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眼中的新型大国关系
——基于中美关系的视角

2016-04-13 08:01:26吴克明
关键词:超越继承

吴克明

(湘潭大学, 湖南 湘潭 411105)



魏源眼中的新型大国关系
——基于中美关系的视角

(湘潭大学, 湖南湘潭411105)

摘要: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对清王朝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天朝大国思想进行了严厉抨击,并根据当时的世界形势,勾画出一副世界性新型大国关系图,提出了“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处理国际关系的谋略。他的思想在后世产生了实效,当今亦应继承与发扬。

关键词:魏源思想; 新型大国关系; 继承; 超越

早在魏源诞生前十年即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The empress of China)抵达广州,揭开了中美两个大国关系发展的序幕。从此,中美之间无论是政治、军事交往,还是文化、经济和教育交流,不同时期都表现出不同的独特形态。尽管如此,国际政治舞台上的这两个大国彼此都十分关注双边关系的发展。站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新坐标上,习近平于2012年2月访美期间就提出:“努力把两国合作关系塑造成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1]此后,他在阐述新型大国关系的含义时说:“大国关系是影响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中美正在积极探索构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这符合中美两国和世界的共同利益,也将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创举。”[2]那么,当时魏源眼中的新型大国关系是什么样的?新形势下的新型大国关系在哪些方面对它予以继承和超越呢?这里,作者不揣浅陋,试想就此予以探索。

一、魏源眼中的新型大国关系图景

一代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家的产生,必有其思想之起源与时代大背景,世上本无凭空而起、自天而坠者,魏源亦非例外。魏源的一生,正值中国封建社会之“天崩地裂”的瓦解转型期,也是清室由盛而衰的转折时代,此时期局势变化之剧烈,魏源心里是明白的。对此,魏源在他的名著《海国图志》一书中,展示了他的新型大国关系图景。

第一,他感觉出中国由狂妄自大、盲目无知的“天朝上邦”意识到国际国力差异悬殊的不对等。可以说,由于清王朝长期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当时国人对外部世界茫然无知,却自认为是“天朝上邦”。基于此,还在鸦片战争爆发前,林则徐、魏源等就深感“夷情叵测,宜周密探报”,十分注意刺探外国情况,并且组织袁德辉等人翻译西书,编为《华事夷言》和《四洲志》等,作为制定对外政策的依据。《四洲志》是据英人幕瑞(Murray)著的《地理大全》编译的,文字经过林则徐修饰,主要概述各国史地政治情况,全书仅八万七千字。林则徐被清政府革职后,与魏源会面时“万感苍茫日,相逢一语无。”“方术三年艾,河山两戒图。乘帱天上事,商略到鸥鴀。”遂将书和有关外国资料交给魏源,托他续为编辑。魏源不负委托,以《四洲志》为基础,广泛搜集中外有关著述,按区分国,增补整理,经一年多努力,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十二月编成《海国图志》五十卷,全书共计五十七万字,较《四洲志》增加了五倍,刊行后国内争相传诵。以后又一再增补,并且亲自到澳门、香港等地游览采访,终于竭十年之功,“旨则数千,稿凡三易”(《海国图志》百卷本,卷4),编成《海国图志》一百卷,于1852年再刊于高邮,全书约八十八万字,是当时中国一部最完备的世界知识宝库和百科全书式巨著。在编著此书的过程中,魏源看到了中英、中美等国力差异悬殊的不对等。鸦片战争的隆隆大炮声,震惊了沉沉酣睡的老大“天国”。古旧的封建帝国在英国大炮的打击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面对这些来自西方的陌生人,如何御侮图强就成为全国最关注的问题。一些爱国之士意识到过去那种芒芒昧昧、闭眼不看世界的态度再也不行了,迫切希望了解世界,认清世界大势,寻求富国强兵的道路,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生存和发展。魏源在该书《叙》中明确指出,该书“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可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甚至到1875年,左宗棠在《重刻〈海国图志〉叙》中也说:“海上用兵,……战争日亟,魏子忧之,于是揆辑海谈,旁樜西人著录,附以己意,所欲见诸行者伌之异日。呜呼!其发愤而有作也。”(《海国图志》卷首)

