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萌萌
梁赞诺夫喜剧与冯氏贺岁片比较研究
□ 韩萌萌
埃利达尔·亚历山大洛维奇·梁赞诺夫是苏联家喻户晓的喜剧电影导演,被戏称为“每一只狗都认识的人”。而在中国,他也是最为熟知的俄国导演之一,他的喜剧影片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评价。冯小刚的冯氏贺岁片已经成为中国大陆商业电影界的一个强有力的电影品牌,在国际上也享有盛名。两位导演,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却在艺术上相融和互通。本文将他们的电影进行比较和研究,以更好地实现喜剧电影的融合以及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梁赞诺夫;冯小刚;讽刺喜剧;悲喜剧;贺岁片;比较研究
埃利达尔·亚历山大洛维奇·梁赞诺夫是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喜剧大师,他拍摄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喜剧作品,如《狂欢之夜》《你好,小傻瓜》《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等等。这些影片奠定了他的喜剧风格,被人称为喜剧散文,也使他有了“喜剧教父”的盛名。
(一)强烈的讽刺意味
梁赞诺夫一直致力于在观众面前淋漓尽致地展现喜剧的艺术本质,试图通过喜剧的表达让观众在笑声中体会深刻的内涵。在前期,梁赞诺夫擅长制作具有讽刺意味的讽刺喜剧,或表现官僚的腐败(代表作《狂欢之夜》),或批判社会秩序的混乱(如《你好,小笨蛋》)。这些作品通过对一些滑稽可笑的事件的展现,表达了深刻的讽刺内涵,表现了社会现状的不堪和无奈,有一种悲剧的成分在其中。通过这种强烈的讽刺意味和对比,梁赞诺夫的电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其在观影之后能够产生深刻的反思和体会。
(二)鲜明的悲喜剧风格
到了后期,梁赞诺夫的喜剧又含有悲剧的艺术成分,较著名的有“悲喜三部曲”:《命运的捉弄》《办公室的故事》及《两个人的车站》。这些作品通过滑稽的场面和突变的情节反映了喜剧背后的苦闷的生活本质,笑中带泪,调侃了轻松表象下掩盖的尴尬的生存现状。梁赞诺夫总是试图用喜剧的方式来将普通人的生活、内心世界展现在人们眼前,当人们观影时,不管是否有过相同的境遇,总是能够被剧中的小人物的挣扎、喜怒哀乐所触动,这也是梁赞诺夫想要达到的悲喜剧的效果了。
(三)精心的情节设定
梁赞诺夫的电影中一些专门设定的巧合情节也很值得一提。例如在影片《两个人的车站》中,先是分别精心设定了两个具有悲情色彩的男女主人公,然后再设计两人的相遇,从而构成了悲喜交加的情节纠葛。普拉东争吵误车又失去身份证等剧情都是导演虚构出来的,但它存在着合理性,它符合人物的性格也符合生活逻辑,这也是导演的高明之处。在普拉东遭遇生活的不幸时,遇到了善良帮助自己的薇拉,使得这对生活中不幸的人有幸遇到彼此并结合在一起。他们的结合是在各自不幸的基础上,这也是一种悲与喜的结合,悲中有喜,喜中有悲。电影首先将人物的性格和不幸的背景进行铺垫性的描述,然后经过一个个精心设置的情节,巧妙地让剧情层层发展,环环紧扣,步步有戏。
(四)夸张的动作行为
梁赞诺夫的悲喜剧中,人物夸张的行为和动作取得了滑稽可笑的娱乐效果。梁赞诺夫的影片中出现的人物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平凡小人物,但是却被赋予了不寻常的夸张行为和动作。例如在影片《办公室的故事》中,女人有着男人的气质,不管是行为还是动作,都像是一个男人,而在片中,男人又说话吞吞吐吐,胆小怕事,唯唯诺诺。这种性格错位的表现方法别具一格,很能吸引观众的眼球,也突出了人物性格,具有很强的喜剧效果。
冯小刚于1958年出生在一个北京的普通家庭,自幼父母离异,他跟着姐姐和母亲生活。正是因为这样的家庭背景,冯小刚的贺岁喜剧总是善于从小人物和普通家庭出发,表达小人物的情感诉求,京味十足,风趣幽默的台词风格和平民化的喜剧表达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商业片票房传奇。就如他自己所说:“我就是一个市民导演。”冯小刚的片子多是以普通老百姓的角度展现小人物的喜乐哀愁,表达他们的愿望,致力于满足普通家庭的内心想法和心理诉求。因此,冯导的电影广受观众追捧。
(一)强烈的平民意识
冯小刚是一个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的导演,他始终把目光投向喧闹的现代都市中的市井平民的精神状态。他的电影中没有好莱坞式的英雄主义,有的仅仅是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他的片子源于大众生活,他的角色、人物总能在普通群众中找寻到影子。例如影片《集结号》中的老兵、《一声叹息》中在围城中挣扎的梁亚洲、《非诚勿扰》中爱情和事业失意的大龄海归秦奋……这些普通的人、普通的情感、普通的事深深打动着无数的观众,让人与之欣喜、与之愤怒、与之纠葛。
