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行文本解读
——从一堂公开课谈起

2016-04-13 18:36:31王磊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29期
关键词:孙犁袜子女孩子

⌾王磊

浅谈如何进行文本解读
——从一堂公开课谈起

⌾王磊

在语文教学,尤其是记叙文教学过程中,文本始终具有重要的地位,对文本的解读也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从学生拿到文章,开始阅读算起。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之内,很难去真正读懂文本,更不要说去理解文本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取向了。而且理解文本的含义,体味文本的价值虽说是老师与学生的共同目标,但这个目标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又并不共同,老师不能代替学生,学生的目标可能因人而异,这就造成语文课堂上或是老师侃侃而谈,搞一言堂,或是学生无精打采,进入不了状态。

关于如何引导学生更好的解读文本,一直在思索之中,却迟迟没有一个好的主意。直到在第五届苏派语文教育论坛上有幸听到了孙晋诺老师的一堂课,《专题式阅读——孙犁笔下的女性:两个小姑娘》,深受启发。

在我们认为一节课时间太短,不能把文本解析透彻的困扰下,孙老师却迎难而上,另辟蹊径,把孙犁先生的两篇文章《鞋的故事》和《山地回忆》放在了一起解读。孙老师一开始就抛出了一个问题,“我”更喜欢两篇文章中的哪一个女孩,小书绫还是妞儿?

这个问题一抛出来,学生们立刻就兴奋了起来,议论不息,然后纷纷举手抢着回答问题了。而这让听课的我们不由面面相觑了起来。这种提问方式会不会太过随意,会不会把思考的方向引导的有些偏差了呢。但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孙老师却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偶尔的点拨两句,但更多的是听学生回答,笑而不语。

就在学生谈完自己的想法后,孙老师出示了这么一段话:

31“光着脚打下去?”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

32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

33“你说什么?”

34“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也是卫生吗?”

35“咳!”我也笑了,“这是没有法子么,什么卫生!从九月里就反‘扫荡’,可是我们八路军,是非到十月底不发袜子的。这时候,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袜子穿呀?”

36“不会买一双?”女孩子低声说。

37“哪里去买呀,尽住小村,不过镇店。”我说。

38“不会求人做一双?”

39“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40“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带着学生们去品读了一番后,孙老师指着段落里女孩说的话,那些特意是红色字体的文字,点评道,“这就是断崖式对话,妞儿一直在启发,而我则是启而不发。”

就在学生们纷纷点头称是的时候,孙老师又出示了另外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话:

⑾“你给了我那么多钱。”她安定下来以后,慢慢地说,“我又帮不了你什么忙。”

⑿“怎么帮不了?”我笑着说,“以后我走到那里,你能不给我做顿饭吃?”

⒀“我给你做什么吃呀?”女孩子斜视了我一眼。

⒁“你可以给我做一碗面条。”我说。

⒂我看出,女孩子已经把她的一部分嫁妆穿在身上。她低头撩了撩衣襟说:

⒃“我把你给的钱,买了一件这样的衣服。我也不会说,我怎么谢承你呢?”

⒄我没有看准她究竟买了一件什么衣服,因为那是一件内衣。我忽然想起鞋的事,就半开玩笑地说:“你能不能给我做一双便鞋呢?”

⒅这时她姐姐买菜回来了。她没有说行,也没有说不行,只是很注意地看了看我伸出的脚。

⒆我又把求她做鞋的话,对她姐姐说了一遍。

(21)告别的时候,她的姐姐帮她穿好大衣,箍好围巾,理好鬓发。在灯光之下,这女孩子显得非常漂亮,完全像一个新娘,给我留下了容光照人,不可逼视的印象。

(22)这时女孩子突然问她姐姐:“我能向他要一张照片吗?”我高兴地找了一张放大的近照送给他。

而这一段话,在孙老师的点评里则为粘连式对话,书绫:有情,绵绵不绝;我:有意,紧追不舍。

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个结论,断崖式对话,蕴含的是一个善字,而粘连式对话,蕴含的才是一个情字。