第二,他看到了西方国家的某些制度优越之处,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朦胧设想。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不仅重视军事、工商业、科学技术创新,且由经济扩展到政治,对美国在内的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体羡慕不已。在《外大西洋墨里加洲总叙》里曾热情称赞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政体,云:“呜呼,弥利坚国非有雄才豪杰之王也,涣散二十七部落,涣散数十万黔首,愤于无道之虎狼英吉利,同仇一倡,不约成城,坚壁清野,绝其镶道,遂走强敌,尽复故疆,可不谓武乎?创开北墨利加者佛兰西,而英夷横攘之,愤逐英夷者弥利坚,而佛兰西助之,故弥与佛世比而仇英夷,英夷遂不敢报复,远交近攻,可不谓智乎?二十七部酋分东西二路,而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忆然,可不谓公乎?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众好好之,众恶恶之,三占从二,舍独徇同,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海国图志》《外大西洋墨利加州总叙》50卷本,卷39)咸丰二年(1852年),他在《海国图志》百卷本的《后叙》中更宣称:“至墨利加北洲(美国)之以部落代君长,其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海国图志·后叙》卷首)魏源认为,当时美国之所以拥有能让他仰慕的“武”“智”“公”和“周”之特色,正因为有了这种“可垂奕世而无弊”的近代资产阶级联邦制度之故。在新增的第六十一卷中,魏源大量选用了《地球图说》《地理备考》《外国史略》《瀛球志略》等书对美国联邦制度的记录。如:“合众国,又名弥利坚,又名花旗国……百姓约有二千万之数,都城地名瓦升敦,部分三十,每部各立一贤士以为总统,各总统公举一极正至公之贤士,总摄三十部之全政,名伯理师天德。又各部总统或一年,或两年为一任,惟总摄国政者四年为一任,按期退职,公举迭更。”“弥利坚……不设君位,国人各立官长理事,班次首领正副,权理国政,四载一举,周而复转。”“弥利坚……其国律例合民意则设,否则废之。每三年庶民择一长领统管各部。……立两会,一曰尊会,即长领并大官办重务;一曰民会,论民人所献之议,所禀求之事,每四万人择一人,各国皆同。”“弥利坚政简易,榷税亦轻,户口十年一编,每二年于四万七千七百人之中,选材识出众者一人居于京城,参议国政,总统领所居京城,众国设有公会,各选贤士二人,参决大政,如会盟、战守、通商、税饷之类,六年秩满。每国设刑官六人,主谳狱,亦以推选充补;有偏私不公者,群议废之。”(《海国图志》卷61)当然,由于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魏源不可能一下子认清美国等资产阶级国家议会制的实质,即“每隔几年决定一次究竟由统治阶级中的什么人在议会里镇压人民、压迫人民,——这就是资产阶级议会制的真正本质,不仅在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国内是这样,而且在最民主的共和国内也是这样”[3](P41)。

作为一代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者,尽管魏源在鸦片战争中看到了自己国家的短处和西方大国的长处,但并没有自卑和泄气。他不仅积极倡导“师夷”去主动学习西方大国的“长技”,而且认为“中国智慧,无所不有,历算则日月薄蚀,闰余消息,不爽秒毫;仪器则钟表蹵刻,不亚西土,至罗锏壶漏则创自中国,而后西行。”认为“天下有不可强者三:有其人,无其财,一难也;有其财,无其人,二难也;有其人,有其财,无其材(料),三难也。”而中国,人、财、材皆非不足,只要大家“厉精蹴志”,一定能富强、民主并逐渐和谐起来。他在《筹海篇》中朦胧地描绘出未来新兴大国关系的美妙图景,强调指出:不久的将来,中国定会出现和美国一样的“风气日开,智慧日出,方见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海国图志·筹海篇》卷1)之美好中兴局面。应该说,在当时的情势下,魏源的这种大胆设想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二、新形势下对魏源新型大国关系观的继承和超越

新形势下的中国、美国及其双边关系,已远非昔日之可比。然而,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今日之中国、美国及其双边关系是过去之中国、美国及其双边关系合乎逻辑发展的结果。因此,新形势下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又不可避免地要对当年魏源新型大国关系观予以继承和超越。