(二)幽默的个性化语言
冯小刚导演的喜剧中值得一提的还有他作品中极具京味儿冷幽默的个性化语言。“京味儿幽默”是指透着老北京气息的调侃式、消遣式的幽默。冯氏贺岁片的幽默是带有深刻内涵的,并不仅仅是肤浅的笑料。这些片子中往往蕴含着智慧,夹杂着嘲讽,它让人笑,但不仅仅是笑,在笑容背后人们得到的更多的可能是感悟和思考。众所周知,中国的武打片享誉海外,冯导曾经这样说过,不仅要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武打片,也要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幽默。在他看来,中国式的幽默就在于对世俗生活的调侃,这是一种贴近大众生活的幽默,是一种现实存在的幽默,是一种语言形式上的幽默,“京腔儿”就是中国式幽默的一个非常鲜明的代表。“冯氏幽默”源于平凡生活,他的幽默是在人物的语言上,而非在故事情节上。片中的人物对白或诙谐,或调侃,这些京味十足的台词给观众一种正正经经说笑话的冷幽默情怀。
(三)明星策略
在冯小刚的贺岁片中,人们最熟知的演员是葛优,冯小刚和葛优的组合几乎可以说是冯小刚贺岁片舞台上的“黄金搭档”。葛优以他的光头形象和不温不火的冷幽默风格,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除了葛优这一铁打的主演外,冯小刚导演的片子中,还不时地出现几个经典的配角形象,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人是傅彪,他所塑造的一些经典人物让人印象非常深刻。自从在电影《甲方乙方》中展露头角以后,傅彪一直活跃在冯小刚的电影银幕之上。尽管每次出场之后的戏份并不多,但混了个脸熟的傅彪总是一出场就能吸引观众的目光。
梁赞诺夫与冯小刚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但是在艺术的大背景下也有着相同的地方。首先,他们喜剧片的人物都是社会大众,讲述的都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点滴,从小的细节着手,这样的故事更能打动受众,得到共鸣。其次,他们的喜剧片都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但他们两者所不同的是,梁赞诺夫是靠情节来进行讽刺,而冯小刚是用语言来讽刺。最后是在故事上,他们的片子结尾会注入一定的悲情元素,通过这样的元素来使影片增加更加深刻和耐人寻味的底蕴,使影片显得更加厚重,更加有价值。不过,不同的是梁赞诺夫是将悲剧元素放在人物上,而冯小刚则是将悲剧元素放在情节上。但不管是什么样的悲剧元素,他们都让观众感受到了生活的悲和乐,从而更加珍惜生活和热爱生活。
喜剧电影的魅力不只是为了使人发笑,更为重要的是让人理解生活的意义,使观众笑过之后有所收获,梁赞诺夫和冯小刚都做到了这一点。他们的喜剧往往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笑中带泪,让观众有深刻的体会,实现了喜剧的艺术价值。梁赞诺夫是俄国的喜剧大师,而冯小刚是中国的贺岁喜剧领军人物之一,这两个位代表的是欧洲与亚洲、西方与东方的不同喜剧风格,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文化与文化的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相信两国电影艺术上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将使世界电影产业更加丰富精彩,为观众带来更加震撼的视听盛宴。
1.贺红英.文学语境中的苏联电影[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
2.郑亚玲,胡滨.外国电影史[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3.秦婧.不纯粹的喜剧电影——前苏联电影《办公室的故事》赏析[J].青年记者,2010(20).
4.范华群.梁赞诺夫的喜剧技巧[J].当代电影,1991(06).
5.谢兰,秦岁明.冯小刚贺岁电影中流行性大众美学元素的分析[J].电影评介,2009(06).
6.沈莹莹.从冯氏幽默到冯氏悲情——解码《夜宴》和冯小刚电影的转型[J].电影文学,2006(14).
(作者系河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5级广播电视专业硕士生。指导教师: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