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凤媛
(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开放式技术创新模式
温凤媛
(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在开放式技术创新的模式下,企业创新突破了原有的传统边界,创新活动可以由企业独立完成,也可以与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合作完成,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在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根据各自的不同资源禀赋、技术属性和市场空间等因素,会选择不同的合作模式,从而也决定了不同企业之间的开放式技术创新模式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每一个企业依据自身发展战略所构建的开放式技术创新模式都具有其独特性,是能够为企业带来预期效益的最有效的模式选择。
利益相关者;开放式技术创新;创新模式选择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核心是科技创新战略,这意味着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成了关键因素。这不仅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技术革命背景下,各国为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所采取的发展策略。在新技术革命背景下,科技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技术开发周期缩短,产品更新换代的频率加快,开发新产品的技术具有复杂性和跨学科性,这对企业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仅靠自身的资源及以往所形成的某一方面的优势很难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国际化和开放式创新成为当今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追求持续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在开放式技术创新的模式下,企业创新突破了原有的传统边界,创新活动可以由企业独立完成,也可以与用户、供应商、竞争企业、合作企业及高校、政府、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等利益相关者合作完成,或者也可以完全交由其他企业或组织来完成,从而合理配置创新资源,达到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创新成果的商业化。目前,企业的开放式技术创新模式已经成为各国有效地整合国家及区域科技资源的关键因素,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也成为众多大企业全球化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2012年2月雷诺公司与德国奔驰公司结成战略联盟,进行技术研发方面的合作,共同研发一款高端旗舰车型,通过这种合作,双方共享技术资源,这样雷诺公司可以获取奔驰公司在豪华车研发方面的优势资源,节约研发成本,增强本企业的竞争力。同时,戴姆勒又与日产公司谈判,二者在电动车领域实现技术交叉供应的合作,并实现双方互相提供电池等动力总成。德国的宝马与日本的丰田也通过签订协议,打造长期的技术战略联盟。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类似于这样的企业技术创新合作数不胜数,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一)利益相关者的概念
最早为利益相关者下定义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1963)的一个研究小组,他们认为对企业来说存在这样一些利益群体,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企业就无法生存,也就是说利益相关者是支持组织生存的一些团体。陈钰芬、陈劲认为,“技术创新的实现是基于多个利益相关者通过吸纳更多的创新要素,形成以创新利益相关者为基准的多主体的创新模式,从而实现企业的价值创造。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全体员工、领先用户、供应商、技术合作者和知识产权工作者等”[2]。丁指出,开放式自主创新是一个多主体的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创新活动,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大学、科研机构、政府、风险公司、领先客户和供应商等,是一个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企业的边界被打开并变得模糊[3]。笔者认为,技术创新的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所依赖并影响其创新目标实现的个体或团体。一方面,利益相关者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企业技术创新也对利益相关者产生影响。
(二)利益相关者的内容
1.用户。传统的创新观念认为,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只是企业内部研发部门和相关人员的事情。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用户创新成了很多企业争先尝试的范例。特别是在国外,“用户参与创新”已经成为众多企业所采取的一种创新模式。很多的研究人员也发现,大多数新产品的创意都来源于顾客[2]。在技术创新进程中,市场是创新的起点,也是终点,是创新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志。如果技术创新的思想来源于用户,则创新成果容易被用户很快地接受和认可,这样新产品就容易占领或开辟新市场,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2.供应商。在开放式技术创新模式下,供应商在企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已成为企业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在二者基于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合作关系中,企业从供应商那里获取质优价廉的原材料,而供应商从企业那里获取稳定的原材料需求量和稳定的收益,从而实现双方的共赢。分销商通过与企业合作也可以从中获得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优惠的出厂价,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基于各自的不同需求,如果双方共同参与到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来,就可以为新产品的开发和原材料的改进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不仅有利于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也会节省研发成本,减少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4]。