到了这时,结合前面反复品读,分析的语句,学生们也就同意了孙老师的看法。而此时的我们也就恍然大悟,明白了孙老师的用意了。

正如汪政老师在一次讲座中提到的,“阅读中知识、经验与情感的不对等与差异之所以存在,缘于纵横两个向度。从横向上说,生活在同一时空中的人因为生活环境、生命经历等方面的差别可能会产生话语交流的不对称,但这种障碍可以努力克服。而从纵向上来说,则是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在交流上的断绝,这种沟通就相当困难。纵向上的阅读障碍说白了就是阅读中的“代沟”现象。”

孙犁先生所处的时代和现在学生所处的时代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果用现在学生的眼光去品读这两篇文章,学生很难去读懂文本中所蕴含的那种微妙的感情。所以孙老师才会别出心裁的,通过一个很浅显的问题,到底“我”更爱哪一个女孩,来引导学生去品读语言,去解读文本。

果不其然,在把这个问题解剖清楚了后,孙老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要求学生对文章中的一句话进行解读。

38那里的大自然风光,女孩子们的纯朴美丽的素质,也许是永存的吧。

有了前面对文本深入细致的解读,学生自然而然的分析出了语句的意思,理解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即一种担忧美消失的情绪。

可以说孙老师这堂课上的非常成功,也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发。如何更合理有效的进行文本解读。概括起来,我认为大致有这么三点。

一、确定文本解读的主体地位

毋庸置疑,学生应作为文本解读的主体地位,教师只能是引导者。通过巧妙

的设计问题,去启发学生的思考。当然这种解读必然是长期的,是步步提高的,也就是说要允许学生提出浅显甚至是错误的解读,然后教师予以纠正,从而进一步去引导。通过长时间的练习,从而做到真正的去读懂文本。但是这种暂时性并不意味放低对学生的要求,通过迁就学生来完成解读文本的任务。而是要在引导上下功夫,从而更好的启发学生思考,深刻解读文本。

二、文本的表面性和深层性

正是因为前面所说到的教师的引导作用,才让我们更好的去发掘文本表面下

所覆盖的深层内涵。文学引人入胜的关键,就在于埋藏在文本字里行间的深意。如同《药》里面作为暗线出现的革命志士夏瑜;《老王》一课中“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的深层含义等等。作为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去反复品读,去发现这些有深意的内涵。

三、文本的时代背景

众所周知,一部文学作品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被解释的状况之中,这种状态是长期的,是不断增加对内涵的理解的,也是不断修正对文本的理解的,但不管怎么变化,都不要忘记对文本背景的解析。就像之前有人提过,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横穿铁路是不遵守交通法规,是要批判的。这就是没有搞懂文章的时代背景,过于的用现在人的眼光来看待以前的人,自然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同样,这就要求我们在解读文本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它的时代背景,不能强加自己的主观想法。

当然文本解读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但相信会因为更多的教师加入对文本解读方法的探究,而不断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对文本的分析。经过对文本如此执着的分析,也会让学生更好的品味文本中语句的优美,所包含内涵的深邃,从而更加坚定的爱上阅读,爱上语文。

江苏省徐州市徐州高级中学 221000)

猜你喜欢
孙犁袜子女孩子
论孙犁作品中的逆向思维
袜子少年
不一样的袜子
幽默大师(2020年6期)2020-06-22 08:24:32
女孩子的钱都是怎么花光的
意林(2020年5期)2020-03-31 13:26:01
那个文科班的女孩子
孙犁装外行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56
袜子
洗袜子
一个女孩子为什么要努力?
海峡姐妹(2016年1期)2016-02-27 15:15:00
游移于隐藏与揭示之间——论孙犁的“芸斋小说”
长江学术(2015年1期)2015-02-27 07: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