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二元经济转型的金融支持论析

2016-04-13 05:43:14李闯
关键词:农业部门转型土地

李闯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我国二元经济转型的金融支持论析

李闯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金融支持对改善经济结构特别是推动二元经济结构转型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正处在二元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二元经济转型中的金融支持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导致这些不足的原因既有来自金融体系不完善方面的因素,也有来自金融体系之外和其他制度的约束。这些问题通过影响金融资源的流向配置和经济人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二元经济的转型,发挥金融对二元经济转型的支持功能就要消除现存的制度障碍和体制障碍。

二元经济转型;金融支持;制度障碍

二元经济转型过程是各产业依次由传统的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的过程,由传统的以劳动力要素投入扩张为主增长方式向现代以资本要素扩张为主的增长方式转化。由于受传统经济体制与渐进式制度变迁中城乡二元体制变革滞后的影响,我国二元经济转型的进程远落后于工业化进程。虽然我国已从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但工业经济大国与人口农业大国所形成的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二元反差[1],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与市场需求的双重约束,以及经济运行中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所造成宏观经济波动,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我国二元经济转型的进程。在二元经济结构中,金融体系作为中介媒体,金融支持对改善经济结构特别是推动二元经济结构转型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金融对二元经济转型的支持功能

金融的中介功能会加速资本的形成,对金融资源的配置能够促进资本的积累[2],实现对资本、劳动力及金融自身的资源配置,同时资本积累必然会带来更大的技术进步[3]。由于技术的创新无论对农业部门还是对现代工业部门来说都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会促进二元经济的转型,因此通过金融支持促进技术创新对二元经济转型具有正向的作用;同时由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又存在着互相作用和影响,金融对制度创新同样有促进的作用。

(一)金融支持优化资源配置

资本作为稀缺的生产性资源,与劳动力和土地一起构成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对具有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国家而言,资本和劳动力一样是推动二元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二元经济转型是现代工业部门在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扩大而传统农业部门在经济总量所占比重不断缩小的过程。在转型过程中的金融支持下,一是会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个金融资源不断地向现代部门倾斜,促进工业部门的资本积累不断增长;二是由于工业部门的资本积累使工业生产进一步扩大,又相应地吸引了从农业部门转移过来的充足的劳动力,使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供给,在两个部门之间形成资源优化配置;三是金融支持在二元经济转型中,对两个部门之间支持的方向和程度,将在不同阶段影响二元经济转型。

金融支持在二元经济转型中,可以通过增强金融的中介作用和改善金融功能,提升金融体系的储蓄动员能力,降低风险,加速资本积累,并借助资本积累,推动劳动力要素转移配置。在二元经济转型过程中,金融支持对资本积累给予倾斜,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优化配置;另一方面,推动了两个部门之间的劳动力要素流动,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通过向工业部门转移实现了资源配置的优化。

(二)金融支持促进技术创新

在二元经济转型中,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向现代化发展都需要进行生产并将产品提供给市场,创造需求和满足需求是两大部门生产的重要目标,解决资源利用和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两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使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金融支持在技术创新推动新领域市场的开发过程中,能够有效集中金融资源,将资本合理配置,从而推动新技术的持续推广和普及。

技术创新在二元经济转型中有重要影响,如果传统农业部门缺乏技术创新,没有新的产品技术流程和组织形式以及新的管理方式,就不能提高农业部门的生产率。随着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农业部门在工农业之间的贸易条件上会处于不利地位,两个部门产值与就业结构转移出现失衡状态,进而会使整个二元经济转型陷入停滞。

由于技术创新需要大量资金的长期投入,风险较高。因此,技术创新投资伴随着一定的资本损失风险。在金融支持下,金融资源通过集中配置和倾斜,能够促进农业部门生产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加快新技术的普及和使用。金融对技术创新的支持程度可以使工业部门扩大生产规模,带动农业部门的劳动力转移。农业部门的技术创新和普及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使农业向集约化经营发展,推动了农业部门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对二元经济转型起到加速的作用。

(三)金融支持推动制度变革

在经济发展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技术创新和进步提高了新的生产力,相关的制度创新和改造形成新的生产关系。技术创新主要围绕着生产环节对生产要素进行改进和变动,直接作用于生产率。制度的创新和变革在整个社会体系框架内,会改进社会生产关系的制度和规范协调人们间的利益关系,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机制和外部环境,提高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诺思认为,新技术的发明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但制度创新是关键作用,包括所有制和分配、机构与管理以及法律政策等。他认为,制度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创造更多财富的保证,如果现有经济制度和相关体系不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经济最终会出现停滞状况。

