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静
陇南优秀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文静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陇南优秀文化资源进<文化生活>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6]GHB0644。
地方资源作为课程资源的一种,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完善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老师来说,能否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能否把这些资源和课堂教学相结合非常重要。
地方文化;文化生活;陇南优秀文化资源;应用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一个特点是增强了生活性。但是与之配套的课程资源相对缺乏,难以将学科知识和学生生活有机连接,上起课来泛泛而谈。因此政治课教学尤其是《文化生活》的教学中,学生自身的体会与感悟非常重要,如何从单纯的书本和封闭的教室,走向充实而丰盈的生活,使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从“分离”回归到“整合”,就必须开放课程资源,开发地方资源,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教学,使教材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地方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容易引起学生的热情参与,从而有利于开展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我们陇南以其秀丽的山水风光、诱人的风土人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精神而闻名,它为文化生活教学提供了丰富资源,是文化生活教学资源的富矿,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利用,则既是文化生活教学的损失,更是陇南文化的损失。
1.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实效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兴趣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和思想品德修养的自觉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文化生活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添加地方乡土文化资源进入课堂教学,就能充分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联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有较强的亲切感和亲和力,激起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又可以化抽象、枯燥的文化生活的理论为形象、生动、立体的教学资源,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让课堂资源更加丰富、真实、有效,使教室真正成为最丰富的课程资源中心,让教材资源经过加工处理后更加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支持和营养。
2.激发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新课堂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应用和评价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能力。在文化生活的教学过程中添加丰富的陇南优秀文化资源的素材,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探究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则组织学生围绕陇南优秀文化实例中所蕴含的某一个突出问题发表见解,相互启发、互相补充,提出各种问题或就问题的解决从不同侧面,自由发表见解。使他们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他们的人生经历,使他们立体地感受陇南优秀文化资源的丰富与多彩。
3.唤醒对故乡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乡、爱国之情 陇南市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通过文化生活的教学,通过陇南优秀地方文化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让学生了解陇南,了解陇南文化,了解自己作为陇南人有建设陇南的责任和义务,我们相信,陇南有曾经的辉煌过去,一定会有光明的未来,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更能激发学生建设家乡的热情。
陇南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在地域特性上,陇南市地处甘、陕、川三省交界,为全省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是秦陇文化、巴蜀文化的交汇地。那么,这些文化素材如何有机地与文化生活的教学内容相融化呢?在学习文化生活第一课时体味文化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能够体现陇南文化特色的一些图片,如两当红色革命园区,甘肃秦文化博物馆,礼县香山道教文化,西和仇池山伏羲文化,礼仙大堡子山,高山戏、花灯戏、影子腔等艺术品种,这样会使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时有强烈的亲近感,感受到身边的文化生活,体会到生活与文化密切关系,生活离不开文化。
在学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时,讲述陇南被纳入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更重要的是陇南特色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有了新的强大的助推器,陇南将紧紧抓住这个机遇,用足、用好国家和省上的各种政策,乘势而上,全面实施精神引领、精品打造、文化惠民、产业发展、改革创新等工程,走出一条事业与产业齐头并进、保护传承与挖掘开发深度融合、文化发展与经济跨越相互促进的科学发展之路。
在学习文化多样性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陇南地区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既有华夏民族大文化的同源性,又有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独特性。在资源特色上,先秦文化、三国文化等见证了陇南历史文化的厚重,乞巧文化、白马文化等表明了陇南民俗文化的独特,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两当起义纪念馆等说明了陇南红色文化的丰富。
在学习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传统建筑中,讲述陇南的古民宅星罗棋布。康县、武都、成县、文县古民宅遗存比较多,以清朝民末建筑为主,地域特点突出。康县、武都、文县、宕昌、两当多为两层阁楼的三合院或四合院,西和、成县、徽县多单层四合院。其代表性建筑主要有文县洋汤寨李家大院,丹堡王家大院,西和城关镇孔令红宅,武都琵琶宅,五马乡马坝郭家大院,康县豆坝乡谈家大院,白杨乡金钗峪刘家大院,岸门口镇沈家院及沈成玉宅,徽县麻沿乡杨家大院和柴家大院,嘉陵镇尹家坪尹家大院,两当左家乡左家大院和权家大院,成县鸡峰镇张家大院小川镇王振国宅等等。在这此建筑中,木雕、砖雕和石雕艺术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宕昌羌藏风格的民居,文县铁楼乡寨科桥和小桥一带的民居及武都角弓陈家坝民居也具有民族特色。这些传统建筑都是凝固的艺术,既包含了传统的文化内涵,又满足了现代生活方式的需要。
通过课堂与地方文化资源有机整合,让学生增强互助学习的合作意识,掌握搜集、调查、整理等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培养获取新知识、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增加各方面的素养,使学生了解生养自己的热土,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近水楼台先得月”把学生最亲近的“活水”——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到《文化生活》教学中,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学生发展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对优化课堂教学,形成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1]吴刚平:《高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智慧》,高等教育出社,2004.10,第一版
[2]龚菲菲:《高中政治课地方素材资源的案例式利用——以“文化生活”课程为例》,《科学文汇》2010.01
[3]曹成章:《保护发掘陇南的文化资源大有作为》,2010.09
[4]《陇南挖掘文化资源打造特色品牌》,甘肃日报,2013.02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二中 74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