首先,从继承方面看。和魏源时代一样,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国力差距仍然十分悬殊。因而,我们应学习魏源处理新型大国关系的智慧,既看到差距,又善于学习其长处,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埋头苦干、力争上游,通过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努力达到使“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的目标。这方面,要像毛泽东当年要求的那样:“要反对教条主义,反对保守主义,这两个东西对中国都是不利的。学外国不等于一切照搬。向古人学习是为了现在的活人,向外国人学习是为了今天的中国人。”“中国的和外国的,两边都要学好。半瓶醋是不行的,要使两个半瓶醋变成两个一瓶醋。”“教条主义要整,但是要和风细雨地整。要重视他们,但是要说服他们重视民族的东西,不要全盘西化。应该学习外国的长处,来整理中国的,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东西。这样道理才能讲通,也才不会丧失民族信心。”[4](P752-753)

其次,就超越方面讲。与魏源时代明显不一样:中美之间正在形成当下的新型大国关系,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时代需求,双方在政治和军事安全领域交往密切但互信度有限,在经贸金融领域广泛合作但冲突和纷争持续不已,在人文领域相互影响、深化交流却又彼此设防,在国防事务中诉求相近、责任相同但也常常立场相左。因此,当前的中美关系既重要又复杂,基础既牢固又脆弱,双方对此必须有清醒估计,都有责任精心进行维护和经营。同时,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还需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互利双赢和务实合作。2013年6月7日至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了会晤。此次会晤不仅是两国政府换届后中美元首第一次面对面的接触和交流,也是新形势下对魏源新型大国关系观超越方面的有力论释,即:一是不冲突、不对抗。就是要客观理性看待彼此战略意图,坚持做伙伴,不做对手;通过对话合作而非对抗冲突的方式,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二是相互尊重。就是要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求同存异,包容互鉴,共同进步。三是合作共赢。就是要摈弃零和思维,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深化利益交融格局。具体地说,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积极推动双边关系深入发展,需要跳出魏源时代的传统国际政治视野和思维。为适应美国政治的运行特点、规划和模式,中国宜将发展两国关系的管道进一步放宽,尽可能做到多方面协调、多头并举,多管齐下。为此,一要继续通过领导人互访和会晤以及政治、军事、文化和经济对话与交流等既有渠道,加强双边接触,增进互信;二要积极与美国“院外集团”进行沟通,灵活利用非官方途径加大工作力度,广结人脉、善结人缘;三要善用美国政府和智库、大学之间的“旋转门”,以增信释疑,做好预防性外交;四要加大两国媒体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美国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手段来树立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特色,提高交流与对话效果;五要继续扩大和深化两国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和民间团体等各领域的合作,夯实两国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的经济政治文化基础。就当前来说,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首要着力点是在亚太地区形成良性互动,真正践行两国领导人在2011年1月19日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中做出的庄严承诺,即“支持通过合作努力建设21世纪更加稳定、和平、繁荣的亚太地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些工作的大力开展就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当下而言,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定然会对当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产生积极效应。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要把中美关系塑造成21世纪新型大国关系”.[EB/OL].http://news.cntv.cn/china/20120216/106551.shtml.

[2]习近平.携手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EB/OL].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2.07/09/content.25852187.htm.

[3]列宁.国家与革命[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4]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Wei Yuan’s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Great Powers——Based on the Sino-U.S. relation

WU Ke-ming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411105, China)

Abstract:Wei Yuan attacked trenchantly the late Qing Empire’s views of “Celestial Empire” and blind arrogance of seclusion in his book World Geography Records, deline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eat powers based on the world situation of that time, and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dealing with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e., “learning from the advanced technologies in the West in order to resist the invasion of the Western powers”. His thought had a real impact on the later ages and should be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at present.

Key words:Wei Yuan’s Thought; new pattern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great powers; inherit; surpass

中图分类号:B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12(2016)02—0012—04

作者简介:吴克明(1968—),男,湖南邵阳人,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BIA10078);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统战学学科建设招标项目“统战关系研究”(TZX201503)

收稿日期:2016-01-15

猜你喜欢
超越继承
数学教学模式的重构与超越
求知导刊(2016年30期)2016-12-03 10:23:29
鲁迅小说对传统文学艺术的继承和创新
科技资讯(2016年19期)2016-11-15 10:30:55
跨界与超越(2)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7:16:38
跨界与超越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59:08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1:48:10
浅论紫砂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蝴蝶之美在于超越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电影文学(2016年16期)2016-10-22 10:53:56
论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文化定型的利用与超越探讨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0:57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企业导报(2016年9期)2016-05-26 21: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