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多元解读的原则探析

2016-04-13 18:15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青云中学钱晶晶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8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初中语文文本

苏州大学文学院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青云中学 钱晶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多元解读的原则探析

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青云中学钱晶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多元解读原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十多年的新课改实践,我们以此理念为指导,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倡导多元解读,鼓励学生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去赏析文本,这对改正传统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单一化、模式化等问题大有裨益。但也出现了不少矫枉过正的现象:脱离文本,肆意阅读;忽视读者,过分深读;不顾价值,随性解读。究其原因主要是“多元无界”,即过度追求所谓的“多元”而无视其原则与界限。童庆炳先生在《文学理论教程》中指出:阅读接受一方面存在着审美差异性,是多元的、无限的;另一方存在着社会的共通性,是有阈限、有范围的。这正是一些专家学者所提出的阅读鉴赏中的“多元有界”理论。“界”就是原则与界限,据此我们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就多元解读必须遵循的原则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下面结合教学案例就此作探讨。

一、多元解读必须立足文本

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解读文本,首先应立足文本,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与思考生发各种感悟,从而理解其主旨与内涵。

1.必须立足文本体裁

文体分为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内涵丰富的文学作品,其意义未定性和意义空白为读者的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个性化解读,以发现文本的意义。如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散文诗《蔚蓝的王国》,其内涵非常丰富,我们从中可以读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热爱、对青春生活的赞美、对爱情的歌颂、对岁月已逝的人生慨叹。

但有些体裁的文本却不宜多元解读,如说明文,因其内容科学严谨、语言准确严密。周定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介绍了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纪念碑是用17000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纪念碑高多少、用多少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碑的正面朝北、碑心石重多少、高多少,刻了哪些画、哪些字,面对这些精确的说明我们无法也无需多元解读。

2.必须立足时代背景

文学作品往往体现特定的时代背景,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反映。所以文本解读必须立足其时代背景。如有同学在阅读了名著《水浒传》中的武松斗杀西门庆、武松醉打蒋门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等章节后,认为武松应将西门庆、蒋门神、张都监等恶人交给官府衙门,用朝廷律法来惩罚他们,但他用残忍的暴力将人打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倡导的“文明”“和谐”“法制”“友善”相背,应加以批判。针对该见解,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立足小说的时代背景来进行解读。故事发生在一个统治阶级腐朽残暴、贪官污吏互相勾结、地痞恶霸横行霸道的黑暗社会,底层百姓只有与恶势力斗争到底才能得以生存。可见,多元解读切忌以今律古,用现代人的观念来衡量、评价古人的行为。

3.必须立足语文学科

新课标明确:“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立足语文学科进行有“语文味”的多元解读。如学习柳宗元的《黔之驴》时,在引导学生对虎的特点进行解读,一定要从语文学科着手,而不是从虎的生物学特点切入,即要紧扣文本语言进行多元解读:从“蔽林间窥之”“慭慭然”“往来视之”等可看出虎的小心谨慎、善于观察;而“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表明虎确实有本领……在解读寓意时,要引导学生联系虎与驴的特点并结合当时的背景,得出寓意是讽刺那些看似强大其实没有本领的人。当学生都以为驴的悲剧根源仅仅是由于它没有本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寓言题目和首句“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从另一角度再进行深入解读,从而得出其悲剧的最大根源在于脱离了能发挥才能本领的地方……可见多元不是脱离文本去贴标签、讲道理,而是紧扣文本语言通过分析来传递人文思想。

二、多元解读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的年龄层次、人生阅历、知识储备、文化修养、心智结构等因素都会对其审美体验和阅读理解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多元解读必须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维果斯基所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如鲁迅的小说《故乡》,节选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教材中的是《少年闰土》,通过描述少年闰土给“我”讲看瓜刺猹、雪地捕鸟等事件,突出闰土朴实健康、活泼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形象。学生的多元解读也往往是围绕着这些特点所展开。而到了初中阶段,人教版和苏教版都将《故乡》全文选入了九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因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和知识储备的丰富、文化修养的提高以及心智的成熟,他们的认知水平在提高,理解能力也在提升。初三学生基本能通过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对比、通过杨二嫂的变化,读出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读出因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而造成的劳苦大众精神上的束缚,纯真人性的扭曲,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此时的多元解读相对小学阶段不但层次有所提升,而且视角更加深广。

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考虑:教参的解读、教师的见解、专家的观点是否都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合?是否有必要把各种解读结果都塞给学生?理解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阅读是一个不断扩展的空间,很多经典文本的意义需要用一生来解读,正如王蒙在《红楼启示录·前言》中所说:“从小至今,我读《红楼梦》,至今没有读完,没有‘释手’,准备继续读下去……”

三、多元解读必须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

新课标强调:“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感染熏陶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初中生因受人生阅历和心智发展等方面的局限,所以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够全面和深刻,对文本的解读常常缺少体验和感悟,很容易出现审美差异和理解偏见。并且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很多学生在心理上适值叛逆期,他们有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个性”而故意“标新立异”。面对阅读教学中学生新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应智慧地加以利用,引导学生把握价值标准和道德底线,不能一味求多元而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笔者曾听一位新教师执教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在讲到两个骗子的形象时,有学生说贪婪,有学生说狡猾,也有学生说聪明。老师没有否定“聪明”这个观点,还让该学生在文中找出依据。而学生也找出了不少语句进行分析,似乎有理有据。老师听后,连声称赞学生的独到见解和分析能力。从表面上看,这位教师非常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多元解读。但“狡猾”和“聪明”这两个在意义上相近的词在感情色彩上却有本质区别:“狡猾”是贬义词,多用来形容狡诈刁钻的反面形象;而“聪明”是褒义词,多用来形容聪慧机智的正面形象。而文中的骗子显然是狡诈刁钻的反面形象,选用哪个词来形容,关系到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教师表扬鼓励学生是可以的,但原则、是非问题必须加以纠正,具体操作可让其他同学说说自己的见解,抓住学生思想碰撞中产生的火花,进行正确引导。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多元解读必须立足文本、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必须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只有遵循了这几个原则,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元解读,才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才能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才能真正贯彻落实语文课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黄厚江.“黔之驴”教学实录【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5(22)

【3】杨进红,代秀秀.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多元”和“有界”【J】.现代教育论丛,2011(04)

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案例,从多元解读必须立足文本、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必须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就多元解读必须遵循的原则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以纠正新课改中一些矫枉过正的教学现象,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初中语文文本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