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建设理路*

2016-04-13 08:12吴林龙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吴林龙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对象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建设理路*

吴林龙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建设必须转换思维视角,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根本建设,即从对象维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建设。没有对教育对象的准确把握和有效引导,无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多么精练,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艺术多么精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养多么深湛,都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对象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建设,要利用大学生的需要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利用大学生的行为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利用大学生的问题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大学生的需要;大学生的行为;大学生的问题

[DOI] 10.16396/j.cnki.sxgxskxb.2016.02.020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能否解决好这个课题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发展。2015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这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提供了指导方针,也为新形势下增强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提供了现实任务。为了推进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建设,本文将转换实效建设的思维视角,提出从对象视角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建设,助益于加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建设。

一、对象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建设根据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本质决定了必须从对象视角建设实效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决定了教育对象是这项实践活动的构成,也决定了这项实践活动的开展就必须清楚自己的对象是什么。只有清楚实践对象是什么,才能开展实践活动,才能增强这项实践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教育对象不仅是教育实践的构成,还是教育实践的原点。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教育对象的发展水平,不同的发展水平要有不同的教育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而适应的前提则是认识和把握教育对象的实际状况。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针对性,决定着要认识和把握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要针对不同特点、不同类型的教育对象,要有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适应性和针对性都服务于超越性,都是要把教育对象提高到新的水平,超越原有的状态。只有认识和把握了教育对象,才能适应教育对象的发展水平,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才能超越现实使其升华到更高的水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本质,决定了教育对象的必然存在,决定了必须分析把握教育对象,必须遵循对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方能确保教育实践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达到适应性、针对性和超越性。否则无论教育者多么努力,多么富有激情,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无法顺利进行,都是盲目的实践活动,甚至还会带来相反的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规定决定了必须从对象视角建设实效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项有目的的实践活动,还是一项追求实效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追求实效与人的理性有关。“人的理性不仅是思辨和思考的能力,它必然包括着想象设计未来的能力,使想象合理的能力,把想象变为现实的能力。”[1]因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活动,必然追求着自己的实际效果。尽管我们可以从教育目标达成的角度理解实效,即实效就是教育目标的实效程度;也可以从教育功能和价值的角度理解实效,即实效就是教育功能或教育价值的发挥。但不论从何种意义上理解和界定实效,说到底,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就是教育对象对国家和社会要求内容的接受认同。没有教育对象对国家和社会要求的内容接受认同,教育目标的达成就失去了基础,教育功能或教育价值的实现就成为空话。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归根结底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国家和社会的要求;一个是教育对象的接受认同状况。如果把二者看做是矛盾统一体的话,教育对象对国家和社会要求内容的接受认同,则是决定实效获得的主要方面。可以说,在国家和社会要求明确的情况下,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最为根本的就取决于教育对象,取决于教育对象对国家和社会要求的接受认同,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规定决定了要关照对象,要从对象视角建设实效。

(三)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建设现状决定了必须从对象视角建设实效

“在今天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低头族’现象越来越突出:学生虽然人在教室,却专注于低头玩手机、低头看课外书、低头睡觉。”[2]这表明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不够理想。学者们就如何提高实效进行了广泛讨论。有人主张斟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呈现方式,有人主张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艺术,也有人主张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毋庸置疑,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除这些因素之外,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考虑如何把握对象,在把握对象上下功夫。经验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缺少的往往不是对国家和社会要求的宣传贯彻,我们应该加强教育内容、方法乃至主体队伍建设,但如果没有对教育对象的准确把握,无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多么精练,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艺术多么精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养多么深湛,都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建设必须转换思维视角,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根本性建设,即从对象维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建设。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3]尽管马克思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指向一般的理论教育及理论自身的魅力和理论掌握群众的必要性,但这句话却从普遍道理上精准地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建设的根本路径,即只有立足人本身,说明人本身,才能最终说服人,对象不清楚,就无法让人接受教育。因此,我们将遵循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实际,来具体探讨如何从对象维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建设。

