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茹
(大同大学大同师范分校,山西大同037039)
唐代诗歌中的船舶意象
张晓茹
(大同大学大同师范分校,山西大同037039)
在日常生活中,船与人们密不可分。由于船的用途以及赋予的它的独特的品质,使它成为了表达人类情感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唐代的诗歌之中,船是表达感情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船具有漂泊、别离、自由和归隐等诸多的蕴意,这些意象往往与诗人的精神和情感桴鼓相应。船除了作为表达人类感情的一种载体以外,也是作为艺术作品的审美对象,在表达诗人感情的同时,也将人们的审美境界拔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关键词:船舶意象;唐代诗歌;审美蕴意
制造船舶的历史在中国已是十分悠久,根据可考史料记载,自黄帝时代就已经发明和制作船舶,在《淮南子》中曾记“古人见窾木浮而知为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中曾发现了舟船所用的木浆,而其所处的年代与传说之中的黄帝时代相当。在我国水资源较为丰富,湖水河川密布,船舶作为水上的交通工具自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
而通过对于船舶的功用,古人在船舶之上更是赋予了独有品质。在《据船赋》中,对于船舶所具有的独特品行的描写是这样的“虽载沉而心浮”、“外质朴而无饰”、“不辞劳而恶动”、“似君子之淑清”。这就是为什么船舶意象可以深入历代文人的内心世界,负载了诗人墨客的浓郁情感。作为诗人一生风雨兼程的见证者,船舶意象渗透了诗人的主观情感,使得其意象之中更加富有了人生的意义,也沉淀成为了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化象征。船舶作为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物品,本身是并不具备情感变化的死物,但当它作为了一种诗歌意象进入到诗人的诗作
之中时,即被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态度的加工,使之具有了蕴含诗人审美情趣的多种多样的象征意义。
在古代诗词之中为表现出“漂泊”的感受,常常使用浮萍,孤雁等意象,船舶也是在表达这种思想情感时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在水面上漂浮不定,在茫茫水面上悠悠得行使,无依无靠的船舶表现出来的特性正如同在天涯之间浪迹的诗人一般。故而,诗人在往往借“孤舟”、“钓船”等描述自己人生情感以及漂泊途中的感受,将自己的感受情感融于船舶之中,使得其更具有飘泊不定的意义。
在唐朝以前,将漂泊意象以船舶表现的诗歌并不算多,如“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而通过“柏舟”这一意象来将作者身世之中飘零孤苦的情感表现的如此淋漓的诗句就更少了。直到唐朝以后,对于船舶意象在漂泊之感的运用则变得极其频繁,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则是其中的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诸如《旅夜抒怀》中的“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和《登岳阳楼》中的“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等。诗人在诗作之中将对于漂泊之中的遭遇以及人生之中的生命感悟通过孤舟这一意象间接的向读者表达出来。“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杜甫《梦李白二首》)这“舟楫”正是恶劣的现实处境中飘零身世之象征。在风浪险恶的江湖,孤苦自伤的漂泊中,杜甫更留下了哀伤古今的思乡诗句“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而对于孤舟客船,也的确承载了太多的悲伤和忧愁,承载了太多风雨路途之中的苦难人生。
就连性情豪放不羁的诗仙李白也曾以“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一句之中的孤舟来体现自己枯骨铭心的思想之情与在外漂泊不定的孤寂感受。对于在外漂泊的诗人来说,所乘之孤舟正如同自己飘泊不定的命运一般,孤独而无所寄托,所以船舶在诗人的诗作之中不仅仅只是一个用以渡水的工具,而是包含了诗人在天涯漂泊的心酸以及对家乡刻骨铭心的思念的意象。