3.竞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已越发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在如今的创新中,无论企业的规模多么庞大,资源多么丰厚,都无法保障拥有技术创新所需要的所有的资源和技术。如果企业的创新能力在市场中占有绝对的领先地位,则会威胁到其他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其他企业的模仿和追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采取和竞争企业合作,共同进行技术研发,实现创新成果的共享,共同分享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收益。
4.大学及科研机构。大学和科研机构可以看作是技术创新的一个知识储备库。企业与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是减少技术创新风险,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的一种有效形式。首先,大学和科研机构可以提供包括以科学知识、技术知识为核心的“知识库”,可以为企业的相关研究提供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理论支持,可以极大地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其次,大学和科研机构可以实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实用化,实现其商业价值。再次,大学和科研机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地,对技术的研究和掌握具有前瞻性和开拓性,通过与其合作可以提高企业研发人员的专业素质,保证研究的质量。
5.政府和中介机构。任何的技术创新活动都是基于一定的制度体制及市场环境之中的,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不仅受到市场竞争机制的影响,也受到相关的政策影响。政府作为管理者虽然没有在企业运作中投入具体的资产,但却可以通过宏观调控的作用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积极影响,如通过相关的政策制定和制度安排激发企业的技术创新积极性,通过积极规划和引导,减少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性,通过搭建公共技术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服务,提高技术创新效率。中介机构是指行业内部自发形成的用于调节组织之间关系的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其通常能够为组织间的开放式技术创新合作提供良好的沟通、监督及协调等服务,并能够促进合作过程中的公平公正的交流环境和诚信机制的建立,有利于促进组织间的开放式创新合作与交流。
(三)利益相关者与企业技术创新
开放式技术创新模式强调企业与外部组织合作,利用外部资源,通过外部途径实现技术创新的商业化。在开放式技术创新模式下企业把新项目有意识地向目标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合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公开,通过内部与外部的接触、交流,促进新创意的输入、输出与碰撞。从外界获取技术创新过程中自身所需要的技术和资源,有机整合内外部的技术与资源,借助内外部多种创新成果的商业化途径提高技术创新的速度和效率,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同时通过外部途径,可以激活一些不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新技术,通过其他组织实现其商业价值,从技术的输出中获益[2]。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协调与配合,利益相关者成为开放式技术创新的一个关键因素。
企业在与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开放式技术创新活动时,会受到其创新资源禀赋、技术属性、所在行业的属性及所处市场空间等要素的影响,这些要素称之为开放式技术创新的关键要素。
首先,在企业进行开放式技术创新时,处于创新合作主体地位的企业,也是将创新资源转为创新成果的主体,是连接、汇聚、整合各种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并创造新成果的载体。因此,企业的创新资源禀赋对创新的成功至关重要,其需要有良好的创新团队以及相应的管理、激励措施和制度安排等,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创新主体的作用,融合创新各个参与主体的资源,发挥创新的最大化经济效益。
其次,创新技术的独占性、可模仿性和不确定性也与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密切相关。技术独占性的高低,将影响着创新合作中的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程度及创新成果的分享程度。同样,创新技术的模仿难度越大,越有利于创新企业保持其竞争优势。如果创新技术越易于模仿,则因为技术转移成本越低,从而容易使企业丧失竞争优势。同时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也带来创新的风险,不确定性越大,失败的风险就越大,这时松散的创新合作关系则可以降低创新的风险。技术创新不确定比较小的时候,创新的合作双方则容易形成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些创新技术属性对企业创新资源的配置、创新的效率以及创新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利益相关者创新合作模式的选择。
再次,每个行业经济活动的特性影响行业内部企业间创新活动的形式。不同的行业会影响不同的创新活动的组织模式,例如,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中的技术更新速率非常快,因此开放式技术创新模式在该行业的企业技术创新中广泛存在。而在制造业行业开放式技术创新同样存在,但技术的专有性和独占性对技术创新合作的影响巨大,制造行业中封闭式技术创新也广泛存在,其对于维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一项创新能够为企业带来多大的利润空间是激发企业进行创新的动力。在企业的开放式技术创新过程中,规模企业易于在其相对成熟的大容量市场中进行技术创新合作活动,通过这样的合作创新,可以获得更为广泛的技术支持,促进技术的改进和升级,而且这些技术创新风险小,市场相对成熟,创新成果易于被市场接受。同时也可以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保持市场竞争力。而对于一些突破性技术创新,由于其潜在市场空间有限,并且伴有非常大的不确定风险或失败的可能,且相对狭小的市场空间不易于企业的规模生产能力发挥作用,这类技术创新通常难以开展合作。
企业开放式技术创新的创新资源禀赋、技术属性、行业属性及市场空间等要素之间交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决策,结成更适宜的企业开放式技术创新模式,以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和效果,保持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一)横向型技术创新模式
横向型技术创新模式是指处于产业链相同环节或相同生产阶段的竞争企业为获取共同的技术创新而相互合作、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开放式技术创新合作模式。横向型技术创新模式主要是大企业与同行竞争企业、合作伙伴以及大学、科研机构、政府、中介机构等相互协调合作形成的开放式技术创新模式,目的在于通过各个创新合作利益相关者的创新资源的互补实现高科技、前沿性的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改进。
