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信息茧房”现象研究

2016-04-13 20:31:18
视听 2016年8期
关键词:茧房头条客户端

□ 邓 倩

新媒体的“信息茧房”现象研究

□ 邓 倩

本文讨论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新媒体形成“信息茧房”的原因及影响,认为由于受“信息茧房”所带来的网络暴力、信息屏障等的影响,受众出现了认知退化等现象,削弱“信息茧房”的影响势在必行。

“信息茧房”;微博;今日头条

喻国明认为,互联网激活了个人。技术的发展使用户的信息接收行为更加主动。在Web2.0技术的推动下,每个人都是网络社会中的一个节点,互联网用户可以轻易通过网络搜集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同样,每个用户在接收信息的同时也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自己的意见,个人既是信息接受者,又是信息生产者,个体与个体在网络空间里相遇和交流。但海量的信息也造成了信息内容的繁杂与同质化,用户的注意力成为新媒体产品产生效益的关键,随着手机客户端的兴起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传播模式成为主导,新媒体平台正逐步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同时,社交平台中各类意见的碰撞与聚合使以兴趣为基础的群体快速聚合,随之而来的是个人接受信息的“窄化”,另一种说法叫“信息茧房”现象。“信息茧房”概念是由美国学者桑斯坦在其著作《信息乌托邦》中提出的,桑斯坦认为在网络信息传播中,因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讯息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①那么“信息茧房”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又带来了那些问题呢?

一、 不同类型新媒体所带来的“信息茧房”及其影响

以用户为中心是新媒体产品发展的基本理念,不同类型的新媒体所侧重的技术依托、用户使用习惯、产品特性等各有差异。在讨论“信息茧房”现象时不能一概而论。本文选用了新媒体中典型的信息交互平台和移动新闻客户端,来讨论不同类型新媒体带来的“信息茧房”现象。

(一)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信息交互平台

《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微博的网民使用率为33.5% 。它主要满足了用户获取信息和社交方面的需求,是用户获取和分享新闻热点、兴趣内容、专业知识、舆论导向的重要平台。同时,微博在帮助用户基于共同兴趣拓展社交关系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②作为国内最大的信息交互平台,新浪微博的用户活跃度位居其他同类产品首位。用户可以通过微博获取新鲜资讯,通过发布微博分享个人生活,通过转发、评论、点赞等行为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态度,进行意见的交流和碰撞。但微博看似自由的信息交互活动中,正隐藏着形成“信息茧房”的温床。

1.个人差异决定用户只关注自己喜欢的内容

微博信息量庞大,用户需要从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接收。用户按照自己的喜好对信息进行过滤和选择,以“保持集中的注意力和心理上的舒适感”。因此,微博用户对信息的选择性心理是形成“信息茧房”的原因之一,“它将用户束缚在由兴趣和先入之见所引导的狭隘的信息领域。”③同样,热门微博和热门话题使用户注意力集中于拥有广泛关注群体的娱乐化、社会化内容,对用户获取信息造成屏障。

2.群体压力下的意见趋同

在微博平台中,大V成为颇具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微博的“关注”机制,使不同地域、身份、层次的人在某一喜好或观点上达成共识,通过共同关注同一个性的大V,这些用户形成一个个持续性的虚拟网络群体。在微博大V意见的影响下,该群体通过关注、评论、转发等行为形成群体意识。而这种意识和结构一旦形成,会反过来成为群体活动的框架。群体意识的形成对群体来说非常重要,它形成以后,会对群体成员的个人态度和行为产生制约作用,是相对于个人意识的一种外在的、约束性的思维、感情和行为方式。④这种群体意识使个人束缚在“茧房”里,只接受与自己趋同的信息。

“信息茧房”极易造成观点极化。在微博用户中,个人思想和行为受到其所关注的人、所在群体的影响,在群体压力下,人们往往会放弃自己的原有立场,转而拥护群体所共有的观念,造成思想偏狭。而群体观念一旦在社交平台中发酵,则容易形成“沉默的螺旋”效应,造成观点极化,许多网络暴力现象由此而来。例如陈赫离婚事件中,一位女网友在陈赫微博下进行了批判性评论,被陈赫点名回复,导致陈赫众多粉丝围攻该女网友,在其微博下辱骂,多达70万的谩骂令人触目惊心,随后该网友还被人肉搜索出来。而在互联网的虚拟群体暴力中,个人并不认为自己有责任。网络暴力事件频发,与越来越显现的“信息茧房”现象关系紧密。

