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海
浅析音乐欣赏课程
◎张兴海
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其本质是通过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听、"赏"从而进入作品,与作品产生共鸣,达到心灵的陶冶与升华。
欣赏;情感体验;理智欣赏
音乐欣赏是进行审美教育、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它的基本意义是从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并伴随着审美体验产生其他综合效应。是学生培养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要想取得较好的欣赏教学效果,必须尽教师所能为学生创设条件,尽可能让学生置身于课堂教学活动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
音乐欣赏在最初阶段,主要靠感官对音响的感受,动听的旋律、悦耳的和声、有规律的节奏、起伏的响度等等,都让人感受到一种欣悦。因此,音乐欣赏能力的形成,首先是要多听、多欣赏音乐。听的多了,自然慢慢地就能听得懂。开始时可能只是一种朦胧、初步的感受,如果继续听下去,就能逐渐感受到音乐的变化和特点,能够辨别出不同特点的旋律、节奏和音色,同时对音乐所表达的感情、意境也会有所领会。多听音乐,还应该多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不断扩大自己的音乐欣赏面。对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新的和旧的、保守的和现代的音乐都要听,这意味着尽可能不带偏见地聆听。广泛地倾听各种类型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从对音乐作品的比较和鉴别中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总之,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只有通过欣赏者自己的聆听、欣赏,才能逐步获得音乐欣赏能力。
欣赏音乐可以作品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基本要素及其组织手段。原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教授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对乐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其音乐欣赏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由此可见,在音乐审美中,音乐基本理论起着桥梁式的中介作用,没有基本理论的铺垫,就不能进行完整的审美活动,更不能审美具有高度艺术水准的音乐作品。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学习一些音乐知识,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必需的。特别是欣赏一些比较大型的、结构复杂的音乐作品,例如交响曲、协奏曲、歌剧等,更要尽可能多学习一些音乐知识。音乐知识的范围很广,学生不可能全部掌握,要有选择地学习和掌握一些音乐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一方面是关于乐理的知识,例如音阶和调式、主题和旋律、节奏和节拍以及乐谱的读法等,学生学了这些理论知识,能更好地感受和欣赏音乐。另一方面是关于音乐背景的知识,这包括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作品的风格流派,作曲家的生活经历、艺术道路、创作个性以及具体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等。学习这些知识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音乐作品的外部音响形式,而且还能通过这些音乐知识去进一步了解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领会音乐作品。
欣赏音乐是一种审美活动,可以分为不同的三个层次:官能的欣赏、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官能的欣赏主要满足于悦耳即好听,是比较肤浅的欣赏。要对一个音乐作品进行全面的领略,从而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除了官能的欣赏外,还必须进入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音乐欣赏教学,应建立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领会音乐的内涵、被音乐深深感动,这是最能体现其审美教育本质的一个特征。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手舞足蹈起来,因此,音乐欣赏课堂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动”中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都得到动态享受,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进入参与音乐的积极状态,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情绪。
除了强烈的情感体验之外,还应更深层次的欣赏音乐。首先要了解音乐的内涵,所有的音乐都有其自身的内涵,对音乐的了解就是对这些音乐内涵的认识过程。其次还应该了解音乐的主题,音乐中的主题至关重要。在一首乐曲中,一个聆听者必须牢牢记住这首乐曲中的音乐主题形象,它的变化、对比、发展等构成了音乐的全部内涵,所以在欣赏音乐时一定要让学生学会记住主题。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了解音乐的旋律特点、曲式结构、调性,还有节奏、音色等。有的时候甚至连作曲家的创作观念、演奏家的风格、录音师的录音技术及爱好等等都要有所了解,因为这些诸多因素加在一起才构成一个整体的音乐,单独去分析其中的一个部分其实都是对音乐的肢解。结合作曲家生平和历史背景了解作曲家的创作个性,认真聆听主题的发展变化与对比,让学生全身心都得到音乐及音响的感染,让他们的思想情感以及情绪都在音乐的体验中发生微妙的变化,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陶冶了情操。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一要靠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要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愉快的音乐情境,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最简单、通俗、艺术化的语言叙述。可以用讲故事、图片引导、讲述音乐背景,把学生引入我们创设的情境中,把他们带入音乐的海洋,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音乐,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去体验音乐、理解音乐,学生具有自己的音乐体验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自主、探究、交流的生动过程,实现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全面发展过程。
总之,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为众多的将来非音乐专业的孩子着想,帮助他们能够成为积极的和有一定水平的音乐欣赏者,能够从音乐中享受到乐趣,培养和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陈静梅《音乐欣赏》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
(作者单位:四川省阿坝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62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