金融支持对于制度创新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金融将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促进制度创新的主要因素加大作用和影响。一是促进农业部门的资本增加积累,使农业部门具有充足的资本进行生产扩张,加大对土地生产要素的投入,扩大农业市场的规模经济,提高市场功能;二是通过资本积累促进农业部门技术创新和转化,促进资本向科技创新投资,提高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增加农业总产出;三是金融对农业部门的支持程度适度增加,在吸引资本向农业部门转移过程中,会因为对农业部门的支持使得各种生产要素资源聚集,促进农业生产由传统向现代化农业发展,进而会使管理者和经营者对农业部门中阻碍影响生产发展的现有制度如土地制度、科技体制、社会保障制度等进行改进和变更,形成制度创新,推动农业部门良性发展。

二、当前二元经济转型中金融支持不足的成因

金融支持对二元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国家对农业的金融支持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但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金融支持不足,既有金融组织微观层面的原因,也有国家制度等宏观层面的原因。

(一)金融体系不完善制约了金融支持功能发挥

1.金融的基本属性影响金融支持方向。金融资源追求高回报是其基本属性,金融资本必然要配置到回报率最高或相对较高、资本风险可控或者资本风险系数在相对安全范围内的项目之中。如果资金投资风险系数较高,流动性较差,且不能获得较高的利润收益,金融资源在机会成本中面临收益损失,长期的低回报对金融资源来说是不可持续的。

2.我国当前转型阶段特点决定了对农业的金融支持程度不高[4]。目前我国仍处于二元经济转型第二阶段,农业生产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农业的边际生产力仍然要明显的低于现代工业部门。在现阶段我国金融对传统农业部门的支持不足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理性行为,对整个经济来说是一种改进,但是这种行为不利于二元经济转型,使得二元经济固化,造成部门间发展不平衡,延缓了整个国家的二元经济进程。

3.金融体系对农业部门的支持不足。针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地区的专业金融机构的缺乏也是导致金融对农业支持力度不足的重要原因[5]。目前在国家金融机构中,农业发展银行是主要对农业部门支持的国家政策性银行机构。其业务方向更多是为国家的粮食收购提供资金支持,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地区建设提供的资金支持相对不足[6]。由于对民间金融组织的发展缺乏有效的监控及良好的金融监管制度,导致国家在源头上被动地阻碍民间金融的发展,从而降低了金融市场本身的效率。

(二)农业部门自身特点影响金融支持的积极性

农业部门是对自然环境依赖性较强的生产部门,这种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决定了农业生产具有两大特点。第一是周期长,农业部门长周期的生产决定了农业生产收回投入需要更长时间。因此,对农业部门的金融支持更多是具有补贴甚至长期援助的性质,无论国家还是金融组织自身都没有积极性去对农业进行金融支持。第二特点是风险高,由于农业生产更多依赖于自然因素,生产经营者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力相对较弱,对生产中存在的风险控制能力也相对较弱。农业生产周期长、风险高这两大特点决定了农业部门融资要相对困难,也决定了农业贷款不可能完全依靠商业金融。从一定时期来看,金融支持是国家的战略性选择,需要国家的财政支持。

(三)现行土地制度阻碍了金融对二元经济转型的支持

我国现有的土地制度仍然是集体所有制,村集体拥有土地的产权,农户拥有土地的使用权。其中农户拥有地表产品的收益权,但没有对土地的使用处置权,对于城市建设等因素所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也不拥有索取权,增值收益只能是集体财富。

因为土地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农业部门中的农户土地的使用权不完整,转让权不明确,造成土地无法自由流转、转让、抵押和继承,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土地的价值无法有效利用和处置。阻碍农村金融发展的土地要素问题没得到解决,使农业的金融支持受到严重影响。由于农业部门的土地转让和集中机制无法建立,对土地进行规模化经营和技术创新与普及不能够有效推动,影响农业部门由传统向现代过程转型的速度。

(四)政府考核体系不完善影响金融支持农业

我国在近三十年的经济发展中,中央对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制度多以GDP增长为标准,导致很多基层干部为了自身的政治前途在工作中以提高GDP增长率作为主要目标。一方面,GDP的快速增长,特别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能够带动巨大的就业需求,推动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加速转移,进而促进了二元经济转型。但另一方面,GDP过快增长会吸引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业部门,这种资源的外流,使得农业生产投入减少,造成农业发展相对于非农产业的发展更加落后,导致二元经济不断被固化。

地方官员以促进GDP增长为目标开展工作,采取较快的直接增加GDP的方式和政策。由于不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不同,在二元经济转型阶段中,农业增长对GDP的贡献要小于非农产业对GDP的贡献,一个地区GDP增长快慢最终取决于工业部门发展的速度。因此,地方政府在政策上通常采取扶持工业部门发展的策略,而对农业部门则难以真正重视。对资金,地方政府通过国有银行向短期内更能促进经济增长的大型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以拉动当地GDP短期内的快速增长;对土地,地方政府往往通过垄断经营,低价将农村集体土地转变为国家建设用地,再通过“招拍挂”的方式高价出售,从中获得巨额的土地出让收入。这笔土地出让收入通常向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投入,并没有回流到农村和农业生产。这对农业现代化及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造成影响,制约了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型。