(二)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新闻聚合类客户端

与传统的新闻APP相比,“今日头条”的特点就在于每一个人看到的内容是不同的,这是基于“今日头条”背后强大的大数据计算与分析的技术支持。它可以通过用户注册登录的社交网络账号相关的基本信息,如性别、职业、地理位置等内容进行第一步的用户兴趣分析;随后,用户对于信息的搜索内容,如关键词、信息类别等数据也会被收集起来,包括用户对某一条新闻的点击、浏览时间等这些细微的习惯都将进入后台的数据分析。这些内容最终可以形成一个属于特定用户的个人兴趣图谱,就像一个DNA库一样。然后根据这些兴趣图谱中的DNA,系统会自动选择用户感兴趣的、喜欢的内容进行推荐。⑤今日头条的精准用户定位和信息推荐,使用户首页呈现出“个人日报”形式,做到真正的“千人千面”,满足了互联网时代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速途研究院公布的《2015年移动新闻客户端市场报告》显示,以聚合内容为主的新媒体类移动新闻客户端在近年发展迅速,今日头条占据市场46.4%的市场份额。但是,正如桑斯坦所说,“信息茧房”正是以“个人日报”的形式呈现。今日头条的个性化服务凸显的问题也在逐步显现。

1.机器推送消息造成用户视野狭隘

今日头条客户端首页为“推荐”页面,机器推荐引擎大多会选择符合大众口味的社会、娱乐、消遣型内容,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或不喜欢这类新闻,久而久之,用户的信息阅读越来越符合个人喜好,对于与自己的爱好和价值观相异的信息避而远之,造成个体视野狭隘,观点极化,与为了获取新鲜资讯而阅读新闻的初衷相去甚远。

2.个人判断力与认知能力的丧失

李普曼认为,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也就是“拟态环境”。⑥现在看来,由于“个人日报”的出现所造成的“信息茧房”,正形成一个由个人兴趣为主导所营造的“拟态环境”。它使个人禁锢在自己的世界里,只接受与自己观点相同的信息,排斥其他信息,束缚个体的认知和行为,造成个人判断力丧失,在面对不同观点时盲目自信。

桑斯坦认为,“网络的广泛使用,让每个人都能获得自己所喜欢的信息,假如一个社会也是如此的话,各个社会群体便会分裂。这样的一种思想偏狭将会带来各种误会与偏见。”

二、 结语

“信息茧房”现象的产生有媒体、用户、社会多方面原因,削弱“信息茧房”带来的影响同样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应强化公共平台信息监管。新媒体用户数量庞大,但相较与传统媒体,新媒体平台社会责任意识较弱,在新媒体产品的发展和运营中,应有意识地使互联网平台成为不同声音的集合地,提高互联网络中的信息质量。再者,对于用户而言,应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合理使用媒介,使互联网成为个人发展的助手,而不是“作茧自缚”。

注释:

①梁锋.信息茧房[J].新闻前哨,2013(1):87.

②第3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01-22.

③杨慧.微博的“信息茧房”效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④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95.

⑤李亚男,崔银河.探究新闻APP提升用户体验的新路径——以“今日头条”为例[J].新闻世界,2015(7):132-133.

⑥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27.

(作者系河南大学2015级新闻学研究生)

猜你喜欢
茧房头条客户端
信息茧房
材料作文“信息茧房”阅卷实录
微头条
小康(2022年20期)2022-07-20 02:34:22
轮椅总裁与“茧房”姑娘,十万公里的爱穿越生死
《头条》(四首之三)
中华诗词(2020年3期)2020-09-21 09:28:04
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县级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应用手机客户端
传媒评论(2018年4期)2018-06-27 08:20:24
孵化垂直频道:新闻客户端新策略
传媒评论(2018年4期)2018-06-27 08:20:16
基于Vanconnect的智能家居瘦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电子测试(2018年10期)2018-06-26 05:53:34
头条
海峡姐妹(2017年8期)2017-09-08 12: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