是,重点培养某个方面的技能,是在各方面美术素养都达标的情况下,突出学生的专业特长,而非放弃其他专业方向的培养,这样就会得不偿失。
3.提问引导,启发思维 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学生进行回答,这本是很正常的教学流程。但是笔者认为,教师的课堂提问,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能激发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尽量避免“是不是、对不对”这一类的空话提问,这是极其影响教学效率的无用提问。
我在素描课中,曾向学生进行课前提问:“素描中的五大调子你们是怎样把握的?”这个提问包含了“知识内容”、“知识应用”、“总结反思”三个方面。首先学生会回顾之前所学的“五大调子”有哪些;其次,在以往的素描经验中,是否有想过自己有没有考虑到处理“五大调子”的问题;最后,如果学生有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在素描实践中,是怎样处理的。当学生认真的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就会进入知识回顾、知识应用、体会总结的心理认知过程,这对于学生提升美术素养是很有效果的。同时,这样的课前导入,对后面的正式教学也具有铺垫的作用,避免学生接受新知识教学时,出现知识断档。
4.合作讨论,共同提升 艺术本就是开放的,交流合作也是现代社会的生存法则。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灌输开放的思想,摒弃封闭、保守的理念,只有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之间才能有思想的碰撞,借鉴他人的优势,完善自身的不足,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我在教授雕塑实践课时,将学生分组,完成“维纳斯”雕塑,具体形式不限。在一个小组中,擅长整体布局的学生规划形状构造,擅长细节描绘的完成脸部特写,擅长艺术设计的完成肢体展示。他们分工协调,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展示自己心中所向往的“完美维纳斯”。各个小组的维纳斯形态各异,有的临摹原型,有的长发飘逸,更有的恢复断臂,这写都是他们的艺术思想的结晶。作品完成之后,各个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交换了对“维纳斯”的概念理解和心中想法,展示出了自身的艺术思维。这就是艺术的碰撞,在这样的讨论中,学生之间可以互帮互助,共同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艺术素养。
5.内容创新,保持兴趣 高考是一条毕竟之路,但也不能片面的刻意追求,这样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更容易迷失学习美术的道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维持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坚定学习美术的方向,这样才不会让学生进入大学之后丢失美术的本源。
我在教学中,经常会将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内容进行穿插,来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介绍人体构造与临摹时,笔者将生物教研室的骷髅骨架拿到画室用于展示,学生看到之后觉得异常新奇,更乐于细细观察人体骨骼的整体构造以及每个骨头的形状差异。在过往,他们长期面对形态死板的塑胶模特,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厌烦的情绪,也就无法达到教学的目的。
另外,在教授美术鉴赏课时,讲到古代建筑、古代陵园这些,笔者都会给学门介绍一些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事件,例如圆明园的原貌展望及毁坏原有,以此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最终的目的则是让学生对美术学习保持兴趣和热情,坚定他们的美术学习道路。
总而言之,对于高中美术特长生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全心倾注和积极引导,也需要家长的耐心陪伴,更需要学生自己能够坚持理想,保持自己对美术学习的热情。
[1]艾明明.对高中美术特长生艺术修养培养策略探讨[J].高考.2013
[2]杜娟.浅谈高中美术特长生培养的方法[J].软件.教学.2013
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附城中学 51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