三、强化二元经济转型中金融支持的对策建议

我国现在对二元经济转型的金融支持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导致这些不足的原因既有来自金融体系自身不完善的因素,也有来自金融体系之外和其他制度的约束,如土地制度、行政管理制度、政府考核体系等。这些问题通过影响金融资源的流向配置和经济人的行为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二元经济的转型,尤其是现阶段对农业部门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因此,目前对二元经济转型的金融支持首先要消除这些阻碍金融支持的制度和体制障碍。

(一)建立有效的法律保障体系

对二元经济转型的金融支持,特别是对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政策应上升到法律的层次予以支持。我国目前在法律保障体系建立方面存在不足,对很多农业部门的金融支持政策还停留在政策规定的层面。从法律角度看,政府的政策和临时的措施,并不具有法规上的强制力。这种存在时效性的政策的执行情况通常取决于政策执行者的偏好。

在我国,强调对二元经济转型给予金融支持的重要前提是从法律层面上规范金融支持体系,对支持农业部门的金融机构给予政策和法律上的保障。一是要使国家的政策上升为国家的法律,这种法律保障首先要将以往的国家政策和规定通过立法程序变为国家的法律,取得法律上的强制力。这样,以往只能依赖政府积极性才能实施的金融支持政策,在今后实施将完全依靠法律的力量,对于实施不力甚至不实施的行为不但要承担政治上的后果,还要承担法律上的责任。二是要对实施金融支持的金融机构通过立法给予规范。我国的很多金融机构,特别是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合作性金融机构缺少必要的法律规范,其运行具有很强的随意性。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了迎合地方政府而改变其政策性银行的初衷,将资金用于获利更高的其他建设领域;很多合作性金融机构为了能够获得更多利润而改制为商业性金融机构,失去了建立之初支持农业发展的初衷。这些都是由于缺少法律规范造成的,所以国家应该通过立法手段规定金融机构特别是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合作性金融机构的运行规范,对于没有按照国家法律经营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或者合作性金融机构要给予法律上的处理。

(二)建立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

在我国金融体系特别是对农业的金融支持体系仍然没有建立起来,对农业生产的支持仍然停留在财政层次。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主要是为国家的粮食采购筹集资金,在实际贷款投向上没有真正起到政策性银行的作用。合作性银行在我国当前的条件下努力向商业银行转变,转变为商业性银行后,基本也不再支持农村地区的发展,主要是从农村地区吸收存款,然后将其转移到收益更高的其他产业。目前,我国对农业的金融支持还缺少相关的配套体系建设,如抵押资产估值机构和平台的建设,担保机制建设,抵押物特别是土地抵押后的后续流通体制及交易平台的建设。这些作为农业金融体系的重要配套机制必须与金融支持体制共同运转相互协作,才能使得金融支持的众多后续问题在规范的制度下得以解决,才能最大限度降低金融支持的交易成本,消除金融支持发展的障碍。

我国现阶段正处在二元经济转型的攻坚阶段,农业的资金回报率与现代工业部门相比有较大的差距。目前阶段,完全商业化的金融体系在没有国家整体金融支持下,不能对农业生产形成有力的支持。因此,建立起层次多样的农业金融支持体系就成为我国支持二元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这一体系应该包含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以及商业性金融三个层次,三个层次之间相互支持、互为补充。

第一层次,要建立起真正的国家层面上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体系。这个体系构建后能够有效推动金融支持的前提是,应当完善金融业绩指标的考核体系以及建立利益补偿机制,通过调整考核指标的方向和程度,促进金融资源向农业倾斜,引导金融体系的资金在农业内进行流转。

第二层次,鼓励农村建立合作制金融机构,发展民间金融体系。国家或者地方政府采取直接出资的方式建立起合作制金融机构;加强区域性质的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模式改革,确立农信社在区域内支持农业部门发展的重要位置;在防范风险和监管有效的前提下,适当发展扶持民间金融,促进农业部门中的民间金融机构与正规金融机构形成相互补充的局面。

第三层次,商业性金融作为政策性金融与合作性金融的重要补充可以成为农业金融支持体系的一部分,主要支持措施是各个商业银行将营业网点进一步下放,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服务。

通过健全和完善包括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以及商业性金融等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相互结合、相互协作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能够增加金融对农村的信贷供给,满足农业部门中不同类型农户的资金需求,充分发挥出金融对农业部门的支持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二元经济转型。