在具体的企业横向型技术创新合作过程中,企业以及其他的创新合作利益相关者,依据不同的创新资源禀赋,并综合考量所需创新技术的属性以及市场潜力和该行业发展情况等,决定合作创新的具体形式。当创新技术的属性属于突破性技术创新时,由于风险与机遇并存,并且技术不确定性较强,难以准确估计创新技术的市场潜力以及容量,并且与该项技术相关的行业发展前景也不是十分明确,因此可以寻求外部技术资源进行技术支持。对于一些较为成熟技术的改进和创新,由于这些技术的不确定性较低,已经具有相当的市场潜力和容量,并且通过技术的改进和创新还能够挖掘更多的潜在客户群体,并且该行业的发展前景良好,因此可以采用共同研发或者共同出资创建研发机构、实验基地以及创新网络等合作形式进行创新,这种双方共同出资建立的新机构对企业开放式技术创新的成功具有积极的影响,其有助于形成合作多方之间的稳定的、长期的合作关系,有利于实现技术信息的共享,并降低单个企业持续创新的压力和风险。
(二)纵向型技术创新模式
纵向型技术创新模式主要是指处于同一产业链不同环节、部门之间成员的交互合作、共同创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开放式技术创新模式。在这一创新过程中,各个利益相关者以各自的专业优势为基础,按照产业链条的分工协作关系,有效地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各种创新资源,并引入高校、科研机构等异质性的外部创新资源,以促进目标技术的成功创新和突破。纵向型技术创新模式与横向型技术创新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通常致力于一些持续性技术创新活动,并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外部合作伙伴的通力合作来获取更好的创新产品,从而获得市场的持续竞争优势,因此纵向型技术创新合作伙伴间的合作关系相对一般的横向型技术创新模式要更为稳定。在一些技术创新速率比较快的行业,面对快速的技术更新,独自创新并进行周期性创新的压力巨大,企业通常会选择与同行竞争对手合作,交互利用彼此的创新资源,以实现快速的创新。而对于一些技术研发周期比较长、速率比较慢的行业,此时企业自身的创新资源和创新能力能够独自支撑研发所需,进而基于供应链上下游的合作创新,更易于从企业发展战略角度出发,形成与企业创新战略相匹配的全方位的创新产品,也更易于获得市场的认可,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丰田的纵向一体化合作网络。
(三)混合型技术创新模式
混合型技术创新模式是集横向、纵向型技术创新模式于一体的技术创新模式。混合型技术创新模式的利益相关者除了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机构与政府等,一般同时包括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和同行竞争企业,这些各种不同类型的合作伙伴与企业之间,依据不同的创新需求构成不同层次的创新合作网络,这些合作网络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和层叠,更加有利于企业实现各种技术创新活动的需求。当企业的业务领域比较宽广,且企业能够同时具备协调多个创新合作网络的能力时,就可以开展多层次的不同类型的合作创新活动,以更好、全面地开展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活动,更好地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开放式技术创新模式的差异性分析
以企业为中心的众多利益相关者,在充分分析自身及合作者的创新资源禀赋、创新技术属性、行业情况与市场潜能的条件下,结成适合的企业开放式技术创新模式。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创新技术的属性、行业前景、市场空间,以及不同的企业创新与发展战略,最终决定了不同企业之间的开放式技术创新模式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每一个企业依据自身发展战略所构建的开放式技术创新模式都具有其独特性,这是能够为企业带来预期效益的最有效的模式选择。
[1]亨利·切萨布鲁夫.开放式创新的新范式[M].陈劲,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7.
[2]陈钰芬,陈劲.开放式创新:机理与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50-60.
[3]丁.开放式自主创新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9-20.
[4]单航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式及其选择:基于利益相关者的研究[J].现代物业,2010(12):32-34.
Choice of Enterprise's Op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ode Based on Stakeholders
Wen Fengyuan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110034)
Based on the mode of op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enterprise innovation breaks through original traditional boundaries.In order to realize the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innovation results,innovation process can be completed either by enterprises independently or cooperate with stakeholders.In the process of large enterprises'technological innovation,different stakeholders can choose various cooperation modes according to various resource endowments,technology attributes and market space,so the op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odes among large enterprises can not be exactly the same.Based on various development strategies,the large enterprises construct different modes of op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hese modes are so unique that they are the most effective modes which can bring expected benefits to enterprises.
stakeholders;op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nnovation mode selection
F273.1
A
1674-5450(2016)03-0136-04
2016-01-22
2014年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一般项目(L14BJY038);2016年辽宁省社科联课题(2016lslktzijjx-42);沈阳师范大学科研项目(W201561)
温凤媛,女,辽宁丹东人,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赵伟责任校对:王凤娥】