二、利用大学生的需要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一)需要的价值发生功能决定了要利用大学生的需要建设实效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价值观教育。对价值观的培育和引导不是随意的事情,必须遵循价值观形成的规律。价值观念的形成是对有价值的事物的观念反映。什么样的事物有价值呢?就价值的本性而言,价值是事物的功能属性对人的需要的满足关系。如马克思所说:“人在把成为满足他的需要的资料的外界物,作为这种满足的资料,而从其他的外界物中区别出来并加以标明是,对这些物进行估价,赋予它们以价值或使它们具有‘价值’属性。”[4]但就价值的主体方面来说,价值就是人的需要的满足,凡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某事物就会有价值,人就会形成相应的价值观念。人需要什么,往往就会与什么发生价值关系,就会认为什么具有价值。在这种意义上,要了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就应该了解他们需要什么?什么满足了他们的需要?在现实中,大学生需要什么,往往就会在思想意识中对什么产生欲求,就会追求什么,进而就会形成相应的价值期待、价值关系,乃至价值观念。因此,从需要价值发生功能上看,价值观的培育和引导,就要研究和利用大学生的需要。一方面通过提供蕴含特定国家和社会要求的事物来满足他们的欲求,让他们感觉这些事物是有价值的,间接对某些事物形成符合国家和社会要求的价值判断,把践行国家和社会要求转化成为自身需要实现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对大学生的需要进行合理的引导,引导他们通过合理的方式满足自身的需要,进而对满足需要的方式本身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将国家和社会要求的方式转换成为自身的需要和价值观念。

(二)需要的理想形成功能决定了要利用大学生的需要建设实效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或者说理想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理想是关于未来的合理想象,理想的形成与想象的形成发展有关,想象的目的性、现实性和概括性的发展程度直接制约着理想的形成和发展(包含其状况和水平)。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的形成与目标的形成发展有关,是人不断确立和完善人生的最终奋斗目标的过程。然而,理想的形成还有更深层的过程,那就是理想形成的过程是人的需要不断调整的过程,是人的需要在想象中的投射,是人的需要在目标中的凝结,是人的需要在精神追求中的定格。人需要什么,往往就会形成关于某事物的想象,使这种想象合乎自己的需要;就会确立一定的目标,通过目标来实现自己的需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想,实质上是需要的不同。个体理想形成的过程是个体的需要不断发展、发现、调整的过程。个体理想的发展变化就是人的自我需要不断调整的结果。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必须遵循个体理想形成的规律。要想培育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乃至形成社会要求的理想信念,就得关注他们的需要,知道他们需要什么。通过引导他们的需要,进而使他们形成正确的理想追求。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质就是需要的引导,就是引导个体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有机统一起来确立目标追求,形成精神动力。因此,理想信念形成的实质决定了要关注大学生的需要,决定了要从大学生需要的角度来看到和引导乃至培育社会要求的理想信念。

(三)需要的人格发育功能决定了要利用大学生的需要建设实效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即具有某种人格的人。人格是个体相对稳定的思想行为特征和道德品质。那么什么决定了人格的形成发展呢?是需要。个体需要什么,往往就会追求什么;个体追求什么,往往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个体具有主动参与社会的需要,一般他就会积极融入社会,就会成为具有掌握社会技能的人;个体具有获得别人认同的需要,他就会积极进取,就会成为有益于他人的人。个体需要的发展变化,决定了对自我、他人、社会和国家等层面事物的倾向点或敏感点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个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要具有不同的追求,最终形成不同的人格水平。人与人的差距以及个体不同阶段的人格发展,就在人对自我、他人、社会和国家等层面形成的欲求不同,不同的欲求形成不同境界或水平的人格。“如果我们清楚地掌握了一个人的需要结构,而且知道了他为满足自己的需要所采取的行为方式,就等于知道了这个人的人格。”[5]从个体需要的缺失对个体人格形成发育的消极影响也能看到需要的人格发育功能。那些品德问题频发的学生,往往是因为他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正常满足,进而形成自卑人格或成为问题学生。因而,需要的人格发育功能,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地关照、满足并引导大学生的需要,关照他们在不同年级的需要什么及这些的需要造成了怎样的人格表现,如何矫正不良人格背后需要的表达方式,如何引导他们将正在形成的需要通过符合国家和社会的要求方式表达出来以形成国家和社会要求的人格。