(三)改革完善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就是制约农业金融支持体系发挥作用的根本制度,也是现阶段制约我国二元经济转型的根本制度。所以,促进二元经济转型和加速发展,改革、完善现有土地制度已经是势在必行。

一是要完善农村的土地使用权[7]。通过明确继承抵押权及转让的权利,让土地变为其使用者的资产。现在我国很多地方也正在进行这方面的试点工作,即农地确权工作。在确权之后还应该再进一步扩权,将完整的土地使用权授予其使用者,而且要将土地增值带来的收益权授予其所有者,最终将土地的最终处置权授予其真正的使用者,使农户拥有相对完整的土地权利。

如果能够改革现有土地制度,赋予农民在土地上的更多权力,允许土地自由流转,允许农户将自己的土地形成资本,其拥有的资产既是其发展农业生产的最好资本,也是其从事金融活动最好的信誉凭证。土地作为最好的抵押品大大降低了交易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可以化解掉商业银行对农业生产风险的忧虑,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二是建立土地交易的平台,实现土地使用权流通。在土地使用权利完整明晰之后,加强土地集中机制和交易市场建设,通过成立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设立农村土地入市交易体系,保障土地作为生产要素流转甚至上市交易。当土地成为产权明晰、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时,在金融市场中,这种资产被金融机构认可,成为可以流通的抵押物、质押物。农民通过它可以以更低的交易成本获得贷款,此时对农业的金融支持将会有更多的创新空间。

三是通过法律保障农民利益。国家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在法律上赋予农民合法支配使用土地的权利,将地权还给农民。同时改进目前的征地及补偿机制和政策,并且约束地方政府的权力活动,防止因为利益驱动对农村土地进行违规或过度用权的征收,从而保障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对土地制度的改革,促进现代农业的良性发展,提高农业部门中资本和劳动力及土地等要素的配置效率,加快城乡二元经济和谐发展。

(四)完善政府的考核激励机制

制约中国二元经济转型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国目前的对金融支持相关的政府运行机制。促进中国二元经济转型,中央必须完善地方政府考核制度[8]。

虽然中央通过文件和政策常年对农业部门给予重要支持,但是由于业绩考核指标主要是GDP增长,在这种政治体制下,基层官员更多的是希望农业生产的更多剩余可以投向更能拉动GDP增长的工业或者其他所谓新兴产业。地方官员在生产要素的配置中偏向于工业部门,使得城乡要素形成错配,造成二元经济转型滞后。

改变生产要素偏向工业部门的政府配置政策,只有改进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体制,由偏重于考核经济增速向以考核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指标转变,推动地方政府加大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支持,减少对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的劳动力就业制度、土地制度和金融制度等约束;通过改进政府的考核体系,促使广大政府官员的注意力和经营目标转移到对农业部门的经济发展和协调部门之间的资源配置中,促进二元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1]付才辉.产业结构变迁中的二元经济——分析中国的不均等与增长趋势[J].产业经济研究,2014(5):11-22.

[2]周振,谢家智,高庆鹏.内生金融发展的二元经济增长模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1):20-23.

[3]樊纲,吕焱.经济发展阶段与国民储蓄率提高:刘易斯模型的扩展与应用[J].经济研究,2013(3):19-29.

[4]王少国.金融发展与二元经济转型[J].经济评论,2003(1):112-115.

[5]周颖辉,彭建刚.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核心竞争力[J].软科学,2010(9):59-61.

[6]张桂文,周健.非均衡制度变迁对中国二元经济转型的影响[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66-75.

[7]张桂文.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政治经济学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272-273.

[8]王颂吉,白永秀.城乡要素错配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滞后:理论与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3(7):31-43.

An Analysis on Financial Support to Dual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Li Chuang
(College of Economics,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110036)

Financial suppor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economic structure,especially to promote the dual economic transformation.At this critical moment of 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dual economy,the financial support to dual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still has many deficiencies.The causes of these deficiencies are from imperfect financial system as well as outside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other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These problems ar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ffect the transformation of dual economy through the allocation of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of agents.The exiting institutional obstacles and system barriers must be eliminated in order to fulfill the function of financial support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dual economy.

dual economic transformation;financial support;institutional obstacles

F832.7

A

1674-5450(2016)03-0122-05

2016-03-05

2015年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2015L15BJL009)

李闯,男,辽宁东港人,辽宁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经济学研究。

【责任编辑:李菁责任校对:詹丽】

猜你喜欢
农业部门转型土地
我爱这土地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欧盟采取额外措施扶持农业部门
今日农业(2020年13期)2020-12-15 09:08:51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海峡姐妹(2018年5期)2018-05-14 07:37:02
转型
童话世界(2018年13期)2018-05-10 10:29:31
强化会计管理监督 促进农业部门廉政建设
人才培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商(2016年3期)2016-03-11 10:09:46
沣芝转型记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