孟浩然所作的《宿建德江》中“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一句也通过船舶之意象表达和呈现出了这种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漂泊在外的苦愁,两句船舶的诗歌对仗工整,意蕴慰藉,非常传神地描绘出了作者当时愁绪万千的心境,成为了关于“船舶”的千古绝唱。又诸如张继所作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通过这种种借船舶意象之描写,体现这种茫茫前程的迷茫与黯淡,在青江寒雨之中,唯有船舶陪伴诗人感受这冷冽寒风和缕缕愁绪,通过“船舶”这一物象,进入了诗人的情感镜像,在诗句之中形成优美的意象,这一意象构建起了读者的内心画卷,非常有感染力。
船舶给诗人以远行的希望,让诗人前往远方追寻理想,但有前往远方的出行,自然也有了每一次的告别,正因为这样,船舶便成为了离别时候所有离合悲欢的见证。或是辞别亲友的行者,亦或是送别亲友的送行之人,在送别的这一过程之中,见到船舶便会愁情顿起。纵观唐朝以船舶意象抒发情感的七百多首诗作之中,用以抒发离愁别绪的诗作就占了其中的大部分,近三百首。
大唐盛世国力极为强盛,地广物博而水路纵横交错,使之船舶在水路通行方面有这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再者,因为唐朝文人之间所盛行的游历干谒的人文风俗,使得唐代诗作之中借船舶意象抒发离别愁绪的诗作也不计其数,如孟浩然所作《送杜十四之江南》里“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借以问舟来寄托作者对于友人远行的担忧与不舍,从借助船舶之意象体现作者对友人的关心。又如诗仙李白所作《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当年李白身处安陆,听闻孟浩然到了鹿门山,李白当时二十八岁且诗名尚浅,而孟浩然已有四十并且名声在外,故而李白当知道孟浩然在鹿门山时,特地专程前往谒见浩然。两人性情相投一见如故,相约江夏游览月余。在最后孟浩然要去广陵,两人相别于黄鹤楼上,看着好友离去,愁绪万千的李白留下此千古绝唱。一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即便好友所乘之孤帆已尽于碧空,但心中极度不舍让李白久久顿足,看着江水流向天际而仍不肯离去[2]。通过孤帆一词,将诗人李白心中对于好友的离去的那种不舍及愁绪发挥到了极致。舟船带走了依依不舍的友人,留下的只有诗人心头的叹息,这种淡淡的哀愁,是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的呈现。“莫听声声催去悼,桃花浅处不胜舟。”这句出自王之涣《宴词》的诗句,描写了在这添愁助恨的声声催促,诗人把对于离别即将到来的离愁别恨统统再于舟上,只怕桃花溪浅,承不了这满船的离愁。将作者和友人之间这种难舍难分的离别之情借舟船所载的忧愁,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随着船舶意象越来越富有情感,变得越来越沉重,船舶之上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奔赴远方的诗人的乡愁,更载满了诗人们离别时的断肠寸寸和伤别之泪水。
盛唐之下的现实中,许多诗人曾遭受过挫折,受制于约束,为了逃避于世俗喧嚣的困扰,获取身心之上的愉悦,诗人往往会将自身对于自由的渴望寄托在泛舟享乐之中。通过悦目的景色,江面的茫然,在茫茫江面之上自由泛舟,来对心灵上的创伤进行安慰。就因如此,对于面上徜徉的生活,成为了诗人止泊的理想场所。如李洞所写《和曹监春晴见寄》里“成功名著扁舟去,愁睹前题罩碧纱。”和温庭筠所写《利州南渡》中的“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这些诗句之中都表现了士大夫想要借对浮舟山水的向往,来将人生之中所遇到的愤慨化作对生活和自由的憧憬。
此时的船舶便成为了诗人墨客乘兴游赏而净化心灵的重要渠道,就像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当诗人心情愉悦的时候,情感也随之勃发,原本漫长而沉重的路途,此时也经不住轻舟快浆而变得轻快愉悦了,行舟之不羁,正如诗人当时之心境,有种豪放、轻灵的意境。又如同常建所作《三日寻李九庄》里“雨歇阳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和《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同泛洞庭湖》里“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两句诗中的“轻舟”表达了诗人兴致高昂,和旅途之中的愉快心情。
在思想情感和历史文化的积淀之中,船舶意象累积了诸如寄情山水忘却世事,逍遥自得自由快活的象征,在告别尘世喧嚣,乘舟徜徉江海之中,顺乎自然,随波逐流,在自由之中体现诗人自身的人文价值和情感蕴意。泛舟湖中不再是无依无靠漂泊的凄苦人生的悲叹,而是一种随遇而安潇然自得的人生体验。
船舶之所以成为诗人墨客在受挫时候作为心灵寄托的隐逸意象,是由于在人类千百年间对于人文文化和生活的沉淀。古典的诗词文化之中有一个词叫“方舟”,表达的是超越以及救赎之意,这个词最早是出于《诗·邶风·谷风》的“就其深矣,方之舟之。”文中的“深”是深水,意为在生活之中所遇到的艰难和险阻,故而方舟所追求的就是在遇到生活困难和人生挫折之时,凭借一叶扁舟来跨越鸿沟到达彼岸。
