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华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江苏 南京 210017)
走向深蓝的启蒙
——魏源《海国图志》的意义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江苏南京210017)
摘要:魏源《海国图志》一书以林则徐组织编译的《四洲志》为蓝本,对其增删扩编,内容增加了十之八九,成为当时世界上内容较全面的百科全书,是中国由闭关锁国的封建帝国走向深蓝的海洋和世界的启蒙读本,是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科技走向近现代化的金钥匙。
关键词:魏源; 《海国图志 》; 中国近现代化; 启蒙
一、《四洲志》与《海国图志》的关系
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侵犯中国东南沿海,魏源深受震动,极力倡议抵抗。定海失陷前,当地老百姓俘获一名英国炮兵上尉,送到宁波,魏源闻讯亲自审讯,从中详细了解到英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及其武力、武器和侵华意图等情况,随后又寻找其他资料,另取旁证,撰编成《英吉利小记》一书,这是魏源研究外国情况的开始,该书后来被编入《海国图志》一书中。
鸦片战争失败,魏源的好友林则徐作为“罪臣”被朝廷发配新疆伊利。1841年8月途次京口(今镇江市),与魏源邂逅,二人百感交集,唏嘘不已。林则徐认为清朝的失败在于对世界的愚昧无知,要想打败强敌,就需要知己知彼,重新了解世界。林则徐将随身所藏的包括《四洲志》在内的一些极为珍贵的资料交给魏源,冀其能完成自己之未竟之志,重新编撰一本更为详尽的世界地理方面的书籍,以便使国人了解世界,放眼未来,做革故鼎新之筹谋。
《四洲志》是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1838年,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烟期间,为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与现状,让幕僚把英国人慕瑞所著的《世界地理大全》翻译出来,亲自加以润色、编辑,撰成《四洲志》一书。该书简要叙述了世界四大洲(亚洲、欧洲、非洲、美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地界地理志书。
《四洲志》简述世界5大洲30多国的地理、历史、政情,是清朝第一部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在近代史上具有开风气的作用。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但大清国的噩梦并没有结束,仅仅是刚刚开始。外夷对清朝第一次的入侵,对于举国官民来说,并没有带来亡国灭种的切肤之痛,而对于冷眼向洋观世界的思想家魏源来说,狼真的来了,当务之急是要让国人了解夷情,亡羊补牢。
二、《海国图志》的增加部分
魏源在《四洲志》和《英吉利小记》的基础上,搜集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国志及最新的西洋地图和文字。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3个月以后,魏源在扬州终于完成《海国图志》50卷。
在卷首,魏源痛愤时事,追述清代前期盛况,抨击朝廷的软弱及投降派的颟顸,探讨鸦片战争失败原因,谈到编写是书的目的时,毫不隐讳地阐明自己的观点:“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比起《四洲志》增加了如下部分:
第一,有关海洋知识。
1.东南洋:东南亚海域、朝鲜、日本海域及大洋洲海域;
2.西南洋:阿拉伯海东部在内的南亚海域及西南亚东南面的阿拉伯西部海域;
3.大西洋:西欧诸国和西班牙、葡萄牙的西面海域,即大西洋连接这些国家部分及北海的南部和西部;
4.小西洋:即印度洋和大西洋的连接非洲部分;
5.北洋:即北冰洋及其南面各海的连接欧、亚二洲部分,以及部分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海域,丹麦以西的北海东部及北美洲的格陵兰岛周围海域,即挪威、俄罗斯、瑞典、丹麦、普鲁士五国的海域;外大西洋,即大西洋连接南、北美洲部分。
这些知识在今天看来不过是世界地理常识,但对于170年前的自以为是世界之中心的愚昧、封闭的国人来说,都是前所未闻,知所未知的全新知识。
1847年魏源又扩展该书为六十卷。以后再次增修,到1852年最终达到了一百卷。
从《海国图志》卷三到卷七十,都是世界各国地图以及地理、历史、政府、军队、物产、风俗习惯、居民个性、概况介绍。
