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的实践中成长

2016-04-13 13:20耿天天
教育家 2016年31期
关键词:垫板盘子红豆

文/耿天天

让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的实践中成长

文/耿天天

科学教育对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在幼儿期形成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探究的兴趣,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成长。

抓住幼儿问题中有价值的教育因素

北京教育丛书《为孩子插上创造的翅膀》中提到“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活动最大动机是好奇心的驱使,要发展这种好奇心就必须创造条件去满足学生求知求解的欲望。”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特别感兴趣,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也促使他去问问题来了解这个世界,而这些问题与他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教师要关注日常生活中幼儿的问题,并进行教育价值的筛选,对于那些多数幼儿不知道的问题或是有可探究型的问题,组织幼儿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

一天在课后自由活动时,西西对我说:“老师您看到我水槽里的那些红豆了吗?”“怎么了,它们有什么变化吗?”我问。“它们的皮都裂开了,里边还出了一些芽呢!”他边说边用手比划红豆发芽的样子。“那我们去看看吧,你把他们放到哪里了?”“我把它们放到外面窗台上了?”我召集了其他的孩子一起到了楼道的自然角。乐乐说:“为什么不放在屋子里呀?”西西说:“因为我想让它晒晒阳光。这样它可以长得快一点儿。”“那你把它们放在屋里的暖气上吧!那里更暖和。”洋洋说。“不行,那样会给热死的”西西说,“老师,你看这棵豆字的皮鼓起来了,那棵豆子的皮裂开了,长出了小芽芽。以后等时间长了它可以长出许多的红豆,我们就有红豆吃了。”“嗯,那你要好好照顾它们呀?不然咱们就没有红豆吃了,好不好?”他笑了笑说:“知道了老师。”“那你们说一说,种子要想茁壮的成长都需要什么环境呀?”“水”“阳光”“暖和”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听着孩子们的回答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幼儿爱问为什么是因为他们的好奇心强,老师要给他们创造时间和空间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有一次喝水时,涵涵很兴奋地对我说:“老师,你看水杯里冒烟了。”我回头一看涵涵正看着水杯笑呢,于是我走了过去:“涵涵,你知道这是什么吗?”“不知道,反正我知道只有热水才会有烟呢。”“其他的小朋友看一看你们的杯子里有烟吗?”于是,班里其他的孩子得注意力就都集中到了这上面,“你们知道为什么杯子里会冒出烟来吗?”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有的说,“好像都有水烟”,有的说“不是”。于是,我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老师现在发你们一张纸,你们把纸放在杯口,你们猜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没事呗”洋洋说,“不对,它会湿。”子心说。“咱们现在就开始实验吧!”“咱们等一会儿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好不好?”过了一段时间,子心对我说:“老师你看在杯子上的纸有些软了。”我一看可不是吗?“你们知道为什么纸会软吗?”“纸湿了就会软呀。”涵涵说。于是,我让孩子们把纸拿下来摸了摸,他们告诉我纸有些湿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不知道。”“你们想一想纸在什么情况下会湿呢?”我问。“水洒到纸上就会湿”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告诉我,“对!你们刚才说水杯冒烟了,其实那根本就不是烟,那叫水蒸气,由许多小水滴组成的,它就像下完雨以后水里会冒烟一样,那些烟也是水蒸气,到了天空中会变成云彩,水蒸气越来越多就会变成雨,那你们现在知道水杯里冒的烟是什么了吗?”“是水蒸气。”孩子们告诉我,“对了,你们真聪明。”

幼儿对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很感兴趣,当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时教师应该给幼儿创造一个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或及时回应,不要置之不理,打消他们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不管是在教育活动还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教师的角色就是活动的支持者、观察者、引导者,针对幼儿所提出的问题,给他们创造适宜的空间和时间,引导他们去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师生之间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形式,让他们轻松、快乐的发展。

自主探究与适宜指导有机结合

北京教育丛书《为孩子插上创造的翅膀》中提到“让学生亲自参与活动,在实践中增强科学意识。”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一切知识经验是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得到的,是通过活动获得的”。幼儿是自身发展的主人,他们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使幼儿有与材料、环境相互作用的机会,而且要让幼儿有相互交往、表达想法的机会,在“认识冲突”中,促进他们在原有的水平上不断得到提高。

例如:科学活动《掉不下来的垫板》,目标是:怎样使垫板在杯子口朝下的情况下让垫板不掉下来。我为幼儿准备了纸、塑料模等丰富的操作材料,在活动之前我预设的情况是在幼儿通过充分地感知操作材料与材料进行充分的互动以后,如果没有幼儿提出用水的情况下,通过教师的引导把问题引到用水这儿来。活动中,每名幼儿都自主选择操作材料进行试验,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孩子们没有想到办法让垫板掉不下来,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得出他们是多么的失落。可就在这时,元元想到了用水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其他孩子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于是,我为他们又准备了水,经过孩子们的实验,他们证实了用水可以让垫板在杯子倒立的情况下不掉下来,当孩子们找到答案的时候他们欢呼的声音让人振奋。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相信幼儿,对于幼儿的想法,教师要给予幼儿支持,让他们在充分感知与材料进行充分的互动以后探究问题的答案。

充分利用区域活动强化幼儿对科学活动探究的兴趣

北京教育丛书《为孩子插上创造的翅膀》中提到“开展创造活动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实践出真知,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幼儿科学教育目标中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帮助幼儿获得广泛的科学经验。这些经验可以在有计划的教育中获得,也可以在幼儿自发的学习或游戏中获得。区域活动为幼儿感知、操作、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更多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在教育活动时,选择幼儿比较感兴趣但又未能实现的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满足幼儿的愿望。

在一次“怎样帮助盘子宝宝沉在水底”教育活动中,孩子们有许多的想法,例如:把盘子宝宝绑在锁上;把积木帮帮放在积木上等等,孩子们的想法特别的多。但是,我们进行教育活动的时间有限,在课上我们把大多数孩子都想知道的答案,在课上进行了试验,验证自己的观点。还有很多想法没有落实,于是,让幼儿把自己想到的,自己认为可以帮助“盘子宝宝沉在水底”的方法所需要的材料带到幼儿园来,利用活动区,让幼儿在那里充分感知通过实验来探究自己的观点。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孩子们在盘子上放的东西太轻,所以,盘子沉不下去。最后,孩子们通过反复的实验证明了自己的观点,他们在盘子上放了好多的东西,盘子就沉在了水底了。教师在幼儿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只是一名材料的提供者,当幼儿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教师更多的是用开放性的语言、动作、行为,调动幼儿的探究欲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认识起源于动作,智慧来源于活动,发展就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同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所以,教师要利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途径,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调动幼儿“想动”的思想,使幼儿在操作中成长,在探究中进步。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第六幼儿园)

猜你喜欢
垫板盘子红豆
放桃子
掉不下去的塑料垫板
没有垫板
掉不下去的塑料垫板
盘子中的童话故事
“撕”掉的盘子
金盘子溜走了
那年桃夭,红豆暗抛
谁在千年前种下红豆
掉不下去的塑料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