唐朝诗人,有着诗仙之称的李白,一生极好游历,曾吟有“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买扁舟”,纵然有着积极入世的精神,但是在现实生活的打击之下,也促使这位诗仙萌发了对于河川湖海之中归隐的想法,想就此与扁舟为伴,以此度日。面对着世事浮沉,现实嘈杂,诗人纷纷选择借船舶之意象表达自己对归隐的渴望[3]。
船舶意象的运用十分广泛,在不同情景不同背景之下的运用使得其所蕴含的意义也得到了许多新的发展。此时的船舶成为了诗人用以建功立业去大展拳脚实现抱负的桥梁,诗人李白其一生都渴望自由,渴望实现建立丰功伟业的梦想,和“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人生理想,以及在其被官宦变相撵出长安之时所写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垂钓碧溪之上的是吕尚,99岁仍得遇文王,梦到乘舟日边的是伊尹。作者通过对这两人的典故进行描写是为了表达出自己仍想有朝一日有所作为,在最后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的也是作者相信自己终究会有一天会乘舟破浪挂上云帆,达到自己心中理想的彼岸。
通过这般借助船舶意象,抒发诗人在仕途之上的无奈和渴望,使得船舶成为了援济的象征,在诗人处于无限孤寂的时候,通过披挂云帆的船舶,载着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寻求自己的人生价值。正因如此,在此时,船舶已经不是仅作为一般的交通工具而出现了,它是诗人通往自己心中理想彼岸的桥梁。
在大唐盛世之中,船舶意象借助诗歌这一平台丰富了其本身所具有的深刻内涵和丰富蕴意,从而增加了唐代诗歌的审美能力,为文人墨客提供了一个极为特殊而富有寓意的意象载体,也让船舶意象在诗人的笔下焕发出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1]赵玲玲.唐诗“舟船”审美意象新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6(3):20-23.
[2]肖乃菲.古典诗词中的舟船意象[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2):38-41.
[3]冯国栋.李白诗歌中的舟意象[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3):42-45.
[4]王晓景,雷安碧.唐代文学作品中的“扬州”情结解读[J].凯里学院学报,2012(4):53-56.
[5]景旭.唐宋诗词中的云水意象浅探[J].宜春学院学报, 2008(1):67-69.
[6]丁国强,周伟铭.论唐宋诗词中“雨”意象的建构类型与人生意蕴[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88-91.
[7]刘峰峰.论唐宋诗中“海”的意象[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4):15-18.
编辑:崔月华
Ship Imagery in Tang Poetry
ZHANG Xiaoru
(Datong Nomal College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 037039)
In daily life,boats and people are inseparable.The ship's use and its given unique quality make it an important vector expressing human emotions.Among the poems of the Tang Dynasty,the ship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images to express their feelings.Boats have wandering,parting,hermitage and many other meanings.the imagery often correspond with the poet's spiritual and emotional.In addition to the ship as a vector to express human emotions,but also as aesthetic objects works of art at the same time.While the poems expressing the feelings of the poet,these overstate people's aesthetic realm to a new level.
ship imagery;Tang poetry;aesthetic realm
I222.7
A
2095-7327(2016)-11-0136-03
张晓茹(1976-),女,山西大同灵丘人,大同大学大同师范分校讲师,古代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唐宋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