三、利用大学生的行为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一)行为承载思想观念决定了要利用大学生的行为建设实效

这里的思想观念不是一般的思想意识,而是相对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行为承载着思想观念:一是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个体的行为。从表面上看,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长期知识积累和学习的结果。实际上,个体在生活学习中处理关于自我、他人、国家和社会关系的行为提供了思想观念形成的可能和契机。二是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通过个体的行为方能体现出来。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思想观念内在于人的头脑,个体形成了怎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往往就是通过个体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如何处理关于自我、他人、国家和社会关系的行为体现出来。因而,要培养个体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关注个体的行为活动,必须从个体行为状况出发来把握他们的行为表现,观察个体是如何处理和协调对自我、他人、国家和社会关系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大学生对自我、他人、国家和社会关系的协调活动中来了解和培育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通过对人生进行规划和参与社会实践,使他们在处理对自我、他人、国家和社会关系的行为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行为承载政治观点决定了要利用大学生的行为建设实效

从政治的表现或象征看,政治可以表现为国家政权的性质和组织形式,可以表现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可以表现为政党活动和国家政策,甚至还可以表现为国旗、国徽、国歌等。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对待国旗、国徽、国歌的行为;对待政党活动和国家政策的行为;对待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行为;对待各级各类国家机构的行为;等等。大学生这些行为的外在表现性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看作是个体在调节与国家关系方面形成的政治关系和政治反应。尽管大学生的这些行为还不是直接参加国家政权的行为,但却是有一定政治观念的行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6]培养个体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凡是与政治方向相关的内容,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的内容。要培养正确的政治观点,就必须多细心关注和研究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对各种政治现象的行为反应,必须研究他们在协调政治现象过程中的行为状况,同时通过观察个体对政治事物的行为表现来了解他们的政治态度和观念状况,进而科学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政治观点和觉悟。

(三)行为承载道德规范决定了要利用大学生的行为建设实效

个体如何处理与自我、他人、社会和国家关系的行为会涉及思想维度(思想观念)、政治维度(政治观点),但从道德角度看,一定的道德规范就是关于如何调节个体与自我、他人、社会和国家关系的一系列伦理规范和准则。因而行为不仅能够承载思想观念和政治观点,而且还与道德规范关联。这种关联首先体现在行为是道德规范的内容,道德规范是关于行为的规范。道德规范不是关于什么的规范,而是关于个体如何处理关于自我、他人、国家和社会关系的规范,是为个体如何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处理与自我、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准则和规范。其次,道德对行为的规范需要通过个体行为才能完成。离开了个体按照道德规范对关于自我、他人、国家和社会关系进行正确协调,就没法把一定的道德规范转化成为协调关于自我、他人、国家和社会关系的准则和规范。再次,道德规范要通过行为获得检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在多大程度上符合道德规范,只有到对关于自我、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的处理所坚持的准则和规范中,才能体现出来。要想了解践行道德规范的状况,通过对个体如何处理个体与自我、他人、社会和国家关系行为的观察就能获得检验。因而,行为对道德规范的承载,决定了我们要想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规范,就要减少道德灌输,善于观察他们处理与自我、他人、社会和国家关系的行为,善于通过对他们行为的培育和引导乃至矫正来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