《海国图志》的卷七十一为南洋西洋各国教门(宗教)表;卷七十二是中国、西洋历法异同表;卷七十三为中国西洋纪年通表;卷七十四至卷七十六为国土总论上中下;卷七十七至卷八十为筹海总论一至四;卷八十一至卷八十三为夷情备采;卷八十四为仿造战船议;卷八十五为火轮船图记;卷八十六为铸炮铁模图记;卷八十七为仿铸洋炮议;卷八十八至八十九为西洋用炮测量论(上下);卷九十为西洋炮台记;卷九十一为西洋自来火铳法;卷九十二至卷九十三为攻船水雷图记(上下);卷九十四为西洋技艺杂述;卷九十五为西洋远镜作法;卷九十六至卷一百为地球天文合论(一二三四五);最后是附录:请刊发海国图志并论求人才折、重刻海国图志叙等。
第二,有关外国先进武器的介绍。
《海国图志》所收集的自然科学新知识约占全书的五分之一。另外,还附大量武器、舰船、炮台、枪械等插图、各国地图,以及有关国各种最新的论著材料。值得注意的是从卷八十四至卷九十五都是朝廷各级官员关于要求仿造战船的奏折、各类战船、火轮船图式、包括机械原理、铸造方法、炮弹造法、用象限仪测量放炮方法,用勾股定理相求算法、炮台建筑方法、地雷造法等,表达了中国人对西洋先进武器的向往和自造的决心与信心,辑录了西洋玛吉士所撰地球、天体合一,同属太阳系的道理,告诉人们地体如球,地球离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的距离,而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本体无光,其所发光者,乃受日光照射者,以及地球自转、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地球有南北二极,月亮围地球循环,因此是地球的跟星等,还有日食与月食的原理、什么是彗星、恒星、天体、经纬二度、地球时刻表、四时节气、潮汛与日月的关系、公历等等,简直就是一部世界百科全书。
有了这本书是否就能战胜侵略者呢?魏源认为它不像武器可以直接拿来与敌作战,而是知己知彼,能起到筹划谋略的作用。就像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所说:“欲平海上之倭患,先平人心之积患。”民怨不平,何以战?更谈不上出敌制胜。因此,读是书“可直扩万古之心胸。”反之“不知宇宙之大,南北极上下浑圆也”。只有了解世界,知晓对手之形势,才能有效地对抗敌人的侵略。
三、《海国图志》的意义
(一)扬长避短的御敌之策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有《筹海篇》,提纲挈领地提出对付外夷侵略的具体措施。他在卷一《筹海篇·议守上》中说:“自夷变以来,帷幄所擘画,疆场所经营,非战即款,非款即战。”款就是外交之意。用白话来说:国与国之间非战争即外交,非外交即战争,“未有专主守者,未有善言守者。不能守,何以战?不能守,何以款?以守为战,而后外夷服我调度,是为以夷攻夷;以守为款,而后外夷范我驰驱,是谓以夷款夷。”只有“以夷攻夷,以夷款夷”的策略,才是战胜对手的有效方法。
对于御敌,魏源提出:“自守之策二:一曰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二曰调客兵不如练土兵,调水师不如练水勇。攻夷之策二:曰调夷之仇国以攻夷,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款夷之策二:曰听互市各国以款夷;持鸦片初约以通市。”
魏源总结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和以往的御倭战争失败的教训,认为“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传统的单纯防御策略是不对的,这种御敌之策只能适得其反。制敌之策必使敌失其所长,而我扬长避短。敌的兵船所长在外洋,而我对付的方法有二:一曰炮击,一曰火攻。敌之兵船大者长十丈,宽数丈;我方之炮仅能打到其船舷旁。打不到其要害,结果是不破不沉,这是难处之一。若以火攻之法,敌船坚炮利,而且敌船上有望远镜,到不了跟前,就会被发现,弃碇驶避,望之兴叹,这是难处之二。敌船三五成队,分泊深水,火船攻其一船,其余各船可炮击,可相救,终不能使其大创,这是三难。对敌兵船可采取偷袭之法,如郑成功破荷兰、明汪鋐破佛郎机就是成功的战例;如果与之作持久战,敌船机动性强,往往转下风为上风,我舟不能敌,这是四难。
要想战胜夷船,“断无舍内河而御大洋之理。贼入内河,则止能鱼贯,不能棋错四布。我止御上游一面,先择浅狭要隘,沉舟絙筏以遏其前,沙垣大炮以守其侧,再备下游桩筏以断其后,而后乘风潮,选水勇,或驾火舟,首尾而攻之;或仿粤中所造水雷,黑夜泅送船底,出其不意,一举而轰裂之……是口门以内,守急而战缓,守正而战急,口门以外,则战守俱难违力。一要既操,四难俱释矣。……所谓有贼入内河,谓兵、炮、地雷,水路埋伏,如设阱以待虎。设罾以待鱼,必能制其死命而后纵其入险,非开门延盗之谓也。奏明兵机,以纵为擒,何失之有?”
在此,魏源批驳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观点,提出诱敌深入内河,变敌之长为其短的作战法则。体现了其充分了解敌之长,我之短,如何扬长避短的哲学思想。他的这些建议对以后的中国在对付外敌侵略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海国图志》的准确性
魏源认为《海国图志》与《四洲志》的区别,并不在于资料性和文字量、各种图的多少,关键之处:“彼皆以中土人士谈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谈西洋也。”意为过去中国介绍国外地理的书籍是中国人眼中的外国,难免有偏颇和欠缺之处,魏源用外国人介绍外国的资料编撰而成,即站在外人的角度来分析、理解外国的知识,更具有准确性和真实性。因此,自魏源和《海国图志》开始,标志着近代史学走向一个新的转折点。
(三)海洋对于陆路国的重要性
魏源对各大海洋地理方面知识的增补,对中国传统的陆路国家是最重要的贡献,当时,林则徐仅知道大清周边的国家,这是远不够的。从世界历史来看,无论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美国,还是日本、德国、意大利,还是几乎所有世界强国都是海洋国家,所有的战争几乎都是海洋强国去征服内陆国家。西方先进的文明和先进的工业制造能力,通过舰船和海洋首先影响到世界沿海国家,这些国家不分大小,它们首先从蒙昧中觉醒过来,然后跟在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后面快速发展和进步,从而成为发达国家或较为强盛的发展中国家。魏源从理论上启蒙国人加深对海洋的认识,是一个积极信号。《海国图志》有了新海洋知识,对于日后中国认识世界,乃至走向海洋,走向深蓝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影响了日本的近代化进程
《海国图志》在国外,尤其是日本,也有一定的影响。此书出版后传入日本,1854年日本人翻刻了《海国图志》60卷本,争相购读。它曾在明治维新中起过一定的作用,现代日本学者井上靖说过:“幕府末期日本学者文化人等,……例如,横井小楠的思想起了革命,倾向开国主义,其契机是读了中国的《海国图志》。”(《日本现代史》)。日本维新潮流日趋高涨,倒幕府运动一浪高过一浪,终于在1868年酿成了著名的明治维新运动,推翻了封建的幕府统治。可见,魏源《海国图志》在介绍和传播西洋情形与一般近代文化,在日本维新运动的发展上曾起过一定的作用。
(五)标志着闭关锁国时代的结束
《海国图志》的问世,宣告我国闭关自守时代的结束和中国觉醒、走向认识世界的历史时代的开始。《海国图志》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其“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命题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九洲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
魏源是中国近代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他是鸦片战争后杰出的思想家和爱国主义者。《海国图志》全书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热忱,触及了深刻的社会实际,反映出时代的呼声。魏源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位置:他开拓了中国人的视野,加速了中国近代史的进程。他的哲学、军事、文化教育思想对以后的“洋务运动”“戊戌政变”等重大历史事件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魏源的“经世致用”及“师夷长技”的爱国思想,即使在中国走向深蓝的今天,仍对我们有一定的启迪和鼓舞作用。
Enlightenment to the Deep Blue of the Sea——The Significance of Wei Yuan’s World Geography Records
WANG Xiao-hua
(The Second Historical Archives of China, Nanjing 210017,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Encyclopaedia of Geography compiled by Lin Zexu, Wei Yuan’s World Geography Records increased the content by 80-90%, and became the most comprehensive encyclopaedia in the world. It enlightened the feudal empire with blind arrogance of seclusion on the way to the deep blue of the sea and the world, and became the golden key to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politics, economy, military, culture,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 words:Wei Yuan; World Geography Records; the modernization in china; enlightenment
中图分类号:B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12(2016)02—0008—04
作者简介:王晓华(1951—),男,河南开封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员。
收稿日期:2016-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