四、利用大学生的问题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大学生问题存在具有必然性,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本质构成,关注教育对象就要关注大学生问题及解决。大学生问题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困惑,是大学生成长发展与国家和社会要求的差距。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一个是大学生自身成长中必须面临与存在的问题,一个是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与国家和社会要求的差距。对于第一个层面的问题,主要根源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是大学生自身成长发展的未成熟性决定的。“最新研究发现,人类要到25岁左右大脑发育才完全,真正进入成年。这比之前广泛认可的18岁或21岁成年晚好几年。”[7]因而这种未成熟性决定了他们在生活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成长发展困惑或困难。对于第二层面的问题,主要是根源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的期待和要求。大学生不仅仅是个体性存在,还是社会成员。大学生的优势和潜质决定了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发展,因而任何国家和社会都不会放松对他们培养和教育,都会提出一定的要求和期待。当大学生成长发展现状与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和期待产生距离时,就会形成一定的问题。这种问题根源于国家和社会运用主流价值观对大学生的评判和建构。不同的时代,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有不同的期待和要求,因而也会建构不同的大学生问题。

(一)大学生面临成长发展的困惑问题,决定了要通过解决大学生的问题建设实效

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困惑问题是大学生自身在成长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如,学习目标的失落、人际交流的困惑、恋爱情感问题、就业择业问题等。这些问题虽然不会直接影响到他人与社会,但却影响大学生生活学习的质量。大学生遇到这些困惑问题往往会陷入不知所措,如果依靠自身的力量无法解决,那么将会影响到他们的人生发展。因而,从影响大学生成长发展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关注他们成长发展的困惑问题,就要把握大学生在成长发展的不同阶段会面临和存在哪些困惑或困难,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其实,从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从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从思想政治教育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角度看,也要关注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困惑问题或困境。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教育人和引导人,还要关心人和帮助人。同时,解决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困惑问题,还可以拉近大学生与教育者的距离,进而“亲其师、信其道”,也有利于实现对国家和社会要求内容的渗透。因而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困惑问题,决定了要通过解决大学生的问题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二)大学生存在与国家和社会要求的差距问题,决定了要通过解决大学生的问题建设实效

大学生不仅存在成长发展的困惑,还存在国家和社会要求的差距。例如,权威文件集中概括了“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8]。大学生的差距问题不是一般的问题,实际上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在大学生身上的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是一定国家和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水平与人们的思想品德现状之间的矛盾。当国家和社会用一定的思想品德水准要求去观察大学生成长发展现状时,就会使大学生产生一些与国家和社会要求的差距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据,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动力。解决这个基本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和解决大学生成长发展与国家和社会要求的差距。解决这些差距问题,就是在推动这个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发展和运行,就是在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使命。鉴于此,我们要善于从大学生成长发展现状以及当前国家和社会的要求中观察大学生都有哪些与国家和社会要求的差距问题,然后通过对这些差距问题的把握,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将大学生成长发展提升到国家和社会要求的水平,间接实现大学生对国家和社会要求的接受认同。

[参考文献]

[1]王立仁,吴林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3:18.

[2] 毛玉美.思政课:让“低头族”抬起头来头[N].光明日报,2014-03-24(7).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09.

[5] 郭祖仪.马克思恩格斯的需要建构思想与心理科学的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3):55.

[6]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4.

[7] 张代蕾.研究人类发育科学家认为25岁才是成年的标准线[N].北京日报,2013-10-15(1).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1).

The Way to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bject

WU Linlong

(SchoolofMarxismStudies,Renmi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872,China)

[Abstract]To strengthen the actual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pends much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ought angle. In this regard,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ust be fundamentally strengthened, namely,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from the dimension of the object. Without accurate and effective guidance concerning the education object, no matter how refined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how exquisite the art and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e, and how brilliant the quality of the main body is, it is rather difficult to achieve good effec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angle of object may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college students′ needs, their behavior, and the problems they are confronted with.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actual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ollege students′ needs;college students′ behavior;college students′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6)02-0078-05

[作者简介]吴林龙(1985-),男,山东兰陵人,中国人民大学讲师,法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体系。

[收稿日期]2015-11-1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个体信仰形成过程研究”(2015M58016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系统化维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4AKS019)之成果。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